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微软官方在Youtube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微软AI研究院工作者在内华达州霍桑沙漠山谷中测试的一架AI控制滑翔机。
微软AI研究院7月刚筹建,下属13个研究小组,其中,致力于推进AI和互动原理进步的“自适应系统和互动组”负责研发和测试AI飞行器,而飞行器用到的软件AirSim已于今年2月在GItHub上开源。
之所以选用滑翔机而不是飞机,是因为现阶段的研究目标只是训练机载算法,让飞行器在空中停留尽可能长的时间,因而,结构更为简单的滑翔机,无论是从成本还是飞控的难易程度考虑,都比飞机更合适。
起初,他们想用纯粹的没有动力的滑翔机测试,但发现就算崩断橡皮筋也不能让滑翔机飞上天以后,不得不为它装上了发动机,这样,在起降和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切换成手动控制,减少意外造成的损失。
自然界中,鹰有时会在空中盘旋,寻找上升的热气流,这是动物经过上亿年进化,习得的借力飞行技巧。要让滑翔机滞空时间尽可能长,就要教会控制它的AI模拟飞禽,预测和判断上升热气流所在的区域,是否要冒着失速的风险赶过去,更要命的是,这一连串决策都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为攻克一系列难题,首席研究员Ashish Kapoor与他的同僚Andrey Kolobov等一共十几位科研人员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机器人学、航空情报学等诸多技术结合起来,在滑翔机上安装了诸如速度计、GPS定位、视觉传感器等设备,让它拥有比鸟类更强大的感知能力。
滑翔时,AI系统中的低级计划器先基于传感器收集到的实时数据,使用贝叶斯强化学习算法检测并捕捉热气流,再让高级计划器把所有环境因素都纳入考虑,生成一份应该在哪里寻找热气流的策略。虽然滑翔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随着训练次数、搜集数据的增长,最终会形成一种类似动物直觉的能力。
然而,让滑翔机能飞、会飞只是他们AI控制飞行器项目的一小步而已,据研究人员透露,最繁琐的都不是技术难题,而是让飞行器遵循诸多约束,如民航法律法规和社会准则,这又要求AI了解哪些地方能飞、哪些地方避让、许可的飞行高度是多少等等。
该项目的下一步计划是让滑翔机滞空时间超过5小时,这就是王健林所谓的“小目标”。至于应用前景,实则相当广泛,在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发动机以后,大范围、远距离、长时间的空中运输、地图测绘、天气数据收集和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等服务,都有用武之地。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zt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软件23.78MB
下载火网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本
其它软件175MB
下载非小号交易平台app安卓手机
其它软件47.76 MB
下载欧联交易所官网app苹果手机
其它软件26.6MB
下载bitkeep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usdt交易app
其它软件273.24MB
下载芝麻交易平台官方苹果版
其它软件223.89MB
下载抹茶交易所软件
其它软件102.52 MB
下载必安交易所官网app苹果版
其它软件88.66MB
下载中币交易所ios苹果手机
其它软件77.35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