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份,谷歌 I/O 2017一度让不少开发者充满期待。因为在去年的谷歌 I/O2016上,谷歌曾提出“Mobile first to AI first”(从移动为先向人工智能为先)的口号,当时外界对此解读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已经到头了”。不过,当谷歌 I/O 2017真正召开时,业内却发现,这场开发者大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布浮光掠影,看点真的不多。
与谷歌 I/O 2017恰恰相反的是,同一个月召开的微软Build 2017开发者大会却很精彩。大会上一个题为“通过Windows IoT Core和Azure IoT连接的智能设备”的会议提到了微软在云端边缘供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能力。开发者也因此看到了未来3-5年的重点发力方向。
五月份两场科技巨头的大会让我们看到了顶尖科技巨头对未来的思索,与此同时六月份还是有两场全球级别的开发者大会值得期待,一场是苹果WWDC 2017,另一场则是阿里YDC。这两场大会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对移动互联网的更多颠覆认知,以及对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代互联网的深刻思考。
谷歌 I/O 2017太平淡,我们到底在失落什么?
Google去年提出“从移动为先向人工智能为先”的口号后,也内对今年的Google I/O一直颇有期待。因为开发者都在对人工智能的生态开放有所期待,Google I/O作为开发者的大会,容易透露出对未来的重大思考。
显然,今年的谷歌 I/O 2017让人失望了。例行公事般的安卓8.0,心有不甘的即时通讯产品Google Allo/Duo、Android One的续命之作Android Go。这三款产品更像是谷歌在旧时代修修补补。
安卓8.0虽然能够让Android手机再一次提高流畅度,但依旧无法解决Android生态碎片化的问题。能在512MB内存的手机上流畅运行的Android Go够轻量级,但却无法解决亚非拉流量资费过贵以及移动互联网难普及的问题。Google Allo/Duo更像是Hangouts和Google+这两款社交、通信产品的延续,依旧很难突破Facebook的社交壁垒。
回到开发者最关心的人工智能问题上,谷歌似乎也没有给开发者太多亮眼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Google Photos、GoogleLens、还是Google Assistant, 其核心来看,都只是偏向于原有产品创新功能性的改进。这三个动作在应用深度上没有看到太多的改进,也缺乏宏观视角上对开发者进行支持。
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Cloud TPU,Google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机器学习系统,以消除瓶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性能。它的意义在于,提高运算能力,谷歌也是从软硬件层面上试图推动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这或许是这次Google I/O 2017中最具亮点的一个新项目。但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在于,依旧没有给开发者留下太多发挥空间。
整体来看,至少在目前,开发者很难从谷歌 I/O 2017看到太多对未来的深入思考。谷歌一只脚踩在移动互联网的旧时代里修修补补,而另一只脚踏在人工智能的门外彳亍徘徊。
微软Build 2017很精彩,我们到底在认可什么?
微软Build 2017开发者大会中,一个题为“通过Windows IoT Core和Azure IoT连接的智能设备”的会议提到了微软在云端边缘供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能力。在该会议中,演讲者承诺将向与会者展示如何在物联网设备上运行云端智能和微软的Cognitive套装。
微软最近推出的用于管理分析、存储和可视化服务的Azure Time Series Insights在这里同样适用。除了作为一项Azure云服务之外,Time Series Insights还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允许公司将其功能集成到其应用程序和工作流程中。
微软可能会借云端边缘概念来强调它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混合云和即将到来的混合计算应用平台——Azure Stack等产品。
在微软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微软CEO纳德拉还引用SQL Server为例,以说明微软在分布式/云计算领域的布局。他告诉分析师,由于SQL Server既是本地服务,也是Azure产品/服务,所以查询可以跨越两个层面进行。
微软还在试图引入 AI让旗下的各项服务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包括全套的 Office 软件、Xbox 平台、小娜、以及 Bing 搜索等等。微软在 Keynote重申,团队的目标是让小娜成为用户跨平台的人工智能助手,不论在 PC 、手机、智能家居、甚至车载系统,小娜可以出现在用户需要的任何地方。
微软AI负责人沈向洋还宣布,英特尔和惠普两家公司正式和微软小娜达成合作关系,未来将基于小娜生产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为全球一亿多小娜用户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微软Build 2017开发者大会中很多思路与谷歌有很多不同,但核心指向是一点——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更深入的去探索多端互联领域的布局。
苹果WWDC 2017和阿里YDC我们还在期待什么?
