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能看到Hololens这样的AR眼镜以及微软自家VR头显的消息,甚至纳德拉毫不掩饰Hololens可能成为一款基于MR技术“终极计算机”的野心。

随着VR进入冷静理性发展的阶段,又有一些人提出了2017是AR元年的口号。游戏中加入AR玩法、AR红包、AR营销广告接踵而来。然而距离Hololens开发者版本发售近一年,国外媒体Thurrott却报道称,微软已经调整了HoloLens规划,二代产品被取消。
原来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第一代HoloLens推出时,微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设定了几个节点。一般来说科技公司电子产品迭代都是以下的套路:先发布第一代产品,然后第二代产品在价格和规格上进行优化,到了第三代产品加入新的技术,增强体验,比如说苹果手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微软则是放弃了在价格上做文章,希望未来直接推出大幅更新的新一代Hololens产品,预计2019年才会和大家见面。
在所谓的AR元年,为什么微软不是想方设法抓住消费者市场,反而不紧不慢呢?
首先,在微软看来,AR领域目前他们是打遍无敌手,或者说还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让他们产生足够的紧迫感。即使是前两年呼声很高、被描绘的神乎其神的Magic Leap因为迟迟不曝光产品具体信息也颇受质疑。而国内一些AR眼镜在技术和体验上与Hololens尚存在一定差距,这样的竞争,并不能迫使微软积极开拓消费者市场。
简言之,微软认为自己在AR领域是大幅领先的,推出一款略微升级的产品毫无意义。
第二,AR元年其实离钱还很远。虽然纳德拉信誓旦旦说不会放弃未来,然而对于微软现阶段来说,云服务以及AI技术的研发使用,才是重中之重。
自Holelens发售后,微软四个季度的财报以及分析会中并未出现与VR/AR相关的字眼。也就是说,即使微软推动了一些Holelens的商业应用合作,以及VR头显消息的公布,TO B层面的AR收入对于微软大体量的整体营收影响其实微乎其微,甚至目前分析师和投资者也缺乏高关注度。
这也意味着,未来终究只是未来,在微软眼中,花费力气开发二代产品,在消费者市场真正爆发前,并不会对公司带来足够的收益。
细看微软现在重点关注的云服务和AI,这两项其实AR或者MR发展到消费者市场阶段必须要应用到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设备的小型化,以及内容的拟真度,微软某种程度上在进行提前布局。

第三,推出降低价格、保证性能、能够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新版Hololens没那么容易。
早在2015年,纳德拉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表示,可能未来5年内不会推出消费者版本。而近日根据CNET报道,微软HoloLens技术负责人Alex Kipman(HoloLens之父)表示,消费版HoloLens还没有明确的时间线,但是价格将会控制在1000美元以内,而且微软并不希望消费版HoloLens的性能会下降,可能只是剔除开发者特性。
显然,成本缩减为三分之一,还要保证性能不下降。这样苛刻的要求是让微软放弃第二代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生产工艺的高优化度,以及实现大规模量产是建立在技术大幅突破的前提下,而且Holelens本身其实就等于内置了一套高性能的处理电脑。
愿不愿意、能不能实现、付出多少精力、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这些都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价格便宜和性能好构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高性价比,微软选择了暂时放弃打价格战,而是专心提升体验。
第四,给开发者版足够的时间,让内容制作方储备足够的应用。
VR硬件一股脑涌进市场,最尴尬的局面莫过于硬件比内容走得快太多,即使三大头显也屡屡被指责内容匮乏。试想一下,即使微软推出了消费者版本,没有足够的内容去体验,这样设备的销量也不会对公司提供足够的帮助,反而会招致各种指责。
因此给开发者版本足够的时间,让内容制作者能够安心开发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五,2019年是个神奇的年份。Talkingdata和Digi-Capital在年初分别发布了两份预测报告。其中都提到了2019年AR市场将迎来爆发,甚至将超越VR。
微软的做法也正是将赌注压在了2019年及以后爆发的消费者市场,现在不断进行布局,他们愿意用时间进行积累和等待。


微软、苹果或者腾讯不紧不慢的步伐,与国内创业公司急吼吼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他们太慢,还是我们太急了?
微软放缓AR/VR产品的节奏,苹果关于AR新闻满天飞依旧口风很紧,腾讯虽然很早就宣布要开放VR/AR平台但大动作还在酝酿中。
而国内VR硬件产品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暴风魔镜第一代产品2014年9月发布,到现在两年半时间内已经发布了1-5代,小D,小M,S1还有一体机Matrix。当然暴风魔镜的做法并非个例,可以说大部分国产VR头显在两年内都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更新,然而这种升级实际效果又如何?
当然,创业公司赶在大公司入局前抢占市场并无错误,做出成绩让投资人放心也是理所当然。但内容公司也好、硬件公司也罢,最终还是靠产品说话,不然也就沦为了只会吹牛的营销和PPT公司。
产品过快迭代,升级缺乏足够分量,其实是市场浮躁的表现之一。为什么华强北生产的电子垃圾能够将成本压低到10元?说白了,复制难度低,缺乏足够深度的核心技术。
我们期待能有越来越多沉下心来、专心做好产品的国内公司出现,这样的VR/AR行业才会进入良性的发展。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