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外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多转载,最近粉丝增长匮乏裹足不前两个多月,急需更多的可见度。先表示感谢。
上回我们说到微软在经历2000年的鼎盛的软件帝国以后,开始了一段漫长的下坡路。等到2009年的时候,虽然看起来依然是只老虎,其实已经颇有日薄西山的感觉,所谓生死存亡莫过于此。
而微软生死存亡的本质问题,则在其consumer市场的发展模式里。那种几年一个版本发行,软硬件联合让大家升级的方式,让微软赚够了钱。但是凡事皆有圆满的时候,软件亦然,从50分到70分容易。如果软件已经站上了95分,下一个版本如何开发?
这种后劲不足的开发和盈利模式,在经历了其成长期,成熟期以后,必然会进入衰弱期。加之微软从未有第三个盈利之路,足矣媲美Windows和Office。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和错失再错失,加上这种开发和盈利模式临近衰退期,原本盛极一时的软件帝国,也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4
为创新而创新
在微软的所有部门里,曾经最强势的当属Windows,而最睿智的则可能是Office。Office历来是微软出杰出领导人和管理者的地方。当然所谓杰出也得看是和谁比。
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Office这个软件有着和Windows差不多长的历史。Office最初是给Mac做的,后来才开始做Windows的版本。再后来Windows的版本越来越大,但是Mac的组一直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微软一度是除苹果以外全球第二大Mac软件开发厂商,靠的,就是Office for Mac。
倘若你在Office工作过,看过源代码,就应该知道这些程序历史太悠久。所以Office里面有专门的OS层,OS层上面的只能调用自己的API,不能直接调用Windows的API,因为有可能会有Mac版本的实现。
Office2007推出的时候,最为重要卖点是一个叫做Fluent UI的东西,也就是后世被称为Ribbon的东西。Office的菜单自Office95和97以后就没有什么大变化了。2007年用Ribbon取代菜单,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可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至少在当年,无数多人恨死了微软,各种调查都表明Ribbon是个烂东西,学习周期长,不适应等等。
我想简单分析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微软从来都不是以UI见长的公司。倘若推出Ribbon的是苹果,那我多半相信这是个好东西。以微软一贯的黑历史,从来都不会做UI的公司突然英明神武的开始做UI并且做得很牛逼,恐怕和天上掉馅饼没区别。
另外一个方面,Office到2007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而且大把赚钱啊。在一个很成熟的产品市场里大把赚钱的情况下,强推一个Ribbon的东西,背后的举动到底是为什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一下。
5
不成功的尝试
有人说,和Windows相比,Office才代表了微软对软件开发认识的最高水平。这话我认同。Windows毕竟是一款操作系统,其有着和其他应用软件截然不同的需求。而Office则是一款从家庭用户到企业级市场都需要的应用软件。好的应用软件需要支持方方面面的东西。做好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Office和Windows比起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Office团队发布的东西,相对来说非常的求稳。从这个团队一贯的历史来看,其实并未出现过任何让人大跌眼镜的举措。也许不一定多惊艳,但是一定很稳当。
Ribbon的出现,其实是比较反Office传统风格的。退一万步讲,当初其实也不是大数据思维的年代,谈不上Data Driven Decision。所以这个决定其实是脑袋拍出来的。硬推Ribbon的那个女人,后来在微软Windows部门节节高升。当然Office的人跑去Windows,这个故事是另外一个八卦,Vista失败,Windows Org被清洗,让Office的人占领了,领头的,是另外一个Steve--Steve Sinofsky。这个人一度被认为是接替Ballmer的下一任CEO,但是据说他跑去和Ballmer说了一句你下台让我来干吧,然后他自己就下台了。
在我看来,Ribbon之所以会出现,其实是Office遇到了创新危机。Office这个很平稳的软件,在新的版本里面,无法做出耳目一新的东西了。而如果不能做出耳目一新的东西,那就没办法兜售新版本给用户。没办法兜售新版本给用户,就没有钱赚了。这个逻辑其实非常的简单。Windows在XP时代就已经遇到了。Office在2007年也必须创新了。
创新的结果我们看到了,Ribbon放出来的时候一片片的反对声。很多人都骂微软倒行逆施。而且最开始的时候Office四套件里面的Outlook并未赶上工期,Outlook其实是2010年才升级到Ribbon的。不管怎么样,有了Ribbon就有了强制大家升级的可能。而让Ribbon像早年的菜单一样稳定下来,又需要很多年。这就为Office后续的新版本升级和收钱打开了道路。的确这一搞又是两三个新版本。
但是我们必须说这次尝试依然是失败的。因为它依然没有解决微软的盈利模式里面最为本质的问题。为了能够赚到同样多乃至更多的钱,每三年就必须release一个新版本。新版本要足够的好,才能够让人去买。这个打怪升级模式,是会越来越难的。一定要为创新而创新,也无法摆脱这个怪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做无可做,钱没得赚,公司走下坡路。一旦现金牛都不能挤出现金了,微软就该关门了。当公司的两大最重要的部门Windows和Office都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作为微软最高领导人的Steve Ballmer应该也不但是知情而且是着急的。Ribbon的引入,只是微软为了延缓这个过程的发生,强制利用了自己垄断地位的优势,硬推了一次为创新而创新的举动。这种举动,在微软鼎盛时期当然可以做,不代表可以还可以再。2017年的微软如果再来一次这种创新,那离自寻死路也不远了。
6
来自noise的启示
Noise是Bill Gates采访时候说的五个公司Netscape,Oracle,IBM,Sun,EMC。这个采访在2000年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大家来猜一猜,那个年代里第一大的软件公司是微软,第二大的软件公司是谁?
