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上一个主机世代,我和一名惠普的员工合租在一套公寓里。
我俩都是微软《战争机器》系列的粉丝,各自买了一台Xbox 360,有空的时候联机打打《光环3》,十分过瘾。直到有一天,他的二手日版Xbox 360莫名其妙地就“三红”了。(“三红灯”是当时Xbox 360开机按键3条红灯,表示硬件故障无法开机,一般因为过热造成)。
他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就抱着“砖头”,找了一名惠普的硬件工程师求救。那名工程师拆了砖头一看,不禁发出嗤笑。他很不客气地说Xbox 360的硬件设计“就是一坨翔”、“简直是外行人的手笔”。

惠普是个硬件大厂,微软作为一家软件厂商,只经过一代积累的产品入不了资深硬件工程师的眼,本来也不稀奇。更何况,微软出于市场考虑,抢在PS3发售前将Xbox 360推入市场,一些瑕疵来不及在设计层面修复而导致返厂,估计本就在Xbox部门的预料之中吧。
传言当时微软的市场调研部门得出过一个关键数字:3000万。谁能率先在市场占有3000万台的装机量,谁就能在本世代的主机大战中获得胜利。还有更夸张的传言,称比尔·盖茨命令主机之战必须在本世代以微软获胜结束。强行过早推出的Xbox 360作为一台主机,虽然性能上限略弱于PS3,但开发环境上胜出良多,以至于前期的全平台作品比如《生化危机5》,Xbox 360版在画面上反胜PS3版。
之后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5纳米的芯片取代第一批的90纳米芯片后,Xbox 360的“三红”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时候Xbox 360在销量上还略领先PS3,如果不是任天堂的Wii过于成功与后期软件阵营落败,也许微软第二次主机之战真的能获胜。
综合来看,我想说微软的Xbox 360硬件策略应该算是成功的。微软与索尼之间的差距,较之Xbox与PS2那个世代,大大地缩小了。
折剑沙场让我们把目光放到2013年,本世代主机大战正式开战的那一届E3展会。
可以看到,微软在公布Xbox One的最初,就不得不说是出师不利,败笔连连了。
硬件方面,在VR和AR两个全新领域都已经开始尝试的微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用新的技术,拉开与索尼的距离。彼时的索尼集团陷入财务赤字问题,看起来不像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投入全新技术的样子。在这种战略认识的前提下,微软做出的战术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操之过急。两个最大的败笔:捆绑Kinect与数字化大跃进,都是战术失误的具体表现。
捆绑Kinect销售Xbox One的做法归根到底,来自于微软设立Xbox部门一直以来的目标:占领用户客厅。除了核心玩家,对于普通用户和新生用户而言,主机有很大的排他性,“一个客厅只能容下一个主机/机顶盒”。微软进入主机市场后一直以来的努力,并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热销的硬件产品,而是为了占领全球家庭的客厅,把索尼和任天堂的硬件从用户的客厅里给“挤出去”。

上个世代微软有着极其耀眼的表现,打造出了高质量的Xbox Live。
Xbox Live本质上也是一套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服务标准,以Xbox 360作为终端,以客厅、电视、网络作为环境,向用户推送主机游戏、多人在线游戏服务、影视点播、网络社交生活等内容。在保持这个内容优势的前提下,微软又捆绑了特殊体验的Kinect,强制推送给用户,想要达到一个“不只是游戏机,它能全方面满足你家庭所有数字化娱乐”的效果。PS4有的游戏,我有;PS4没有的超稳定网络服务和家庭娱乐内容,我也有,我还有Kinect方便你能智能地接入数字客厅……你们真的没必要买PS4和wii U了。
