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是科技公司的剧变之年。
科技公司正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借由互联网满足几乎所有的需求,但是,它们的无孔不入也开始让人恐惧:我们的搜索记录、浏览历史、转发点赞、购买记录、人际关系都由科技公司掌握;甚至,我们优先看到的内容,得到的商品推荐,作为一个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的身份、信用,也要由科技公司定义。

欧盟在今年颁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是人们对科技公司恐惧的集中体现,它也让很多科技公司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隐私保护带来的压力。
2018 年也是资本剧变之年。
互联网行业的网络效应及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是资本愿意投下重资「烧钱换规模」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做法在今年频频遭遇考验,越堆越高的融资额和愈发直白惨烈的商业竞争之后,很多风光一时的创业公司难以为继,勉强上市的公司甚至遭遇估值倒挂的窘境。这也让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逻辑。

剧变之中,一些科技巨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危机;被资本催熟的创业公司到了交答卷的时刻,但一边是前途未卜的 IPO,一边是更残酷的破产清算;还有一些公司,在整体的颓势中保持着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长,它们的成绩更值得探究。
在评选年度公司时,我们也希望找出那些最能代表年度趋势的对象,以及能超越周期影响、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向前的巨头和创业公司。基于这样的标准,我们挑选 Facebook、微软、Uber、字节跳动和拼多多,作为 2018 年的年度公司。
Facebook:社交网络巨头被重新审视
从 2009 年开始,马克·扎克伯格每年都会为自己定下一个年度个人挑战,从游历美国的每一个州,到跑 365 公里,再到搭建自己的家庭人工智能平台、学习普通话等等。
2018 年,扎克伯格的个人挑战是解决 Facebook 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国势利对平台的干预、持续存在的骚扰问题等等。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语成缄。2018 年 3 月,Facebook 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剑桥分析公司丑闻。
一位学者通过 Facebook 的开放平台获得了 27 万名用户的数据,但在完成学术研究后,他转手把数据给了剑桥分析公司,后者曾受雇于特朗普竞选团队。
有了这些数据,剑桥分析公司得以制定针对性的大选宣传策略。27 万名用户,加上他们的好友,受影响的人数可能超过 5000 万。
尽管这件事发生在 3 年前,具体的受影响人数,以及这些人的受影响程度都难以评估,Facebook 还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指责和质疑。丑闻被揭露的最初一周,Facebook 市值蒸发了 580 亿美元。

▲ Facebook 最近一年的股价走势
公众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早在 2015 年,既有报道称有俄罗斯黑客利用 Facebook 建立大量的虚假帐号和页面,并投放政治广告干预美国选举。2017 年,《纽约时报》又曝出 Facebook 的高管对俄罗斯干预采取了「绥靖政策」。
在一个记录了用户个人信息、喜好、政治倾向等各种信息的平台上,有预谋地通过平台获取用户数据,并以针对性的宣传手段影响目标受众的态度,甚至改变大选地走势,这是一件足以让人惊恐的事情。
立法机构也盯上了 Facebook。4 月,扎克伯格参加了国会听证会,面对面解答国会参议员的质疑。他在听证会上面无表情,冷静木纳的语气让「机器人扎克伯格」成了当时流行的 meme。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但这次听证会的最终赢家还是 Facebook。一边是参议员们错误百出、迂腐陈旧的提问,一边是扎克伯格沉着冷静的应答,立法机构的质疑顷刻被这种反差击溃。听证会第二天,Facebook 股价大涨 4.5%。
不过,Facebook 面临的磨难仅仅是开始。5 月,欧盟颁发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开始施行,这个法案是人们对无孔不入的科技公司的恐惧的集中表现。
GDPR 的发布,对包括 Google、Facebook 在内的科技巨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受该法案影响,Facebook 在欧洲的用户增长开始放缓。
2018 年第二季度,公众的质疑,加上 Facebook 的糟糕表现让它遭遇了年内来的第二次大跌,这一次的跌幅更大、更迅猛。一夜之间,Facebook 股价下跌 19%,市值蒸发 1190 亿美元。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有人总结了 Facebook 的 2018 年,几乎每隔 12 天就有一次负面消息。
好在这些丑闻并没有对 Facebook 的基本面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多数华尔街投资机构给了 Facebook 股票「买入」的评级,原因是它依然拥有世界级的资源,是在线广告领域最重要的玩家之一;Facebook 的资产负债表也足够健康,「可以抵抗几乎所有宏观波动」。
但 Facebook 的公众形象已经很难挽回,据数据分析机构 Statista 统计,从 12 月 9 日到 15 日对 1000 位美国人的在线问卷调查来看,曾经炙手可热的社交媒体巨头 Facebook 已经沦为了美国人最不信任的科技公司。

