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成了全球通信领域的“巨人”,这似乎是西方一些人士如何都不愿去接受的现实——总有人挖空心思地想要把“政府背景”扣在华为的头上。
25日,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又换了“一套拳”,拿华为从政府政策中合理获得的一系列优待大做文章,通过把华为在全球的崛起单纯地与“国家支持”挂钩,试图制造出一种华为与中国政府“不一般的关系”。
《华尔街日报》的这波舆论攻势,大有配合美国政界打压和抹黑华为之嫌。
对于这篇报道,华为回应观察者网表示,该公司与在中国的其他高新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一样,享受了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华为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及外部融资,并不是政府补贴;同期累计获得的国内外研发相关政府补助金额,还不及收入的千分之三。
“《华尔街日报》的选择性报道对华为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声誉的权利。”华为声明表示。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从《华尔街日报》的手法来看,其“审查”了华为获得的补助、信贷措施、税收减免和其他形式的财政援助,声称这部分“国家资助”累计高达750亿美元,助力华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电话供应商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公司。
报道一方面指出,“在许多国家,政府为受青睐的企业或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是很常见的”,一方面又拿华为获得的税收减免说事,把这一科技行业在中国普遍受到的优待,描述成引发外界猜测“华为与北京的关系”的因素。
为了强化这种概念,报道还援引美国国会政客的话称,华为的商业利益的背后,就是“国家的强力支持”。
而这种“强力支持”是否一视同仁地覆盖到了其他中国科技企业呢?报道只字未提。
《华尔街日报》还“酸酸地”指出,在截至2018年的5年中,华为获得的官方补贴是诺基亚获得的同类补贴的17倍,而爱立信同期获得的补贴为零。
要知道,这两家华为的“友商”,一家在芬兰,一家在瑞典。这种根本不在同一维度的对比,意义何在?
另一方面,报道也不忘“实诚地”提了一下华为最大的美国竞争对手思科,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表示,自2000年以来,思科获得了445亿美元的州和联邦补贴、贷款、担保、补贴和其他美国政府援助。
对于《华尔街日报》这篇“动机不明”的报道,华为具体回应如下: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