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sina
前几日,微软沈向洋突然离职的消息让IT界的吃瓜群众沸腾了。自愿?有内幕?高层斗争?PY交易?一时间各种猜测接踵而至,好生热闹。
作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沈向洋,他的离开,似乎早有预谋。

图源: 知乎
临别之前,他向微软员工发出员工信。在信里,他表示,“能在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工作令他永生难忘。离开微软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如今微软已经如此成功,他也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了。”
微软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题为“感谢你,Harry!感谢您,沈向洋博士!”的文章。
没有撕逼,没有互喷,走得顺理成章,一切平和,只留下网友在那里胡思乱想。
更多的人为他感到可惜,并称:继李开复、张亚勤、陆奇一一离职,沈向洋也走了,微软华人黄金一代全部谢幕,即将成为印度人的天下了。
据悉,在沈向洋离开之后,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将完成所有EVP高管级别的大换血。
萨蒂亚•纳德拉这个神奇的男人再次走进人们视野里。微软的发展起起伏伏几十年,如今再次重整旗鼓,它的发展和未来都与这个男人息息相关。
今天,小芯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就与这两者密不可分。一文看尽萨蒂亚•纳德拉与微软的故事。
以下来源于微软前工程师詹姆斯•惠特克自述。(本文中的“我”皆指“詹姆斯•惠特克”)

图源: SOPA Image/Getty Images
如果有人问我 “在微软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只能这么回答“你指哪个阶段?”,这是最简单也最绝妙的答案。
我曾三次入职微软,亲身经历了这个公司的三次变革,每一次振奋人心而又伤痕累累的变革都为这家公司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烙印。如今的微软想再次重整旗鼓,但在自身历史的牵绊下,未来依旧不容乐观。
上世纪90年代的微软由比尔·盖茨领导,是一家科技型公司。它发展势头强劲,野心勃勃,带着浓重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像一头巨兽,在几乎所有重要行业中独占鳌头;它的合作伙伴战战兢兢,竞争对手惶恐不安,用户也对其爱恨交加。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们野心勃勃,一心盘算着如何统领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有才之士们都一股脑地冲进微软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明白微软其实不过如此。
21世纪初,微软的掌舵者换成了史蒂夫·鲍尔默,情况发生了反转。因大量法律纠纷而遭受重创的微软小心翼翼地改变策略,将重心转向产品销售,企图以此重回统治地位。这时候的微软既不关心自家的招牌windows系列产品,也无视谷歌虎视眈眈的目光。这种对产品创新的漠然态度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股票的持续低落和消费者的反感,同时也几近错过了以网络、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这个时期的微软几近崩溃,为了盈利,它疯狂推出一系列毫无新意的产品。

图源:内部员工
在微软工作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随随便便推出新的品牌和产品。
因此,微软迎来了新的领导者萨蒂亚•纳德拉。纳德拉迎难而上,最终重新盘活了微软,使其重新崛起。他的成功靠的是完全舍弃前两任CEO所采取的策略。微软不再是一家以科技或销售为导向的公司,而是一家以文化为导向的公司。纳德拉开拓了一条文化导向型公司的道路,这条路上阻碍重重,每个障碍都已根深蒂固,想要清除绝非易事。比如:公司到处都是曾参与公司创建的元老级员工,在这种情况如何改变他们一手打造的公司体制,建立新的公司文化?

微软总裁萨提亚·纳德拉,图源:sina
纳德拉规定,每位员工都必须接受培训。大家都看出来他是铁了心要做出点改变来。他希望微软能够形成一种“无所不学”型文化而不是“无所不知”型文化。他警告微软应避免成为“固化型”公司,并随时向咨询公司、宣传团队和文化宣传专员敞开大门,以帮助公司转向“生长型”公司。

如果让微软的员工吐槽他们的经理,你最好给自己多预留点时间
纳德拉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凭借多年任职经验,他很清楚盖茨和鲍尔默的管理手段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亲眼见证了公司文化的一步步发展与成熟。现在,他十分渴望摆脱这种文化。想象一下你曾经疼爱的孩子后来成了一个你完全看不顺眼的人,这样你就会稍微理解他的心情了。
纳德拉对微软的公开改造其实就是试图摆脱长期以来盖茨和鲍尔默留下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心照不宣。虽然盖茨和鲍尔默已卸任,其影响依旧存在。纳德拉尽其所能让自己的计划不带有任何旁人的色彩,但这恰恰忽略了重点,也延缓了计划实施进程。当他含沙射影地谈及“无所不知”式文化和固化思维时,我们都知道其真正所指。

