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一项技术来说,8年时间都足以看成一个轮回。8年前伴随着云计算模式的兴起,Openstack从无到有,最终成为云计算事实上的标准。
但从去年开始,Openstack的热度似乎有所降低,一是被容器技术冲击,二是社区参与者的人数在减少。已不在风口上的Openstack将会走向何方?
事实上,源于开源社区的Openstack从来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套方法论。它的组件众多架构庞大,难以驾驭,它需要较强的技术运维能力,它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做业务优化。当企业选择了Openstack的开放、可控和高性价比就必然要面对上述这些问题。
所以当浪潮云海OS选择从4.0版本支持Openstack开始,就做好了融入Openstack,并超越Openstack的准备。如浪潮集团系统软件总监张东所说,“云海OS 5.0时代,浪潮更强调是全面融入Openstack,但5.5版本我们会更为聚焦场景。”

的确,客户需要的云计算能力,或者是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能力,而不是Openstack本身。要超越Openstack,云海OS 5.5就必须要在场景化的路上一走到底。
云让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客观的说,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已经是当下最优秀的生产力。根据IDC预测,2018年后云基础设施市场将占据IT基础设施市场超过50%份额,彻底超越传统IT基础设施,成为行业主导力量。
在中国市场中,过去几年的互联网+深入行业之后,进一步将云计算基础设施化,“云计算+”将是驱动各行各业,业务升级的关键。

按照张东的理解,“云计算成为一个硬件基础设施,这种趋势在这些年越来越明显,早些年我们一直在说传统应用要上云,互联网应用上云,未来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全都要在云平台上跑”。
换言之,云计算会变成所有技术的土壤,而所有的技术都在融入云计算当中。
比如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尤其是图像识别依靠大量的GPU计算,因为成本昂贵所以只有有限的互联网巨头能够使用。但如果用云计算去构建AI计算,就可以让很多传统行业能够使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加速智能的普惠。
再比如大数据,无论是伸缩性、扩展性,还是敏捷性,大数据都需要要云平台来进行支撑。而在物联网方面,我们发现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云和边缘的融合,这本身就是对物联网时代的一种呼应。而云在物联网的体系中,仍然是边缘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基础。再有云计算对网络的改造,例如SDN就是在数据中心里完成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它和云计算的结合就是天生的。
从这些技术实际的演化过程中,张东将之总结为是:以云计算为中心的融合趋势。“云智融合、云数融合、云物融合、云网融合,这些融合趋势的产生,其实是因为业务曾对云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敏捷,更开放,更融合”。张东说。
云海OS 5.5始于开源,并超越开源
一年以前,浪潮宣布云海5.0版开始全面融入到OpenStack的框架里。而在5.5版本当中,张东表示,“5.5版本还会继续坚持在Openstack这条路上走下去,不断跟外围的厂商和设备融合起来兼容起来,支撑整个平台的建设。”

在我看来,云海OS其实是个产品家族,而OpenStack是它的中心,但不是全部。所以,云海OS 5.5坚持的原则就是把OpenStack变成一个用户拿来就能用、用起来就好用的发行版。张东说,“这个发行版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我们会在这里面集成尽可能多的模块,比如容器的管理、裸机的管理、FPGA的管理和GPU的管理。第二是基于开源高于开源,最后还要回馈给开源,为开源贡献重要的力量。”
我们知道云海OS在5.0版本时强调FAST的设计理念,主要从从Functionality(功能性)、Availability(可用性)、Security(安全性)、Toolchain(工具化)着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成熟、完善、易用的OpenStack产品。
而张东强调,“5.5版本我们首先增强了功能的丰富程度,这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特色,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提供更多的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显然云海OS 5.5强化了差异化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到了具体客户的产品化,把应用融入到产品当中,更利用用户去做落地。

例如在一个核心应用场景政务云案例中,云海OS就做到了“云+大数据+PaaS”一整套标准的落地。据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介绍:如今已经有四五个省用到浪潮的云海OS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了把很多图像、视频监控等非结构化数据透过底层的分布式软件云软件去强相关联,使得各个系统之间数据调度效率非常高,能够做到秒级响应。自从业务上云后,每年对硬件的投入,大概可以节约1300万-1500万。
不难发现,浪潮云海OS在经历了多次版本升级后,逐渐建立了以行业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建立在Openstack的开放性之上,但却不断优化和完善Openstack做不到的事情,超越Openstack,并按照业务场景达成解决方案的落地。“我们希望浪潮Openstack的发行版和其他公司不一样。能够提供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去覆盖全部的应用场景。”张东说。
浪潮云计算如何做好自己的“平台+生态”?
蒋永昌表示,目前浪潮在国内私有云部署已占据了一定的领先地位。首先从广度上来看,目前,浪潮云海OS成功应用于政府、能源、电信、环保、教育、企业等,累计拥有4000+行业用户。其次从深度上看,浪潮正在部署某国内最大规模Openstack单集群部署项目:OpenStack私有云IaaS平台项目,打造异地三个中心互联互通,共部署规模1400节点,这个能力也不是任何服务商都能具备的。

再比如金融行业,这是在信息化当中走得最早的大行业,对云服务商的技术要求非常之高。而浪潮参与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基于OpenStak部署的金融生产云,金融行业唯一承接核心业务、规模最大的OpenStack应用案例,创新性的实现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与OpenStack开源云平台的深度结合,确保了业务快速创新、快速部署、快速上线。“这是国内首家将生产系统搬到云上的案例,浪潮帮助他们做了很多的互联网创新,包括Docker容器的业务部署等等。” 蒋永昌说。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浪潮可以做到为客户提供基于IaaS层的全栈产品,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往上虚拟化平台、云操作系统平台、云管理平台和业务创新平台。这些平台里构成了浪潮全云的产品栈,这是浪潮给客户搭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能够让这些平台在客户的应用场景里发挥价值,生态就非常重要。
这就是浪潮云计算的平台+生态。
一是云图生态,“云图计划”是浪潮面向云计算生态圈的建设计划,围绕企业级用户构建融合、开放、安全、共赢的云生态版图。而云海OS 5.5构建的是一种“全云的能力”。那么, “全云能力”+“云图生态”双轮驱动是浪潮应对云计算新挑战所提出的业务策略,其目标是构建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好的应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复杂业务挑战。
二是InCloud Lab的联合研发。浪潮InCloud Lab是浪潮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研究领域,与合作伙伴及客户进行方案创新、孵化和开发的平台。它的作用是:浪潮与合作伙伴会在技术创新、方案孵化、场景优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按照蒋永昌的说法,“虽然浪潮不做应用,但我们要懂应用的能力,所以我们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去创造应用,那么InCloudLab存在的价值就是,可以在具体场景中去做到解决方案的优化。”据了解,目前,InCloud Lab平台已经在北京、济南、郑州、台湾、硅谷、西雅图建立了六个分中心,投入上千套软硬件资源,以及1000+架构师等专家团队。
对企业上云来说,Openstack只是漫长云路的一个开始,浪潮云海OS所要做的就是在让Openstack更符合企业在具体应用场景上的要求,5.5版本之后,是不是对未来的6.0更有期待了呢?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