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华为MateBook系列笔记本发布引起刷屏,对于一款PC产品而言,除了苹果和微软的产品,PC产品发布很难有类似的效果。
就目前PC行业而言,联想、惠普和戴尔新产品发布很难引起人们注意,倒是像微软、华为、小米这种传统PC产业的挑战者倒是能给公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也会引发更多的关注。
就其原因,相对于PC三大巨头联想、惠普、戴尔而言,无论是早期的极致工艺的代表苹果Macbook系列的发布还是现在的挑战者微软、华为这些新进入的厂家,其产品往往带有许多对传统PC产品的改良和对未来趋势的洞察。
虽然今年微软的Surface系列产品和华为的MateBook产品,相对于前一代表现得没有那么耀眼,但这两家的产品发布,还是引起了行业的广泛的关注。

事实上,无论是苹果的Macbook、微软的Surface系列还是华为MateBook系列产品,每次发布,都会吸引众多的媒体传播和公众关注,其核心的原因在于,在PC近三十年间,主要的传统PC厂家并没有对PC形态和功能进行积极的改进。虽然PC产业进入了饱和期,相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这个行业的竞争还是不太激烈。
说穿了,近十年来,PC三大巨头钱挣得太舒服了,根本没有动力进行PC产业的变革和产品变革。倒是自苹果Macbook开始,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续航、性能等一系统涉及到用户体验的改进,倒让用户感到了PC产业急需变革。至微软Surface Pro 3发布,可以说微软在PC产业的探索有了一个较为完美的结局,微软以一已之力,重新定义一个产品形态。
2017年5月3日,微软在中国发布了新一代的Surface Pro,同时也发布了Surface Laptop系列和Surface Studio。同月23日,华为在德国柏林发布了MateBook X\E\D三款笔记本产品。这两家的产品虽然与其上一代产品相比,变化不是很大,但与传统PC厂家的产品比,却还是有许多亮点,而在一些探索性功能上,更具有前膽性的意味。
刀客的关注点在于New Surface PRO和MateBook E,先来看看这两款产品的技术参数。
New Surface PROMateBook E屏幕大小12.3英寸3:212英寸3:2屏幕分辨率2736X18242160X1440重量768g(770g、782g)640g续航13.5小时9小时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加速计、陀螺仪光线传感器,指纹传感器,重力感应器,陀螺仪, 霍尔传感器辅助输入2048级压感MatePen4096 级压感Surface 触控笔安全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芯片加密)实时网络支持可选LTE版本之所不列出CPU、硬盘及内存这些常规参数,原因在于,对于目前的笔记本或二合一产品而言,这些已基本都不是问题。而目前对于传统PC厂家的笔记本而言,由于受到历史惯性的产品思维,其在涉及到人性化体验方面往往并不在意思,虽然在个别参数上也有与微软、华为的产品有出彩之处,但就整体而言或者说对PC产业的推进而言,很少见有真正考虑到未来PC变革的探索之作。
在这些参数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对于传统笔记本而言,一般屏幕都是基于16:9的比例,常见的分辨率为1366X768(当然近两年也有一批1920X1080屏幕分辨率的产品),在日常的商业使用环境,用户在运行字处理或图形处理软件时,有效的显示内容太少,画面字体显得异常粗糙。在智能手机5英寸屏幕分辨率都达到了2K水平的当下,传统PC厂家实在没有理由继续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16:9比例1366X768的屏幕。从历史上看,电脑显示屏的比例从原来的5:4演化到16:9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新进入的厂家大多采用3:2的比例,则是对于显示效率的一种重新考量,是基于用户实际使用环境的一种极有价值的回归。
对于笔记本产品而言,重量和续航一直以来是被用户吐槽最多的痛点,奇怪的是,对于严重影响用户体难的重量和续航能力,传统PC厂家近十年来视而不见,尽管2012年前后,上游厂家英特尔极力推广超极本和二合一产品,但传统PC厂家对于产品的提高用户体验依然热情不高。就目前的产业趋势而言,无论是微软Surface系列产品还是华为MateBook产品,其对重量和续航能力的平衡处理,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对便捷性能的要求。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多种传感器的引入,这是一种看似无用,但蕴藏着无限可能的一种产品进步方向。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光线传感器和3D摄像头的引入,不仅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和使用环境的智能识别,而光重力感应器,陀螺仪, 霍尔传感器等方向的传感器加入,则更意味着未来笔记本可能产生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事实上微软在Windows 10加入的HomeHub功能,就是让PC和智能家居进行互动,从而实现对整体智能家居的智能化处理。

从微软新一代的Surface PRO、华为MateBook E/X及近两年引起用户广泛关注的产品来看,从用户层面反映出来的PC产业,特别是笔记本产品未来的趋势,大致可以归结为多场景、长续航、轻便、高显示效率、多种组合的输入方式及智能化的趋势。
3:2高分辨率窄边框屏幕是大势所趋。近十多年来,在PC厂家共谋下,16:9比例1336X768的屏幕成了绝对的主流,但这种屏幕标准建立在厂家获得最低的成本而牺牲了用户使用效果的基础上。而新进入PC领域的厂家,大多采用3:2高分辨率屏屏,配合窄边框技术,不仅极大地降你了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大小,而且对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用户角度看,使用过3:2高分率的用户很难再回到1366X768分辨率屏幕下工作。
多种传感器加入,为PC智能化提供可能。2012年左右,微软就将个人PC定义成了个人计算,虽然在实际的使用中,PC使用局限于传统PC的概念,但Windows 10的广泛使用,以及人脸识别、Cortana的逐渐成熟,让PC在智能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应用空间,而智能场景识别以及由Cortana带来的个人智能助理,已经开始了PC在智能化方向的萌芽。从PC产业的进化而言,未来的PC必然是一种智能化的个人计算终端,而其智能或才说智慧化的能力,则依据微软以及供应商提供的智能云提供支撑,真正的PC智能化的到来,必然是PC产品变成服务后的结果。
实时在线必然将成为笔记本的标准配置。近两年,为了适应PC智能化的需要,一些厂家已经尝试在笔记本中加入了LTE功能或e-SIM功能,以实现实时在线的功能,但并未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在刚刚结束的Computex 2017上,英特尔联合微软,将其之前的合作Project Evo计划公布并与PC厂家一起推广笔记本与4G的连接(e-SIM即虚拟SIM卡,它是一种写入在电脑内部的SIM通信体系,理论上,用户可以在激活设备的同时,选择需要入网的运营商和套餐,从而实现笔记本等平台的4G连接)。虽然在笔记本电脑中加入4G功能并非太难的技术,但受制原来PC厂家的思维限制和产业现状,却很难将这一功能普及到笔记本电脑之中。这次英特尔和微软合作,在PC厂家中推广e-SIM,其核心目的在于将电脑变成全实时在线以后,为PC的智能化扫清最大的障碍。

就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而言,近二十年,无论是输入输出方式,还是主要的产品形态,PC产品都没有大的变化,在传统PC厂家把控产业规模的环境中,其实很难生产革命性的力量。而用户对传统PC的抱怨越来越多,对于习惯了产品思维的传统PC厂家,很难将用户需求真正变成产品升级的动力。在PC市场连续十个季度负增长的产业环境中,苹果的Macbook系列和微软的Surface PRO系列却能够不断的保持增长势头,就已经说明了用户对传统PC产业的不满。华为2016年推出MateBook第一代产品,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整体销量70万台,这个数据并然并不足以影响到PC产业的变化,但考虑到华为是第一次进入PC领域,单品就达到70万台(可能仅次于Macbook单品销量),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