伟人们的光芒始终不灭,想要彻底摆脱他们的影响另起炉灶绝非易事
事实上,时势造英雄,盖茨和鲍尔默是特定时代下的特殊人物,而几乎没有人想再退回到那个时代了,对于后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是“无所不知”的,自以为洞悉万物,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无人可敌。通过培养一批完全效仿自己行为的领导者,他们成功加深了这种负面影响。同样,他们创立了一套带有浓重的大男子主义色彩的管理文化,让所有管理者的行为整齐划一。这种文化仍存续至今。如果让微软的员工吐槽他们的经理,你最好给自己多预留点时间。
直到今日,我们依然找不到元凶。我们一边鞭挞着历史过错,一边任犯错的英雄置身事外。纳德拉在公司内部进行的关于文化的讨论,就像一位站在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的雕像下的南方州长却口口声声反对种族主义。当伟人们始终光芒不灭,想要彻底摆脱其影响另起炉灶绝非易事。
犯错者的逍遥法外会给现在犯错的人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这些行为没有越界,这么做也不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这样无法阻止公司饱受谴责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恃强凌弱现象,也无法阻止他们与新的大学生签订合约,更无法阻止领导层的阿谀奉承和官官相护。
令人沮丧的是,依旧有很多掌权者采用微软式管理模式,在盖茨的蔽荫下大行其道。鲍尔默看似清白无辜,事实上辞掉总裁职位大概是他对公司做过的唯一一次也是最有价值的一次贡献了。这些掌权者们培养了一大批拥趸。无论那些无所不知的管理者进入到哪个产品组,他的团队都会跟随左右。新一任领导指出管理上的僵化,这些管理者的亲信们仍然坚定立场,不买新任领导的账,由此形成了一种群体免疫力,什么东西都奈何不了他们。效仿盖茨和鲍尔默为他们带来了财富和权力,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很多努力,并不能仅仅依靠走廊文化海报、网上培训和一些类似“微软生活”这样奇怪的口号来完成。无论任何时候,对文化渎职现象采取零容忍政策才是正道。
从纳德拉的文化变革中获益的不仅仅是新人和年轻员工。由于微软始终对员工的包容性很强,于是微软的员工属性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不善社交和不切实际的员工。员工的多样性也使得微软的工作氛围十分祥和。
然而,微软做的好事也仅止于此了。那些条条框框仍然在千方百计地侵蚀着微软早已千疮百孔的管理文化。来自不同阶层的微软员工仍旧坚守着自己的管理方式。盖茨从前钟爱的下属依然在他的庇护下蔓延生长。当面对变革时,他们便拿盖茨做挡箭牌。如今既然盖茨的过错已无人提起,他们的诡计便得逞了。

图源:百家号
一旦微软开始对独裁现象动真格的,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微软来说这实在有些“打脸”。尽管微软在很多重要的垂直领域技术方面已远远落后,在移动和个人代理领域也已一败涂地,但是微软在积极变革自身。收益增加了。股票上升了。行业地位也提高了。微软发现那些运营良好的部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掌权者将权利让位于优秀人才。
独裁文化下的员工在言行和思想上要向领导看齐,这样就会导致优秀人才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那些唯领导马首是瞻的人却步步高升。当这些领导倒台以后,追随纳德拉新文化变革的人成功上位,微软便很快东山再起了。
艾米·胡德成为微软首席财务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财务官不在任何知名高管或候选人名单之列。她的成功上位也引发公司内部其他有力竞争者的广泛争议。现在那些竞争者们不再说三道四了,甚至已经没人回想起她接替的人叫什么名字,胡德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科技领域的最佳首席财务官。
无独有偶,销售团队也同样大变样。凯文·特纳,鲍尔默的追随者,这俩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他们如果同时出现的话,你很难分清楚谁是谁。和鲍尔默一样,特纳也是微软的传奇人物。尽管微软在本世纪初的前二十年在创新方面一直停滞不前,但依然维持着不错的销量水平。公司的员工曾开玩笑地说特纳甚至能在沙漠里卖空气。尽管产品并无新意,销售部依然能年复一年地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收益。微软员工深信特纳无可替代。