曾经,扎克伯格是聪明、反叛、创新的硅谷精神的代言人,但现在,他和他的公司已经成了众人眼中的邪恶力量。这家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该走向何方,还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微软:超越周期的软件巨头
2018 年 6 月,微软宣布以 75 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网站 Github。
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意味着,微软的转变更加彻底了。
这场收购中,微软前 CEO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在 2001 年称 Linux 为「癌症」的话被反复提起,和这一次微软主动拥抱开源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

▲ 史蒂夫·鲍尔默展示 Window 8.1 预览版,他一直没有获得开发者的喜爱.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014 年,微软的「云先生」,曾先后主管 Bing 搜索引擎、SQL Server 数据库和 Azure 云计算业务的萨特亚·纳德拉被任命为新任 CEO。微软由此开始了向「移动为先,云为先」转型的道路。
爱范儿曾把微软评选为 2015 年年度公司,那是纳德拉上任后的第二年,微软在当年 10 月的发布会上史无前例地发布了多款重磅硬件设备:包括混合现实头盔 HoloLens、智能手环 Band 2,以及标杆性的 Surface 产品——Surface Book。

除了硬件上的进取,微软更为人称道的是过去难以见到的开放,比如它将 Outlook、Office 变成跨平台的应用,开源 .NET,其实在收购 Github 前,微软已经是该平台上最活跃的开源贡献者之一。
开发者开始重新爱上微软了。2018 年,微软还在继续这种势头。
今年 10 月,Github 发布了 2018 年度报告,平台上最活跃的公司正是微软,有 7700 位来自微软的工程师在开源社区贡献自己的代码。另外,微软的 Visual Studio Code 成了 Github 上最热门的开源项目,超过了著名的前端开源框架 React-Native,以及深度学习领域最热门的 TensorFlow。

有了硬件、软件、开发工具、开源社区的完整开发生态,微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倾听开发者的声音。这样的举动也获得了回报,一个了解开发者、造福开发者的巨头推出的云计算服务,也更容易被开发者接受。
2016 年,微软的 Azure 云服务超过 Google,成为仅次于亚马逊 AWS 的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2018 年,亚马逊 AWS 依然占据着云服务第一的位置,但 Azure 保持了高速增长。
今年 2 月,市场研究公司 Canalys 估计,在规模高达 156 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受益于 Azure 的增长,微软以 14% 的份额在该市场排名第二,亚马逊的份额已经长期稳定在 30% 左右。

