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华为的"天才计划"在今年又吸纳了行业新锐,这一切都是在打造最大的"备胎"。而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半导体企业要想不被"卡脖子",100%依靠就是人才。
半导体产业发展100%靠人才去年在厦门海沧举行的《2019集微半导体峰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先生发表致辞:"半导体行业的发展10%要靠钱,30%靠人,60%靠技术,半导体行业没有人肯定不行,有人就有希望。"
周子学表示"对在场的许多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钱,半导体行业肯定干不了,10%这个比例肯定低了。但是投资半导体的人对这个行业没有理解的话,也不会把钱投到这个行业。"只有对半导体行业有深刻理解的投资者,才会把手头的钱用到这个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0%的钱也是要靠人才行,换言之,10%要靠人,30%也要靠人,60%技术也同样是靠人。看来,半导体行业,100%是要靠人。
这次他在集微半导体峰会看到半导体行业群星璀璨,人才倍集,也看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希望。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茹京近期也重申了半导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他表示:"主要是人才,几个好手来了,把我们这边的年轻人教会,我们几乎可以并驾齐驱了。"他说,做这个行业很寂寞很艰苦,需要强大的信仰支撑。
那是不是广泛培养人才,都吸纳到国内来就可以了呢?华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华为的法宝——在有凤的地方筑巢回顾十几年前,华为攻克了一项划时代的关键技术,并且成为整个华为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通讯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任总之前也在访谈中提及过这个关键人物,他是当时来自一个俄罗斯的二十几岁的小伙,任总给他设立俄罗斯数学研究所。
不管他干什么,要钱就给,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只会做数学,到他们公司来十几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
"管研究的人去看他,打一个招呼就完了。我给他发院士牌时,他'嗯、嗯、嗯'就完了。他不善于打交道,十几年干什么不知道,之后突然告诉我,把2G到3G突破了,马上上海进行实验,我们就证明了,无线电上领先爱立信,然后大规模占领欧洲,用了4G、5G。"(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董倩的独家专访)
"我们现在很厉害,与这个小伙子的突破有关",任总总结道。正是华为重视、相信人才,在小伙子的家乡建立的研究所,在"有凤的地方筑巢",才成就华为的核心算法"SingleRAN",整个世界都在华为的兴奋中迎来了划时代的改变,正是因为这个技术突破,让华为领先了整个时代,而这个小伙子也被称作为"5G背后的男人。"

RAN全称是: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电接入网)就是手机通过无线信号连入网络的过程,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前面的Single(单一的),移动通讯需要靠手机访问基站,虽然单个基站的铺设成本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运营商一个一个的搭建基站,价格就上升了,在SingleRAN技术出现之前,2G、3G、4G需要分别搭建三种不同的基站,耗费时间不说,后续对不同基站的维护更是花钱如流水。这还只是2G、3G、4G,如果升级到5G甚至6G,还要再重新铺设一遍……西瓜视频创作人"极客队长GeekLead"解释道。
这样的人或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很多和他一样的人一辈子也就这样沉默着在周围人"书呆子"、"闷葫芦"的调侃中慢慢老去了,但这位俄罗斯青年显然并不属于这个常见的范畴,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木讷的家伙,在华为的研究所里毫无存在感的工作了几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停下了敲键盘的手指,平静的说到:恩……我好像……搞定了。
对于研发任总是舍得下血本的,记得访谈中任总曾今回忆自己创业时候自己租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把全部的家当都拿去做研发,和现在许多的老板不同,稍有成功就想买豪车、住别墅、搞上市。任总对自己很抠门,自己打车去机场已经不是新闻,坐经济舱也是常事,卷起裤脚趟泥就去看工地。

然而对于人才任总很舍得,在爱尔兰有一个很小城市叫:科克(Cork),城区人口约12万,就在几年前,华为在这里开设了一个"迷你"研究中心,小到研究人员只有:1位。他就是马丁 · 克里纳。他是全球通信行业著名的商业战略研究专家,曾经是摩托罗拉等巨头的企业高管,2018年马丁的著作《数字经济生存之道》(中文版)也在国内上市了,它主要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应该如何在数字时代转型。 华为和中国三大运营商的高管纷纷站台推荐,这些研究有啥用?

"我来给你降维说一下,华为的客户主要就是全球各地的各种运营商,而马丁研究出来的成果用幼儿园及的话来说:'就是告诉运营商,你们可得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赶紧转型。您要是心动的话,巧了,华为这边有现成的产品考虑一下。
你看华为为了挖人才,不是偏要把人请到中国留在中国,而是在那些人才的加建了一个朝,其实这就是华为的全球化策略"(西瓜视频创作人"极客队长GeekLead"分析说)
关于华为的决胜的法宝有很多,大家要想真实、客观的了解华为的独到之处,可以在西瓜视频搜索"极客队长GeekLead",涨了知识,获得的新技能,无能创业还是就业,都能有所思考。
华为的水源——人尽其才,知人善用2004年,在华为甚至可以说国内基本没有微波技术的研发,核心技术完全受制于人,华为找到了当时的龙头企业西门子,希望买他们的微波产品,而Renato Lombardi就是西门子派出跟他们对接的技术专家。2008年的时候也就是华为突破了上面说到的"SingleRAN"技术的时候,华为开始打算攻下这一个山峰了——微波技术和ODU器件,于是华为引入行业专家。
这个时候Renato Lombardi选择加入了华为,为他华为在米兰开设了"华为的微波研究部",工号900004号,成为欧洲研发部的第4号员工。加入华为后,他把自己业内20多年的经验和人脉都带到了华为,提出了"一摆"的大胆创新设计方式,最终让华为在一年内完成了两年的事,完成了ODU器件的关键技术突破。今天,华为已成为微波领域的世界第一,更是主导5G时代的微波技术。

