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操作系统简史》(2):他把天大的机会“丢”给了微软,自己沉沦

发布时间:2019-05-22    浏览数:

东方一家大型手机厂商已决定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了,名字、推出时间,网上的消息铺天盖地,我虽然比许多媒体同行早知道其内幕,但不想抢新闻,只想在《操作系统简史》的系列文章中悠长地讲故事。

有人说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很难,建立一个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更难。

我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的序言中说过:有难度,但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难,看看历史就知道:Unix生态已建成时,微软还没影儿呢;Windows生态已完备时,谷歌还没诞生;诺基亚的生态已日臻完善时,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还八字没一撇,或顶多刚起了个头。

《操作系统简史》的系列文章, 就是对操作系统领域的神话袪魅。顺便说一句,本系列文章的参考文献名单很长,不列出,无以向作者们致以敬意,故全列于后,同时也可供读者们按图索骥,用作参考。

歌手鲍勃•迪伦在《时代在转变》一诗中写到:“动笔预言世事的作家与评论家们,张大你们的双眼,机会不会再来第二遍,轮盘还在旋转,先别言之过先,看不出来谁会被选,因为目前的输家未来会领先,因为时代正在改变。”

让历史告诉未来。以下是《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的第二章:

《操作系统简史》(2):他把一个天大的机会“丢”给了微软,自己沉沦

“基尔代尔曾有幸让最大的蓝鲸游到他的门前,心甘情愿地躺在砧板之上,无奈他未曾举刀,反而弃之而去。”

1980年8月22日,IBM曾寻求与操作系统先驱、DRI创始人加里•基尔代尔进行合作,但无功而返。作家梅里尔•查普曼对此事曾做出这样的评价。

《操作系统简史》(2):他把天大的机会“丢”给了微软,自己沉沦(1)

图注1:基尔代尔旧照

IBM初寻芝麻开门秘诀

1980年8月21日,IBM派代表去拜访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们来到微软大门口,一位不修边幅的大男孩走了出来。IBM代表问:“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怎么走?”这个大男孩二话不说,陪着他们折回办公室,然后在办公桌后面坐了下来。IBM代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盖茨。

IBM代表正式拜访前,曾要求盖茨签署一项保证不向IBM谈任何机密的协议,IBM用这种办法保护自己,免得以后打官司吃亏。虽然问题像烟花般地在盖茨脑海中炸开,但只是哈佛大学法律专业的一年级辍学生的盖茨,还是透过这份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协议嗅到了一些什么。当时的微软和IBM这条大鲸鱼相比,是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如果对方不是想和他做些有实际意义的合作,是没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于是盖茨毫不犹豫地签了。他对鲍尔默等手下说:“伙计们,机会来了,虽然我还不太清楚,走着瞧吧!”

谜底终于要揭晓了。上门的IBM代表说:“这次会谈是IBM公司有史以来所做的非同寻常的事。”他们要求盖茨再次签署一项法律文件,承诺对会谈中谈到的、见到的秘密要守口如瓶,盖茨毫不犹豫地签了。显然,按着IBM节奏走的他给IBM的代表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鸦雀无声的会议室里,与会人员都紧紧盯着IBM代表手中那份卷轴,这是一份将要改变科技史的蓝图。IBM代表缓缓地打开,这是一份PC设计样图!如果电影镜头再现当时的场景,那应该是一个摄人心魄的慢动作。这是IBM当时绝密级的资料,盖茨应该是IBM公司外第一个接触它的人。

设计图散发出一种勾人的魔力,把盖茨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呆呆地盯着它,思绪万千。至到IBM代表提出了一个把他拉回现实的问题:“微软是否可以向IBM PC提供合适的操作系统?”

盖茨眼前仿佛隔着一层令人眩晕的迷雾,对方的问题似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传透他的耳膜。

这个问题触及了盖茨的一个小伤疤:当时,在操作系统上微软只有个简单的产品,无法与基尔代尔的DRI公司的CP/操作系统相抗衡。微软和DRI公司一度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协议:微软不涉足操作系统领域,DRI也不染指程序语言。

看着IBM的图纸,盖茨知道只有基尔代尔的软件才能配得上它。盖茨思忖了一会儿,缓缓地抬起头来,看着对方的眼睛,直言微软没有这样的操作系统,但他们可以为IBM PC提供应用程序,譬如BASIC。

《操作系统简史》(2):他把天大的机会“丢”给了微软,自己沉沦(2)

IBM PC

热烈的火花在IBM代表眼中瞬间熄灭,大家沉默不语,过了几分钟,但人们感觉过了数小时,盖茨说,他知道一家公司有这样的系统。会议室里响起一种塞子从盛满水的浴缸的底部被拔出的声音,气氛又似乎松弛下来。盖茨拨通了基尔代尔的电话,说有个“大主顾”想见见他。然后,他将电话交给了IBM代表。IBM代表在电话里与基尔代尔约定第二天见面。盖茨再次接回电话,叮嘱基尔代尔“得好好招待。”IBM代表如释重负,充满谢意地向盖茨告辞离去。

