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他执笔的《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一书中这样写道:“建立伙伴关系经常被视为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为另一方之所失。但我不这么看。如果做得好,伙伴关系会把蛋糕做大,人人都会受益。”
正是因为纳德拉这样的理念和心态,才有了这几年来越来越开放的微软。可以这么说,过去微软的定位是一个软件公司,而现在微软已经变成了一个平台化公司。
长期以来,微软一方面非常注重生态构建,另一方面也非常关注开发者。尤其是近几年,微软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做了很多与开发者相关的事情。不只是「对GitHub平台大手笔收购」这样的“大事记”,还包括持续为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和服务、组织开发者培训、运营开发者社区等等这样“润物无声”的事情。
提供丰富的开发工具和完善的智能化开发平台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开发者就是“中流砥柱”,微软也不例外。据了解,在微软内部目前拥有着超过7000名开发者,并且这些开发者在社区中也相当活跃。而在纳德拉上任之后,微软拥抱开源的步伐也走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在开发者服务的提升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明显成效。
比如,推出了Visual Studio 的开源免费版本 Visual Studio Code——通过开源方式为开发者提供轻量级开发工具。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Visual Studio Code 的开发者使用人数已经增长到了500万以上。
更重要的是,微软能够提供智能化的开发平台,帮助开发者更轻松地选择和使用开发工具,释放开发者的生产力。
“如今,技术的更新迭代变得越来越快。过去,一个开发工具的生命周期大概是6-8年以上,而现在,这个时长已经缩短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这样的变化会带来非常复杂的结果,比如,过去开发者做一个项目面临的工具选择可能只有一二十个,但现在,他将面临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可选工具。此外,这些工具之间如何集成、如何进行最优的排列组合,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日前,资深微软云市场经理/微软云服务器产品业务部郑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深微软云市场经理/微软云服务器产品业务部 郑萱
因此,微软能够为开发者提供的正是这个“最优解”组合包,将自己的开发能力平台化,为开发者推荐和选择更优质的开发工具,并实现工具间的集成和整合。而对于开发者来说,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点击操作,就可以顺利完成工作,然后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代码以及代码背后的应用价值。
“当然,这背后依赖的不只是微软自己的能力,而是整个生态的合力。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释放开发者的生产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具平台,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更容易地使用工具平台。”郑萱强调,“这就是微软所提倡的‘Any Application,Any Platform,Any Tool for Every Developer’理念。”
帮助开发者更快地与科技驱动的世界接轨在微软看来,开发者正在经历一场技能转型。尤其是对于传统产业中的开发者而言,如何快速地与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接轨变得非常重要。
举例来说,过去开发者维护的多是本地化部署的系统,更新迭代速度较慢并且系统之间也相对独立。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需要迅速做出应对,需要更灵活、轻量,能够快速迭代并且更为开放的系统支持。因此,摆在开发者面前的,就是一系列新的概念和问题——如何进行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如何实现API调试和对接?如何引入容器、微服务等技术?如何对接数据中台?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到各种技能、知识和认知的提升。”微软云市场经理/微软云服务器产品业务部许豪表示,“对于微软来说,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地赋能开发者,跟着他们一起转型,帮助他们跟未来科技驱动的世界接轨。”

微软云市场经理/微软云服务器产品业务部 许豪
微软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践行这一愿景。比如,一年一度的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就是微软集中面向开发者的重要窗口。在今年的大会上,微软发布了一系列全新技术,以及帮助各种类型的开发者创造智能化的生产力解决方案,包括Microsoft Graph数据连接服务正式商用、基于网页的新型平台Fluid框架、Visual Studio Code Remote开发插件等新功能,以及诸多便于开发者创建从云到边缘智能应用的开源技术和开发工具。
而作为每年Build开发者大会的延伸,微软Insider Dev Tour已经在中国举办了三年。今年的Insider Dev Tour中国站以“Stay local with the Insider Dev Tour”为主题,更加注重开发者社区的结合,并首次采用了“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Microsoft 365、Microsoft Azure、.NET Core、DevOps、AKS、Xamarin以及UWP等技术更新细节,通过Demo和操作演示,从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角度对Build大会上推出的新技术、新工具进行了进一步诠释。
郑萱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的串联,今年的Insider Dev Tour实现了在上海、深圳、苏州、西安、兰州和烟台6个城市的联动,吸引了近20,000名开发者参与,共有47位讲师加入,不只是微软的技术专家,还有众多社区的技术开发者都作为讲师进行了技术分享。
“事实上,今年有超过30个城市的社区都表示希望同步举行Insider Dev Tour活动,但最后我们只选择了6个。经过这次的磨合,我们发现其实可以把规模做得更大,未来我们希望可以突破10城、甚至20城联动。”郑萱表示,“在这样的‘野心’背后,是微软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技术生态的支持。”
打造基于微软云的技术生态联盟如今,微软的技术生态正在越做越大,并且越来越成体系。据许豪介绍,他们正在打造基于微软云的技术生态联盟,通过“Meet up”的模式,以微软的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与各地围绕Visual Studio code、typescript、Kubernetes、Cloud Native、JavaScript等不同核心技术的开发者社区进行连接和互动。
目前,这一联盟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最初的核心力量是微软MVP(最有价值专家),他们来自社群的广大用户,虽然不是微软的员工,但是往往精通某一微软产品或技术领域,并且非常乐于通过社区的方式帮助技术人员。在中国,微软MVP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位,并且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区。除此之外,联盟中还有大量企业技术从业者、个人开发者,甚至是学生,同时还包括微软合作伙伴生态中的企业和个人。
“在联盟中,开发者们常常会用半天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目前的工作或者研究具体的产品功能。”许豪表示。比如,对于微软还没正式发布的产品功能,联盟就会在内部进行测试,然后再搜集他们的意见,反馈给产品部门进行改进,从而形成良性的合作和连接。
这样的方式无论对于微软还是开发者而言都是受益的。对微软来说,可以得到开发者的“思维共享”,并且获得更多的市场认知和关注;对开发者来说,也可以抢先体验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并提出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改进意见。
“当然,盈利不是我们做联盟的最终目的,形成良性的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微软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投入,促进技术的整体发展。”郑萱强调,“只有技术往前发展,企业才能往前走。而这样的技术推动,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去完成。”
总结来说,微软看到了三个趋势并且正在沿着这样的趋势不断往前走:一是开放,二是多元,三是融合。面对这样的趋势,纳德拉在去年的Microsoft Ignite 2018大会上提出了“技术强度”(tech intensity)的概念,他认为未来的企业需要文化思维和业务流程的融合,并且提倡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创建端到端数字反馈循环,打破数据孤岛并释放信息流以触发洞察和预测,自动化工作流程和智能服务。
对于微软本身而言,也是如此。通过拥抱开源、赋能于开发者,微软形成了良性的生态连接与技术反馈,打破了与开发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释放了开发者的生产力,同时也触发了微软自身的洞察力。对整个生态而言,对技术界而言,这都将是多赢的。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