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接任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成为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他上任后积极推动公司的文化和业务转型,三年来帮助微软这一全球领先的平台与生产力公司取得了重要突破,微软全面复兴,市值翻了一番,帮助微软历史上第二次超过6000亿美元。

面对全球经济和技术变化的新形势,萨提亚带领微软重新确立企业使命,“刷新”思维,改变战略合作,不断巩固业务,使微软成功转型为一家着眼未来的科技巨头。为了与读者实时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思考,2017年9月,萨提亚·纳德拉出版了《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一书。

书中围绕三条主线展开:萨提亚的个人经历以及思考,微软正在发生的转型以及文化变革,以及即将到来的技术潮流以及组织被赋予的社会和经济使命。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和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将带来颠覆式影响,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萨提亚指出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必须拥抱变革,不断“刷新”。
《刷新》甫一上市,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据悉,2018年元旦后该书简体中文版开始在各大图书渠道接受预定,1月15日将在中国各大城市陆续上市。
01 勇于承担,获得重任
萨提亚在《刷新》中第一次公开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从印度来到美国求学,热爱计算机,深信微软的图形用户界面将改变世界。于是,25岁的萨提亚离开太阳微系统公司,加入微软。

萨提亚走在新技术与竞争的最前沿,服务过Windows NT业务,后来负责明星搜索引擎必应的开发。微软打造Windows NT,拓展至商业领域,与IBM等竞争。萨提亚身处一线,向各大公司推广新系统。Windows NT成为未来Windows版本的中坚力量,现在的Windows 10也是建立在Windows NT的原始框架上。
谷歌搜索、亚马逊云业务崛起之后,微软奋力追赶,决定开发在线搜索和广告业务(即后来的必应),是微软最早开展的云业务之一,并且重磅启动微软公有云服务。萨提亚接受挑战,并带领微软企业服务尤其是公有云服务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勇于承担,加深了萨提亚对技术的理解,锻炼了领导能力,也形成了应对商业竞争对应的攻防策略。这些都让萨提亚最终获得青睐,接任微软CEO。
在书中,萨提亚还分享了一些趣事:自己因为忽略了同理心,险些没有通过微软的面试,以及为了与妻子在美国团圆,与美国移民政策斗智斗勇等轶事。
02 首次披露三年转型历程
微软错过了搜索、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等重要机会,萨提亚指出,微软不会再错过云和人工智能时代。他调整微软的主要战略,重点转向移动和云,将企业使命重新定义为“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并就此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
他停止了Windows Phone业务,收购领英和游戏“我的世界”;放低姿态,与安卓、iOS合作,Office等产品实现跨平台流动,并搬上云端,还将人工智能融入全线产品;联合苹果、谷歌等昔日对手,开发新技术。萨提亚在书中分析了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故事与商业逻辑。
任何成功的变革,都要先从内部开始。萨提亚在转型的过程中,也着重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重塑,积极打破内部层级与官僚习气,推动自上而下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共识,调动员工的自发性与创造性,赋予新的成长型思维,提升参与感,为微软的业务注入新能量。萨提亚还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自己对同理心的领悟及其在商业世界中的影响力。

微软在云业务获得了的快速增长,包括华为、联想等众多企业成为微软的客户。现在,微软7成以上利润的是云计算和Office业务,Windows已不再是核心位置。截至2017年9月30日,微软的企业级云业务年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
微软已经是一个崭新的微软,是一家跨平台、跨设备的软件与云服务提供商。
03 展望未来技术与经济
计算已是标配,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基于计算经济的云业务成为重要的增长点。萨提亚判断,未来将是一个依赖智能设备和在线服务的社会,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是引领未来变革的三大技术。它们是统一的,融合的,提升人类计算体验,指升人类的能力,帮助人类解决更难更复杂的问题。

