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1976年,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这句深刻发问,让当时的中国如梦初醒,开始去反思中国技术的本质。而现在,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和思索,在实践中走到了那一步呢?如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没变: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技术,技术创新的根本是什么。尤其是,在这个鼓励创业的社会热潮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醒。
围绕《技术的本质》,「听好书」采访了微软加速器·北京CEO檀林,听他聊了聊读完这本书的一些延伸性思考。在采访中,他对当下中国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创业热潮,表达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自古以来,中国就缺乏探究事物本质的好奇心,从而造成了技术的落后,而现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制度依然缺乏一种科学性思维。对于创业,他认为年轻人盲目跟风并不可取,创业者应该回归初心,知道自己想创造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中国太讲究实用性了,没有对终极真理的探究尽管我们在古时候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但我们没有科学家。许多匠人可能不知道技术背后的原理,但他们可以通过一些观察,对自然现象进行捕捉,去做一些模仿和再造。然后,这些技术通过迭代,越来越好。这也是《技术的本质》里谈的,技术是对现象的观察、编程和模仿。
所以,我们没有探究到最后的本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东西做出来。我们不需要知道原理。中国的很多东西,是不用说破,是一种顿悟或者一种理解。
科学其实是从哲学中发源的。但中国的哲学没有在探究终极,缺乏一种哲科思维。所以中国的哲学没办法生成科学。其实,科学已经把哲学的研究领域一块块给摘走了,所以现在,哲学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东西了。但其实在古时候,哲学、科学是不分的。亚理士多德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牛顿其实也认为自己写的是自然哲学。

图为亚里士多德
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诞生科学,但中国太讲究实用性了,没有对终极真理的探究,所以它产生不了科学性思维。我觉得,这其实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一个最大区别。
我们的教育制度依然缺乏科学性思维
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制度依然如此。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工程师,这是前一段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山寨,快速攫取其他国家研究成果,能快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工程师就是运用已经出现的技术组合,通过组合式创新实现所谓的技术创新。这些针对中国市场的特质——人多。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全球领先,就是因为有这些客观条件。
但是,在基础科学方面的一些研究,中国现在其实还不是很强。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将近20倍。我们大概是0.29%,就是你发完paper,但这paper里头这些东西能转化成市场的东西只有0.29%,全球平均水平5%,北欧有些国家是将近10%。

问题出在现在的大学跟企业有一些严重脱节。一是大学的KPI,发paper,都以量取胜。二是没有转化机制。像这些高校拿的国家级课题,都要求企业做配置。而与这些高校对接的企业其实不在乎创新。所以,让这些企业来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效率是非常差的。
像德国、美国,在大学周边专门设置研究所,就是把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不同的教授的、不同学院的一些成果组合起来,去做一些可面向市场的转化。像德国就有转化大学科研成果的研究院,几十万的德国中小企业交它会员费,它帮这些企业来做整个的这些科技成果转化。这套机制就比较健康,而且效率会比较高。
我们现在在这块,都是在各个企业里头有自己的研究院。但是,现在技术变化越来越快,可组合的模块也越来越多,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跨界。所以,你光依靠企业内部的研究院去组合这些技术,做这种面向市场的创新,是能力缺失的,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它们提炼出来变成一个公共服务,变成一个面向社会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不光是面向大企业,更多的要面向小企业。
真正的创业,是受内心的驱使去追逐一种使命
从我的经验来说,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出来的时候,不要一下子直接去做大学生创业。因为它成功率会非常低,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一些年轻人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去做创业,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刚开始创业时,资源大部分不是自己个人的,而是来自社会的,这就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低效利用。
创业目前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然后决定去做创业的,都是跟风,都是看别人要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最后大家变成了,去追逐一个机会。但真正做创业,我觉得应该是,受内心的一种驱使去追逐一种使命。这样的创业和这样的创业者,才是更有可能成功的。

所以,还是一定要想明白,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要做的事情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回归到事物的本质,逆向思维。回到初心,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到底是去追逐一个机会,还是真的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能从根本上带来十倍以上的颠覆性的创新。想明白了,然后再来获得社会资源的帮助和支持。
我建议,也不一定非要进到大公司,年轻人可以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别盲目跟风。他们先可以到一些企业里先去感受一下,积累一些人脉和经验。在不同的岗位上先历练一下自己,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成长心态。

檀林
微软加速器·北京CEO
长江商学院EMBA,曾任美国CA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美国甲骨文公司大中国区渠道销售总监。
编辑:常少华 上官惠东
《技术的本质》已在精雕细课APP上线,免费听作者本人为你讲述~
关于「听好书」
「听好书」是新东方旗下「精雕细课」APP的原创读书栏目,由一批资深媒体人打造。精选“有品、有趣、有用”的好书,连接书与人,针对社会和人生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展开对话。
我们每周陪你精读一本好书,直播一次新书对谈,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度读解,从书出发,打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