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80,90后的网民们是否还记得微软的即时通讯软件MSN。

作为一个80后,我记得当时是让这个小人在我的电脑里待过一段时间的。后来渐渐发现用的越来越少了,就卸载掉了。
前不久读过了吴晓波的《腾讯传》讲到了这一段历史,才顿悟。
原来MSN当年是被QQ活生生的干掉了…… 这段互联网的历史实在有趣,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战役:微软MSN 对阵 腾讯QQ
时间:2005年4月至2008年第二季度
双方选手当时的实力:
微软:不必多说了,2004年-2008年的微软是处于鼎盛时期。在当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手机还处于功能机和2G网络的年代。当时人们浏览网页,聊天主要用的就是pc。而微软绝对是pc时代的霸主。1999年的时候微软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是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2004年,业务发展稍有停滞的微软开始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MSN,便是微软发展中国市场的先锋。
腾讯:2004年腾讯控股刚刚在港上市,总市值仅有72亿港元。还不到微软的一个零头。当时的腾讯立根未稳,主要产品仅有QQ一个。并且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公司收入主要来之QQ和手机互通的短信费分成。因其利润来源严重依赖运营商,所以并不被外界看好。
战况分析:
一.来势汹汹的微软
在当时的微软看来,拿下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并不用花多少力气。2005年之前微软MSN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宣传和本地化支持的情况下(最多就是推出一个中文版MSN)。MSN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10.87%,虽然离QQ的77.8%份额还很遥远。但在当时已然是中国第二大即时通讯软件。
但在当时大约2000万的商务人士中。MSN用户占到了1075万人,占到了53%,比腾讯的950万人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商务人士圈中。QQ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很low的玩意儿,当时的用QQ最广泛的人群还是混迹于各大网吧的小年轻们。 在很多公司里会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使用QQ。在他们看来,QQ只是一个聊天和搭讪的工具。
而MSN的名门出身和商务气质显然更适合商务人士。微软对占领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可谓志在必得。
二.微软的豪华阵容
2005年5月。微软与联合投资在上海合资公司——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微软和联合分别注资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由罗川出任总裁,并由微软MSN业务部最资深的华人产品经理:熊明华来组织负责中文版MSN的研发工作。
微软这只大鳄正式登陆中国。
三.罗川的三板斧
MSN登陆中国大陆之后,总裁罗川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三板斧。招招针对QQ而来。
组建“反QQ联盟”
MSN中国一上来就推出了自己的MSN中文网站。罗川将网站中的各个频道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向社会招标,凭借MSN的名声。很快就吸引来了众多知名的合作伙伴,其中就有淘宝网,赛迪网,猫扑网,联众,英语村等9家大型网站。如此不但能短时间联合盟友对抗QQ。更可以将MSN Messenger上的流量导入到门户网站,转化为收入。迅速实现MSN中国的盈利。
快速切入电信增值服务。
介于腾讯QQ当时主要的盈利模式在电信增值服务。MSN中国也迅速出手收购了一家深圳的从事电信增值服务企业。向MSN用户提供10元/月的短信包月服务。
熟悉中国市场的罗川对手机短信市场的暴利心知肚明。
和雅虎通用户互通
2005年10月13日,雅虎和微软宣布达成一项“里程碑式协议”,雅虎通和MSN两大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了用户之间的互通,从而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社区。共同占领了44%的全球市场份额,覆盖人数超过2.75亿。
同时罗川也通过媒体放话:只要安全性能得到保证,MSN愿意和包括腾讯在内的更多IM软件互通。
四.大敌当前的腾讯
当时的腾讯刚刚度过了创业公司最艰难的初期的烧钱期,凭借电信增值业务稍稍站稳脚跟。面对MSN中国的大举进攻, 腾讯和马化腾可以说如坐针毡。
面对微软来袭,腾讯只有两个选择:
如果选择和MSN互联互通,等于把中国市场拱手让人。未来等待腾讯的最好命运就是被收购。成为微软的一个子业务的大陆分公司一员。
或者就是放手一战,和MSN对抗到底。当时很明显在当时的腾讯底气不足。因为微软只要把腾讯做过的事情统统做一遍。凭借自己的名气和实力,很轻易的就能占掉腾讯的市场。
就在如此关头,外表斯文的马化腾骨子里却由一股不服输的性格。他坚决回绝了MSN的互通邀请。这也就相当于向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下了一份战书。
同时,腾讯公司推出了全新的2005版QQ。强化了离线消息,文件传输等商务人士常用的功能,并且发布了文件断点续传的新功能。
腾讯还特意为2005新版本发布召开了一次发布会,平时不喜抛头露面的马化腾还特意在发布会上发表了一篇几千字的演讲。
这在腾讯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也是为了应对MSN。
之后的战况出人意料,原本占尽优势的MSN,接下来却一路溃败。
MSN到底做错了什么?
实际上MSN在战QQ这件事情犯了典型的大公司病。这使得总裁罗川和产品团队熊华明都十分无奈。
战略上太过轻视对手,毫无指挥体系
事实上微软在MSN占领中国市场份额这件事情太过自信,也太过于轻视。导致微软仅仅为这场战役输出了500万美元的弹药。剩下的资金事实上都是靠总裁罗川在中国区自筹的,前面所说的建立门户对外分包板块和进入增值领域,也是罗川筹集资金的举措。
但MSN的中国区市场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负责人。罗川所属的市场部门和熊明华的研发中心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两个大区,有不同的上司。他们之间的决策需要上报分管部门。
作为一个区域市场的部门总经理,罗川的权利非常有限,大多数决策和申请必须在微软的全球体系里层层上报,可自行批准的合同仅限于“总付款金额等于或者少于50万美元”的项目。
而熊明华的研发团队对中文版MSN的技术开发只占其1/5的工作,其时微软正在全力以赴对抗与谷歌和美国在线的战争。
对于微软而言,MSN只是庞大公司众多业务中一项而已,而MSN中国只是改业务的一块分区市场。在微软看来,这场与腾 讯的战争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局部战斗而已。
2.遭遇水土不服,MSN的本土化很难推进。
对于MSN的技术开发,在微软看来是整个世界的一盘棋。对于MSN的每一个开发议案都需要上交微软总部通过。而只是作为亚洲市场的一块分区市场,当时毫不起眼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就很难排上队。这是典型的跨国大公司在区域性市场里会犯的大公司病。
譬如,MSN的离线消息功能。这是一个在技术上实现起来毫无难度的功能。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这一需求,可是连提交在决策会议上讨论的资格都没有。经过不懈的努力,2008年微软总部才批准开发这一功能。其时,战斗已经早已落幕。
再如,商务人士常用的文件传输功能。微软的工程师完全有能力做好这项功能。但因为是外资公司的背景,微软和各地数据中心的谈判都不是很顺利,很多城市的电信部门都不大乐意和微软合作。
而中国的国内的宽带网络建设当时刚刚开展不久。对于中国城市和农村间相对比较复杂和落后的网络环境的优化。微软中国技术员的经验也远不如腾讯的技术员。
这样就导致了,MSN的文件传输功能一直不如QQ稳定。而很多商务人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放弃MSN而转投QQ。

