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知未科技 童四四
2010年,小米和它那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在一片戏谑言论中诞生。
高位出身的雷军彼时已是互联网圈内的名人,傲娇地提出“要让所有国人用上智能手机”,以及和后来的老罗一样喊出了“对标iPhone”的高大上目标。
不料所谓的“让所有人用上智能机”,其实是一门苦差事。
从1999元的小米一代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扼杀了多少智能手机的暴利美梦,从友商口中抢走了多少蛋糕,这恩怨从小米笃定“性价比手机”和要改变国人对“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的那一刻起,便已埋藏。
10年,小米越是轰动与高调,雷军越是惹人争议,友商对小米的忌惮也就多生一份。
主打性价比是长期的心里作战,也是一商业盈利悖论,可雷军偏不信。
自打贴上“性价比”的标签后,惹怒行业前辈元老不说,还把自己给圈住了。
10年前,以性价比快速占领市场,也曾高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可惜近年来,小米的口碑断崖式下跌,两极化评论严重,甚至于还被安上了“低价误国”的罪名。
此外,消费升级的趋势凸显,眼看其他品牌商成功转型高端品牌,小米百般无奈。
从小米推出红米以来,就有重新洗“人设”的操作,安排红米扛下中低端手机的大旗,妥妥负责收割千元手机市场。
那小米呢?小米显然就慢慢向高端手机转型,顺便学一学某些行业巨头发表对折叠屏的理解,比如发布一些概念机。
可米粉、消费者似乎不太想买账。
“小米还是那个我能买得起的小米吗?”似是而非的米粉问到。
世人都说十年磨一剑,可小米呢?
指着“改变便宜没好货”这一桩事,小米也没能真正改变消费者对“低价”的误解。
这岂是雷军一人之力能扭转的。
即将迈入第10个年头,小米仍被困在“便宜没好货”的偏见里。心气高的雷军,也误会成了“低价误国”的始作俑者。
01 “武大郎”的偏执

图片来自网络
雷军,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从武汉大学文科堆里爬出来的计算机系理工男。
武大男,江湖人送“武大郎”,这名号有几分调侃,就有几分优越。
雷军的传奇故事颇多,金山的第6名员工,也可算得上是互联网届的元老。
创立小米前3年,雷军已辞去了金山CEO的职务,不料2011年,又被董事会提名为董事长, 雷军正式接手金山。
在这一背景下,创立小米恐怕是对雷军对自己天然能成大事的自信。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市面上没有合他心意的国产智能手机——非贵即山寨。
使命感成功唤醒了雷军的挑战欲望,小米1首战告捷。
2010年过后的几年,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那是一个国人出国买马桶的年代。
在那个“他国制造真香”的年代,财经作家吴晓波就曾写过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的文章,引爆全网。
国人偏好外货,意味着对国产品牌的不自信,尤其对于“便宜好货”存在某种偏见。
这种偏见或许自古以来便有,毕竟坊间一直流传着“便宜没好货”“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俗语。
可偏见恰是遇上了偏执的雷军。
从很多鲜活案例中可以窥见雷军的偏执。带着6名联合创始人,就着一锅小米粥便走上创业生涯。
创建之初,从早到晚去拉新员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为了找到一个非常出色的硬件工程师,曾连续打了90多个电话。为了说服他加入小米,小米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12个小时。
“我相信事在人为,创业找不到人才,只是因为自己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雷军在很多决策上,都表现出这般韧劲。
我倒相信雷军真可能是打心里想扭转“便宜没好货”这一约定俗成的市场潜规则。
这也本是一桩有意义甚至理想化的事,可理想化意味着你不能明着把钱挣了,否则消费者给你贴上“心口不一”。
不能洒脱就说我不干了,我要转型高端品牌,消费者也会颇多微词,还可能被友商打击为“就你虚伪”。
02 那些年,被排挤的小米

小米智能硬件产业链,制图/知未科技
打破既有行业的潜规则,和天真的孩童指出“皇帝没穿新衣”一般可笑。
雷军,自然知晓这一危机。
我对小米手机产品的好感度并不高,但对雷军定下的“让所有人能用上智能手机”的这句狠话,心生敬畏。
有记忆可寻,2010年,智能手机被分为iPhone、三星等海外品牌为首的智能手机阵营。
虽国产手机有不少冒尖的品牌,譬如现在略微淡出网友视野的魅族,但价格仍是普通人不能消费的。
那是一个“智能手机不自由”的年代,尤其是诸多大学生升学后对智能手机的可望而不可求。
雷军顺势而为,推出小米1手机的同时,还推出了低配版的小米1青春版,价格相当于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步步高音乐手机(请自行脑补翻盖版)。
让不少人觉得可怕的是,性能好像还不错,自然很快便收割了一大票忠实粉。
可近年来,小米手机还是激进了些,也许是从巅峰跌落的危机感刺激了小米的转型变革。
雷军在公开场合的互怼也不少,小米粉和华为粉也在各论坛各贴吧吵得不可开交。
而大家也似乎放弃了保持明面关系的必要,相互对标,暗讥友商,也已是公开的秘密。
03 这届消费者,不好带
小米这一出“便宜没好货”戏,消费者埋单吗?

图片来自小米2018年财报

制图/知未科技
从小米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2018年小米经营利润为11.96亿人民币,与2017年的122.15亿人民币相较,下滑幅度达90.2%。

图片来自小米2018年财报
小米智能手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17年的70.3%下跌至2018年的65.1%。
小米手机究竟卖得怎么样?
从电子发烧友统计的小米上市后公布的报告期内的主要手机产品,包括包括小米MIX、小米、红米三大系列,共涵盖如下五个价格区间:(1)3,000元以上;(2)2,000- 2,999元;(3)1,300 - 1,999元;(4)800 - 1,299元;(5)799 元以下。
小米主要的智能手机如下:

制表/知未科技
据数据统计,小米2016年3000元以上的手机仅销售8.1万部,2017年销售138.6万部,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49.6万部。
此外,2000元~2999元的旗舰机销量甚至不及2015年。2015年旗舰销量达到1249.7万部,而2016年、2017年分别销售了691.5万部、601.3万部。
从以上数据来看,3000元以上的小米手机更受消费者欢迎,而价格便宜的2000元~2999元价位的手机销售量呈下降趋势。
一方面,这是喜事,侧面看出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资产在更贵的手机上。
但另一方面,也得出了小米手机并不是越便宜越受欢迎,至少消费者是对“低价好货”仍心存不安的。
04 向高端转型的诱惑与困惑
小米,自然也想吃“中高端手机市场”这块蛋糕。
华为、vivo、OPPO都在响应消费升级口号,小米也在分摊高端市场的路上,怎么就只有小米被称之为“低价误国”了呢?
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只有小米天天追着“性价比”跑,在消费者心目中建构了“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曾经打下的招牌,现如今自己搬石头砸也不敢使劲,小米的高端转型相对低调。
小米集团舍不得低端市场,让红米坐镇千元机市场,小米独身攻占中高端市场。
红米CEO卢伟冰以华为例举,给华为刻上了“低价手机”元老级的标签。
卢伟冰拉华为下水,以此侧面否认“低价误国”的负面舆论。
那又如何?如今,没有人会认为华为是低端机的典型代表。
低价曾是杀入手机行业的利器,如今却变成转型束缚,小米的转型势必比友商艰难。
回首创业十年,当年的“誓言”历历在目,小米扭转“便宜没好货”的愿望未遂。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