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手机销量榜单是厂商"必争之地",榜上有名是一份荣誉和实力,也会为上榜产品引来巨大流量,拉动产品的市场销量。而近期榜单里,呈现的是小米、华为、VIVO三家多款产品轮流霸占单品销量榜单。令人遗憾的是,OPPO在单品销量没有一款挤进前20之列,总销售战绩也排名靠后。对于这次618,OPPO也算是有备而来,发布了新品Reno4 5G手机以及周边配件设备,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关注。而在促销层面,相对其他厂商的力度也弱了很多,消费者关注力度自然下来了。

OPPO的产品和营销也是按部就班在开展,但是就是没有带来太多的亮眼产品和内容,而618这样的状态也不算太意外,这也是OPPO近一年来的现状的缩影。市场调研机构IDC和Canalys近期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OPPO长期占据的第五位已经被vivo取代,自己也被归入了"其他"之列,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种种信号在表明过去一年多时间里,OPPO在决策和管理上都出现了较大失误,导致出现市场下滑,业绩不理想,从而黯然掉到队伍后面的结果。

下一个十年,OPPO曾展望的宏图
时间回到2019年的OPPO的年会,近万名OPPO用户、嘉宾、合作伙伴、以及OPPO海外以及总部员工参加,场面令人艳羡不已。"下一个十年"的会议主题透露出OPPO的野心,创始人陈明永在会上豪言壮语,意气风发,给人一副势在必得的感受。

结合行业现状和本身发展定位,OPPO提出了重点深耕手机业务、积极去布局IoT+5G领域、同时继续构建软件层面核心竞争力等方向。这是站在相当高的高度上的战略,清晰且合理的,在短期内可以稳住已有市场,同时能够有精力和实力去筹备新兴市场。所以OPPO选择以手机为核心硬件方向,利用5G技术来夯实自己的"城池"。同时利用手机硬件作为跳板去布局IOT领域市场,继续以Color OS为核心来辅助硬件端产品。但结果却是,在2019年里OPPO却渐渐偏离了预想的路线。
"排位赛"掉队,5G产品姗姗来迟
三年前的时候,OPPO手机的那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直接击中用户的刚需痛点,又场景化的告诉消费者充电速度之快。在这个时间段内,OPPO还是保持稳健的增长,在快充功能上抢先了对手一步。但到2020年时候,快充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和普及,再继续往上堆砌充电速度和充电功率,只会让用户的感知度会越来越低。而全新的5G技术开始在消费端发力,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前后将是中国5G行业的爆发期。从用户的角度看,2022年有望成为5G用户增长最快的一年。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颁发5g牌照,开始正式拉开商业化帷幕。OPPO全年的精力主要放在全新的Reno系列产品,4月推出首款产品OPPO Reno,9月发布了第二代Reno产品,不过这两代的产品都是4G手机,直到12月31日发布的Reno3系列,才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5g手机。而其他的系列,OPPO都是在看"友商"的布局,华为和中兴争夺中国上市5G手机的首发,Vivo旗下的iqoo在7月份就推出首款5G手机IQOO 5G,小米也在9月份则率先推出了5G手机小米9G 5G手机,二者都是借助着与高通三星的良好合作关系在5G上拔得头筹。

笔者无法得知OPPO没有积极采用高通5G芯片原因,但OPPO选择退而求其次的与联发科的合作,有点病急乱投医味道。在此之前,联发科在大陆的多次芯片首发合作都是红米手机,红米会把联发科旗舰结合在自己性价比好拳头产品上,通过低价优质来打开市场,而OPPO的明显是不具备这样的调性的合作伙伴。
对于手机行业,一款新产品的黄金出货期期都是1-2个月,最多不超过1个季度,之后的基本就降价促销的局面。所以 OPPO在错过了3-4个月的宝贵时间,这样做法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的致命的,无异于是在排位赛五连跪踩进深坑后,再去开始筹谋反击已经很晚了。

产品布局不明朗,缺乏核心竞争力
不仅仅5G入局时间上没赶上早班车,在整体5G产品布局上,OPPO定价策略也是太自信,集中在高端价位产品上面,其中Find X2 Pro 版本价格定到6999的水平,直逼三星S20苹果iPhone 11 Pro系列区间,意图去抢这块市场的"蛋糕",但属实是不太明智的选择, OPPO高估了自己品牌的溢价能力。 而在3000-400的国产品牌主要战场,OPPO的Reno ACE 2没有太多让利举动,较小的电池容量也是一大软肋。
618期间,同配置更好的红米K30 Pro大幅度的降价,实现了当天15万的销量而售罄,这也间接说明5G的体验门槛还是过高,大部分的都在用户观望的状态,期待更具有性价比产品出现在市场。
但尴尬的是,6月刚刚发布的Reno4系列,意外的采用的是中端5G芯片骁龙765,价格定制3000-4000水平,而同价位对手都是性能更强劲的骁龙865或者是麒麟990芯片。很明显在这一价格区域OPPO的产品太势单力薄,有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的感觉。

IOT布局如梦初醒,无米之炊举步维艰
中国通信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375.9万部。同比下降18.0%。而IDC于2020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37亿部,复合增长率为43.7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手机整体销量下滑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寻找新兴的市场成了众多厂商的当务之急,可穿戴成了下一个潜在的"战场"。IDC给出曾经预测: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

OPPO和其他厂商一样,在2019年也在谋划着在IOT领域的探索与突破,但的基础并不好,不管是硬件和技术,还是供应商以及渠道层面,在这一块OPPO基本上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OPPO的布局太晚了,在6月5日才首次OPPO发布了OPPO 手环、降噪耳机和5G 移动路由器等IoT硬件产品。单说这次的产品,手环、耳机、路由器都是常规的硬件、价格上对比友商同配置产品并无特别大竞争力。而在技术层面,OPPO这次也没有并无特别成熟亮眼的技术展露,这一切只能说是OPPO的一个开始和尝试。
对于整个移动硬件行业来说,IOT技术就是未来的趋势,它能实现硬件与软件技术无缝融合,让服务在设备之间无缝流转。利用成熟的5G、AI、云计算等技术,催生出新入口、新场景、新体验。所以硬件只是IOT平台的基础"砖瓦",更重要是生态融合和技术手段迭代更新。反看小米AIOT生态里已经有上百家的专业的硬件企业,联网设备已经超过2亿,拥有5件硬件以上用户超过300万;而华为也联合了众多国内知名硬件厂商在其Hilink平台,积累了5000多万用户、接入100多个品类、覆盖1000多个型号。
华为和小米的成功,是依托手机市场存量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抢占了市场的先机。而OPPO过慢的反应,导致现在非常的被动。OPPO手机丧失天时地利之后,在IOT领域有突围机会吗?笔者认为机会还是有的,这就是需要OPPO去利用现有的资源、利用5G技术有效融合用户、构建场景融合的核心入口,这一切OPPO还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做。

2020年4月,OPPO发生了巨大人事变动,主要负责Reno系列的副总裁沈义人在宣布离开OPPO,坊间传闻是因为业绩未及预期,一时间令人唏嘘。从某种程度上,沈义人的离开也佐证了OPPO这一年多衰败的事实。OPPO在时代浪潮的更迭中跌倒,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小米当时一样逆境重生,但是我们可以期待,毕竟OPPO的下一个十年这还是刚刚开始,它或许在寻找,找一个更好未来。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