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本文作者铁流,首发文章。
在微软surface新品发布之前,由于微软宣布和高通合作推出基于ARM处理器的Win10完全版和系统设备,主打实时互联网络和续航能力更强的PC设备,Windows10全面进入ARM生态。很多媒体报道微软将率先推出搭载ARM的Windows PC,微软surface新品有可能搭载高通骁龙835。
然而在微软surface新品发布后,传说中的搭载高通骁龙835的新品依旧不见踪影,而Intel的X86处理器依旧坚挺。那么,为何微软surface新品依旧选择Intel呢?
高通骁龙835并不适合上PC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高通骁龙835这款处理器是移动芯片,而不是平板或笔记本芯片。这种芯片的定位使得高通骁龙835并不适合作为超薄笔记本的处理器。
高通骁龙835是一款有着非常高集成度的SoC,集成了CPU、GPU、基带、DSP、ISP等一系列模块。但这些模块中,很多模块对于超薄笔记本电脑是没有太多作用的,比如占据芯片面积好大一块的基带,在手机上是通信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但由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根本没有必要装手机卡,基带模块就成为了完全无用的部分。
此外,DSP、ISP也有可能是累赘。如果主板没有功放芯片还好说,如果主板已经有了功放芯片,高通骁龙835集成度DSP就有点鸡肋了。ISP是图形信号处理,对于手机拍照至关重要,如果用人类的视觉系统去和手机的拍照系统做比喻的话,镜头类似于人眼中的晶状体和玻璃体,CMOS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视网膜,对焦系统的作用类似于睫状肌,ISP则相当于是人类视觉神经中枢。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与其用超薄笔记本拍照,还不如用手机来的好用方便,就拍照效果来说,超薄笔记本也无法和单反相比。用Surface拍照的做法除了尝试新鲜感外,恐怕是比较小众的需求。
骁龙835的GPU兼容性也是问题,目前除了ARM的Mali,其他厂商的GPU与微软磨合不多,虽然高通的GPU源自AMD,但高通在移动端上使用后在这些年做了不少修改,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款源自AMD的GPU和微软WIN10的兼容性到底这么样依然是未知数。
最后要说的是CPU,高通骁龙835的CPU部分是8核Kryo 280,可能是为了降低功耗,或者是在手机上浮点性能的用处不大,高通砍掉了Kryo 280的浮点性能。但是虽然PC的日常使用中也主要看重定点性能,但真正会对性能造成压力的应用,无一例外考验CPU的浮点性能,比如大型游戏。而高通将骁龙835的浮点性能削弱,虽然降低了CPU的功耗,提升了在手机平台的使用体验。但却削弱在骁龙835在桌面平台的表现,特别是那些对浮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骁龙835会面临比较严重的水土不服。
由于桌面和移动端的程序大多都是串行的,在移动端上的程序大多是轻量级的,高通骁龙835的单线程性能足以应对,但运行桌面程序就有可能力有不逮了。而且高通骁龙835这种8核CPU很容易遭遇“1核有难,7核围观”的情况,对于桌面级的CPU来说,强劲单核性能+超线程方案才是最合理的做法,AMD在之前几年已经实践单线程性能上不去,单纯堆核心数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Intel跑安卓,微软支持ARM本质上是大混战下为自己留后路虽然Wintel联盟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大杀四方,一统天下。但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兴起之后,逐渐受到了ARM和安卓的挑战。而Wintel联盟中的Intel和微软显然也在谋划后路。
在ARM已经是移动端标配的情况下,在PC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情况下,微软不做ARM的话,微软会因此而死也许是危言耸听,但微软死守X86的话,走下坡路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对于Intel来说,如果只死守已经是夕阳产业的PC,那近乎是慢性死亡。从Intel停办IDF大会,以167亿美元收购FPGA大厂Altera,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可以看出,Intel也在寻求转型。而且根据Intel官方披露,将来会减小对PC业务的依赖,公司产品会包括FPGA、Optane存储设备、物联网微控制器、无线通信设备等。
在Intel谋求转型的情况下,进军移动端做智能手机芯片也就不奇怪了。像90亿人民币入股展讯,和展讯联合开发SC9861,并为展讯提供代工服务都是在这一思路下的具体表现。而Intel通过二进制翻译跑安卓,也显示出Intel进军移动端的决心。
不过,从市场表现看,虽然Intel一系列进军移动端市场的行为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但取得的成效比较一般,而且二进制翻译还导致Intel的CPU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性能,加上不少应用软件都是针对ARM写的,在兼容性上X86手机芯片还达不到ARM芯片的水平,使得X86手机芯片在跑一些应用会出错或者直接跳出。
微软已经宣布和高通合作推出基于ARM处理器的Win10完全版和系统设备,主打实时互联网络和续航能力更强的PC设备,Windows10似乎全面进入ARM生态,但在看到产品前,是否存在指令集翻译,铁流也不敢下定论。
铁流猜测在Windows10上跑高通骁龙835,很多不常用的应用是采取虚拟层API和硬件翻译电路实现的。这种做法就会带来一定的运行效率损失。诚然,如果高通、微软有足够号召力的话,重新偏写代码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不过这需要时间,还请也比较遥远。
就超薄笔记本用ARM跑Windows10,就和用X86手机芯片去跑安卓。本质上说都是权宜之计,不是正统的作战方式,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注定不能长久。
具体来说,用ARM手机芯片跑安卓,不仅性能够用,而且兼容性好,应用软件也针对ARM进行优化,X86手机芯片因为二进制翻译的原因会损失三分之一的性能,而且在功耗控制上未必比ARM强,更何况还有软件兼容性的问题,手机整机厂没有任何理由去选择X86手机。消费者也不会选择搭载X86芯片的手机。
同样,对于跑Windows10的超薄笔记本,Intel在PC端的节能技术是很到家的,酷睿M不仅性能强劲,而且对于超薄笔记本来说,功耗控制的也很好。ARM的芯片如果压主频控制功耗,那么性能就偏弱了,面对桌面应用的用户体验就不如X86芯片,如果单纯依靠提主频,不限制频率的话,其实ARM芯片的功耗也不低,特别是骁龙835还附带了一大堆对于超薄笔记本毫无意义的模块,即便进行屏幕处理,也会存在漏电问题。
就性能来说,先不论ARM芯片提主频后能不能摸到Intel的尾巴,但至少强行提主频后ARM的功耗优势也就不复存在。在软件生态上,就PC而言,X86对ARM也处于优势。在桌面级处理器选型上,X86芯片拥有更好的性能,不算太高的功耗,良好的软件生态的情况下,谁又会去选择ARM处理器呢?
如果一定要让ARM上桌面,选择Chromebook不是比选择让ARM跑Windows10更来得直截了当,何况Chromebook能跑安卓所有应用。
结语总而言之,让ARM跑Windows10,就像让X86跑安卓一样,是Intel、微软在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兴起的机遇之后,为了应对新的形式而搞出来的补救之举。但非正统的作战方式,并非长远之计。这一点从整机厂的选择上就能看出来,先不论联想这类老牌整机厂,即便是华为、小米这样没有历史负担的新玩家,在超薄笔记本的芯片选择上依然是X86。
正如X86很难动摇ARM在移动端的地位,ARM也能难动摇X86在PC领域的地位,想必这也是虽然网络传言微软surface新品会使用ARM,但结果产品依旧是X86的原因所在。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