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微软2018财年(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第一个工作日,所有员工都收到一封内部备忘录邮件,全球商用业务主管Judson Althoff、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团队主管Jean-Philippe Courtois、首席市场营销官Chris Capossela三位高管在邮件中共同介绍微软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变革,即重组全球销售团队,以更好地服务快速增长的云计算服务业务。
然后,在7月4日,微软就宣布,微软香港公司总经理邹作基(Horace Chow)将接替罗荣力担任中国区首席运营官(COO),直接向微软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汇报工作。微软在解释走马换将意图时引用了柯睿杰的话:“邹作基是出色的管理者,不仅带领微软香港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而且致力于通过云服务帮助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转型。”
针对微软中国的变动、微软全球销售团队的调整,及其与微软云计算业务的关系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寻求微软中国对外发言人的置评,一位发言人表示:“微软公司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改变,旨在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报记者希望进一步了解“一系列改变”的内容,但该发言人表示,“没有其他内容可以提供。”
一位在中国软件业和投资界具有双重身份的知名企业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将是toB业务爆发的时代,在此过程中,亚马逊、微软等做得不错,但微软想把云计算业务变成利润“奶牛”仍面临不少挑战。
“云为先”战略不断强化
微软财年在每一年的6月30日结束,按照以往的惯例,微软会在新财年开始的7月初,公布新财年的重组计划等。
在上述所及的内部备忘录中,微软认为,“我们的商用和消费类市场有着巨大的4.5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因此,为了在引导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得更好,“我们将开始对商用和消费类业务模式进行变革”。
在备忘录中,微软明确提道:“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我们正在宣布14个地区的的变化。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独特属性,您的直属领导将在未来几天内分享有关的变化和具体细节。”
对中国市场而言,邹作基接替罗荣力担任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应该就是有关变化之一,而正如柯睿杰所说,此次变化的目标直指通过云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微软CEO纳德拉在2014年2月上任之后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在解释选择这一战略的逻辑时,纳德拉曾表示:“如果没有云就谈不上移动体验。这不是一台设备的问题,而是说移动计算的整体。反过来,云计算能让一切有序运行,但如果没有传感器和移动设备之类的移动终端,同样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影响。”纳德拉为微软设定的战略及其逻辑,无疑是正确的。
但近年来,承载“移动为先”战略的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等硬件设备,并未取得成功。也许正因为此,微软不得不将“云为先”战略提升了一个高度。
2016年Judson Althoff和Jean-PhilippeCourtois都在微软任全球执行副总裁,掌管微软在全球的销售与营销团队。Judson Althoff对微软的销售策略并不满意,此前已经公开表态,希望将Azure云服务变成销售业务的重心。Judson Althoff早前表示,希望增加大约1000位销售人员来重点推销云计算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月,微软已经宣布一批销售和市场部门的重组行动,一些销售和市场团队被划归Judson Althoff的部门。
在策略上,对Azure云服务的销售,微软CEO纳德拉也已经提出,要“让企业使用Azure,而不是仅仅向他们的整体企业协议合同中添加少量Azure信用额度”。
在企业软件的销售中,先试后买的模式很常见,但是在云计算领域,用户只支付使用了的云计算服务,有些用户在合同中约定了Azure的信用额度,但没有使用的话就不会转化为实际收入。
同时,在传统上微软销售团队主要向企业客户销售软件及服务,并不需要具体的技术专长。但在7月1日的备忘录中,Judson Althoff已经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提升“我们的技术深度,更好地将销售和服务与解决方案整合起来”。
在具体做法上,微软将通过重组销售组织,达到专注于两类客户的目标,一类是针对大客户的事业集群,这部分又被分为三个单元——企业执行单元(Enterprise Operating Unit)、企业服务与商业软件工程团队(EnterpriseServices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ms)和商业软件工程部分(CommercialSoftware Engineering,CES)。另外一类是针对中小客户的SMC(Small,Medium Corporate)。《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显示,SMC实际上是微软此前取消的开发者体验部门的核心团队。
微软希望未来的销售团队主要为制造、金融服务、零售、医疗保健、教育和政府6个行业提供服务,同时专注销售现代化工作场所、商务应用、应用程序和基建、数据与人工智能4个类别的软件。
亚马逊Azure及阿里云防线高筑
在万物智能互联的背景下,云计算市场已经变为一个诱惑力巨大的市场。
根据Gartner分析数据,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为2092亿美元,2017年预计将增长18%、达到2468亿美元;而到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833亿美元。
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IBM等是全球公有云市场上的巨头。其中,AWS是公认的公有云之王。市场分析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每个季度都会更新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分析数据,2015年AWS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占有31%的市场份额,2016年则扩大到45%,一直高于Azure、谷歌云和IBM的份额之和。
不过,该机构同时指出,尽管AWS公有云市场规模相当于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两倍还要加上IBM,但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营收每年都保持100%的增长速度,并希望进一步追赶AWS。
由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亚马逊AWS增速正在放缓。本报记者梳理亚马逊财报发现,在2016财年第一、二、三、四财季和2017财年Q1,AWS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4%、60%、55%、47%和43%。
而根据微软财报,在过去的五个财季(从2016财年第三财季到2017财年第三财季),Azure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20%、102%、116%、93%和93%,基本上保持了同比翻番的营收增速。
前述接受记者采访的知名企业家表示,与亚马逊、谷歌相比,从软件领域进入到云计算领域的微软,在云服务的产品覆盖上更具优势。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到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都有更加丰富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业界看好微软云计算业务的原因所在。
不过,该企业家认为,微软在传统上是一家售卖Windows、Office等一次性买断软件许可证的企业,现在,微软要转向销售Azure云服务和office 365授权软件服务,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发生了转变,这是微软面临的主要挑战。
而在中国市场上,公有云市场上的玩家更多,既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也包括BAT等互联网企业,外资云服务也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但相对而言,外资云服务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很小。
而中国公有云市场毋庸置疑的“老大”——阿里云野心很大。近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已经放言,未来的“云计算之争是杭州(阿里云总部)和西雅图(亚马逊总部)的竞争”,并未将微软、谷歌、IBM等放在眼里。也就是说,微软Azure在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市场——美国和中国市场上,想要同时突破亚马逊Azure以及阿里云的防线,并非易事。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