领导应该关注自己的下级而非上级的想法。提拔下属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最快途径
然而大家错了。正是在特纳离开以后微软才迎来了新的春天。新理念和新想法的出现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动力。人们忽然惊讶地意识到原来正是特纳阻止了整个销售团队的发展。特纳其实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的光环也只是因为沾了鲍尔默的光。微软人才辈出,他们都像胡德一样对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这一切都得益于前任领导团体的土崩瓦解。
最大的转变莫过于云组了,它在增加微软利润和股东价值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纳德拉亲自带队,虽目标明确却表现平平。他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后,一些年轻职员,资深员工,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迅速得到提拨,取代了那些所谓的候选人。这些新任领导干劲十足,虽然微软已过了盖茨时代的黄金期,他们仍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企图在贫瘠的鲍尔默时代淘点金子。既然成功机会渺茫,他们便只顾努力工作,也并不抱多大奢望。结果呢?正是这些人创造了微软的未来。和他们相比,纳德拉更适合做一名CEO。
上层权力的改变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影响最大,这种变化是任何演讲,培训或者喊口号都实现不了的。如果想让这种文化长期并有效地持续下去,就要肃清那些依靠以前不合理的管理思想取得成功的人,提拔那些在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上向员工而不是领导靠拢的人。
关键的一点是:领导应该关注自己的下级而非上级的想法。提拔下属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最快途径。
我的前任经理陆奇是大家公认的“奇迹创造者”,为了必应将来更好的发展,他选择了离开。他的经历用到这里应该最恰当不过了。他的下属提出的好点子总是会被忽视,而上级提出的低效策略却能成为权威。齐路能融入到他的领导和同事中,却融入不到他的团队里。当固有思维的禁锢被冲破时,新的想法也重见天日。可叹的是对必应来说,现在开始改变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当初能有人和谷歌一较高下,那么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必定大不一样。说起来,谷歌能够一手遮天,微软的前任领导者们也是出了力的。

微软很清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这里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文化变革并没有在Windows上起作用,纳德拉只是重新调整了一下那些领导的职位。他没有按照文化变革的方案来调整,而是让研究Windows的人与研究Windows Phone的人互相调换位置。那些花了十年时间都没有研究出可行的手机方案的人忽然要去研究桌面了。结果可想而知,Windows依然延续之前风格无趣、软件漏洞百出、更新速度慢的特点。这些人无法胜任工作,真正的人才和好的创意被这些领导们悄无声息的淹没掉了。
有些自称为微软领导的人整日在一些网站和平台上大肆宣扬盖茨和鲍尔曼的思想,如果Windows可以为他们的失败战略开脱的话,那对微软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微软很多方面的问题在日积月累中变得更加棘手,而这些问题正在扼杀着微软文化的未来发展。
微软很清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简单来说:如果你仍然保持对某个企业领导的崇拜,那你永远不会摆脱这个企业过时文化的影响。那些促使你加入这种文化的人所具备的特性将会在你想摆脱这种文化时成为一种障碍。就像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的雕像一样,伟人们过时的思想只能代表他们过去的辉煌。
特纳、陆奇、纳德拉和任何实行独裁管理文化的人的失败表明,对微软来说,最优秀的人往往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角色,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当下,总结过去,而且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
微软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德拉能否真正实现自己的承诺,像他自诩的那样让微软成为一家包容性强,低调有实力的企业。根据上面所提到的例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正在向前发展。但是,我之前的女性同事对此持怀疑态度。新生的微软并没能鼓舞她们曝光公司中歧视性的管理行为。
她们提到一些有人滥用职权未被惩罚的报道,那些受害者因为害怕被报复也缄口不言。事实上,就像很多读者注意到的,讽刺的是我放心说出事实的唯一原因是我是一个‘五十岁的白人男性’,所以我已经做好了被报复的准备。所以在微软最需要听到她们的声音的时候,她们依旧默不作声。显然,微软只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源:news.ifeng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微软应该得到世界的支持。从本质上看,微软是一家以传统方式赚钱的公司:创造有价值的产品,让人们乐意为他们的产品价值付费。谷歌和Facebook将数据贩卖和用户开发视为人类的未来,而微软正是其有力的对抗力量。
纳德拉的文化战略所战胜的是那些伟人们延续四十年不倒的管理文化,其胜利关乎全世界。
加油吧,微软。世界还需要你。


留言点赞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如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