第二大的软件公司,不是Noise里面任何一家。它是Adobe。那个年代里Adobe有无数的软件,各个红极一时。可能有人不能理解Adobe的强大,想象一下pdf文件格式的普适性,PS这个表示修图的词的来源Photoshop,以及那个曾经占据了互联网几乎所有视频相关的东西的Flash。这些都出自Adobe。它和微软的盈利模式很像,都是做Consumer市场的。就是几年出一个软件然后卖卖卖。每次捞一票大的。而所谓的Noise们,尤其是企业级软件的Oracle在那个年代过得并不是那么的如意。
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consumer市场的软件相对通用简单,买的人还多。单价贵利润高。企业级市场的软件非常的复杂,而且需要很多定制。市场上的企业级软体提供商从IBM到Oracle到SAP背后都有无数的Consulting公司活跃。Oracle数据库又无数的参数给人定制。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厂商里跑着一万个定制的Oracle数据库和SAP的ERP软件。企业级软件的开发和实施都非常的昂贵,在2000年之前这门生意远没有消费者身上赚钱容易。
但是企业级软件市场有一点非常的不同,那就是收费模式。Oracle到今天的收费模式还是按年按CPU来收钱的。其他大大小小的企业级软件也都是这样的,比如说SAP, 比如说SAS, 比如说Matlab。等到规模上去以后,企业级软件市场就是坐地收钱,年年有钱。这些企业之所以愿意开发后续的版本,不是因为要出新版本卖钱,而是出于其他产品竞争的压力。然而不可否认,稳定现金流。这个模式做大了,比微软的模式要越来越牛逼。
Steve Ballmer是微软第一个真正重视企业级市场的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微软的企业级市场从小到大,很多产品比如说SharePoint,lync之类的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大把赚钱。他对企业级软件市场的理解肯定比很多人都深刻。他对Consumer市场的消亡比谁都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在2011年的员工大会上,他歇斯里地的说这个市场要消亡了。至于企业级市场的收钱方式,一种稳定的盈利方式,不需要为创新而创新,却入印钞机一般的不断产生利润,更是他一直希望的。
但是微软是很难做到这样的。这阻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文化,三年一次大开发,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升级等等。其次是微软的企业级软件其实更像是消费者用的,定制化要求很低,中间商不多也不赚钱。当然有例外,比如说微软有个产品叫Dynamics,这东西定制化程度就非常的高了。但是毕竟小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微软长期以来把软件和硬件当做消费品卖。一台机器,里面装了硬件,还有软件,出钱以后都属于你了。这就是微软Adobe这些公司宣传的模式。Adobe公司的兴衰又是一长段历史,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是它起码告诉我们一点,这个软件入商品的收费模式会涸泽而渔,这是必然的结果。大家都习惯了买的模式,要变成企业级市场那样交租的模式,不是想变就能变的。这应该是Steve Ballmer很多年来的困扰。尽管在2009年的时候,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出路。那需要感谢一个活雷锋:Google.
2009年的时候Steve Ballmer让当时微软Server and Tools的部门开始全力投入云计算,遇到了一个口头上说yes实际上阳奉阴违的President。两年后他忍无可忍的开了这个元老,换上了Satya。有关这段故事,我们下回分解。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