风水轮流转,Xbox One因为捆绑了Kinect,售价达到了499美元,整整比PS4代表的传统售价399高出了100美元,大超玩家的心理预期,把当年PS3公布售价时全民悲叹的惨剧原封不动又演了一次。在布局上,微软过于求全,想以游戏机撬动整个客厅服务,却没能做到更基本的“以游戏来撬动游戏机”,导致首发阵容和预期发售的游戏表单远远比索尼逊色。价格100美元的Kinect更多的是针对一台机顶盒而不是游戏机。和Wii的“鸡腿”带来游戏的体感操作不一样,Xbox One上面没有任何一个游戏会因为Kinect而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玩家会选择买一个100美元的灰尘积累器吗?当然不会。发布会一结束,通过Xbox 360辛苦积累的一点点品牌影响力瞬间崩碎。
舞剑双刃如果说499美元的捆绑销售策略是败笔是失策,导致玩家不满,那么激进的数字化政策,则是彻底地激怒了玩家群体。现在回头去看,我在想也许微软的这个举措是在讨好第三方开发者,巩固自己的阵营并进一步加强Xbox Live服务。政策最核心的有两点:第一,玩游戏时必须全程保持在线状态,第二,禁止二手交易。
第一点显而易见,小的方面来讲,全程在线可以方便游戏厂商进行校验,杜绝盗版和破解。大的方面而言,则是可以大量收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行为和习惯,为Xbox Live建立起一个大数据分析的高质量数据库。
第二点或许是为了针对用户之间的交易降低了用户与厂商的联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游戏厂商卖出更多的游戏拷贝。这条政策也在间接鼓励玩家去购买线上产品。如果最终能亲手培养出用户抛弃光盘,主动选择数字版的消费习惯,那作为数字版游戏售卖方的微软,自然会掌握最大的话语权。这一点,和苹果拥有APP Store后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一样的。放在行业内比较,可以理解成微软想成为主机游戏的Steam,再结合全面的内容服务以此彻底攻占用户客厅吧。

微软在Xbox One公布时宣布的数字化政策,正是为了完成上一代主机未竟的事业:360°提供数字服务,这一点正是Xbox 360命名的初衷。然而千算万算,微软还是少算了一点:过高地看待了全球用户的忠诚度。是的,用Kinect把主机差异化,用数字化政策打造新的客厅服务标准,这些都是对微软的发展有利的。可是,对玩家而言呢?这些手段对玩家而言,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好处?完全没有。
我玩游戏还要保持在线,哪天我网断了,想要继续玩游戏还得先交网费,光有电还不行。我不能买便宜的二手盘了,我甚至不能借我邻居的盘在家打通关。微软光想着从玩家手里获取,却没有过深地去思考可以给予玩家什么,可以给予那些条件没那么富裕的玩家什么,甚至连一个比Xbox 360公布时更强大的游戏阵容都拿不出来。
当玩家们对此进行愤怒的抱怨时,微软的XBOX部门负责人唐·马特里克(Don Mattrick)表示出极其傲慢的态度。这位曾经在EA乘风破浪,研发过《极品飞车》这种超一流游戏的负责人对玩家回应道:那些不想要联网的人,就让他们在那部 8 年机龄的 Xbox 360 上玩游戏满足自己吧。
当披露此事的报道出现在 TechCrunch 的网站上后,众多游戏玩家震怒,还致电微软,称 Mattrick 是个“混球”。迫于舆论压力,Mattrick 也只好出面道歉,微软也在一个星期之后收回原来的联网的决定。2013年7月1日,微软暴躁的CEO鲍尔默将这位打造出Xbox 360大好局势的加拿大人“请”出了微软帝国,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此时的索尼呢?
