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题:人工智能的三个关键词: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
记者 张素
不久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在未来论坛举办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主题讲座上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脑科学领域的应用。记者综合他在受访时的表述,归纳人工智能三个关键词。
“数据”
“大脑的研究进入了大数据阶段。”张益肇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帮助这些科学家做这些方面的研究”。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视觉识别、自然语言沟通、智能分析。
“大家有时觉得人工智能很‘高大上’,认为这一定是大公司才做的事情,但现在绝不是这样。”张益肇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普及,甚至是个人都可以参与其间。
他说,数据也是中国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优势,“中国用户数据量非常大,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也指出,要整合和梳理数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辅助”
AlphaGO的对弈功力让世界瞠目,也让“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说法再度流传。张益肇认为,人工智能兴起将取代一些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但“也是为了解放劳动力,让人可以去做更难、更复杂的工作”。
张益肇举例说,在定位方面,人工智能可能就是一个辅助工具。他在报告时则重点谈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疾病的辅助作用。
比如,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动作来理解对方,以此引导自闭人群症与外界的交流。
再如对婴幼儿的大脑进行扫描,配合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出罹患自闭症的概率,或是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补进行扫描,由此提早治疗。
张益肇还注意到,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大显身手”,通过与抑郁症患者对话交流,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突破”
张益肇认为,为追上人类的“学习能力”,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学习能力”和“自省能力”入手。具体来说,人工智能现在可以根据人类给出条件得出结果,“但它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这就和人类有了很大区别”。
他也谈到关联技术该如何突破,比如语音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是“麦克风距离说话者较远,噪音就会较大,对语音识别的要求更高”。他认为提高语音识别计算能力,并从摘取麦克风的信号技术入手,“用神经网络的手段来降低噪音”。
张益肇表示普通民众不必对人工智能有不必要的担忧,“不要害怕它,要去接触它、理解它。”他笑着说,“人工智能在未来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如果更早了解人工智能对产业产生什么样的机会和影响,便可以更早一步的来使用它”。(完)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