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操作系统的技术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生态。”——任正非
华为被谷歌断供之后,余承东宣布华为将自研操作系统,新系统被命名为“鸿蒙”,国外称“ARK OS”,余承东表示将于今年九月份推出。有人为华为捏了把汗能否在Android和iOS两大巨头夹击之下活下来,也有人表示鸿蒙系统的全新架构将成未来操作系统标杆,但是无论怎样,鸿蒙到目前为止都还属于概念产品。所以这个题目说是谈鸿蒙,不如说是谈操作系统。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一起从操作系统的历史来看看,鸿蒙到底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华为将走向何处。
世界上操作系统生意做得最好的是微软,但是世界上第一个做操作系统生意的不是微软,Windows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用的系统。起步之初,Windows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系统相比,也差了整整一代,但是Windows却能跃居其上,占据全球近九成的操作系统份额,操作系统的江湖里,不一定是技术主导的。
1.商业操作系统的起点:Unix
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操作系统是Unix,来自于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主要操刀手则是c语言之父——Dennis Ritchie。当时Dennis Ritchie在贝尔实验室工作,隶属于AT&T公司,与通用电气、MIT合作一个操作系统项目,后来项目解体,Dennis Ritchie没有操作系统可用,便自己写了一个,这应该就是徒手写代码的先驱了。不仅牛人总是扎堆出现,优秀的作品也扎堆出现在一个大牛手中,Unix和C语言在Dennis Ritchie手中诞生之后,二者双生共赢,开启了一段传奇历史。后来的很多操作系统,包括我们常用的Mac OS、在程序员圈子内颇受好评的Linux都直接或间接和Unix产生着联系。

但是那时候的操作系统和现在并不一样,没有图形界面,硬件方面也没有鼠标,用户能看到的只有一行又一行的代码,普通大众几乎无法使用。能够让电脑和操作系统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在电子消费品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苹果前掌门人——乔布斯。
2.Windows和Mac OS的恩怨
操作系统通常是和硬件相伴而生的,至少乔布斯这么认为。乔布斯是一个有艺术家情怀的人,在他的眼里,硬件和软件是一体的,只有完全兼容的硬件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苹果电脑和iPhone对乔布斯而言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所以他一直坚持软件硬件一起卖,苹果也从没想要成为一家软件公司。

大家都知道苹果和Windows的宿怨已久,其源头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候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已经基本成型,正在和著名的“蓝色巨人”IBM公司鏖战正酣,疯狂地争夺着个人电脑这块蛋糕,那时候的比尔·盖茨还只是一个软件开发商,完全没有和这两大厂商叫板的可能。那时候也还没有Windows,只有一个被称做DOS的低端系统,卡顿,操作复杂,在市场没有什么竞争力。

1981年末,乔布斯邀请盖茨参观苹果计划推出的麦金塔样机,想让微软帮他开发与这款新机器相匹配的应用软件。在看演示时,比尔·盖茨瞬间被其图形界面和方便灵活的鼠标配合给吸引住了,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操作系统竟然可以做得这么简洁,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看来这是微软DOS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的乔布斯并没有将DOS放在眼里,评价DOS系统为“像屎一样”。
牛人总是有超人的嗅觉,乔布斯虽然没把DOS放在眼里,但是也没敢轻视比尔·盖茨,在和其合作的同时,也强迫盖茨签下协议,承诺微软不会把为苹果编写的软件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可是乔布斯百密一疏,该协议没有禁止微软编写类似麦金塔的操作系统,微软在给苹果编写应用程序的同时,开始开发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在操作逻辑上二者总是“唱反调”——MacOS的退出/取消键在左上角,Windows在右上角;MacOS滚轮向上是网页往下,Windows则是向下,这一点至今也被很多用户吐槽。
微软在给苹果编写应用程序的同时,开始开发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这个时候的Windows还不足以对苹果的麦金塔系统构成威胁,Windows的崛起源于微软的另一个决定:比尔盖茨将Windows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这个超低的价格让很多用户连盗版都懒得装,由此Windows迅速崛起,占领了大片市场份额,在硅谷奠定了其霸主地位。比尔·盖茨也不再是那个温和的程序员,而是变成了硅谷的一头雄狮,对苹果,对整个软件行业张开了自己的口。
3.Linux的崛起——我是你可怕的噩梦
微软的操作系统生意起步之后,迅速成长、蜕变,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微软从以前那个小小的软件供应商,成长为了可以和苹果分庭抗礼的软件企业,但在同时比尔盖茨将编程开发这样一个建立在知识共享的行业变成完全商业化且高度闭源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Eric Raymond正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名自由主义黑客,也是《大教堂与市集》、《unix编程艺术》的作者。一次开发者大会,他遇到一个微软工程师,看见衣服上Microsoft的标志便询问对方:“你为微软工作?”当那位西装革履的工程师带有嘲讽和鄙视看着这个衣着普通的黑客回复:“是啊,你呢?”Raymond送去了一个微笑:我是你们可怕的恶梦。