如今,华为的海外研究中心已经遍及全球。
俄罗斯人做数学、法国人研究美学、日本人研究材料、德国和英国人研究人工智能、意大利人研究微波、爱尔兰人研究商业构架……
华为在海外还推出了"种子计划",在全球各地培养未来的青年才俊。2019年财报显示,"种子计划"已经深入到了111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400多个高校,约有30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在国内有"天才少年"项目,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据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在2019年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年薪89.6万(人民币,下同)起,最高为201万。
这就是华为的人才策略,总结起来就是,招纳全球最顶级的人才,培养优秀的中国人学子,在有凤凰的地方筑巢,在水源处培养。这一切的背后,透露着华为的处世哲学……
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前几天,任总带队,4天时间走访三家大学。
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正非表示: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快,希望大学像"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希望华为与交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发现创新机遇,并尽快转化为真正的产业成果;双方合力为国家关键领域、世界技术领域关键问题的突破做出贡献。
在上海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任正非说:
"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我们带来客户现实的需求,你们带来科学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结合,就是执行的战略。你们做得很高,我们的应用很低。我们希望可以把工业化与你们的成果结合起来。很高兴在复旦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
在东南大学,任正非强调:
"要珍视每一个孩子,因为不知道哪个孩子会点燃世界的火花。希望大学都能成为灯塔,照亮大学生们的前行之路。教师努力去做火花,点亮孩子们的科研之路。"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来到东南大学,发现这里有很多教授甘坐冷板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中国5000年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耕读文化,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读书。希望在二三十年之后,中国能成为一个创新中心。"
在南京大学,任正非希望大学像"灯塔",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
2018年12月,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构陷。2019年1月份,任正非频繁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也首度接受了电视媒体的采访。在两次接受央视《面对面》的时候,任正非都提到了教育和人才的问题。5月21日的那期,访谈的题目为:再穷不能穷教师。因为对于时隔4个月的这次再访,任正非有一个条件:要更多的谈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其实在第一次接受采访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基础科研和基础教育,当时记者好奇,当全世界都聚焦孟晚舟、关注华为何去何从的时候,为什么当家人任正非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话题?

任正非希望通过借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基础教育问题。在采访中,任正非反复提到人才与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华为在全球18万的员工中,研发人数约占45%,有七百多个数学家、八百多个物理学家、一百二十多个化学家、六千多位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工程师。每年研发、包括基础研究的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2018年的研发投入为150亿美元,未来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在华为的心声社区,有很多一线的华为人用实践证明人华为的的核心是人才,他们克服困难从0到1。而人才来自于哪里?毫无疑问是高校。
任正非以前在采访中表示,当大家都在泡沫里去专注于如何让自己的腰包变得更鼓时,在做学问上就懈怠了。因此,教育才是破局之关键。
华为不是现在才开始重视人才和关注教育的,华为从2G到3G的算法的突破,从4G到5G核心的建立,无不和教育有关。华为与任正非带队走访的这四所大学之间的合作来看:
1)华为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始于2009年,2012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2019年9月,华为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任正非于2013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3)成立33年华为与东南大学的合作已有25年。2018年11月,华为与东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9年7月,华为与东南大学共同建立"东南大学——华为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
4)1993年,华为就在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从1998年开始,接连举办5届"华为杯"南京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竞赛。2018年,华为在南京大学设立"紫金学者"人才基金。近几年,华为与南京大学共建了7家校企联合实验室。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任正非曾对记者说:"日本丰田公司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

半导体科技的未来拼的是教育和人才
未来拼什么,拼教育、拼人才。"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任正非语)。父母都是老师 却叮嘱他不要做老师,但任正非却更加的关注老师、关注教育。
"从国家的角度层面出发、从本质上提出建议,创造力、多元化、思想与学术的自由、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二三十年后,中国能成为一个创新中心",而又不仅仅限于一个创新中心而已。对于人才的渴求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华为目前已经开展"天才少年"计划,正在全球收罗天才少年。毫无疑问,生产与技术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有人才,才有了未来。
在人才培养方面,8月4日发布《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推进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
而华为已经走在了前面,关于华为我们有太多要说的,但是华为人才观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真正要把握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才是我们不被卡脖子的制胜法宝。

华为已经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但跨国巨头这种形式,对于国人来说太过陌生,之前的中国巨头基本上都是背靠中国市场,而华为是第一家真正实现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在此之前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多是美国的公司。
关于华为以及我们的科技产业还有很多启示可以分析和总结,你可以看到很多的西瓜视频创作人独特的见解,搜索"极客队长GeekLead",让你更懂用人。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西瓜视频创作人:"极客队长GeekLead"
华为崛起,都靠中国人吗?【科普】改写历史的技术突破
同样,如果你不能理解为什么TIKTOK为什么还坚持在英国建立总部,也可以搜索观看上述西瓜视频几遍,也许这就是这些领头企业的独特之处。#集成电路软件产业获政策加持#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