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如果我们我们能够像今天用磁带存储数据一样,利用DNA进行数据存储,那么理论上就能够利用两个车库大小的地方存下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信息。
最近,微软得问计算机工程师与MIT技术顾问们联合起来共享了"利用DNA进行数据存储"的计划,他们计划在下个10年之内建成以DNA为介质的开放性存储系统。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可能这听上去有些老旧,但如今最节省空间的存储信息的方式就是磁带。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低廉,而且由于其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一卷磁带能够存储兆兆位B量级的数据。
然而,当我们考虑到最近两年以来人类产生的信息的规模,磁带可能难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利用生物学材料,例如DNA,作为数据的存储介质可能有些器官,但70年来,人们对DNA庞大的数据存储量已经十分了解了。在1940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提出遗传物质可以压缩成为非重复性的结构,就像非周期性结晶那样。
他的建议给予詹姆斯.沃森以及弗朗西斯.克里克以重要的启示,进而帮助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然而,虽然核酸的弦状结构用于生物体的遗传已经长达数十亿年的时间,但其被证明可以作为IT存储介质也才是近5年的事情。当时哈佛大学的一名遗传学家在书中描述了这一想法。之后,研究者们利用一克的DNA成功地记录了2.15亿GB的数据。
DNA的特征在于其十分紧凑,具有庞大的存储能力,但是数据的读取却并不迅速,或者说便宜。去年,微软证明DNA存储技术能够一次性将200MB的数据(100部文学经典)以碱基对的形式成功记录在DNA中。
根据MIT的说法,这一过程花费将近80万美元,这意味着该技术需要进行数千倍的优化才能够在市场上变得有竞争力。
此外,该方法的数据存储速度也十分缓慢,每秒钟只能够存储400b的数据。微软公司称这一速度需要达到100MB每秒才能够变得实用。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微软公司降低成本的方法,但最近几年已经有了加速的技术,因此在10年后变得实用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尽管如此,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这种存储方式还有待证明。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希望未来能够使这一技术成功应用,而且有可能酶或者细菌能够代替芯片成为新的存储材料。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生物谷会议创始人,享受荣誉会员价,低至700元起,更有专家面对面权威解答。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