人和机器在未来将进行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人类开发技术的价值观和设计原则也决定了技术的未来形态。机器会替代一部分岗位,但新技术也会创造更适应人类的新任务。人类要发展同理心、创造力等方面的独有技能,转变为适应数字经济下的新型劳动力。
教育、创新,以及科技使用强度,决定了经济增长水平。教育对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终身学习是未来的常态。各个国家和地区要利用新的技术投入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包括在使用的速度,以及强度上。技术的全民普及,有利于减少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萨提亚认为,对于新事物,我们应保持乐观。世界总体是变得越来越好,进步越来越快。任何致力于赋能个人,激发个体创造力的产品或平台,都是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
没落的巨人?别小看微软的云技术布局
对比互联网科技圈那几个经常搅动风雨的当红炸子鸡公司——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等,微软在大众的认知里实在有点低调,还经常会被拿出来作为反面案例评点一番。毕竟几年前,微软错失智能手机浪潮、Web2.0浪潮的失落形象,还并没有完全被大众遗忘掉。
不过,还没等微软坐实“没落的巨人”这个称呼,几年过去,人们发现微软依然稳稳地站在全球顶级公司的阵营里,最近更有了一种强势崛起的势头。如今微软已经迅速冲向7000亿美元大关。
微软的迅猛势头,和他的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有很大的关系。纳德拉的新书《刷新》(《Hit Refresh》)讲述了非常多微软转型的逻辑和思考,而书中透露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微软对云服务的成功布局和发力。
一 黑暗前夜,“陷入泥潭的巨象”下一步该往哪走
我们的第一波科技浪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那时候微软带着它引以为傲的操作系统和台式机软件站上了前几波技术浪潮的巅峰。然而科技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互联网生态变化只在瞬息间。
微软的危机出现在2008年前后,那时候个人电脑在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瓶颈期,这让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在14年末纳德拉刚上任的阶段,那一季度PC出货量为7000万台左右,而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3.5亿部。
为了在手机移动端领域有所作为,纳德拉之前的微软CEO鲍尔默,在13年宣布以约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然而两个巨头合力开发的Windows Phone远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不仅完全无法撼动安卓和苹果IOS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还带来一季度7亿美元的亏损,将微软拖入泥潭。
可以说在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的时期,微软不仅没有领先,而且连参与的机会甚至都没有。当鲍尔默宣布退休的时候,谁也没有把继任视为好差事。彭博还写了一篇微软寻找继任者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你不想成为微软首席执行官”。
2014年2月,微软董事会宣布萨提亚•纳德拉将出任首席执行官,纳德拉上任投入了很大精力在重塑企业文化和战略上,毕竟比起业务上的增减布局,微软最迫切的问题还是在于公司战略调整上。而纳德拉最终为微软锁定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战略。
二 云为何如此重要?为什么要押宝在云服务上?
云的到来,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
20世纪80年代的PC革命,让计算在世界各地的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得以普及,20世纪90年代进入客户端/服务器时代,满足了数百万人希望通过网络而不是软盘分享数据的需求。
但在一个数据持续急剧增长的时代,维护服务器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服务器的产出收益。信息过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云服务会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彻底融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云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计算经济,它是基础设施,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在世界各地投建庞大的数据中心,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给每个用户。这就是云革命。
比如,基于AWS,亚马逊成为最先从云服务中获利的公司之一。他们很早就发现,公司用来销售图书、电影和其他零售品的云基础设施,可以像分时产品一样租赁给其他企业和初创公司,而租赁价格远低于这些公司自建云基础设施的成本。
萨提亚•纳德拉给微软的制定云战略反映出了他的野心和远见。
因为把云服务作为核心业务后,就不仅仅强调PC为先,甚至也不是手机为先,而是超越设备层面,强调人们所追求的更高层面的移动性。这种在任何时间、空间实现信息的无界高效的流动,一直是互联网浪潮追求的风口。
未来将是一个重视人类经验跨设备流动的世界。虽然微软的竞争者们定义了产品的移动性,但微软试图定义人类经验的移动性。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云服务的价值被推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云使得这种流动性成为可能,并产生新一代的智能经验。
三 微软的云服务布局,以及留给其他公司的启示
虽然很多公司看到了云服务的巨大前景,但如何布局,如何实现技术转型,如何真正挖掘云服务的庞大收益,这可能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地方。
对于微软来讲,云战略被提升至最核心的战略后,各个事业部的调整是最先被注意到的——包括大规模裁员割去诺基亚业务线,包括终止对Windows Phone支持,包括把必应(Bing)作为大规模的云服务产品的试验场,投入各种新鲜的功能。但微软云布局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和Linux的和解,实现开源
Azure是微软开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萨提亚·纳德拉接管云计算时,做的一个调整就是让Azure支持开发者使用Linux操作系统,对于微软来说,彻底支持开源系统这件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因为从比尔盖茨起,他就是反对开源系统的,鲍尔默也喜欢说“开源系统就是毒瘤”。但是,当Linux开源软件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时,微软还是选择放下了对Windows系统的执着,听从市场和合作商的意愿。
萨提亚·纳德拉还把Windows Azure改名为Microsoft Azure,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开放标准和服务的支持,当然也包括Linux——此举降低了Windows重要性,打破了封闭。微软做出了一个开放式的架构,给开发者提供了Web应用、互联设备的应用、个人电脑、服务器、或者提供最优在线复杂解决方案的选择。

