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直是个“小而美”的“力气活”。说小而美,是因为成本低利润高,但相对分散规模小,几乎人人都能当摄影师,真正能赚钱的寥寥无几,如果已经是有了个人工作室,在业内那都是大家。
“力气活”是摄影的人,不仅要背负着沉重的器材完成拍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有着后期制作能力。你以为这就完了,若没点营销和商务运营能力,想在摄影上玩出名堂简直白搭。
报告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摄影行业总收入3168.7亿元,同比增长17.1%。这还仅仅是聚焦传统影像领域,而随着现在“互联网+摄影旅游”等新形态的出现,摄影行业“价值洼地”正在凸显。

VPhoto创始人兼CTO陈文辉
这里VPhoto通过技术创新而衍生出的影像行业新物种。“VPhoto就是一个针对专业影像服务行业的垂直平台—即时影像共享服务平台”,这就是VPhoto创始人兼CTO陈文辉对于公司的定义与定位。
自建云+自研智能硬件=摄影我们是认真的
VPhoto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即时”和“共享”。如照片5秒钟上传云端,5分钟修好快速分享,云视频可以实现拍摄后一小时内出片。从VPhoto给出的一系列数据看出,快速出片的好处就是加速了优质影像内容的传播,实现了百万乃至千万级的曝光。
如此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堆栈的结果。陈文辉表示,Vphoto成功背后就是靠着自研智能硬件+自建云为其核心技术。就在2019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Vphoto推出了自家第六代的智能硬件——VBox 6。相比较前代产品,其采用了更加轻巧的外观设计;支持多种网络接入;人性化体验设计;无需拆卸,与相机一体化;边拍边充,无限续航。

