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AR/VR技术作为未来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被广大的厂商和用户所追捧,不计其数的行业元老,IT巨头倾尽全力投身VR虚拟现实。最早的VR只存在于设计师的脑海里,如今的VR却已经可以真实看到,听到,感受到。
说起VR(虚拟现实)技术大家都不算陌生,HTC Vive、PlayStation VR、Oculus之类的名字也算耳熟能详;而AR(增强现实)也借着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东风成为了近期大家热议的技术。可是说起MR(混合现实),你又了解多少呢?MR既可以理解成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也可以解释成微软现实(Microsoft Reality)技术,因为这一技术正是由微软主导并大力推行的。

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MR 开发者套装评测
我们今天评测的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 开发者套装正是3Glasses在这一背景下与微软深度合作所诞生的产物,那么传说中的MR究竟体验如何,在微软定制的规则之下3Glasses硬件质量怎样,我们将从外观、视觉、舒适度、操纵性以及生态内容、配置成本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带来解析。
产品外观:中规中矩又不失亮点
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 开发者套装(以下简称S1)由一个VR头盔主体,一个辅助定位装置和两个体感交互装置一起构成。S1属于外接头戴式设备,需要外接主机才能使用。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S1的主体部分:外接头戴部分。S1的整体造型与HTC Vive的圆润相比要显得更加棱角分明一些。为了保证重量,S1与其他常见的头戴设备一致,主要使用了哑光的塑料作为机身主体材料。但是在头显的正面,S1的镜面设计和发光的logo就显得有辨识性的多。

此外,S1还在侧边配备了耳机,可谓是良心设计。不过笔者在使用时发现耳机的贴合程度一般,周围环境如果比较嘈杂,那么头显的沉浸感就将会大大的被破坏。S1显然也想到了这种情况,右侧耳机下面还有一个3.5mm耳机接口,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机进行体验。

耳机下方的3.5mm接口
S1的重量只有358g左右,比起同类产品(Oculus Rift的380g,HTC Vive的550g)来要轻的多。耳机和眼罩等和脸部紧密相接的部分都由比较厚的海绵包裹。设备顶部由一个麦克风和windows按钮构成,右侧则有一个类似触摸板的装置。机身底部,S1同样设计了一个麦克风入口和VR设备中实用的瞳距调节旋钮。
镜舱内的布置则比较常见,除了两块屏幕之外就只有一个光感式距离感应器,头盔上下有几排密集的散热孔。
二、视觉效果:这个真的要夸一下
S1使用的是两块分辨率为1440*1440的屏幕(相加为2880*1440),在像素密度上已经达到了目前设备的顶级水平,屏幕材质为TFT-LCD,比起AMOLED屏幕来说颗粒感和彩边影响都要小一些,不过在色彩还原上要稍弱一筹。

S1的屏幕刷新率最高可达120Hz,更高的刷新率可以有效的提升画面的连贯性,降低VR的眩晕感。10ms以下的屏幕响应时间也足够让人满意,不过在快速转头时,屏幕上还是能看到一定程度的拖影,这也是目前大部分虚拟现实设备的短板。

S1官方宣传的可视角度在110°左右,经笔者实测显示面积还是足够令人满意的。综合来看,S1在延迟,广角和刷新率上都已经不弱于市场的同类产品;尤其值得一提是这块2880*1440分辨率的屏幕在清晰度上要好很多,高达704的PPI带来的是画面细腻,几乎没有晶格感。
三、舒适度:佩戴舒适就是有点暖和
前文已经说过,出于减重和防摔的考虑,S1采用的是塑料材质打造的外壳,看着体积不小的头盔主体佩戴体验还是非常轻盈的,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对玩家的颈部、鼻子、眼部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设备配重整体较为平衡,佩戴起来舒适自然。

以佩戴后的实际感受来讲,S1的内部空间很大,戴眼镜的玩家也能够直接佩戴使,这也是S1没有将镜头做出调试的原因。S1的头带舒适度与贴合的紧密程度都符合人机工程学,并且可以利用魔力贴进行调整,舒适感要胜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同级别VR竞品。

