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则传言在业内流传:“华为关闭了私有云和GaussDB?” 听到这个消息的业内朋友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可能吧?!“
GaussDB是华为近年倾力打造的明星数据库产品,作为鲲鹏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aussDB与阿里的OceanBase和腾讯的TDSQL一起扛起了国产数据库大旗,尤其在金融领域非常受欢迎,比如国内的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有实施和落地。
私有云更是华为云在云计算上的主要优势之一。目前云计算市场的前两名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是从互联网起家,主要收入来自公有云,华为在公有云和私有云技术和产品上都有积累,私有云在云计算的总收入中有更大占比。
不过,多位华为内部人士证实了这个消息。如果登陆华为云官网就会看到,GaussDB的页面上显示“资源售磬,联系客服”。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所言非虚。据了解,在近期跟华为中央软件院的座谈中,任正非表示,“这次徐直军关闭了GaussDB,关闭了私有云业务(包括线下的大数据存储),我是坚决支持的,责成侯金龙完成。”
❶
华为的战略性放弃?
“不知道对接工商银行的架构师和销售会如何给客户解释?”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苦笑。
从2015年开始,华为与工商银行在数据库方面展开合作和接触,Gauss OLAP数据库开始在工商银行内上线,并逐渐取代Oracle数据库。2019年8月,双方高调宣布搬迁完成。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业务研发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工商银行)使用华为GaussDB数据库实现了对顶级数据库厂商的完全替代。
估计受此影响的客户还有不少,根据华为官方介绍,华为GaussDB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安全、运营商等企业客户,全球累计交付数百个商用局点,其中在金融领域,已应用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原银行、上交所、中国太保等20多家企业客户。
据了解,所谓的“关闭GaussDB”是指未来的GaussDB只做线上销售,不做线下场景,只卖服务,不卖产品,同时,GaussDB的技术和产品团队也转入公有云,支持线上版本。但这仍将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关闭私有云业务对华为而言是一个更重要,似乎也更艰难的战略选择。
私有云是华为的优势业务。2017年底,华为IT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产品线总裁马力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华为云私有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在中国市场取得多项第一,并且已经在142个国家,3500多个客户,成功实现商用。
华为私有云的政务云解决方案、Fusion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和FusionAccess桌面云等都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或者领先。这得益于多年来在政务、金融、运营商等客户上的积累,这些都是对私有化部署有强烈需求的客户群体,也得益于华为作为设备商,对企业IT支出的深刻观察。
不过,华为的IT私有云也有非常重的历史包袱,华为线下交付场景的云,有太多技术栈,技术栈背后又有特别多不同的版本和分支形态,由于没有取舍,名字相似,品牌众多,连华为云自己的人都会被名字绕晕。
此外,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矛盾在华为内部由来已久。2019年初,华为论坛“心声社区”有一篇名为《#华为云#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热帖在华为内外都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这篇帖子对于华为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相互竞争、割裂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刻吐槽,帖子最终被总裁办邮件转发。
“Cloud BU华为云和IT私有云,分家1年半了,作为一个曾经也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兄弟,一直很无语,这一对孪生兄弟,为什么不能形成合力,互相帮衬呢?在过去的一年,也参与和了解过一些故事,销售、市场侧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也许还互相阻碍。”
比如,代表公有云的华为云团队和代表私有云的FusionCloud“剪不断、理还乱”,两者不仅让同一批客户面对两个不同的华为团队,还在销售、研发、规划、架构、市场、运营等多个方面重合,甚至冲突。
❷
华为的取舍与魄力
为什么要关闭GaussDB和私有云业务?任正非在这次讲话中给出了部分原因,“过去按客户定制,限制死了我们的能力,一个个小的软件包,不可复制,不可拷贝,不能重复销售、多客户共用。业软走的失败道路,我们坚决不能再走。”
业软全称是电信软件部,是运营商BG下面的一个软件开发部门,虽然业务规模很大,据称在50亿美元级别,但由于业务模式一直是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始终没有在盈利上实现正循环,被华为联席CEO郭平评价为“明知不可而为之”。
用几十亿美金,近十年时间和上万名员工试错出来的道路,任正非不想重复,更不想在云计算上重蹈覆辙。
徐直军大刀一挥,直接把GaussDB和私有云业务砍了。
相比于其他中国云计算厂商面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踌躇和暧昧,一直以战略见长的华为,态度鲜明的做出了判断和取舍:放弃私有云,拥抱公有云和混合云。
业界关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讨论很多,AWS是坚定的公有云支持者,并且身体力行的证明了公有云模式的成功,即使与VMware合作推出了可以让客户在本地部署的混合云方案Outposts,也是以公有云模式来反推私有云。
如果说公有云的特点是部署快、标准化、规模化,客户只需要关注服务,不需要关注底层硬件,公有云厂商通过通过规模的增长实现边际成本的下降以及利润的提升;那么私有云的特点就是高度定制化,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硬件的需求,但难以规模化。
目前在私有云领域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软件厂商VMware, 在全球有7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是稳居第一,达到33%。
但是在任正非看来:面向具体客户的个性化开发,需求是存在的,我们不要去否定这些客户需求,而且市场还很大,但,不是大公司的生意,我们一定要抵制住诱惑,这是小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的生意,也就是大公司的生态伙伴的生意。
根据Gartner之前的预测,到2020年,企业工作负载中只有不到5%将以真正的内部私有云运行。而仅当公有云被认为不适当或不充分时,企业才会部署私有云。大多数内部私有云都是单租户,或者服务于特定的内部用例或业务单元,但是很难扩展。从现在看,这个预测不太准。
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私有云仍然在保持一个可观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云计算普及率不如美国的中国市场,政务、金融等客户仍然把私有云作为首选,特别是金融客户,根据银保监会的合规要求,核心业务不能选择公有云。
除了公有云之外,华为的另一个重点是混合云。业界对于混合云有很多不同的定义,2019年1月,华为云发布了HCS混合云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公有云架构,私有云部署,从这点可以看出,华为更倾向的还是AWS式路线:以公有云的方式做混合云。
❸
华为云的未来?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开放式问题,你看好华为云吗?
2020年1月,原Cloud & AI产品与服务正式更名为为Cloud & AI BG,成为继运营商BG、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之后的第四大BG。
2019年,华为总收入8588.3亿人民币,去掉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之后,华为云仍然是华为收入中的“其他”,“其他”总共是5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只有30.6%。

不过,如果根据Gartner的报告,华为云2019年IaaS收入增长了237.7%,不清楚这里面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占比。
所以华为关闭私有云和GaussDB有一些壮士断腕的味道。毕竟从设备商起价的华为,相对于互联网云服务商来说,传统企业服务和私有云是其竞争优势。
此外,这看上去跟华为深入骨髓的“以客户为中心“价值观也有些不符。相比之下,在to B市场上,应该如何平衡”战略选择“以及所谓“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究竟应该主动选择和放弃,还是被客户需求所牵引是很多公司没有想明白的一件事。
有观点认为,华为放弃私有云和GaussDB,是为了做生态,特别是目前的鲲鹏生态,但为什么公有云和混合云比私有云更有利于生态的发展?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不过是华为内部的资源分配和业务斗争,谁能保证华为不会重启呢?
你怎么看?
华为云将如何担起华为下一个十年发展的重任?
任正非的这盘棋会怎么下?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