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是全球程序员们的天堂,除了土著美国白人以外,华裔和印度裔的员工占了绝大多数。在以往,这两个群体或许还可以平分秋色,但如今,硅谷食堂的咖喱味已经彻底盖住宫保鸡丁了。

“印度人在硅谷混得风生水起”,这是一个公开的事实。别的不多说,就从谷歌CEO皮查伊和微软CEO纳德拉掌管着8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就可以看得出: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限!

在美国,中国的留学生人数是印度的2-3倍,但数据显示,印度留学生中有超过60%的人都能拿到美国H1B工作签证,而中国留学生只有6%能拿到,差了整整十倍!并且,占硅谷总人数6%的印度裔,其创办的公司却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5%。还有数据显示,硅谷近三分之一的科技公司是由印度裔人士领导的。

我们一脸疑问:被中国人普遍看不起的“印度阿三”,为什么能够碾压华人,成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外族呢?
“IT”——印度科技的代名词
印度有将近一半的文盲,其经济发展程度低、教育资源匮乏是公认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印度的科技水平其实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尤其计算机软件水平仅次于美国,而国内第三大城市班加罗尔,更是有着“东方硅谷”之美誉。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之前印度总理曾经说过,IT技术的“I”,其实就是India的“I”,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本国科技实力的自信,但想来也并不夸张,因为在信息技术方面,印度比中国起步更早,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以软件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最为突出。在这一时期,政府大力扶植软件业,给它们非常多的优惠政策,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有利于软件业发展的环境,使得印度的软件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所以,从一开始印度就不缺乏互联网人才。

政策的扶植使得印度软件行业在全球占有领先地位,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更是占据着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间,IT服务业为印度国家经济贡献了超过5%的GDP。数据显示,2012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的份额高达58%,简直就是软件界的世界工厂。
当然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印度高水平的软件教育。在印度,精英教育是其一大特色,巨额资金不断投入一所所信息科技学院,其中最著名的则非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莫属。
在我们上述印裔硅谷高管中,几乎所有人都出自印度理工学院。印度把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了这一所学校,据说每年政府拨给IIT的补助是其它所有理工学院之和的数十倍。在印度,如果你进了IIT,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金饭碗,再也不用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不过,印度理工学院相当难进,不到3%录取率让无数学子望而生畏。据说印度有这么个说法:一流的学生进IIT,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印度工程师的摇篮
所以,印度程序员之所以能在硅谷玩得开,首先离不开他们过硬的技术水平,毕竟就编代码来说,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的,这个东西没法掺假。不少在硅谷工作的中国程序员也承认:印度人写的代码是最风骚的。
先天的语言和文化优势
客观上说,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印度人在美国有着天然的优势。

印度人的口语很有特点,给人一种浓浓的咖喱味的感觉,很多人第一印象认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独有的“印度语”,但仔细一听就会发现,这完全就是方言版的英语啊!事实上,印度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他们从小到大就接受英语教学,其思维方式、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相对于华人来讲更能够融入美国这个圈子,并且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著名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中就有一个来自印度的工程师一—Rajesh Koothrappali,他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发音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成了很多人调侃的对象,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不影响他和美国朋友之间的正常交流。

《生活大爆炸》中的印度工程师Raj
反过来再看华人工程师,他们在语言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劣势,这甚至成了他们最大的瓶颈,不少中国工程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刚到硅谷,你就是想拍个马屁都不能说得太溜,更别说快速地融入到英语圈了。不可否认,这些能够在硅谷敲代码的人,个个都是中国名牌院校毕业,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英语学霸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这些理工男们,大都是痴迷于科学技术,对于语言的兴趣本身就不大。
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印度人在硅谷有着更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总是声音洪亮,一点不把自己当作外地人,虽然“巴拉巴拉”的发音也让人忍俊不禁,但是只要能听懂谁又在乎这些呢?
印度人在硅谷更受白人们的欢迎,这也跟他们的文化认知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发现,低调谦逊的传统美德在美国是吃不开的,美国人的文化中更喜欢自信的表达,一直以来,华人都过于“内秀”了,这反而不利于表达自己的好想法。

有一些中国程序员抱怨:与其说印度人外向和自信,倒不如说他们脸皮太厚!就拿一个项目来说,中国人做的很完美(比如说10分)还谦虚地说不够好,而印度人做了3、4分就急着向领导邀功了,叽里呱啦这是我做的那也是我做的。
可事实是,美国人更接受这样的办事方式,因为印度人的这些跟他们的文化实在更为接近。
爱抱团的印度帮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 ”,这是一种普遍流传的对华人的评价。虽然不尽客观,但也能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还不够团结(最起码与硅谷的印度人相比是这样的)。

据说,“抱团取暖”是印度裔在硅谷走入大公司高层的重要因素。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印度IT精英闯荡美国开始,30年的积淀让他们早已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印度帮”,他们在硅谷叱咤职场,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有个说法是,在硅谷的企业中,一旦某个印度人得到了提升,他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亲人、朋友、校友等推荐到公司,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都涌进来,甚至不上班都能享受福利,进而完成印度人对整个公司的占领。
在以后的时间里,只要印度人和别人起冲突,公司里其他印度人都会无条件支持印度人。像工作签证这件事,中国程序员只能一人抽一次,而印度人总有办法一人抽个四五次,可见印度人偏袒自家人的现象是很严重的。

90年代,最早在印度站稳脚的那批人就开始聚集到一起,筹办印度企业家协会(TiE),该协会现有13000会员,全都是行业的精英和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宗旨是建立“印度帮”的人脉网络,培养新一代硅谷印度裔创业者。
该协会不仅引荐印度年轻人就业,指导他们创业,还会对优秀项目进行早期投资,硅谷不少的优秀公司都是从该协会落地的。
中国人在硅谷也的确有不少的组织,但相比之下力量却相对分散,没能实现对资源的最大整合和利用。在硅谷,大大小小的华人组织、协会和社团也有上百个,并且细分到行业和学校,但其影响力远不如TiE。
可想而知,找到了“组织”远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如今去硅谷打拼的印度人早已不是两眼一抹黑,从落地企业的定向委培,到印度科技公司的精心包装,再到两国移民部门的默契合作,都会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叱咤硅谷也是一种无奈
硅谷是印度人的天堂,但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其实也是印度人的无奈。尽管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发达,IT精英众多,但其本土却严重缺乏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这也使得印度的工程师从一开始就有了扎根硅谷的打算。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崛起,国内市场迎来了创业的黄金时期,这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回国创业。比如像李彦宏、张朝阳这些IT精英们的回归,造就了百度、搜狐等大批的优秀互联网公司。如此一来,也导致了硅谷中国的人才出现断层,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人才。

与大批中国IT精英回国创业的繁荣景象相比,印度的国内环境则显得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内需不足,也就意味着其IT市场要比中国狭窄的多。在中印两国人口总量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互联网的渗透率却有着惊人的差距,据统计,中国目前网民已经占居总人口的56%,而印度却不到20%。
所以在硅谷有这样一个现象:印度工程师别无选择,只能努力拼搏,因为他们没有与美国同等待遇的优秀公司,也没有跟美国可比的居住环境;而中国工程师则就不同了,他们的压力要小得多,心想大不了就回国工作或者创业得了。
如此来看,尽管表面上印度工程师在硅谷碾压中国人,但实际上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繁荣的必然结果。正如一位中国工程师所说:“中国自己有硅谷,何必要背井离乡再去硅谷!”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