S1的眼睛周遭和耳机的材质为皮革包裹软性材质,手感与肌肤触感都是非常不错的,唯一的小缺点可能是使用时间长了会出汗。S1给眼睛到镜片留出的的距离较长,镜片涵盖的视野也较广,贴合非常紧密但是也留出了体验者佩戴眼镜的空间,近视者可以戴着眼镜进行体验。
借助于高刷新率和较快的屏幕响应时间,S1在长期佩戴中的体验也不错。笔者在大约进行了一小时左右的使用后并没有明显的眩晕感,当然这个与每人的主观体验也相关。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T形头带设计、相对较低的重量以及不错的显示效果都为S1的舒适度加分不少,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镜舱内部缺少主动散热功能,仅仅依靠被动散热的话长时间使用可能会热,有待提升。
操纵性:一言难尽的配件齐全
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 开发者套装除了基础的头盔外还有额外的空间定位系统,被官方称之为“3Wand”。3Wand由两个游戏手柄和一个摄像头构成。

手柄最上方为辅助定位灯,光源为不可见的红外设计。手柄下面是一个摇杆和分别位于摇杆下左右两侧的菜单键和多功能按钮,作为微软MR开发者版,S1上的多功能按键上自然是微软的经典Logo。此外,机身两侧各有一个自定义功能的侧键,机身背部则是一个扳机/确定键。手柄使用Micro USB接口进行充电,并且在机器上预留了复位孔以防死机。

摄像头则为红外摄像头,可以精准的捕捉手柄上的红外光源并进行定位。左右视角范围约为72°左右,而上下的可追踪角度大约为53°。强光照会影响设备的追踪识别,当然在室内环境是没有这种忧虑的。
两个手柄使用无线设计,摄像头则通过一个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头盔需要一个1.2以上的DP口以及一个USB 3.0的接口连接。S1的可活动范围大约在两米左右,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定位就不能保证足够精准了。


手柄的操作性尚可,按键手感始终,回馈利落准确,重量也比较趁手,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而且键位位置比较合理,几个按键都能自如使用。扳机键和摇杆都是线性按键,操作感不错。
但是说到定位的准确性就有些一言难尽了,这一部分我们要和后续的生态一起来讲。
生态环境:未来美满现实骨感
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 开发者套装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产品的定位就是为了给开发者所准备的。不同于服务蓝珀S1消费者版本的VRSHOW平台,微软版的S1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平台下载,只要你使用的是最新的Win10平台电脑,当你将S1与之连接后就可以由微软自动下载驱动并且安装。

在安装的难易程度上,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绝对是我所见过的外接式VR里面最简单的。只要将各个设备连接正确,只要简单的跟随系统指导进行几个设置就可以进入微软的混合现实门户了。

系统自动下载告别繁琐安装
微软一直坚信,混合现实才是计算的未来。早在今年年初,微软就为Win10更新了“混合现实门户”这一系统级的功能,回想一下相关设备的推广,相信大家都能意识到微软的布局深远。而S1 MR版也就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当我们在讨论S1 MR版的生态环境时,其实讨论的就是MR的生态环境。
简洁明了的安装和哭笑不得的翻译和老牌操作系统开发商微软对比,现存的所有VR厂商都算是”半路出家”的厂商。所以在软件层面上微软做的十分到位,只要PC的配置通过了检测并且你已经开启了开发人员模式,那么在整套安装和调试之中就不会在遇到什么额外的问题。

耳机这个翻译某种意义上也没错
安装过程流畅简单,相关的设置也很简洁易懂,某些同类竞品真的该好好学习一下。但是截图中笔者却发现了个让我有点意外的细节,耳机?相信有些朋友已经反应过来了。把头戴式显示器(Headset)翻译成耳机(Headset)恐怕是所有VR厂商本土化时候所遇到最多的错误之一了。事实证明,连微软这种老牌大厂也难免在这掉进坑里。

附:在笔者做完评测即将发布的时候,得到消息称微软已经在后续的版本更新中把关于耳机的错误翻译更正为头戴式设备了。可惜每台电脑在重装系统之前只能体会一次设置安装,笔者这里就没有办法重新演示一边安装设置了,在这里先为微软点赞。
逻辑清晰的产品设计和亟待完善的交互控制微软的MR引入了一个新的技术:视线中的小白点是你观测视线中的注视焦点,以此为轴心,距离越远的部分显示画面越模糊。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可以减轻机器的渲染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真实的视觉效果。