基于对基尔代尔人格的信任,盖茨认为虽然他无法同IBM做成操作系统这一生意,但促成DRI与IBM合作的微软应该能从中分一杯羹。他开始安排手下着手研究,如何让微软的应用软件更好地与IBM PC及DRI的操作系统相匹配。

《操作系统简史》(2):他把天大的机会“丢”给了微软,自己沉沦(3)

图注:1984年的盖茨

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暂且放下盖茨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基尔代尔和他的DRI公司。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我看来,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州(盖茨曾住在那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和烟囱,尤其是没有你这样好冲动的年轻人。”基尔代尔对盖茨有一种长辈般的宽厚之情,他们之间一度有着忘年交般的惺惺相惜。

基尔代尔还对盖茨说:“你我是少数的仅仅在这种东西(个人电脑及微处理器)里才感到自在的人”。不过基尔代尔的人生哲学是“我要幸福”,与盖茨的“我要赢”迥异。

其实,基尔代尔甚至早于MITS公司的牛郎星,一度点燃了英特尔处理器从计算器转向计算机的智慧之光。

1973年,作为海军研究生院教授的基尔代尔受邀参观了英特尔微机部,当时的英特尔微机部只有几间破房子。但他很看好英特尔的这项业务,与英特尔的人也很谈得来,因此欣然担任英特尔的顾问,用休息时间来为对方服务。在试用英特尔新出炉的8008微处理器时,他开发了一种程序。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套程序为微处理器赋予了真正的生命,这可看做后来席卷全球的PC飓风之源。

但当时,无人能够预见到未来PC业的胜景。谈及微处理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英特尔工程师认为微处理器最终会应用在家用搅拌器、食物汽化器上,而英特尔联合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则认真地说,应用目标应该是钟表。因此,英特尔对基尔代尔很友好,但对于他开发的程序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后来的历史学家称,英特尔失去了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绝妙机会。

“大多数战略转折点并非轰然而至,而是像小猫咪一样毫无声息的悄然逼近,通常只有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豁然开朗。”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格鲁夫曾这样说过。

英特尔8008推出后,自制了几台微机,其中一台作为酬劳,送给了基尔代尔。当8008升级为8080时,英特尔又加送了一台显示器和高速纸带阅读机。基尔代尔把这台机器放在他上课的教室后面,学生们下课后可以随意玩上几小时。不久,他和学生们在这台机器上开发出了名为CP/M的操作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磁盘操作系统(DOS)。

基尔代尔起初把这个操作系统用在一个占星机项目上,机器计划放进杂货铺,顾客投入25美分硬币,可以打印出算命结果。但实地投放后不久,顾客纷纷投诉,因为硬币投入后,机器里的纸往往堵成一团。后来他承认,此举在商业上完全是个败笔。

1976年,基尔代尔离开海军研究生院,在妻子的鼓励下创办了数字研究公司(DRI),销售自己的操作系统。他的妻子朵萝西参与公司经营,这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女性。她不喜欢顾客把她看作是“加里的妻子”,仍用她娘家的姓——迈克尤恩。但随后的几年里,公司收益年年翻番。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小麻烦,有人推出了QDOS操作系统,这个人是蒂姆•帕特森。哈罗德•埃文斯在《他们创造了美国》一书中称,帕特森在开发过程中,“剽窃”了基尔代尔的操作系统,采用了对方产品的“外观和感觉”,拷贝了其使用者接口。因此有人称,QDOS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不过,帕特森的QDOS无法与基尔代尔的产品相提并论,基尔代尔懒得理它。

英特尔失去的操作系统的发展机遇,注定会有人得到。到70年代末,这个机遇的种子仍牢牢地掌握在基尔代尔的手中,现在等待着IBM来将它撒进肥沃的土壤中。

砧板上的蓝鲸游走了

“听说,IBM代表拜访你的时候,你把他们晾在地面,而自己在天上兜风?”基尔代尔后来多次遇到这个尴尬的问题。周所周知,他有一架私人的双引擎小飞机,经常喜欢开着兜风。有一次基尔代尔忍不住愤怒地回敬:“那些故事听起来好象我在空中翻筋斗。但我在出公差,就象别人开车出差一样。”

人们认为基尔代尔骨子里蔑视IBM,不想和它打交道。早在1974年,他曾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这个俱乐部旨在反对IBM等大型公司对计算机技术的垄断。

