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短路三分钟|Intel、微软拥抱eSIM 全无线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发布时间:2017-06-02    浏览数:
短路三分钟|Intel、微软拥抱eSIM 全无线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1)

在COMPUTEX2017上Intel动作频频,发布了全新的Core i9处理器,达到了惊人的16核心32线程,成了全场焦点。可与Intel、微软与一众厂商携手推进eSIM卡相比,前者对我们生活影响小之又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买顶级处理器,但SIM卡至少人手一张。eSIM卡为何这么重要,先从SIM卡诞生说起。

SIM变迁史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是第二代蜂窝移动通讯GSM的产物,其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Giesecke & Devrient在芬兰推出了第一张商业用SIM卡。

短路三分钟|Intel、微软拥抱eSIM 全无线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2)

外面塑料框架也是SIM卡一部分

最早的SIM卡尺寸非常大,达到了85.6×53.98mm,与一张信用卡差不多大小,今天SIM卡带有尺寸塑料边框不是为了保护SIM卡,而是最初的SIM真的这么大。保留塑料框架代表着兼容性,就想Nano SIM变Micro SIM的卡套一样。SIM卡对于GSM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每一台终端设备(手机)在网络唯一的身份标识,简单而言就是记录了手机号码。还具备了身份验证的功能,当手机通过SIM卡连接的网络时,服务器会对照卡内安全信息来确定SIM卡身份的真实性。

短路三分钟|Intel、微软拥抱eSIM 全无线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3)

其次,SIM具有可移植性。SIM卡可以插入不同手机当中,这样即使手机升级换代,用户的手机号码也不用跟随改变。最后一点是SIM卡具有存储功能,可以记录手机号码、短信息。别小看这一功能,当年个人电脑处于286、386时代,硬件空间是以MB的计算的,SIM卡能存在手机号码、短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功能,而且换手机时通讯录跟着SIM卡走,不用迁移。直到智能普及的初期,不少人依然是把手机号码存储在SIM卡中,而不是手机内部存储空间或是云账号之中。

短路三分钟|Intel、微软拥抱eSIM 全无线联网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4)

到了1996年我们所熟悉的“标准”SIM卡——Mini SIM卡出现了。Mini SIM最重要的改进是大幅度瘦身,以适应越来越小的手机。2003年Micro SIM卡标准现世,可直到2010年iPhone4采用,Micro SIM卡才得以普及。

到了Nano SIM卡,SIM标准之争进入消费者眼中,苹果与诺基亚/RIM联盟推出各自的方案,最终苹果获胜,12.3×8.8mm大小的Nano SIM成了标准,也是物理SIM卡的绝唱。

上一篇:Win10 ARM笔记本下半年发售, 各路OEM厂商参战 下一篇:世界最大飞机, 制造者竟是微软创始人!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电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