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25日,在“华为花粉俱乐部”网站上,有个网友发了这么一则消息:据业内传言,华为将把一部分麒麟处理器转单给中芯国际生产,并且选择的制程技术是中芯最新研发的N+1制程工艺。如果传言非虚,那么华为将这么重要的手机芯片第一次交给中芯生产,对整个行业必然带来不小的震动。
作为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制程技术在业内长期保持领先,因此,华为开发设计出的芯片,其中绝大部分下单给了台积电生产,也有少部分下单给了中芯。而且,华为现在已经是台积电第二大客户,仅次于第一大客户苹果公司。可以说,华为对台积电的依赖度相当高。特别在制程技术上处于业界领先且高端的芯片,华为除了找台积电为自己代工外,似乎别无他选。
但就在上个月,外媒报道,美国可能出台新的措施,从而限制芯片代工厂不得以美国半导体设备给华为生产芯片。另外,2019年12月便有消息传出,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可能进一步升级,美国计划将源自美国的技术比率从25%下调至10%,根本的目的是想阻止台积电等晶圆厂为华为生产芯片。如果美国对台积电施以重压,台积电最终扛不住,停止向华为供货芯片,是有可能的。于是,华为有必要分散风险,向中芯转单,同时还可以帮到中芯不断提升工艺。
中芯的技术虽然比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仍有显著的差距,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中国内地排名第一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在2018年即对外公布了14nm FinFET制程工艺的研发获得成功。接着到2020年初,中芯不负众望,作为中国内地第一条14nm工艺产线,中芯南方已量产14nm芯片。中芯通过自主研发,从28nm直接到14nm世代跨越如此大,可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最近几年,中芯在工艺上突飞猛进,显然与梁孟松分不开。据悉,梁孟松加入中芯后,为中芯引入了新的工作方法,员工每天加班8个小时,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上班之前,员工将手机先交出来,下班之后才领回自己的手机,日常都是在加班加点的赶进程,处理产品线的问题。梁孟松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中芯独有,是整个芯片代工行业的常态,可以说先进的制程都是通过加班加点突破出来的,台积电与三星同样也是三班倒才能研发出最新制程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芯对高端工艺技术的布局,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芯利用FinFET工艺技术打造14nm芯片,目前已在量产并为公司创收;第二阶段则是12nm工艺技术,用以强化第一代FinFET技术,目前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进展顺利,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开始创收;第三阶段,则是中芯研发的第二代FinFET工艺,暂定N+I和N+2工艺技术。
在14nm工艺正式量产后,中芯可谓动作不断。继2月18日中芯发布公告称,过去一年里斥资6亿美元向泛林集团购买用于生产晶圆的机器订单后,近日中芯再次表示,已斥资近11亿美元分别向应用材料、东京电子购买了设备。

从中芯2019年第四季财报数据可知,14nm工艺在当季营收中的贡献占1%,表明第一代FinFET制程已经开始小批量出货。不过,业内人士大都认为,中芯14nm产能相当有限。由此,中芯进一步扩充产能便势在必行。继台积电加码2020资本支出创新高后,中芯也大举进行逆周期投资,自然引发业界的关注。
2月18日晚间,中芯发公告称,已于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个月期间就机器及设备向泛林发出一系列订单。订单总价为6.01亿美元。3月2日,中芯再发公告称,于2019年2月11日至2020年2月28日的12个月期间就生产晶圆所用的机器向应用材料发出一系列订单,订单总价为5.43亿美元。此外,中芯已于2019年3月26日至2020年2月28日的12个月期间就生产晶圆所用的机器向东京电子发出一系列订单,订单总价为5.51亿美元。
结合中芯国际此前财报中的说法,中芯在2019年花费至少17亿美元购买半导体设备,显然是为了扩大14nm工艺生产。再有,中芯国际在早前发行了6亿美元债券,为的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据中芯联席CEO梁孟松说,来自14nm的营收将在2020年稳步增长,产能也将随着中芯南方12英寸厂的产能增长而增长,14nm工艺以及改进了的12nm工艺月产能将在2020年3月达到4000片,7月达到9000片,真正放量会在2020年底,产能将扩大到15000片。
中芯预计,2020年资本开支为31亿美元,比2019年的20亿美元大幅增加50%,其中20亿美元预计用于投资中芯南方的机器设备。
目前,全球拥有14nm工艺晶圆代工厂的屈指可数,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格芯和中芯,共5家晶圆厂商,虽然头部玩家如三星、台积电等都在聚焦7nm、5nm,甚至已在3nm上布局,但14nm工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事实上,14nm工艺满足于市场上绝大多数中高端芯片的制造,特别是工业、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14nm工艺主要用于制造中高端AP/SoC、GPU、ASIC、FPGA、汽车电子等半导体芯片。
英特尔的CPU,一直是以14nm工艺作为主流,产能一直满载,并在全球主要晶圆厂扩大14nm产能;而且,在2019年第四季度,英特尔才实现10nm量产。台积电的工艺在业界一向保持领先,但与此同时,14/16nm工艺在营收中依然占据相当高的比率,目前约占总营收的25%。三星电子在2015年宣布正式量产14nm FinFET制程,先后为苹果和高通代工过高端手机处理器,三星14nm工艺产能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英特尔和台积电。
据传,华为已把14nm FinFET工艺芯片代工订单从台积电南京厂转给了中芯。那么在国内自主化运动不断迭起的浪潮下,中芯扩张14nm产能,也就势在必行。业内人分析认为,在2020年中芯必将扩大国内晶圆代工市场的市占率。先进工艺再进一步。
除了扩大14nm工艺产能,中芯还在第二代FinFET工艺N+I和N+2进行研发与试产。据说,中芯N+1工艺在2019年第四季便进入到了NewTape-out阶段,当前正处于客户产品认证,预计2020年第四季开始小批量产。业界预计,中芯第二代FinFET制程N+l在2021年底可以量产。
中芯第二代N+1制程,实则是7nm工艺的低功耗低成本版本,N+1制程瞄准的是低功耗低成本的7nm工艺产品。与中芯自有的14nm相比,效能增加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减少63%,SoC面积减少55%,意味着晶体管密度提升了1倍。台积电从16nm到7nm也是提升了1倍密度。中芯N+1制程的性能,比台积电、三星等厂商的7nm工艺会低一些。通常7nm工艺会比上一代性能提升35%左右,但中芯的工艺仅提升20%,功耗却能降低更多。
中芯第二代FinFET N+2制程,则是7nm工艺的高性能版本。在功耗上与N+1世代工艺差不多,面向的的是高性能芯片,芯片性能会提高,成本会比N+1世代高,瞄准的应用是高效能的7nm工艺产品。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上个月举办的中芯法说会上,梁孟松表示,目前中芯不计划在N+I和N+2工艺上使用EUV光刻机,要等到设备就绪以后,N+2工艺才会转而使用EUV光刻设备。
有业内人士称,晶圆厂量产7nm工艺,不是非得需要EUV光刻机。台积电第一代7nm工艺就是用DUV+多重曝光技术实现的。所谓多重曝光,简单来说就是,上一次曝光留下的介质层是下一次曝光遮挡层的一部分。曝光次数越多,光罩成本越高,反复刻蚀良率越不好控制。EUV光刻机主要为7nm以下工艺准备,包括5nm、3nm。用EUV光刻机来做7nm,主要是出于成本和良率的考虑,而非必须要用EUV光刻机才能做7nm。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