索尼在平井一夫“一个索尼”的旗帜下进行改革,整合资源也贯通了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极大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这一点在研发和商务部门之间的紧密结合就可以看出来,最近三年的E3,索尼发布会的节奏和宣传技巧,以及事后玩家们的反馈来看,都是遥遥领先微软的。就算索尼之前另有宣传策略,在微软这两招败笔之后,也完全来得及调整。
事实上,索尼针对微软的两条方略,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不要求玩家在线,不捆绑外设,也不阻止玩家们彼此交易。发布会上更用完全的游戏阵容,喊出了“一切为了玩家”的口号,极大地取悦了传统的主机玩家与游戏媒体,为PS4的热销铺垫了绝佳的口碑效应。对这种成功,我想用郭德纲的话来说:“全靠同行的衬托”。
■ 熔剑造炉2017年,本世代的主机之战进入下半场,留给微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谈到今年发布的天蝎座(Xbox One X)之前,我想跳出游戏业务,谈一谈微软作为一个集团,在最近几年的变化。
就内部而言,微软最大的变化就是换帅了。2014年也就是Xbox One发布后不久,重视消费领域而轻视硬件研发的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离开后,微软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位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纳德拉有很深厚的技术工程背景,并且一手打造微软优秀云计算体系的他勇于进入新的领域。在确定会出任CEO一职时,他曾说过:“总而言之,微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如何改善我们的硬件产品和服务。”

而上任之后,由于在微软待过很久并任职过多个部门,对内部环境了然于胸的纳德拉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强调打破微软内部的各自为政,通过集体合作来打造优秀产品。微软历来有自家产品彼此不兼容的“优秀传统”,比如OneDrive的云储存之前就和Office自己的云端冲突,Wphone跑不顺Office移动版等。这些在纳德拉上台后渐渐有了好转。
局面不好、骂声一片的Xbox部门并没有如外界所想的被剥离出来,纳德拉为首的管理层数次更换这一部门的相关领导人物,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清洗,并重新组合部门,为其硬件的振兴创造出了良好的向心力和执行力。就像PS4的成功离不开平井一夫对整个索尼的改革一样,Xbox One要有突破,也需要微软自身做好足够的调整。
在外部而言,除了保持云计算的领先优势之外,我们终于看到,微软检讨了错过移动设备端的错误,在硬件产品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Surface。
Surface是一系列针对专业设计人士的高端硬件,包含平板、笔记本与一体机及外设。这些硬件得到了主流媒体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产品在小众市场取得了成功,结合了工程师文化和设计艺术,颇有亮点。

这个系列的硬件,无论是外观设计带来的主观感受,还是其在市场的定位,还是获得的评价,都与另一个硬件厂商的早年间高度相似。这个厂商,就是Apple。早年间的Apple并不注重市场占有率,乔布斯称宝马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不到3%,却无碍于宝马车厂的发展并保持领先。Apple在确立了精英小众群体的口碑,积累了卓越的工业设计能力之后,抓住互联网在移动端井喷的时机,轻易就进入了平民级消费平台,引爆并占领了市场。
毫无疑问,微软在Xbox One业务以外的地方,就在重复当年Apple的道路。Surface以及其外设,比如鼠标、键盘的工业设计已经不输给太久没有劲爆产品的Apple了。而微软还在加大投入,还在进一步拔高产品发布的标准,聚焦少数产品,培育自己的号召力。
作为一家系统开发商,虽然没有放下架子生产Android系统的手机,但微软全盘否定了之前鲍尔默时代平庸的硬件路线,走上了利用工程师文化精心打造优质硬件产品的道路。
无论内部和外部,资本雄厚的微软都已经铸造出了一个超一流的“熔炉”,可以打造出任何符合研发部门战术路线的优质硬件,当然,这也包括了游戏部门。
■ 重剑再出2017的E3,微软正式公布了精心打造的主机天蝎座,高达6TFLOPS的浮点性能以及12GB的GDDR5内存让“天蝎座”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世界上性能最强的游戏主机。
之前提到了微软在硬件方面的努力和积累,那么这台最强主机,正是微软硬件事业在游戏行业的一个投影。在外表上,天蝎座小而精致,用料考究,工艺十分成熟,起码不再像Xbox 360那个时代,只能靠更换廉价的塑料前面板来打造个性。
在内部结构上,天蝎座更是可圈可点。天蝎座的性能比PS4 Pro要强出一档,比之前的Xbox One更是强出很多,但它把各种元件塞入了一个更为小巧的空间里,不仅比PS4 Pro要小巧漂亮,甚至比PS4还要小,几乎可以与当年的Wii媲美。
硬件设计,是材料学、工程学等多项能力结合的成果,运用了“液态水冷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的微软,早不再是那个被“三红”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吴下阿蒙了。再联系到去年发售后一度卖到脱销的Xbox精英手柄……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硬件设计上,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微软都追上了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索尼”。
在性能方面,天蝎座提供的“原生4K+HDR10+60帧“体验,也是游戏硬件业的一次大的进步。作为一名游戏开发人员,我印象中比起4K分辨率,60帧的画面保证下进行游戏才是真正的技术难点。

上个世代,1080p的概念在发售前喧嚣尘上发售后却难觅踪影,可在后续的游戏中还是有少部分能给做到的……唯独60帧,却是只有少数中的少数、研发能力超绝的开发商才能做到,说凤毛麟角毫不为过。而且为了60帧牺牲分辨率,或者用插值实现,几乎是研发商们心照不宣的一种妥协方案。稳定的60帧到底有多重要,可能《黑暗之魂2》的玩家最有感触吧!勉强30帧的首发版和60帧的年度版,体验快赶得上两个不同的游戏了。此外,60帧也是高性能PC对主机的一个绝对优势。
如今天蝎座原生支持的4K分辨率,与客厅电视的迭代踏入同样的步调,高分辨率下稳定60帧的画面表现,更是在游戏体验上实现一次了质变。微软集团的变革,为天蝎座的推出提供了条件;天蝎座的推出,又为超一流的游戏体验提供了条件。那么,微软的野心是否能达成呢?
