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青亭网,作者:freeAll,36氪经授权发布。
阻碍VR头显的那根「辫子」,终于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了。
就在HTC Vive发布VR一体机的第二天,华为无线场景实验室(Wireless X Labs)宣布与北京传送科技有限公司(TPCAS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利用各自在5G网络技术、低延迟编解码器与实时VR数据控制协议上的优势,联合开发基于5G网络的云端渲染VR解决方案。
当前VR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用户手中的手机与VR头显相结合,俗称「手机盒子」或「VR一体机」其实都属于这种范畴。优点是成本低,但由于移动端天然的性能和显示原因,往往视觉效果较差;另一种是高端头显搭配高性能PC的方式,视觉体验更好,但需要线材连接,移动性较差,用户还必须为此多购买一台昂贵的电脑。

传送科技CTO周朝晖告诉青亭网,此前公司给HTC Vive打造的基于60G传输信号的无线配件,其实仍然算是一种折中方案:归根结底是一种局域网的无线VR形态,相当于基于PC、头盔和TPCAST套件,自己搭了一套60G信号的传输网络。而如果使用5G Mobile,用户甚至不需要PC。
「TPCAST和华为的合作,是打造基于5GMobile的无线VR解决方案——这相当于广域网的无线VR,」旨在将本地复杂的图像处理搬到云上,实现可交互VR内容的实时云渲染。也就是说,用户使用Cloud VR将不受地域限制,连电脑都不需要了。依托云端的快速迭代能力,内容开发者还可以更快速的进行内容发布。
无线VR的技术在飞速发展,从5GWiFi,到2016年第一代TPCAST的Wireless HD,再到第二代可能采用的WiGig,三代过去,时间仅仅过去了三年时间不到。
「未来,可能所有的PC都会跑在云端,实现所谓的Cloud VR,用户只需要戴着头盔就够了,其他什么都不用。」周朝晖说。
英特尔「大撤退」,无线VR之争已提前结束?
其实,在传送科技看来,早在与华为牵手之前,无线VR之争就应该已经提前结束了。
这场战争从去年双11的天猫购物节上发起,「始作俑者」就是传送科技。那个时候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首次把装着传送科技开发的TPCAST无线模块的VR头盔,戴到了篮球巨星科比的头上,引起VR行业强烈震动——在这之前,高端PC VR头盔上那根连到电脑上长长的「辫子」,一直被不少人视为VR在用户体验上最大的瓶颈之一。

而随着传送科技剪掉了这根「辫子」,如雨后春笋一般,无数公司——从MIT的实验室到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在TPCAST之后纷纷推出自己的无线方案原型。据青亭网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1月开始,宣布自己推出无线VR原型的公司竟有接近十家之多。
在这其中,声势最大的就要属TPCAST直接竞争对手、有线显示传输技术公司DisplayLink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入局。英特尔在今年一月份的CES上宣布和HTC合力打造无线VR方案,这让不少人对它抱有极大的期望:专注大空间定位方案的ZVR CEO郭伟向青亭网指出,作为传统芯片巨头的英特尔加入无线VR战场,看点是能否改变TPCAST方案的外接模块形态,让无线VR真正进入所谓「芯片级」形态。
周朝晖告诉青亭网 「他们觉得中国人做出来了。也急忙赶了一套东西发布了」——在今年六月份的E3展上,DisplayLink无线方案亮相,著名美国科技媒体Engaget在试用后,甚至给出了体验超过TPCAST的评价。这对TPCAST而言,一度被视为最大的威胁。
但风云突变,剧情在9月初急转直下,肇因支持该方案的英特尔,突然宣布自家支持60G无线的芯片11000、18260、13100和天线芯片M100041停产——而这是支持60G无线方案的核心元件,不少媒体纷纷把这解读为英特尔「不战而降」、放弃无线VR解决方案的标志。