不论真相如何,告别盖茨,来到DRI公司的IBM代表没有见到基尔代尔本人,接待他们的是基尔代尔的妻子朵萝西和一名律师。IBM代表像对待微软那样,正式会面前,要求DRI公司签署一大堆协议。朵萝西对协议心存疑虑,认为该协议不利于DRI控制自己的技术,那名律师也支持她的看法。

作家大仲马曾说道,“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没有得到像微软给予的那样礼遇的IBM代表,悻悻地回到西雅图,再次来到微软公司。感觉到幸运之神冥冥之中再次向自己走来,盖茨热烈地拥抱了上去,称微软愿意为IBM开发适合的操作系统。

有些失落的IBM代表恢复了矜持,表示:“在IBM,每一件事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因此,他们希望盖茨尽快提出可行性报告。

《BYTE》杂志评论说:“天上掉下来最大一块馅饼,就这样落到了比尔•盖茨嘴里。”

揽下瓷器活的盖茨急需金刚钻,为了救急,他想到了QDOS的开发者帕特森,于是花2.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买下了这套程序,并把帕特森挖了过来。

有了QDOS做基础,盖茨变得胸有成竹,他成功地通过了IBM PC 主管唐•埃斯特利奇组织的可行性报告审核。当时,IBM方面曾问,“你们公司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盖茨回答:“可以说我们公司每个人都像这样。我是我们公司学历最低的,仅读过一年大学。”

为了保密,IBM要求接受开发任务的微软选一个专门的研发场所,为此专程送去自己的保密文件锁。这个研发场地无窗户,无通风设备,且被要求24小时不许开门,有时房间的温度会高达38度。

IBM方面可不是说说,他们果真进行了好几次安全检查,检查微软是否遵守规定。一次,微软的程序员开门换气,IBM检查人员发现保密室门大开着,样机的底座放在门外,为此大为不悦。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期推出,发布会上,为他们开发操作系统的微软没有被特别介绍。但会后,微软收到了一份由IBM一封措辞还比较客气的打印信函:“亲爱的合作方:谢谢你们的出色工作。”

盖茨很高兴,但随后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基尔代尔准备起诉微软。原来,基尔代尔在电视上看到了IBM宣布采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新闻。经过分析,他认为微软抄袭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熊熊怒火在他的胸腔中燃烧。他约与盖茨、鲍尔默在一家酒吧见面,讨论此事。

虽满腹怨言,但基尔代尔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绅士,在两个年轻的后辈面前发火,有失体面。因此会面时,双方进行了一场态度并不明朗的交谈。见面后,基尔代尔决定开发出一种新版本的操作系统,从技术上给这些毛头小子上上课。

另外,基尔代尔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应该找IBM算账。

落败的绅士

“我对你们的操作系统和CP/M的相似感到震惊。”基尔代尔找到IBM,提出要起诉对方。

IBM方面称,它的人没有意识到微软的操作系统与CP/M那么近似。IBM一名高级主管称基尔代尔指责IBM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

但IBM还是派人和基尔代尔谈判,经过谈判,IBM答应在自己的PC上采用他的新版CP/M,而基尔代尔则放弃对IBM和微软的诉讼计划。但基尔代尔新版的CP/M要在半年后推出,这给了微软进一步完善自己操作系统的时间。

基尔代尔新品完成后,IBM曾策划了一个广告,上面画着代表PC DOS、CP/M和UCSD的三扇门,最后一种操作系统也是替IBM PC编写的。让微软感到紧张的是,这三种产品都不预装在IBM PC上,以独立方式销售,就是说用户要在购买电脑之外,另行付费选用。

因为盖茨低眉顺眼的配合,IBM更倾向于推介微软的产品,微软产品的名字——PC DOS,无疑就是对顾客的某种暗示。盖茨对此并不放心,他说:“我们知道三个系统中只有一个能够成功,从而成为标准。”

盖茨判断有三种方法可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第一种就是要使MS-DOS(微软对PC DOS的称呼)成为最好的产品;第二种就是帮助别的公司编写以MS-DOS为基础的软件;第三种是要确保MS-DOS价格便宜。”

而当时最有力的是第三种方法,微软的PC DOS价格是60美元,基尔代尔的CP/M为240美元,UCSD的产品约450美元。作家梅里尔•查普曼称微软的价格策略让基尔代尔的技术优势黯然失色。基尔代尔不肯改变自己的策略,他称:“市场会理解玩具产品与专业产品之间的差别的。”

然而市场的理解并不按基尔代尔预想的方向进行,他的CP/M败象已现。随后,IBM让微软开发硬盘版的DOS,微软利用这个机会对PC DOS进行了完全的重写,其2.0版与1.0有很大的不同,因而DRI起诉他们的机会也失去了。

