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卷全球的“云端之战”中,微软名声大噪。不同于AWS主要在美国如日中天,微软的云服务在全球都有着足够的品牌力(中国可能是少数例外的地区)。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微软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来?
我们可以很容易衡量微软的价值:如今,微软市值高达5720亿美元,高于Salesforce(645亿美元),SAP(1160亿美元),IBM(1460亿美元),Oracle(2120亿美元)及Workday(214亿美元)市值的总和。
也许仅用市值作为衡量标准并不足够恰当,但至少,足以看出微软这几年的确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在此前的几篇内容里,我们将微软、Oracle、SAP、IBM等全球IT巨头在云服务方向上的发力和布局做了对比,对云端之战的主要势力有了大致了解。而本文,则是要对微软单独做个细致的拆解和分析。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赚钱的微软从2014年2月出任CEO至今,Nadella已经逐渐粉碎了微软内部陈旧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产品集团的“筒仓”。
毋庸置疑,这些层层组织架构曾一度让微软的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更是扼杀了所谓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创新。Nadella开始赋予微软这个“庞然大物”全新的生命力。
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议中,Nadella明确表示,他珍惜并尊重微软令人瞩目的过去,也将无条件致力于矫正和重塑公司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听起来,这段话有些“假大空”。但结合公司在云业务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报,正是这种对持续和以客户为中心而转型的承诺,使Nadella的微软在“云端之战”的十强排名中列第一。

回到我们调用多次的这张图,再次看看上面开头的那些数字。在世界上最强、最成功的技术型企业中,Salesforce、SAP、IBM、Oracle及Workday,这五家公司的综合市场份额都远低于微软。
在7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微软预计,商业云计算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而且公司整体营收将极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微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赚钱!
微软的“无情”转变Nadella很清楚,客户对微软的期待已经改变了。
尽管微软本身也一直处于变化中,但这还不够。云时代的到来,让微软有了来自外部的更加强大的推动力,这才让微软内部开始了“无情”的转变。
1、推出Microsoft 365
外部的变化首先来源于企业员工的期望,他们需要更多样化的技能和全球分布式的团队,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微软对此作出的应对是——推出了Microsoft 365。它将Office365,Windows 10和企业移动与安全整合到了一个完整、安全的解决方案中,用于强化员工“软技能”,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和简化IT管理。
Nadella甚至曾表示,Microsoft 365是公司构建产品走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根本转变所在。
2、LinkedIn + Dynamics = AI
去年,微软以262 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从一开始各界猜测Dynamics和LinkedIn的合作可能,到前不久,微软真正推出了Microsoft Relationship关系销售解决方案。其中汇集了LinkedIn Sales Navigator和MicrosoftDynamics以及Dynamics 365零售和人才解决方案。
这实际上是微软在数据分析和AI方向上的巨大投入。从微软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客户越来越多地将每个业务流程数字化,扩大AI模块的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用Nadella的话来说——未来,任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都将是使其数据转换为AI驱动竞争的能力。
当然,这一切始于结合SQLServer,对跨越AzureDatabase、CosmosDB、Data Warehouse和Data Lake的全面数据库的支持。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尽管微软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整体企业风格还是偏保守。收购一家Social类的公司后,可能还是会用做License的方式去管理,就为了管理方便、可控。
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并不看好LinkedIn被收购之后的发展。
3、在IaaS、PaaS和SaaS各层的强大能力
微软在云业务上的营收有目共睹,这也是其内部巨大转变的直接体现。在在IaaS、PaaS和SaaS各层的强大能力也让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信任微软云。
两年前,微软曾设下目标,在2018财年实现200亿美元营收的商业云计算,这一季度的云业务增长让这一目标变得不再遥远。
Azure营收在本季度有所增长,同比增长97%。首席信息官和业务决策者越来越偏爱Azure。这来自于微软在云计算上的大力投入,所以我们能看到,Azure已经引入了全球40个地区,甚至在南非的数据中心也实现了扩张,其全球化布局超过任何云服务商。
略显可惜的中国市场从全球化布局和所获的成绩来看,微软是要胜过诸多云服务商的,但在中国市场却又弱了许多。
我们先来看看其中国区的营收情况。
据可靠人士透露,2016财年,微软中国区的营收仅占微软整体营收的1.2%(最低的时候甚至仅占0.78%)。这样低的营收占比,可以看出微软在中国的确是举步维艰,尤其是还在近年来国内云计算概念如此火热,大量企业开始考虑上云的背景下。
更关键的是,微软中国区的公有云收入还有高达70%都由Office365打盗版而来。这时候再看,真正从Azure获得的收入还有多少?
为什么微软在中国区发展如此困难?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1、技术能力
毋庸置疑,微软在云服务方向上的能力绝不是最先进的。
这并非贬低,事实上,不论是AWS还是Azure,又或是阿里云等,都并非技术最先进的云服务商。提供商用云服务,就意味着首先考虑的是稳定——新技术的确吸引人,但同时又意味着未知的风险。
从技术方面来看,最领先的当属Google和Facebook,不论是技术中心的先进程度还是云化的先进程度皆是如此。而二者都没有将自家的云服务能力广泛投入商用。
也就是说,微软的云服务和技术或许比Google和Facebook之外的任何一家厂商都更广泛,更深入也更成熟。但在直接体验上,差距绝非我们想象那般大。
从整体服务能力来看,老对手Oracle算是这场“云端之战”中,对Microsoft最有威慑力的竞争者了。虽说Oracle的云服务收入远不如Microsoft,但二者都是能同时提供三层云服务能力的典型代表,且都是来自美国的IT巨头。
Oracle的不足,在于其IaaS层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积累,核心能力还是集中在SaaS和PaaS层。但得益于Ellison认准了“云”的方向,Oracle整体在云服务上是不遗余力的,中国区亦是如此。
各有优势之下,两大巨头的争锋,只能说刚刚开始。
2、企业体制及文化
这一点或许让人觉得有些“虚”,但这绝对是导致Microsoft在中国举步维艰的关键所在。
首先,外企的体制本就未必完全适应中国本土的情况,业务拓展总会受到公司内部的诸多限制。这一点,在Microsoft尤为明显。
最令人诟病的是:一线人员很难有足够的决策权,每一项工作层层汇报后,很可能被直接毙掉。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诸多有想法的员工都难一展拳脚。
其实Nadella早已看到这样的体制牢笼给微软带来的巨大危机,在这几年里快速粉碎公司内部陈旧复杂的体系,这也让微软整体有了极大变化(本文开篇也已经提及)。
但尽管如此,微软还是已经有了“求稳”的企业性格。也正是因此,微软此前收购了LinkedIn,在很多人的眼里,LinkedIn在担负一段时间AI发展的使命后,是难逃“死亡厄运”的。
同样的,落地中国后的微软,带着“求稳”的心态,依然面临极大的考验。
这一点上,老对手Oracle则好得多。秉承Ellison一贯“胆大”、“强势”的作风,落地中国后的Oracle显得有活力得多。一线人员明显能调动更多资源,推动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除此之外,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国内厂商则因为本土优势,战略更容易落地。
3、政策限制
作为海外巨头,Microsoft也不免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在业务开展上远不如国内企业来得轻松。这一点,其实在AWS和Oracle上也同样明显。
微软在中国尚未发挥出足够的实力,好在这场“云端之战”刚刚开始,闯进中国区的巨头们仍在奋力厮杀,微软自身也在不断转变。作为全球云服务营收最高的巨头,微软和对手们的争锋,未来绝不止于此......
关注“牛透社”微信公众号(Neuters),了解更多企业级服务领域干货!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