■ 剑指何方让我们一起聚焦微软的2017年E3发布会本身。
发布会上微软除了这台主机以及Xbox One S降价的利好消息,一共公布了44款游戏,其中22款独占。但仔细看待这些游戏,不难看出微软采取的是一种守势,这些游戏绝大部分都是迎合欧美玩家的口味,极少有适合亚洲和东方市场的。也许微软还没做好全面反攻的准备,这一年的时间只够他们准备天蝎座。
PS4对于索尼集团有重大的意义,它和对应的服务是索尼集团中关键盈利的业务线,肩负着整个索尼复兴的重任。Xbox部门对微软,却没有同等的重要程度,只是作为其硬件路线中的一环。
Xbox 360时代,微软有独占的《忍龙2》《失落的奥德赛》这样对东方锐意进取的作品,有板垣伴信、坂口博信这样的一流制作人加盟,精心制造了“拍肩门”这样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而且微软自身也有预算最充足的第一方阵营,狮头工作室交出的《神鬼寓言》系列还一度补足了微软“车枪球”之外的短板。而如今微软的软件阵营在全球范围明显已经被索尼压下,不光是拿不出重量级的第一方3A级大作,要命的是连与第三方的合作也远不如索尼来得紧密。
发布会后第二天,对玩家的一项调查中,微软22个独占游戏没有一个能进玩家期待度最高的前五名。第一名是第三方育碧的《刺客信条:起源》。或许这是微软内部整合尚未结束研发与市场部门没能通力合作,又或许是微软的Xbox部门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发布会的技巧上、对玩家群体心理的把控上,可以说完全地输给了索尼。
天蝎座有最强的硬件性能,而微软却没有用实际的游戏表现来证明这一点!就拿《使命召唤》的最新作来举例子,毫无疑问在这款游戏的主机版本中,天蝎座必然拥有最好的画面表现,这也是天蝎座存在的意义,然而微软为何没有公关一下动视公司,制作出最强的宣传视频呢?没记错的话,当年《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可是以Xbox 360版本作为主力版本宣传的。

《忍龙4》独占最终只是个谣言,与白金工作室没有合作,这次的《怪物猎人》新作,明明全平台,微软却没能争取到在天蝎座上进行表演。“跨平台的游戏,天蝎座的版本拥有最强体验!”——这一点完全没有传达给玩家。
此外,即便是在狮头工作室已被解散,第一方阵营强势不再的今天,难道最有号召力的《光环》和《战争机器》系列就不能专门定制一段短视频来助阵吗?连画个饼公布其存在都没有。
微软的Xbox硬件策略其实之前表现很好,天蝎座本身就打破了主机历来没有加强版的传统,逼迫索尼仓促推出PS4 Pro版本,强势地打破了游戏规则主动寻找机会。这种搅局也为天蝎座499美元的售价提供了前提,有低价版本的Xbox One S作为保障,499美元的定价策略和当年PS3以及Xbox One的首发499美元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在游戏阵营的打造和营销时,对比索尼那一堆在2018年才发售却可以公布、给玩家以期待的作品,却看出微软的发布会缺乏各部门共存共荣协同作战的技巧,临门一脚乏力。是微软在倒退吗?为什么微软的游戏阵营缺乏第三方的倾力相助,不再如往年一样咄咄逼人了呢?