周朝晖的看法倒与国内媒体不同,他称,英特尔不会放弃无线VR,但此次停产之前的芯片,新的芯片再怎么着也得明年中旬才能出来,等到那个时候,传送科技又要有新动作了。目前,他们已经适配完毕三大高端头显中的Oculus和HTC Vive,对微软系MR的适配也在进行中。
据说,一家硬件公司一直在和别人开发相关方案,两个月前这家公司的高管找到传送科技,头一句话就是「他们太不靠谱了」,最终还是希望下一代产品采用传送科技的新方案。
随着最大对手脚步的停滞,其他「跟风」产品也逐渐销声匿迹,这场战争还没打响,似乎就已经结束了。
赌城的神秘来客
2017年初的拉斯维加斯除了赌徒外,还迎来了一大批的科技公司。这是因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展——CES的举办城市。而传送科技的展位上迎来了一位举止可疑的以色列人,他在展台附近兜兜转转,不时亲自体验一下无线方案,不时又问一些细节问题。
接着,这位老兄询问传送科技的技术团队,有没有兴趣和自己去体验一下自家的无线VR方案——这时传送科技才明白,对方是英特尔无线团队的负责人。但对方没有选择和TPCAST在CES上「正面交锋」,而是包下了展会附近的一个酒吧进行展出。

周朝晖一听,也来了兴致。当下跟着他去了酒吧,体验了一下该方案。「老实讲,效果还是可以的,不能说不好」,接着他又加了一句,「但和我们相比,差了半年时间」。
所谓PC端的无线VR方案,实际上是一种高速的无线图像传输手段,在PC端把VR所需显示的巨量图像进行编码压缩,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给头盔,再在头盔端解码并显示出来,因此这其中传输信号和高效的编解码是关键。
那个时候英特尔还没有和DisplayLink合作,而是采用了自家的解码器。但据周朝晖称,这种解码器较为古老,是2013年研发的,目的是扩展笔记本的显示器到其他的设备上,因此并不是针对VR设计的,这就造成了它的分辨率比较低,图像压缩较为严重,只有1080p的分辨率,并且伴随着肉眼可见的延时,「起码有几十毫秒」。
据说,英特尔一直在无线VR方案离采用这款解码器,一直到发现最终要进入量产阶段的时候才发现解码器不给力,于是又拉来了DisplayLink这家做有线显示传输技术比较有名的公司。
在今年E3上,同时打着英特尔和DisplayLink LOGO的无线模块赫然登场,号称7毫秒的延时,虽然没有传送科技的2毫秒低,但实际测试效果比起年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不少国外知名媒体和两大公司的背书,这可谓是自11月以来,传送科技遇到最大的挑战。

此前,英特尔一直主推在笔记本上的60GHz扩展坞。更联合联想、戴尔、惠普等公司推出了笔记本连接扩展坞,它可以用于连接显示器等外设。高通也和TPLink、NETGEAR推出了60GHz的路由器,但由于应用场景不太成立,加上60GHz信号天生非常怕遮挡,这些产品都没有推广开去。
周朝晖等人意识到,DisplayLink方案同样很可能难产——这套方案采用的11000、18260等芯片都比较古老了——最早是英特尔为了上述的笔记本60G方案打造的,有三、四年的历史了。从技术指标上来说,无法适配现在HTC 2K乃至微软MR头盔3K甚至未来4K的头显。不过,毕竟大公司来势汹汹,「说实话,心里也有点急,也没那么大把握」。
终于,随着英特尔在9月份宣布本文开头提到的产品停产,传送科技算是松了口气。至此,他们和以色列WiGig团队的「较着劲的切磋」,第一回合似乎以胜利而告终。
下一代的无线方案:WirelessHD还是WiGig?
要搞定无线VR,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让无线方案增加VR头盔的延时。众所周知的是,VR头盔本身需要传输很多信号,包括视频、音频、陀螺仪和位移等数据。在从PC端传输到头显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延时。一旦无线化,这种延时很可能会加剧。「延时低于15毫秒,才不会造成用户头晕」。
在最初做无线VR方案时,传送科技先要解决一个难题——自己的技术是基于WiFi 5G技术的,单向传输1080p分辨率的高清视频没有问题,但遇上VR视频信号动辄就2K、3K甚至4K分辨率,该如何解决?
他们想到了60GHz技术。这种技术「带宽是5G的至少十倍以上」,有两大主流规范:以英特尔、高通等为代表的WiGig规范(即802.11ad传输信号),以及以三星、Lattice等为代表的WirelessHD规范。