3.微软的live战略,相当于宣告放弃与QQ的战争
2005年12月13日,微软发布live战略,宣布从下一年起所有的微软服务整合到一个新平台Windows live平台上。
在微软MSN中国区的工程师来看,live战略无疑是一场灾难。MSN由一款独立的即时通讯产品,降维到live中的一个插件。在新版本中,MSN的地位显得无足轻重了。
2006年身心俱疲的熊明华和罗川相继离开了微软,熊明华之后应邀加盟了腾讯。之后一次他去高校的招聘会现场,看到几乎没有一个名校生愿意来腾讯工作。感慨道“当年在微软工作时,每到一个招聘会都会被堵死,简历堆成了山一般高。那些名校生看到了微软就如同看到了神一般。”
“如今来到腾讯后看到这样的招聘现场,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腾讯是用二三流的人才,打败了微软。”
到2008年的第二季度,QQ市场份额增致80.2%,而MSN已经萎缩到了4%左右。这场战争的结果已见分晓。腾讯打赢了这一场艰难的保卫战。
到2012年12月,微软宣布放弃自家的MSN,转而支持Skype的发展。
腾讯的意外收获
腾讯在此次战役中为了对抗微软的Hotmail,收购了一个国人开发的电子邮件软件——Foxmail。他的开发者正是张小龙,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微信之父。

据说当年马化腾非常欣赏张小龙的用户体验为主的产品理念,因为张小龙不乐意来深圳上班。特意建立了广州的研发中心让张小龙管理。
2005,中国人开始统治中国互联网
事实上在2005年,腾讯QQ战胜微软MSN并不是一个孤例。几乎在同一时间,淘宝战胜了eBay,当当战胜了亚马逊,百度战胜了谷歌,网易邮箱战胜了Hotmail。
2005,是中国人统治中国互联网的元年。
如今,到了2018年。腾讯和阿里的市值都已经在5000亿美元左右,成为新兴跨国上市公司。而微软的市值依旧在6千到7千亿美元徘徊。
如今的腾讯已经能和微软平起平坐了。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