2019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Vphoto推出第六代的智能硬件——VBox 6
自研智能硬件再难也要上。陈文辉表示,我们一开始并不想做硬件,因为太重。但是这市场上无线传输器材虽然很多,但做的很烂。因此我们只能自己来。
真正做硬件时才发现,开发反而是最容易的,难点就是在供应链上,陈文辉说道。“一开始没有代工厂商肯跟我们合作,因为量小,并且线材等质量要求还高,就拿刚刚发的VBox 上与相机链接线来讲,一开始仅要求做几千条,而代工厂那边一条生产线,一个小时就跑完了。我们也是在VBox 5获得巨大成功后,才逐渐稳定了跟现在供应链的关系”。
对于Vbox这款产品的亮点很多,之所以它能实现如此快的传输速度,除了应用很多网络连接技术外,更多的设计逻辑选择。陈文辉说,“首先是从源头上就减小了数据量,即废片我们是不传的,另一方面是就是我们选用了更高效的编码器,图像压缩后体积比jpg还要小,由于我们是一个闭环,即VBox端我们用的专用格式传输到后台,然后会自动还原成原有格式显示,以及分发。”
不仅如此,VBox还运用了CDN里面很多网络优化的技术的。这主要源于陈文辉自己的创业前的技术背景有关。“我们早在这之前已经是国内几家大的CDN供应商之一”,陈文辉说。
因此,VBox不仅可以做到快速传输,同时也能较少的占用网络资源。陈文辉表示,网络举包率我们目前是做到50%,其实做90%也行,但是90%的话那其实没什么意义。如果现实场景下一百兆甚至一千兆全给你耗尽,那就很难保证大家还能分享,因此做50%举包率已经足以。
对于自建云,这个其实是有技术难点的,物与物的交互,人与物的交互,以及更深入的互联、更敏捷快速的交付、更有效地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等等。而Vphoto做自建云时,陈文辉自己心里也清楚,并且他还很乐意去接受这个挑战。
一方面是,陈文辉有一个自己创业背景。“我是有十几年的技术经验,可以全程跟下来并且有这个兜底的能力,因此我们才敢做自建云。另外服务器的硬件采购,还有带宽和电力这个大家都差不多,行业各种资源积累我也很清楚”。
另一方面是,成本优势。陈文辉表示,我们为什么成本优势这么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应用,以及一个用户需求附加成本。“早期也是从阿里云开始,现在还有一部分业务在阿里云上面,但是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平衡点,就是以自建为主”,陈文辉说。“我没有养2万多人,他们要面临各种用户各种可能的问题要解决,所以他(阿里云)有销售,还有产品专家,有客服,因此附加成本极高,而我只有一个应用、一个用户附加成本。
“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数据安全,一个是数据中立,做完这三方面之后,只要一过了那个平衡点,自建云就是赚钱的”,陈文辉说。
可以说,通过自研智能硬件+自建云的方式搭建起了影像行业唯一一家底层数据闭环的平台。VBox作为即时影像协作解决方案终端设备,可接入专业相机和摄像机,将超大体量商业照片、视频资料秒级同步至云端管理。在云端后台上,修图师、剪辑师更能通过平台协作,随时随地进行专业的影像后期处理工作。这种自动化流程对传统摄影市场而言是一次全面革新。
VPhoto的“护城河”并不是VBox
早前VPhoto刚起步时,由于受制于规模以及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因此只有职业摄影师在通过认证备案后,才能成为Vphoto的一员,并通支付押金形式来使用VBox产品。这让很多人认为VBox是Vphoto的“护城河”。
其实,在陈文辉看来,VBox更多的是技术上创新产品,而真正护城河则是来自有以下几点。
首先,自研智能硬件上供应链门槛高,这就让很多竞争对手望而却步。陈文辉说道:“像智能硬件,它供应链门槛是非常高的,一个新创业的机构,它也会面临我16年没有供应商给我做的这个情况”。
第二点来自于自建云平台,“自建云的水也比较深,云计算或者是云平台扔个几千万这个什么都看不到,同时还要有很强的技术积累。所以其实有积累的前提下,我才敢启动Vphoto这个东西”。
最后一点才是关键,即业务模型。也就是那个‘海底捞你学不会那部分’。陈文辉说道,“它的流程的一些关键点,每个角色的属性以及这些东西都是摸索出来的。这些都必须到你逐渐认识到问题,到最终有解决方案,才有可能结构化的把它实现,然后实现之后才有扩展性”。
VPhoto从成立到现在经过三年的发展,这里“我们的架构师是分业务架构师和技术架构师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业务模型已经初具规模,陈文辉说,“这一整套的东西,若不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投入很多资源以及实际采购则是你得不到的。是你复制不了的”。
除了业务模型外,自建云上的后台系统同样是VPhoto在竞争中的利器。“因为摄影的话,你要先把各种人凑到一起,还能让它线上和线下有效协作,这一块是最难的”,陈文辉说。

VPhoto创始人兼CTO陈文辉接受zol独家专访
回望Vphoto 创业——硅谷都没有这样“重”的项目
从陈文辉的履历上看,他并没有跟摄影相关的背景,相反则是一个“技术大拿”。对于Vphoto这个创业项目,陈文辉回忆起创业经历也是表示非常“偶然”。
“开始做接触到摄影是应该说还是蛮偶然的,就是生二宝的时候在美国体验了四维彩超,体验之后,我觉得这个业务很好,后来就引进中国了,这也是我第二次创业”,陈文辉说。
“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Vphoto这个项目是非常重的。一方面是整个技术平台非常庞大,是真正的全栈智能硬件自建云,内涵核心业务需求,以及常规的业务系统,还要对接各个端。另一个非技术方面则更重,线上线下的运营我们还面向两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的项目”,陈文辉说。
并且陈文辉还特意强调“15年和16年在硅谷还做了考察,现在回头看硅谷都没有这么重的项目”。
对于摄影未来,陈文辉则非常看好。“商务部的16年的报告显示,人像摄影就3000多亿市场规模”。对于Vphoto来讲,现阶段是做toB,但是我们摄影这个业务其实是不分B和C的.
2019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Vphoto推出了自家第六代的智能硬件——VBox 6,同时陈文辉还表示,这款产品也即将面向普通用户进行发售。同时“互联网+摄影旅游”等也会成为未来关注焦点。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