第一代产品,他们选择了Lattice公司的WirelessHD硬件技术,当时的理由是「WirelessHD是相对成熟,改动幅度比较小的基础协议」。但是,使用差不多一年下来,传送科技越来越能看到WirelessHD的天花板。
2016年初推出的主流PC VR头显,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其分辨率多为2K,但是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更高的分辨率已经是必然趋势。微软联合戴尔、惠普、宏碁、华硕、联想、3Glasses推出的新一代VR头显,分辨率全都在3K。此外,4K甚至8K的头显,也在不断有人发布,如国内公司小派、IDEALENS等。
WirelessHD的每秒传输速度极限在7G左右,但是3K分辨率的图像已经差不多10个多G了,「4K分辨率甚至能达到20多个G」,如此一来就必须采用高压缩比的协议,并且降低成本,这一点,或许就要WiGig。根据ABI Research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到2022年,84%的VR设备将采用WiGig无线连接方案。
现在的TPCAST产品,包括60GHz信号的专用路由器、电池、信号接收器和发射装置等。而下一代的TPCAST虽然和第一代一样仍然是FPGA,但可能将不再会是外接配件。

「我们会卖模组,可以理解为芯片组,直接嵌入到头盔设备上。路由器也没有了,都是点对点传输。USB扩展坞插在PC上,头盔上还是放我们的接收器就好。」
不过,60GHz技术仍然面临着发射范围短、无法穿透墙壁等问题,TPCAST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暂时不清楚。
就在前几天,有外媒评价,WiGig从未被主流笔记本和显示器市场接受。在传输上,相对Thunderbolt 3甚至USB 3.1 Gen2都没有什么优势——后两者能达到10-40GB每秒的传输速度,而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根连线而已。因此,他们推测英特尔将全力把60GHz的技术应用在无线VR领域。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英特尔发出消息,称终止公布一年有余的Alloy VR一体机项目,转而专注在无线VR解决方案上。

第二回合即将拉开帷幕,但周朝晖倒是挺有信心,「TPCAST在无线VR已经具备一定先发优势。未来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公司也基本不存在了。高通只会做模块,不会亲自去做VR的方案,即便是DisplayLink之类的公司要追,也得有个1-2年才能达到我们目前的这个水平。」
专注线下的郭伟也看好TPCAST发力WiGig路线,他告诉青亭网,TPCAST以其相对物美价廉的效果,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品牌效应,别的公司再进来,已经没有太多意义。现在,他们也在和TPCAST合作,推出了一套基于HTC Vive无线版本的大空间多人定位方案,摆脱背包电脑的束缚,可覆盖100平米范围。
微软MR无线方案即将到来?
2016年10月,微软宣布和六大OEM进场,推出299美元起的VR头显,采用不同于HTC Vive的、不需要外部传感器的inside-out定位方案,分辨率也达到3K。
今年,这些头盔已经陆续发货。业内人士普遍给出了廉价、简单、易安装且稳定的评价。三星、富士通也陆续加入了这个阵营。而传送科技也已经逐步完成了这些头盔的适配。

周朝晖本人尤其对微软MR情有独钟,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和微软MR相关的文章。一个周末,他戴着微软系MR头显在家投入地玩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天,他不禁感叹这东西是「宅男神器」。
这让周朝晖感到很兴奋,「Windows MR算是一个里程碑,说明VR已经过了春天的地步,真正成为一种主流产品。」有消息表示,目前传送科技正在适配微软几大MR头显,预计很快就会有消息。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