(微软和Linux的和解)
2、调整销售策略,推行“定制化”服务
为了刺激云业务的销售,微软建立起合作伙伴联盟的销售网络,现在有64000家合作伙伴正在销售微软云解决方案,而这个数字比亚马逊AWS、谷歌、Salesforce的总和还要多。而过去简单售卖License的销售模式,也转变成具有行业知识的顾问型销售模式。
而相比以往对竞争对手和用户的傲慢,如今中国的一个初创小公司,都能获得微软给出云服务“定制化”的价格。
微软的最新的财报也证明了云战略非常成功,云业务每季度同比增长率都到了90%,年化营收已经达到了204亿美元,远远超额完成了目标业绩。
萨提亚·纳德拉不仅成功落实了云战略,还推动微软成功转型。一家公司要推行新业务时,很多时候都需要断腕的决心,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微软也在做这样的事情。Azure的管理者Scott Guthrie早前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云服务可能是要比传统的软件销售利润更低,但云是技术趋势,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软的云服务时,这就能够帮助微软在未来市场上“分到更大的饼”。
此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公司更需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远见,对技术所带来的商业前景作出充分预测。
如果放到技术发展这个维度来看,微软是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的,它颠覆了IBM所代表的计算能力的集中化,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
然而技术和商业趋势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花钱建立数据中心打造IT基础设施,这个市场可以由一家公司集中建立这种数据中心,剩下的公司可以向这一家公司“租赁”数据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就是云计算,它代表计算能力重新集中化。
而代表计算能力分散的微软原本是要被这股趋势颠覆的,是萨提亚及时调转了船头,顺应了这股潮流,从逆潮流者再次成为了颠覆者。
微软为什么花260亿美元收购领英
萨蒂亚·纳德拉成为继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之后的第三任CEO。上任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2016年,发起了一项科技企业史上最大的并购,以262亿美元拿下领英。对此项交易,褒贬不一,微软给的回复是“虽然贵,但还合算”。在萨蒂亚·纳德拉的新书《进化》中,对此项收购给出了更多细节。
错失的发展机遇
作为称雄PC时代20多年的传奇企业微软,却在随后的互联网时代接连错失机会,在搜索、社交、移动平台、云计算等炙手可热的领域远远落后,逐渐丧失了技术领袖的地位。
微软曾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但随着苹果手机的走俏,自带的Facetime语音通话功能削弱了Skype,其他的竞争产品,如QQ、微信的崛起,也彻底限制了它的发展。
谷歌起来了,微软推出了Bing搜索,但未能扭转局面;Facebook起来了,微软一度想并购,但最终未能完成,错失社交机遇,只是给予了少量投资;iPhone、Android起来了,微软5亿美元收购Danger,推出昙花一现的kin手机。又斥资72亿美元,收购Nokia,力图推出WindowsPhone,仓促应对,但均未能扭转局面。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通向个人的入口链接越来越重要,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还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争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尽管Windows和Office积累了巨大的个人用户量,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社群,微软一直缺乏这个入口。
所以,微软不仅通过手机端争夺入口,在社交网络也进行了不小的努力:MSN(自己创立)、Facebook(未收购成功,投资占小股)、Skype(收购)、Yammer(收购)、Linkedin(收购)。
移动和云的崛起
纳德拉执掌微软后,直接砍掉了Windows Phone业务,裁员2.8万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作为微软核心盈利来源的桌面平台正在边缘化,变革势在必行。随着数据持续增长的时代,维护数据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服务器的产出收益。移动性和云这两种技术,决定了云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这也是微软转型的基础。
作为微软最要盈利来源的Windows和Office,纳德拉也实行了不一样的打法。Windows 10进行了限时免费升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Office也搬到了云上,加入人工智能功能,而且也开发可以跨平台的版本,使得在ios其他系统上也可以操作。
微软将自己的企业使命转向赋能个人,提高生产力,实施“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不是PC为先,甚至也不是手机为先。重视人类经验跨设备流动,通过加强云业务,使得这种流动性成为可能。新CEO接任以来三年的转型可以说是成功的,市值增长近一倍,股价翻番。
协同效应
正是移动和云趋势的确立,使得通向个人的入口更加重要。纳德拉在《进化》里指出,微软和领英已一起合作超过6年了,Office联系人与领英联系可以相互关联。微软的10亿用户人群,和领英的近5亿会员主要都是职场人群,是相互重叠的。两家公司的价值观也是相同,都是赋能个人与组织。
从产品形态来看,微软的现状是有一系列不错的工具(产品),但是没有主线。而领英的问题是只有一堆用户,缺乏新的故事和变现方式。广告市场近乎被Facebook和Google垄断,使领英很难变现,已没有多少故事可讲。
领英除了招聘和社交平台,还有其人力资源SaaS的功能,并收购了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还能提供商业新闻和内容。可以说,围绕职场人群,它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微软收购领英之后,它的一系列产品就有了一个能串起来的主线,未来领英可能会成为嫁接微软一切服务的入口。
微软在商业领域,有了领英,就有了完备的产品组合,领英提供人力资源服务,Dynamics能助力销售和营销,Office 365则能提供生产力,抢占OA。而商业领域,一直是微软的主要利润来源,Windows如此,Office和云也是如此。
从面向未来的战略来看,Ai是趋势,在几大竞争者中,苹果的Siri有自己的手机载体,而微软Cortana却缺乏一个通向个人的入口,领英有望补齐微软这一环。同时,领英大量用户数据和职业生涯信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可能通过微软实现变现。这是面向未来的争夺。
萨提亚·纳德拉著《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