在操作系统界,Unix的光芒照耀世界,在Unix之后崛起的还有Linus Benedict Torvalds和开源精神。Unix背后有贝尔实验室的大牛加持,自然性能无敌,但是后来所有权几经辗转归属到AT&T旗下,作为一个商业公司产品,Unix的价格也上升到4000美元,成为一款三思而远离的产品。这一闭源让原本教《操作系统》的Andrew Tanenbaum教授没有了“操作系统”, Andrew也再一次证明了大牛总是扎堆出现的这条定理,Andrew一咬牙,狠狠心,写出了一个兼容Unix的操作系统,后来被称作Minix。这一段代码可以说是Linux的火种,让远在瑞典的Linus Benedict Torvalds也走上了他无数前辈的道路,不给用,那就自己写一个操作系统来用。仅仅两个月后,一个“千疮百孔但却碰巧可以使用”的磁盘驱动程序和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文件系统就诞生了,这就是第0.01版的Linux。随后Linus将操作系统上传至FTP,并公布了全部源代码。在USENET讨论区,Linus阐述其初衷:在新操作系统中,“人们可以自己编写驱动程序,可以随意修改操作系统以适应不同需求,可以尝试在Minix上运行所有程序,这是Minix从未有过的美好一天。”
随后的开发者都遵循着Linus的开源精神,崇尚知识共享,公布源代码,由于内核出自Linus,在一个开发者的建议下,Minix也改名为Linux,不断壮大。今天在全球前500台超级计算机中,有413台选用Linux。这些计算机遍布世界各地的多个行业,共同主宰着这个智慧的地球。大到航天科技,小到IC卡芯片,无不存在Linux的影子。
4.国产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成功的案例都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革命,站在浪潮之巅,就算你不动,这股浪潮也会推着你前进。而对于华为来说,则是被逼上了这股浪潮,华为否成为下一个弄潮儿?
其实华为不是国内第一家做操作系统的,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早在1990年,在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的率领下,中国就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红旗Linux。

在成立仅1年后,红旗Linux成为北京市政府采购的中标平台。这次采购在行业内影响重大,当时,包括红旗、永中、金山等国产软件均中标,而微软却意外出局。这是红旗的“辉煌时刻”,也成为了顶点,倪光南的助手梁宁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她将其形容为大溃败,红旗宣布与国产办公软件永中合作,将红旗Linux和永中Office联合销售,永中office、金山WPS等国产软件均基于Linux进行的开发,这也意味着,他们与微软Office有兼容性问题。当时聚集了国内一大批人员研究如何破解微软的文档格式,以实现读写和存储的完美兼容,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没有搞定用户体验”。 在真正的用户使用中,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文件换了一个机器之后打不开或者乱码,而微软当时占据着中国大部分市场,由此看来,当年比尔盖茨的“5美元”之战,赢了。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几乎无法打赢的战争。
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操作系统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生态。
5.鸿蒙操作系统
谷歌断供之后,华为消费电子首席执行官余承东(Richard Yu)表示,华为将“被迫推出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这套系统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和智能穿戴等设备,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如果安卓应用重新编译,在这套操作系统上,运行性能提升超过60%,这是面向未来的微内核。
对于华为这样的公司,打造一款操作系统自然不是难事,难点也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生态。在手机操作系统,已经形成了Android和iOS两大生态,而iOS为自家使用,在非苹果领域,几乎是Android一家独大,华为自造鸿蒙,首先面临的就是Android这座大山和其近七成的市场占有率。

笔者看来,华为要想鸿蒙系统站稳脚跟,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与上游硬件的兼容性,我们知道华为拥有自己的麒麟芯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鸿蒙系统是面向麒麟芯片自用还是面对广大手机生产厂商,除华为手机以外,小米、OPPO、vivo等能不能用?第二,用户问题,推出鸿蒙之后,谁会愿意用?在用户上面,华为有自己广阔的用户群,这一部分相比当年红旗的势单力薄大有不同。另外,近年来华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逐步攀升,今年Q1华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达到了283%,5G对于华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设备的互联尤为重要,华为在这一点占有极大优势。第三,生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谁会愿意在鸿蒙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用户对操作系统不具有选择权,而是掌握在APP开发商手中,另外,鸿蒙系统上的APP能否和Android兼容?从操作系统历史可以看出,技术的顶尖对于一款操作系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下游开发商的采用和用户群的扩大才是核心问题。
对于华为现状来说,有“安卓模式”和“苹果模式”,“安卓模式”意味着兼容性的扩大,提供软件服务,但同时也一定会遇到谷歌更加剧烈的狙击,“苹果模式”则是只供给自家产品使用,针对麒麟处理器打造,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打造生态也变得更为困难。然而话说回来,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能走出一条“华为模式”也未可知。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华为本质上是一家设备制造商,以通信起家的,此前就华为要不要做手机任正非还为此拍过桌子“谁要是再提做手机,我就开了谁?”。后来由于任总大度并没有开了谁,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是风生水起,逐渐成为消费电子市场霸主之一,其中反映出来任正非的态度就是——专注,起先华为只想做好设备制造,现在华为也不想染指操作系统,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从企业文化和战略来讲,华为都会选择和谷歌长期合作。从另一方面来讲,华为起先立足于通信,后来成名于消费电子,有了华为手机和笔记本,加上海思的芯片,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体量了,如果华为再进军操作系统,华为的体量将进一步扩大,以至于“臃肿”,这样大的体量,华为不一定能吃得消。
综上,笔者认为华为应该不会选择进军软件行业,而是选择自家设备采用的模式,另外,原本鸿蒙就是备胎计划的一部分,鸿蒙系统存在的意义在于“救亡”,而不在于扩大业务范围,被加入实体名单之后,华为实力本就削弱,这个时候再扩大业务,只会再树强敌。另外,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汽车操作系统等方面,华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万物互联将成为华为一个巨大的跳板,在5G方面华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以看到,华为已占“天时”、“地利”,在下一个互联网浪潮,华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弄潮儿。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