盖茨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攻势,与许多公司合纵连横,推广自己的操作系统。当时举足轻重的DEC公司起初不打算跟着IBM标准行事,因此准备放弃微软的DOS操作系统,采用基尔代尔的CP/M。微软很着急,后来他们打听到DEC迫切需要一种文字处理系统,于是便找上门去,允诺会提供这种软件,而实际上,微软的这种系统尚在开发中。DEC信以为真,答应了微软的要求,放弃了基尔代尔的CP/M。DEC的一位高级官员曾感叹说:“这是一门生意,而不是学问。”他暗示基尔代尔只是一位教授,而不是商场上成功的商人。

为了彻底打垮基尔代尔的DRI公司,微软继续发力,在发布Windows 3.1 测试版时,曾警告用户如果与DRI的产品同时使用会发生一些问题,这对DRI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80年代中后期,基尔代尔的DRI公司苦守操作系统市场,而没有像微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扩展到图表、字处理软件等应用领域。因为基尔代尔认为,自己做操作系统,有些像盟主的角色,而在操作系统上做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无疑是自己的盟友,一个优雅的绅士怎么能下手去抢夺伙伴的口粮呢?

历史的欠账

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则绝对是致命的。”

随着微软的蓬勃发展,DRI日薄西山。1991年,DRI被Novell公司所兼并。基尔代尔本人也从硅谷搬到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镇,淡出了媒体的视线。

虽然离开了硅谷,但心似乎还在那儿,他开始变得忧郁,和他一起创业的妻子朵萝西也离开了。他借酒消愁,最终酗酒成瘾。

1994年7月,52岁的基尔代尔在自己的房间里头部撞地,不治身亡,当时的媒体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几句。一年后,盖茨出版了自己的《未来之路》一书,书中没有提到基尔代尔对操作系统的贡献,而认为“蒂姆(帕特森)事实上成了MS-DOS的鼻祖”。

但是,基尔代尔的朋友和崇拜者不这样认为,其中梭罗•李伯斯站出来称每一位拥有PC的人都欠基尔代尔一份情,而盖茨和他的微软欠得最多。

西方有句谚语“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对基尔代尔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浮华散去,历史变得清晰起来。《他们创造了美国》作者在书中指责帕特森“剽窃”了基尔代尔的CP/M,帕特森曾为此起诉书作者,但败诉,法庭认为作者只是记述了一些一般不受争议的事实。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到:“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不过,这常常需要时间的冲刷与雕刻。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微信公众号:锐智号 。

《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参考文献,名单很长,不列出,无以向作者们致以敬意:

《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 作者:诺曼•麦克雷,译者:范秀华、朱朝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用户驱动下的创新:世界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LEO 的奇迹》 作者:戴维•卡米纳、约翰•阿里斯、彼得•赫蒙、弗兰克•兰德, 译者:王克友、李彦文,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作者:理查德•S•泰德洛,译者:赵凤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硅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罗•弗赖伯格、迈克尔•斯韦因,译者:王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硅谷108将——150年来硅谷英雄史诗》 作者:大卫•卡普伦,译者:陈建成、陈信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创业疯魔史》 作者:杰瑞•卡普兰,译者:刘骏杰, 凤凰出版社, 2012年

《苹果传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译者:毛尧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苹果公司兴衰内幕》 作者:吉姆•卡尔顿,译者:朱贵东、杨芳,新华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国》 作者:迈克尔•莫里茨,译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兹》 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吉娜•史密斯,译者:贺丽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苹果往事:开发麦金托什的非凡岁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尔德,译者:洪慧芳,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苹果?酸苹果?》 作者:吉尔•阿梅里奥、威廉•西蒙,译者:孟祥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开苹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译者:邱绪萍、王进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杰弗里•扬、威廉•西蒙,译者:蒋永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软的秘密》 作者:迈克尔.科索马罗、理查德.塞尔比,译者:章显洲、贾菡、杨文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作者:保罗•艾伦,译者:吴果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尔•盖茨》 作者:露西亚•拉特玛,译者:吕庆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未来之路》 作者:比尔•盖茨,译者:辜正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启微软》 作者:罗伯特•斯莱特,译者:屈陆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微软坏小子鲍尔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译者:王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译者:张银奎、王毅鹏、李妍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世界大战3.0版:微软和它的敌人》 作者:肯•奥利塔, 译者:董建辉、王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编程大师访谈录》 作者:Susan Lammers ,译者:李琳骁、张菁、吴咏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

《乐者为王》 作者:李纳斯•托沃兹、大卫•戴蒙, 译者:王秋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约翰•巴特尔, 译者:张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被谷歌》 作者:肯•奥莱塔,译者:薛红卫、 谭晓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谷歌小子》 作者:理查德•勃兰特,译者:谭永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永无止境:Google传》 作者:道格拉斯•爱德华兹,译者:刘纯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

上一篇:安装后升级2019版:微软2018 Windows 10更新十月版17763.529开始推送 下一篇:应用商店下架华为笔记本电脑,微软拒绝发表声明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电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