▲主要云计算服务商的全球市场份额. 图片来自:TheStreet
7 月 20 日,微软发布了 2018 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季度营收达 301 亿美元,超出此前分析师预测的 292 亿美元。商业云服务(commercial cloud)获 69 亿美元营收,比上一年同期大增 53%。
来自商业云服务的营收几乎很少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它的持续增长也驱动了微软股价的稳步提升,微软也因此成了 2018 年科技股普跌大潮中的一股清流。
2018 年 11 月 23 日美股收盘时,微软的市值来到了 7533.4 亿美元,超过了苹果的 7468.2 亿美元,自 2002 年以来,再一次站在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微软的浴火重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超级巨头的决心和勇气,可以迸发出多大的能量。一位微软的粉丝创建了一个「今天微软市值全球第一了吗?」的公众号,进入 12 月,他的推送频率更高了:
「微软今天市值第一了吗?
是的!」
Uber:资本催熟的超级独角兽
2017 年,Uber 创始人兼 CEO 卡兰尼克被董事会连手赶下了台,《彭博商业周刊》今年初的特写文章揭开了卡兰尼克被放逐的细节,其中充满斗争、阴谋和背叛。不按常理出牌、充满反叛精神的卡兰尼克,已经被投资人视为公司最大的危害。
任命名不见经传的 Dara Khosrowshahi 为新任 CEO,是 Uber 全面收缩的开始。这个自成立以来就横冲直撞,以极具侵略性的手段压迫竞争对手,挑战监管机构的超级独角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战略。

▲ 卡兰尼克堕落史:离奇与黑暗,远超你的想象. 图片来自:Bloomberg
2018 年,Uber 最大的新闻是 3 月份的自动驾驶致死案,在亚利桑那州,一辆处在自动驾驶状态的 Uber 撞上了一名行人,致其不幸身亡。
这个震惊全世界的案件让 Uber 叫停了无人驾驶路测,也让多家车企主动暂停了无人驾驶测试,重新审视安全问题。
漫长的调查之后,车祸的原因浮出水面,撞击发生前,Uber 的无人驾驶汽车既没有准确识别出前方的行人,也没有在「疑似障碍物」前采取制动措施。Uber 的无人驾驶汽车遭遇了空前的质疑。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但在今年 12 月,尽管被称为「带血上路」,Uber 还是重启了已经暂停 9 个月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
因为,这个被资本催熟的超级独角兽要上市了。
去年,刚上任的 Dara Khosrowshahi 就表达了希望 Uber 上市的计划,他甚至给出了一个时间表——最早 2019 年。
几周前,多家媒体据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报道,Uber 已经秘密申请上市,由摩根士丹利担任主承销商,上市估值高达 1200 亿美元,是滴滴估值的两倍多。
尽管还不是上市公司,Uber 已经开始公布财报。2018 年前三个季度,Uber 的营收分别为 25 亿美元、27 亿美元和 29.5 亿美元,即使乐观估计第四季度,Uber 的全年营收也不会超过 120 亿美元。

▲ Uber 新任 CEO,Dara Khosrowshahi.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考虑到 Uber 还在亏损之中,市值/营收的市销率是一个能衡量公司投资价值的指标。以目前的数据计算,Uber 的市销率在 10 倍以上,远远超过亚马逊、Google、Facebook 等一众科技巨头。
这就意味着,Uber 要讲一个自己还在高速增长的故事,但这并不容易。
今年 3 月,Uber 把东南亚业务打包出售给当地的打车巨头 Grab,就像它在 2 年前把中国业务出售给滴滴一样。在和强悍的「地头蛇」的缠斗中,Uber 的投资人已经没有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在全球布局出行业务的软银,直接促成了 Uber 和滴滴、Grab 们的业务合并。

▲ Grab 在东南亚有更适合当地情况的「嘟嘟车」
据不完全统计,Uber 已经总共获得了 240 亿美元融资,这样的融资额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Uber 的亏损也以十亿美元计。仅 2017 年,Uber 亏损就高达 45 亿美元。过去十年,只有一家公司的年亏损额超过了这个数字。另成立 9 年,Uber 已经「烧掉」了 107 亿美元。
所以,在打车业务之外,Uber 还在拼命发展多元化的业务,外卖、无人驾驶,甚至直升机、短期雇佣平台(Uber Work)都是这家公司的视野之内。
IPO 在即,Uber 将面临来自二级市场的考验,1200 亿美元的估值,对依然在亏损中的这家公司来说困难重重。

