文/熊志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高强度工作”模式似乎已经成为标配。但在今年8月,微软日本公司推行了一项新试验,在同等薪资的前提下,让员工每周“做四休三”。这项试验的结果令人吃惊:尽管工作时间减少,但生产力却提升了近四成。
微软日本公司这项名为“工作生活选择挑战赛”的项目,让2300位员工可以每周只需工作四天,周五、周六和周日可以连在一起休息。尽管它只是一场试验,还未制度化,甚至如活动名称所显示的有“挑战”色彩,但苦于加班文化的国人,依旧对此感到羡慕至极。
有意思的是,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恰恰指出,2030年全国建议实现“做四休三”工作制度。
不过从国际来看,“做四休三”却不是什么远景展望,在少数福利保障完善的欧美发达地区甚至成为了现实。或者即便只有双休,各种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日,让它们无须受累于无止境的加班文化之中。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法国。
数据显示,法国人一年当中大概有150天不用工作,假期数在欧洲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工作日的法国人,还不用为加班所困扰,他们享受着每周35小时的工作制。而根据法国现行的《劳动法》,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6时加班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相对于以法国为代表的劳工保护和福利体系极为完善的欧洲地区,微软日本公司“做四休三”的试验,却是基于另一种背景。
尽管同样是发达国家,同样有着不低的劳动生产率,但日本却是加班文化的典型。去过日本的人应该都会对地铁里面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印象深刻,快节奏和压抑的氛围深度嵌入当地的社会环境中,以至于日本人形象地自嘲“社畜”,自我讽刺为“做牛做马”的上班族。
正基于此,微软日本公司才会把“做四休三”当成一种挑战。但老实说,短期内被扩大推广的可能性并不高。
首先,日本的加班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比如在日本的家庭分工结构中,女性的精力更多在家庭,而男性就得以工作为重心,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来承担女性缺席职场带来的生活压力。
再者,日本的《劳动基本法》规定了一周40小时的工作制,并且对每月、每年的加班时间有明确限制,照样还是撼动不了加班文化。
不过,由于加班文化衍生出过劳死、自杀、“社畜”等种种负面现象,日本政府部门也一直在努力纠正。
比如之前出台了“超值星期五”计划,让工薪族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可以3点左右提前下班,试图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正如此次试验效果所显示的那样,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劳动效率——按照“日本经济定期报告书”,日本在应对新产业革命中,劳动生产率在多个领域落后于美国、德国等。
鉴于此,日本的确有理由做出改变。只是围观这一新闻的国人,恐怕感受则更加五味杂陈,同处在东亚文化之下,他们同样太需要告别无休止的加班。
然而,不要说“做四休三”,就是落实基本8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等,可能都很困难。在这点上,东亚文化似乎有着一种默契,不只中国、日本,包括韩国同样如此。关注韩国娱乐圈的人,甚至可以从韩国练习生的残酷竞争中,瞥见这个国家的紧张节奏。
而对于中国来说,加班文化的存在又有所不同。中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要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特殊的发展阶段,以及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大多数国人依旧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求生存,用更多的工时来换取更高的工资。
过去几十年来,东南沿海制造工厂的生产线上,挤满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中国经济的起飞正是得益于廉价劳动力。而劳动力之所以廉价,恰恰体现在相对更低的劳工权益上。
这种局面,很难用合不合理来做简单的价值判断,它更多还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平衡,或者说一种生态系统。打破它很困难,还会衍生出诸多问题。
所以,尽管《劳动法》将8小时工作制写在纸上,现实中加班却成为了常态。劳动监察部门很少去严格执法,而是默认加班文化的存在;限制加班的条文,只是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外企,被执行得更加彻底。
近两年来,对加班文化的控诉多了起来。这是因为对劳动者来说,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工资增长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用更多的工时换工资不那么划算了。而从经济效率角度看,产业换挡升级,用堆人力的方式来增加社会财富,也就不那么有竞争优势了。
因此可以看到,对加班文化最敏感、反对声音最大的,其实不是工地上的泥瓦匠,不是流水线工厂上的产业工人,也不是快递小哥,而是出入CBD的优质白领,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员工,他们更加追求效率和创意,而不是劳动时间的简单叠加。
但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做四休三”所代表的舒适区却是相当危险的。时间,一向是诸多新经济的致胜法宝。比如共享单车行业,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爆发到衰退的全部进程,可见整体的节奏之快。躺在舒适区,可能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想随时随地都能使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APP,出了故障平台能马上修复,那么加班就是那些程序员避免不了的宿命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之快,能够在诸多领域将起步更早的欧美巨头甩在身后,不是没有原因的。网购、外卖等高效率的生活体验,全都是建立在行业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之上。
当然,这不是为加班辩护。现实中,的确存在大量为加班而加班的情况。而在劳资不平等的格局下,加班文化对劳动权益的倾轧,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高度警惕。另外,此前一些互联网公司实行的加班制度,已经明确违反了法律规定。
梳理成因只是想提醒,支撑“加班文化”的是一整套社会经济体系,绝非喊两句严格执法的口号就能解决加班问题。我们和“做四休三”的距离,取决于其中的一些子系统,比如工会制度、产业结构等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作者是媒体评论员
(校对:彭玉凤)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