对于今天的开发者而言,移动互联网步入后期,以AI、云计算以及多端互联为核心的新周期正在到来,巨头们需要在开发者大会上作出引导,以提供未来今年的工作思路。
对于开发者而言,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的姿态差强人意,呈现出了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态度。微软虽说相对明确,只是这头大象这几年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式微,能否真正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圈依旧值得观察。
不过,在6月份还有两场开发者大会可以作为标杆进行参考。一场大会是6月6日要召开的WWDC 2017,另一场则是6月10日召开的YunOS开发者大会,也就是阿里YDC。而且严格来说,谷歌、苹果、阿里的开发者大会才是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开发者大会。
WWDC 2017的信息目前已在网络上有大量流传,据 9to5mac 报道,爆料大神凯基证券的郭明錤认为苹果这次可能会在WWDC上发布的两款新产品——10.5英寸的iPad Pro,以及类似于亚马逊Echo的Siri智能音箱。
对于Siri智能音箱,凯基证券认为,这款全新的产品将会在 WWDC 上的“Home AI 软件开发”环节亮相。郭明錤还预计,苹果发布这款新产品的可能性有 50%,鉴于亚马逊、Google以及微软都已进入智能音箱领域,苹果急需一款同另外几家巨头抗衡的产品,其加入这场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国内天风证券经过供应链反复确认,今年Siri智能音箱项目量产在即。根据供应商跟踪,demo已经送往客户,产能已经规划,没有任何取消信息。而且Siri智能音箱是苹果明年战略布局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苹果在智能家居生态的进行布局的重要一步,结合新发布的智能音箱产品。
国内天风证券因此分析称,依据原有的aPPle MUsic和Apple Tv生态,再加上今年广泛普及的人脸识别系统,未来以智能识别为基础的生态将成为长期云入口的核心,因此战略性看好以语音为入口的智能家居系统。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个方向非常明确,因为Amazon在智能家居领域2014年底曾推出一款智能蓝牙喇叭Echo,结合语音助手服务Alexa作为智能家居中枢。Echo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后,经过Alexa处理,就能控制家电产品、联络Uber、或在电商平台采购等操作。
这个平台在过去两年吸引了智能家居品牌Vivint、idevice、Belkin、Philips Hue等三方厂商接入其的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在美国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此时苹果的入局几乎已经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通过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运用,逆向影响移动互联网以及消费电子市场。
把目光放到阿里YDC上,可能会看到人工智能和多端布局方面对开发者的一些开放举措。阿里YDC大会的主题是进化·无界,去年阿里云栖大会的主题是飞天·进化,两者背后的关联性可能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系统进化;而YunOS一直以来布局互联网汽车、冰箱等多领域设备,未来会希望逐渐打通各个领域和设备之间边界。

实际上,YunOS的这个思路在微软Build 2017开发者大会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微软CEO纳德拉曾宣布“一个智能云(IntelligentCloud)+智能边缘(IntelligentEdge)的世界”。微软在Build大会上发布了Azure IoT Edge服务——一个为物联网准备的云服务。它会有各传感器和小型计算设备追踪工业场景中的数据,然后由微软的云和AI工具分析。因为物联网终端数据越来越多,会要求更多的计算能力下沉,这也意味着需要云服务在其中起到作用。
核心来看,阿里和微软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打破边界,让数据和服务自由流转。事实上,阿里这些年来打造YunOS这个万物物联系统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开发者的终极思考: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这些年来虽然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样也造成了不可逆的孤岛效应——APP间无法互联,浏览器也无法搜索到每一个APP中保留的数据。这种孤岛效应也是竞争的藩篱所导致的。APP意味着数据,数据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每一份数据都是真金白银,不愿意拿出来共享。

这恰恰也造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的瓶颈。巨头之间相互攻伐,靠收购不断扩大自身的生态圈。但生态圈在扩大的同时,也造成了移动互联网世界更深的割裂。当年靠一个搜索引擎就能连接所有数据的时代逐渐逝去了,如今想链接淘宝和微信之间的数据,几乎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幻想。
坦率说,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气数已尽,很难再有太多商业形态的创新,也很难再创造出太多新的平台。太深的藩篱让移动互联网已经缺乏进一步革命性创新的空间。
但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多端互联恰恰是打破藩篱的工具,人工智能与多端互联统一,可以系统深度挖掘庞大数据背后的价值,灵活应对随时可变的应用场景,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万物之中,通过数据的互通逐渐链接任何服务。这也是为何这些年来,阿里、微软、亚马逊这些公司为何要发展云计算,并且在人工智能和多端互联领域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个环境下,需要有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一个系统能够把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串联在一起,这个平台或者说是系统很可能就是万物互联操作系统。也就是说,移动操作系统终究不会承载起未来的互联,基于人工智能的万物互联操作系统才是互联网的核心。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