我不得不怀疑,与索尼的“一切为了玩家”不一样,微软调整的只是战术,它不满足只为玩家群体服务,想要攻占普通用户们客厅的战略始终没有改变。
■ 万剑归宗:Win10在发布会后的次日,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报道指出:天蝎座仍然不支持当前大热、尤其是在游戏领域的VR技术,这让天蝎座明显与PS4区别开来。对此Xbox的市场总监认为,PC比游戏机更适合虚拟现实设备。Xbox营销主管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也说道:“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PC上的机会更大,因为安装基础更大,我们认为客户在PC上的体验会更好。”
既然VR更适合PC,那么就说明它是属于书房的战场,而不是客厅。PC相比电视更加私人化,更多的是出现在个人的房间而不是客厅里。在用户的书房,微软的对手是Apple,不是索尼和任天堂。
在客厅这个未来的战场,微软真正的终极武器并不是Xbox系列,而是Win10。
Win10是微软新一代跨平台及设备应用的操作系统,它比起Win7/Win8来最大的特点就是:致力于为所有硬件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2016年,Xbox部门运营管理戴夫·麦卡锡(Dave McCarthy)就表示过,“天蝎计划”将为开发者提供一种“无差别”的游戏开发体验。“显然,倾听开发商对Xbox One的反馈,影响了我们对于Xbox One S的研发设计,这同样也影响了我们天蝎计划的方向,”他说“所以这几部设备将共享同一个生态系统,提供无差别体验,当然也尽可能多的将Win10系统也包含在内。”
恰好这次有许多玩家指出天蝎座与PC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了,认为主机的性能始终追不上高端的可升级的PC,这会让天蝎座失去竞争力。可天蝎座不就是主机的升级吗?谁能断言以后的主机不能升级呢?退一万步,天蝎座和PC趋同,甚至统一成运行Win10的设备,对微软而言真的是一件坏事吗?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你正在客厅的大电视上用Xbox和朋友联网玩主机游戏,这时候你的女友回来了,要看电视剧。你点头答应,等你的游戏在云端自动存档后,带上手柄到书房打开PC,读档后继续玩同一个游戏。当你女友看完今天的电视剧后,你回到客厅,拿出一张4K的蓝光电影碟放入天蝎座,与她一起来一场电影之旅。是的,天蝎座和普通版的Xbox One都自带4K蓝光播放器这种为家庭影院服务的元件,而更纯粹为玩家服务的PS4并没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打游戏、看剧、看电影……这一切都会发生在Win10这一个平台之下。这才是微软最乐于看到的,或者说它长达10年以上的真实战略意图。
这就是我的结论,微软仍然只是用游戏当钓饵,用游戏玩家来充当种子用户,用Xbox充当家庭互联网的入口,最终想要在每一户人家的客厅占据一席之地,把Win10代表的软件生态辐射到地球的每一个家庭!既然Apple的app可以跑在它几乎所有的移动设备上,那么微软为什么不可以呢?
微软的战略一直在缓缓推动。明年和后年会是最关键的两年吧。任何现象级的商业成功都需要一个引爆点,正如当年iPhone引爆了Apple的全球浪潮,微软也需要一件类似的硬件产品来扮演同样的角色。也许是Xbox,也许是另一个领域的HoloLens(微软公司开发的MR头显),也许是其他。
如果明后两年,微软能拿出巩固其游戏市场份额的游戏产品,使天蝎座带领的Xbox One达到Xbox 360的最终销量,那么配合其他领域推广的Win10系统……微软在五年之后的下一个世代,能拿出一套全新的生活方式来与索尼竞争,对于争夺新用户而言必定是优势巨大。
而如果反过来,微软连目前在玩家客厅的一亩三分地都没能守住,市场份额下滑,那么Win10覆盖的家庭数字环境也缺乏一个好的支点来撬动,Win10只会停留在PC和少数设备上,无缘客厅娱乐,更无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台渐渐向PC靠近,成为Win10生态圈一环的天蝎座,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能否获得足够多的游戏支持,能否征服玩家,是关键之钥。我相信微软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一点,它未来的表现很值得我们期待。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