▲ Uber 的外卖送餐服务 UberEats.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即便如此,Uber 还是幸运的。中国的共享单车大战几乎是网约车大战的翻版,但这场游戏中的玩家都没能建立起足以支撑其独立上市的财务模型,曾经的明星公司 ofo,甚至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
共享单车大战中,投资人更加直白、粗暴,他们争相投入重金,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的时间内击垮对手独占市场。
创业变成了无聊的金钱大战,但在越堆越高的融资额和愈发惨烈的竞争之后,被资本推高的创业公司依然难以建立起像 Facebook、Google 一样的垄断优势。烧钱大战中浪费的资源导致的其他创新项目空间倍挤占,以及创业项目公共性导致的公众利益受损,都是过去不曾有过的问题。
2018 年,Uber 和 ofo 的故事,值得投资人重新思考和认识自己的工作。
字节跳动:金元攻势下的疯狂增长
创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有人这样总结 2018 年。
融资环境恶化、创业者和投资人信心受挫是主因,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马太效应增强则是更深层的背景。过去十年野蛮增长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游戏都在今年遭遇了滑铁卢。
但字节跳动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中的强者。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016 年末,成立 4 年的今日头条积累了 7 亿用户,每天的活跃用户达到了 7800 万。比今日头条的用户增长最快的是它的广告收入,2016 年,今日头条至少完成了 60 亿元的营收。
这也引来了支付宝、百度、腾讯相继发力信息流产品和短视频。百度在 app 内加入信息流,腾讯巨额投资快手,让今日头条的 2017 年有点难过。以日活跃用户计算,百度信息流产品早在 2017 年上半年就超过了今日头条。
但抖音很快脱颖而出。2017 年 3 月,相声演员岳云鹏在微博转发了模仿他唱歌最像的一条带抖音水印的视频,已经在今日头条内部孵化接近一年的抖音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接下来,抖音就开始了火箭般的增长。2018 年初,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组成的「集团军」还在苦苦追赶短视频霸主快手,7 月,抖音突然宣布全球月活跃用户突破 5 亿了。
半年时间,抖音已经和快手一起站在了短视频第一梯队,把其他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抖音的快速增长甚至影响到了腾讯系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QuestMobile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8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今日头条系独立 app 用户使用时长占比从 3.9% 猛增到 10.1%,超过百度系、阿里系成总使用时长第二名,腾讯独立 app 总使用时长则下降 6.6%。

抖音的产品设计很简单,甚至不是首创,但 15 秒的模板音乐短视频,在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加成下,成了不间断推送病毒视频的「时间黑洞」。它迅速突破了年龄、性别、地域,甚至国界的限制,在全世界都收获了大量的拥趸。
除了产品、运营和智能推荐技术,抖音快速增长的背后,还有张一鸣不计成本推广的金元攻势。
岳云鹏的无意曝光有了第一波热度后,抖音转身就冠名了 2017 年的超级网综《中国有嘻哈》,节目中知名选手入驻抖音,又刺激了抖音下载量激增。
《中国有嘻哈》只是开始,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抖音还投放了《明星大侦探》、《我们来了》、《中餐厅》、《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知名综艺节目。

▲抖音在吸引明星入驻、赞助综艺节目上花费颇多
抖音的金元攻势也延伸到了海外。从今年 9 月开始,抖音海外版——TikTok 开始连续占据美国 App Store 下载榜的前几位。10 月,它还多次力压 Facebook、YouTube、Snapchat,占据榜首的位置。
而这背后,是 2018 年第一季度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今日头条收购的 Musical.ly 和 TikTok 就是 Facebook 最大的广告主。

