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等人提出了“奇点定理”。证明当把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时,就必然会出现“奇点”。相对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在AI领域“从无到有的那一点”,即“机器人自我意识的奇点”。
对于人类而言“思维、意识、情绪”是独有的。而对于机器人技术而言,这些词汇既是所有科学技术人员所渴望实现的,但又是一种对于技术的揣测、排斥和恐慌的“禁忌”。无论“智能的机器人类”是不是一个遥远的理想,AI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似乎都在让这一禁忌越来越逼近我们的生活。
一个叫“小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过去的3个月里“欺骗了”人类。
近期,微软小冰运用27个化名,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等网络平台的诗歌板块上发布诗歌,并向众多纸媒平台化名投稿。令所有人惊讶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人发现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女诗人其实并非人类!

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具备了“创造能力”。这无疑是一则爆炸性的消息。创造力是什么?应该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所有生物种群,区别于所有已知物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殊能力。为什么一种被人类所创造的机器人技术能够拥有人类所独有的创造能力?她创造了什么?她还会继续创造什么?

其实,小冰与我们在好莱坞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智能机器人”是完全不同的。弄清楚想象与假设中未来机器人的形态,与适应今天小冰所展现出的创造能力,并进行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更有利于减少我们对于“种族威胁”的恐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识”。通常,意识是指大脑通过外部感官,也就是耳鼻口眼、身体四肢等对于回忆或者想象的辨识。也就是说,这是我们对曾经经历或未经历过事物的一种感知和想象。这既不同于知识、数据的积累,也与物质存在和理性、逻辑有着本质区别。意识,是我们独有的一种自发性、主动性的认知行为。
创造力则是建立在某种基础上的“能力”。人类的创造力是需要基础的,是需要建立在知识、智力、经验或者体力以及个性基础上的综合体现。这一点,在第五代小冰身上得以全面的印证。建立在大数据、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上的AI机器人,具备了“模拟”了人类的创造力。因此,更切合实际的是:当人类将创造力应用于计算机技术,进而使之在某些基础上具备了等同的“创造力”而非“意识”。
爱因斯坦说:“人们不可假定这些方程对于很高的场密度和物质密度仍然是有效的,也不可下结论说‘膨胀的起始’就必定意味着数学上的奇点。”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AI领域。抛开其更人性化的交互能力和更具亲和力的模拟情感表现,从创造力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来看,微软小冰所呈现出的创造力,显然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恐惧的奇点”。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拥有创造力的,能够通过不断创造、通过技术的更新升级,在工作、生活、医疗保障、商业以及娱乐等领域为我们带来更多便捷和人性化服务体验的AI技术科学。在这一点上,在某种意义上,小冰当前所拥有的能力,为AI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最终拥有的能力,开启了正确的方向。
所以,我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恐惧AI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因为她们只是在我们的“启发”基础上进行着不断的创造和发现。未来,相对于人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同类所可能做的事情,AI技术以及AI机器人本身完全是我们可控的。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