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拘留251天,公众迫切期待华为给个说法,毕竟过去一年,华为渗进太多的国民情绪,大家并不希望看到“雷峰塔的倒掉”。
但华为的说法,让人大跌眼镜、措手不及。它只发了119个字的声明,性极冷淡,既没有像网易一样低头道歉,也没有澄清李洪元因何获“罪”,被澎湃概括为四个字,“你去告呀”。
这件事依然是碎片化的,只有盲人摸象的真相,只有当事一方的一面之词,尽管李洪元是弱者,也不能照单全收。华为惜字如金,不愿辩解,令人费解,也有人在揣测反转的可能性,滋生了各种“路边社”。
这样一个声明,肯定是公司高层、法务和公关字斟句酌过的。我们不解华为摆出的这幅高冷姿态,自以为“任是无情也动人”,但结果毫无疑问,人心尽失。巨无霸企业对垒个人,在公众心中能够马上对号入座: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一个公司,或一个组织,做大做强之后,动辄数万人,难免官僚化,这是管理规范化之后的不可避免产物。华为声明的逻辑就是公司理性,在法律和规则层面无懈可击,是大公司所追求的“规范”。或许在华为看来,只有小公司才讲感情,大公司只讲制度和法律。
然而,大公司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大公司管理学也并不非黑板管理学。当一个法律事件外溢成为社会现象,感情和温度就是很重要的尺度,它包裹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是没有办法切割的,得出一个所谓纯粹理性的判断。华为没有算到这一点,或者低估了这一点,抑或要对抗这一点,从而成为“众矢之的”。
一年前,任正非在大国博弈的宏大叙事框架里,一再出言反对民粹。今日之事,华为强硬如斯,莫不是把公众的感情用事,也当作了民粹作祟吧?
不管怎样,尘埃落地之前,华为已经输掉了舆论战。在全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在权威机关一锤定音之前,华为需要反求诸己,为何赢不得舆论的善意和同情。一个只顾闷头to B的企业,可以不理会公众的感受。但一个已经在to C上有明确战略和诉求的企业,如何能够不考虑外界的温度?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个布衣之怒的故事。
魏国唐雎出使秦国,问秦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轻蔑曰,布衣之怒,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只是庸人之怒。“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于是挺剑而起,《战国策》写道,“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正如有人评论道,“过于强调狼性,往往丢掉人性。”希望这一次的“布衣之怒”,能够让华为有所悟。
北京商报评论员 韩哲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