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张泽
线下摸索多年的小米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两年我们的问题是,既想守住基本盘,又想在线下找到突破口,然后我们就一直在博弈和游离,导致产品策略、销售政策、渠道政策一直在摇摆。”小米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兼中国区线下委员会主席张剑慧对《财经天下》周刊坦言小米在线下市场犯过的错。
如今,小米开始加大对核心渠道商的扶植,宣布在未来三年追加50亿元投入到线下业务,打造新零售铁军。
不久前,《财经天下》周刊跟随小米走访江苏小米线下市场,观察到了一些新的现象:以小米为典型代表的AIoT平台公司,其智能家电矩阵产品正在成为新的消费需求,以及大型的shoppingmall也正在逐渐成为新零售的主阵地,小米在探索新零售的变革变革方向。

渠道收口,小米聚焦核心客户
生活在五环内的人都有这样的误解:线上渠道的渗透已经远远超过了线下。
事实却远非如此。江苏一位大经销商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尽管线上一直为大家所关注,但线下渠道一直是重点。事实上,即使在线上份额最高的时候,线下渠道依然占据了70%的手机销售份额。显然,抢占线下阵地是所有手机厂商的必修课。
小米在最巅峰时,能占到线上手机市场的60%,尽管这几年份额有所下降,但依然在线上渠道有着很好的基础。相比之下,线下市场对于小米而言还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
2019年年中,小米组建了线下业务委员会,张剑慧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而雷军本人也亲自执掌中国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强线下渠道建设,稳住小米的手机基本盘。
半年来,小米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今天看未来三年,你觉得未来线下是什么样子的?反过来,站在三年后想今天应该做什么事?
雷军希望渠道、价格、政策尽可能稳定,尽可能不要折腾团队,用一种休养生息的方法,让高速发展的团队重新稳定下来,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过去几年,小米做线下非常在意门店数量。这也导致整个2018年,小米的线下门店呈现井喷增长的态势。然而,数量不等于质量,快速增长的门店并没能给小米在线下带来成功,反而带来了很多麻烦,经销商的积极性没有显著提高。

2019年中,小米开始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客户体系。在这个客户体系里,不再是所有客户一视同仁,从蓝血客户、金牌客户、TOP客户到一般客户都对应了不同的支持政策。这也是其他手机厂商的线下打法。
对客户进行分级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使用,满足核心客户饱和供货,让吃螃蟹的核心客户赚到钱。这些人对于线下渠道的示范作用远大于小米苦口婆心的劝说。
小米的线下渠道在逐渐收口,同时,政策也变得更加透明拉通。在之前小米的线下渠道里,小米之家、专卖店、授权店、专营店、KA等都分属于不同的渠道,如此复杂的做法,导致大家都赚不到钱,大经销商也没有感受到小米的特殊关怀和重视。如今,小米则统一将渠道划成小米之家、渠道客户、省包和运营商四条线。
小米在线下开店的速度也明显降了下来,更多的是优化已经拓展的店铺,把效益差的关掉,扶持效益好的店铺。
让经销商赚到钱是线下渠道最稳固的一环。小米在明显加大对核心渠道商的奖励和补贴力度,譬如小米CC9系列连续三个月加大了对客户的业绩奖励,基本能保证与OPPO和vivo的机型在同一利润水平。这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往年,线下渠道不愿意卖小米的很重要原因是,小米坚持极致性价比,让利给消费者,造成渠道的利润太薄,尽管销量可观,但对渠道商的支持力度太小,渠道几乎赚不到钱,所以小米的线下一直在以自营的小米之家为主,经销商则处于真空期。
小米在努力打破这种僵局。今年年初实行了双品牌战略,小米手机不再坚持极致性价比,主动留出利润空间给线下渠道。而把性价比的优势更多的留给了Redmi。这样的安排也让小米腾出手来,为线下渠道的建设构建更健康的生态。

手机一条街盛况不再,商超成新宠
扬州淮海路,傍晚六时许,天色已暗,霓虹初上,街道两旁的店铺挂满了华为、OPPO、vivo和小米的logo,手机店一个挨着一个,手机一条街的盛况依然在这里存在。但静心观察,沿街的手机门店几乎看不到顾客进入。
当地一位经销商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他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关店,高额的开店和人工成本,使得他们不得不关闭一些效益不好的店面来维持生存。而销量相比去年更是直接腰斩。
类似的情形在国内其他地方频繁上演。手机一条街曾缔造了OPPO和vivo的销售奇迹,这也成了OV最经典的象征。而手机店如此密集的出现,很大一个原因是运营商的高额补贴。这些手机卖场得益于运营商的补贴政策,据多位手机店主透露,运营商的补贴可以覆盖房租的60%。
然而,随着运营商补贴的减少,密度过高的手机店已经变得生存维艰,而线下购物场景的变迁也在加剧着线下渠道的变革。
徐倩是南京一位小米授权店的店主,他之前的身份是米粉,在最近一年开了三家小米授权店。与那些在手机一条街的店铺不同,徐倩的店铺全部开在了当地的shopping mall。他专门选择了万达在当地开发的楼盘和商场里,尽管客流量暂时不多,但随着周边小区的建设完成,店铺集群效应的形成,他的这家店铺将直接受益。
小米也在鼓励商家把店铺开到shopping mall。扬州京华城的小米之家就选在了客流最密集的商场入口处,紧挨着优衣库和屈臣氏。
第一家小米之家自营店诞生于2015年,开设在北京当代商场。当时业内都觉得小米疯了,其他厂商都没能预见到手机等零售业态将往大型商超转移。紧接着2016年,小米大范围进军一二线城市的shoppingmall,小米之家遍地开花,客流量可观,小米在线下市场取得重大突破。
徐倩说,手机一条街的衰落已经是大势所趋,他在提前布局未来的商业形态。张剑慧则对《财经天下》周刊说,shopping mall将成为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商超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用户有逛的需求,而shopping mall有着非常好的逛街环境。另外手机一条街也因为价格混乱,竞争激烈的问题,越来越难赚到钱,顾客流失也比较严重。

高频带低频,智能家电新消费崛起
事实上,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OPPO和vivo,仅靠手机的利润已经很难维持经销商的生存。而小米在2013年就已经布局的IoT生态开始发挥功效,多个小米之家和小米授权店的店员透露,在每月的总营收里,手机实际只占了一半不到,甚至有些店不到40%。用户除了购买手机,时常来逛逛购买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净化器、加湿器、洗衣机等智能小家电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有些新社区商圈附近的向小米店面,小米电视的销售额已经与小米手机旗鼓相当,剩下的全部由小米生态链的产品贡献。这也是小米的优势所在,当小米提出IoT时,其他家把宝压在了手机上。当手机红利尚存时,大家能挣到钱,而销量饱和时,矛盾逐渐凸显。
机会总是留给吃螃蟹的人,已经有不少商家开始投入到小米门店的建设。短期看,小米能带来的利润还不多,“但等小米在线下做起来了,就没你的机会了。”一位经销商对《财经天下》周刊表达了这样的担忧。显然,对于未来的忧虑不得不让他们做多手准备,毕竟小米的模式还是能给他们带来流量和流水。同时,在他们看来,对比各家手机企业的模式,小米的才是最能代表未来的新零售模式。
从自己探索小米之家,到现在鼓励合作伙伴进shopping mall开店,从之前坚持极致性价比,到现在主动给经销商留出利润空间,从只卖手机,到现在的全矩阵智能生活产品,小米的线下渠道变革总算看到了突围的希望。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