仔细看能发现画面中的小白点
通过图片还能看到,微软为自家的混合现实门户设计了类似虚拟房间的界面,实际操作并不难理解,几乎所有可以互动的都是窗口,果然是Windows(窗口)旗下的设计风格。想要三屏四屏甚至更多的屏幕一起协作玩游戏或者多屏工作?微软MR给你这个机会,从浏览器到应用商店再到媒体播放器,几乎所有的应用都可以看成浮现在混合现实门户场景中的窗口。
而且借助于S1上下两个麦克风的设计,我们几乎所有的操作也都可以借助语音进行操作,而且识别率还很高。不过比起方便便捷的语音操作,3Wand用上去就有些难受了。首先,手柄上的摇杆在门户中是无效的,我们的移动是借助注视焦点(图中的小白点)确定位置,然后使用手柄中的扳机键确定移动;其他的操作也大多如此,我们不能使用摇杆调整位置,然后使用按键进行控制。

不过笔者在了解后发现,在MR中的移动方式其实经过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尝试过VR多种移动方式,包括通过摇杆方向键控制的缓慢移动(以前的版本中可以见到),和点到点的瞬间移动。综合比较后者的眩晕感更低,体验更好,改成了如今这样子。
充满希望的未来和跌跌撞撞的现实
在当初微软的发布会上,微软称Windows MR 设备将会全面支持 Steam 平台上的 VR 游戏内容。除此之外,Windows MR 平台的内容合作商还包含下述公司:

微软还宣布,目前与343家合作伙伴研究吧Xbox大作《光晕》(“Holo”)移植到Windows MR平台。
未来是美好的,可惜目前我们还没有在Windows MR上看到太多适合消费者的内容。未来MR生态的构建,仍需要开发者们的不懈努力。不过这么一说,生态不完善这一点似乎也不是影响S1购买的原因了。开发大佬们快点去买了给我们开发更多更好的MR内容啊。
不过购买MR版的3Glasses S1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要跟游戏说再见。虽然微软和SteamVR的合作还没有落地。不过在笔者潜伏在产品社区暗中观察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开发大神放出了SteamVR的兼容软件。虽然各种插件安装,禁用什么的搞到我焦头烂额,但最后看到这个界面的时候我还是流下的感动的泪水。

熟悉而陌生的steamVR界面,因为图标换了
当然还是要泼一盆冷水,虽然最后我们成功玩上了Steam的游戏,但是兼容性还是不那么完美,按键映射和定位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话:开发大佬快来买了给我们做出更好的兼容啊。
对了,还有大佬做了Oculus的兼容插件,不愧是开发者版本,各种大神加持下的平台兼容性接近无限啊。不过这个我就没有进行测试了,如果大家对Oculus或者Steam的兼容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体验一下。
平台搭建:玩VR的第一道门槛
跟其他的产品线不同,VR设备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设备单独的售价。作为外接式VR设备,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 开发者套装还需要一个PC作为运算平台,而且没有偷工减料,配置不够的话你练系统检测都通过不了。

S1官方给出的推荐配置如下。可以看到作为目前最前沿的科技领域需要的配置果然也是最前沿的,i7+GTX980的搭配跟同类竞品相差无几。不过如果想体验足够优秀的VR内容,这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购买渠道上,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MR 开发者套装已经全球现货发售了,你可以从官网,京东或者天猫等多种渠道挑选一个喜欢的购买,售价为3499元。
总结
综合来看,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 MR开发者套装的硬件素质还是十分不俗的,现实素质,综合设计,佩戴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还算的上优秀。而且该有的设备诸如陀螺仪,手柄,追踪摄像头等设备一应俱全。
可惜在生态环境上,3Glasses 蓝珀 S1 微软版MR 开发者套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了。如果你有意于MR平台的开发与研究,那么它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如果你跟我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那么3Glasses 蓝珀S1消费者版要更适合你。
当然,我现在所下的结论只是基于目前MR的生态环境,未来MR在微软的大力支持之下,发展成为最棒的AR/VR平台也未可知。到时候,买了开发者版本的恐怕就不只是开发者们了。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