快手投资人之一,信义资本创始人陆复斌对今日头条也有不少研究,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他认为未来今日头条和 Facebook、Google 等国际巨头必有一战,而且他认为,今日头条有胜利的可能,「没什么不可能的,头条花钱的速度在老外眼里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2018 年 4 月,今日头条把公司整体品牌改成了「字节跳动」。除了今日头条和抖音两个超级头部应用,字节跳动的产品矩阵还包括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TopBuzz、Faceu 激萌、图虫、懂车帝等多款产品。
截止 2018 年 7 月中旬,字节跳动旗下全线产品国内总 DAU 超过 4 亿,MAU 超过 8 亿;每天有 2000 万 视频上传,日播放量超过 100 亿。
10 月,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已获得一笔以 750 亿美元估值进行的融资,这也让它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Uber 的全球第三大独角兽企业。
拼多多:「消费分级」造就的新电商平台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这句话能入选我心目中的「科技领域 2018 金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用一种委婉的说法,承认了自己的公司和当下主流的电商公司完全不同的目标人群。
拼多多几乎是一夜之间进入了主流媒体和一二线城市人群的视野,尽管这家公司早已在它的目标人群——五环以外的人群——中做得非常大。

▲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财经》杂志在 2018 年 4 月前后采访了黄峥,记者向他求证坊间流传的拼多多 150 亿美元的估值是否真实,黄峥不置可否。3 个月后,拼多多登录纳斯达克,当天收盘价相比发行价溢价 41.05%,市值达到 338.5 亿美元。
从创立到上市,拼多多只用了 34 个月,刷新了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记录。
11 月 20 日,拼多多发布了 2018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过去 12 个月,拼多多平台 GMV 达到 344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86%。拼多多的营收也随之大增,第三季度营收 33.7 亿,同比增长 697%,环比增长 24%。另外,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已经超越了京东。
强劲的增长让拼多多的市值一路走高,它一度和京东市值只差 25 亿美元。
如果对比一下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的第三季度财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人工红利逐渐见顶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在用消费升级、文化娱乐刺激更高层次和更多元的消费,活跃用户稳中有升;京东这个庞大的网上超市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活跃用户第一次出现了下滑;唯独拼多多,还在沿着自成立以来的路子一路狂奔。

▲ 拼多多平台上的一位商家.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从「拼团砍价」到「消费降级巨头」,再到市值仅次于京东的上市公司,拼多多的成功,根本原因是中国海量消费人群呈现出的多元化、分级式的需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商巨头们都无法满足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用户的需求。淘宝和京东曾经尝试了自上而下的、由驻村代购点辐射农村用户的做法,但这种投入颇大的方法创造的是一种非常不自然的体验。
拼多多的快速获客能力,根本原因是黄峥把游戏元素加入购物,拼团、砍价,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微信这个超级平台,能够以社交裂变的方式,将目标用户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者。

当然,拼多多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它的高速增长建立在大量的过去未被满足的「五环外用户」,从这个维度上说,拼多多是在享受流量红利,而当它想要触达一二线城市的核心用户,或者想借由消费升级提升平台规模和收益时,就会碰到强大的京东和更强大的阿里巴巴。
拼多多已经有 3 亿用户,而黄峥认为「全中国人民都应该是我们的用户,未来的两三年我觉得都是高速增长。」事情是不是如他所愿,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结语
当这篇文章发布时,2018 年只有不到一周了。对科技、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不是顺利的一年,融资受挫、用户数下滑、裁员重组……很多公司正经历过去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被裹挟其中的个人,可能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迷茫;科技公司的形象,也随着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生活而发生转变,能轻易改变事件走向的科技巨头,成了被担忧的对象。甚至,科技领袖们也因此故意变得「无聊」,乔布斯式的科技偶像,已经再难见到了。
但我们还是看到,一些公司以前瞻性的眼光准确预测了未来,并大胆地重新定义了自己;还有一些公司在完美地平衡技术和商业的力量,探索更广大的市场,为过去被忽略的人群带去改变。而暂时沉寂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以及更近的 5G、智能硬件、虚拟现实,正在孕育着下一个科技变革大时代。
在低谷期,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相信的,坚守我们该坚守的,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