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一词全称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户身份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户进行网络通讯时识别身份及存储数据。从目前的智能手机发展趋势来看,SIM卡的存在部分程度限制了移动终端的进化,限制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本周四,Intel、微软以及一些OEM厂商在台北电脑展宣布重要消息,今年开始普及eSIM技术,避免在设备再开启上网卡的SIM卡槽。eSIM卡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用户可自由切换运营商,另一个好处是不再受到某一家高额消费套餐所限制。

最初,在模拟移动电话时代,号码和终端设备是绑定在一起,大佬身份象征的大哥大就是一个典型,如果换一部手机必须换一个手机号。到了GSM时代,机卡分离成为主流,一张SIM卡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切换,实现了“一卡多机”换机不换号的便利。接下来有出现了多卡槽的智能手机,一机多卡受到用户的追捧。近年来,为了满足更小的手机空间要求,SIM卡也经历了ID1(有一张银行卡那么大)、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变,而且演变的周期越来越短。而现在,eSIM将以软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从而彻底消灭物理SIM卡。

取缔物理SIM卡尤以苹果公司最为激进。2014年苹果的新iPad发布会之后,苹果公司已悄然在4G版iPad中内置了一张“Apple SIM卡”,用户在购买两款运营商版的iPad平板时,可得到一张称为Apple SIM的通用SIM卡。在美国,使用这种Apple SIM卡可以让iPad免去切换运营商的麻烦,而eSIM卡可以说是Apple SIM卡的后续产品。苹果公司筹划这件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06年苹果申请了一个“动态运营商选择”的专利,意即自由切换运营商。

此举不会将运营商置于死地,但会加剧同业竞争,削弱自主操作市场的能力,运营商不得不推出更为低廉的资费,优质的服务来俘获用户的欢心。同时,原有的SIM卡采购供应模式,将从运营商主导转为终端商主导。终端商会也会逐步主导基于eSIM的多应用话语权。运营商的用户号码体系,可能被更统一的eSIM号码体系分流甚至颠覆。运营商原有的基于SIM卡的增值业务会毁于一旦。

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新旧事物交替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已经习惯了迎来送往。曾经躺赚的企业再也没有所谓的绝对安全了,运营商或许该正视自己在传统领域的价值,在新兴领域的不足,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潮流方得始终。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