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中国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此评价他:
“如果这位中国人的商业帝国实现第二次转折,世界上就不会有微软了,我可能如今只是在某个地方做教师或者律师了。”
不仅如此,这位中国人还曾吓晕过IBM掌门人,是真的吓晕那种。
这位中国人当时研制出一款新产品,IBM掌门人小托马斯·沃森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从报纸上看到新闻后,大声斥责身边的人: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说罢当场昏了过去。
IBM是全球最牛的IT公司和信息科技公司,掌门人见多识广,怎么会吓晕了呢?
唯一的解释是,这个中国人真的很厉害,研发出来的产品,连IBM掌门人都觉得害怕。
这位差点逼得比尔·盖茨去当老师、吓晕IBM掌门人的中国人,就是王安。

提起美籍华人王安,在电脑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手创办的王安电脑公司,连微软和苹果都要叫声大哥。
再看其他成就:
80年代身家20亿美元,美国富豪榜第5位,被颁发总统自由勋章,被称为“电脑大王”,甚至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至今日,苹果、微软等企业独领风骚,这家中国人开办的公司却很少人记得了,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不堪受辱
600美元开始创业
王安1920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聪明过人,16岁高中毕业,考上交通大学。
20岁,他带着团队藏在桂林山地,研究无线电通讯设备,为抗日战争做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他被公派到美国学习技术,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全是A+。

青年时期的王安
为了赚点钱补贴生活费,王安想去IBM兼职,笔试第一名的他,却在面试时遭到了面试官的羞辱: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王安非常气愤,他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于是回到哈佛继续读书,拿到了高额奖学金,只用3年就拿到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
随后,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霍华德·艾肯是谁?他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被誉为“电脑之父”。
大神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Mark I"太大太沉了,急需一个方便小巧的存储设备,霍华德·艾肯和团队花了很多精力都解决不了。
王安入职实验室短短20天,就找到了解决存储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就是这个磁芯存储器,在此后20年一直是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而发明者王安在实验室连编制都没有。
艾肯连忙给这位天才开出正式职位并大幅加薪,但王安却选择了辞职。
小小的一个实验室的岗位,并不能留住王安,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开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他心中,始终忘不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人,祖国曾被侵略者侵略,在国外又被人歧视。
王安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知道,中国人比他们更厉害!
他说:
“我总是深深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骄傲……我创办王安公司的动机之一,就是要展示中国人除了经营洗衣店和餐厅之外,也能做其他事业。”
1951年,王安怀揣着600美元,租了一个汽车库,挂了手写的招牌“WANG LAB”,王安实验室正式成立。
被迫贱卖专利
发誓要做到世界第一
刚开始时,王安的电脑公司很简陋,内部仅有一桌、一椅、一部电话,雇了一位推销员,只有一个产品——小磁芯。
这个磁芯,每个4美元,平均每天能卖出4个,都是王安自己用电烙铁加工而成的。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磁芯,其实包含着王安之前的发明专利,原本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闻风而来,希望能够聘请王安做他们的高级顾问。
王安入职后才发现,IBM要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磁芯专利!
这个专利,能解决商用计算机的存储问题,谁掌握了它,谁就能掌握计算机的未来。
IBM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向王安开出了诱人的价码:250万美元!
王安思前想后,虽然不舍得,但是有了这笔钱,自己的公司能有更多经费,自己也有条件研发更多的产品。
他本来准备答应,但IBM却临时变卦,压价到50万美元——因为IBM发现,需要购买这项专利的公司,只有他们一家!
一个能改变电脑史的发明,居然只值50万美元?王安非常愤怒,把IBM告上法庭。
然而,IBM是一家大公司,有钱请得起大律师,还有时间和你耗,但王安的公司等不起,他急需一笔钱来维持公司运营。
迫于无奈,王安只能答应IBM的开价,谁知道IBM不愧是商场老手,在付款时又开始耍手段,还要再“砍”10万美元才收手。
也就是说,这个划时代的技术,王安被迫以区区40万美元卖给了IBM。
几年以后,有人告诉王安,IBM的一位经理曾向他炫耀,他们付给王安的专利费实际上只相当于其价值的8%。
也就是说,王安本来能拿到500万美元。
但王安当时没有别的选择,他的实验室急需资金投入,他也没办法和有钱有势的IBM打持久战,贱卖专利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他在心中,留下了对IBM刻骨铭心的仇恨,他发誓,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把IBM拉下马。
1955年,他创立王安计算机公司(又名王安电脑公司)。
随后30年,这两个拗口的汉字,成为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吓晕IBM老板
一年大赚1亿美元
有了资金,王安终于可以把自己大脑中的灵感转变为现实。
10年内,他的公司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纸孔式记录仪、自动打字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记录带辨认机...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
它是现代个人电脑的雏形,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使用者还能在上面编程。
这台电脑开始在各大企业普及,华尔街开始成批换上“洛赛”电脑。
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的营收猛增,到了1967年销售额达到690万美元,2年翻了3倍。
不过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王安决定通过发行股票来偿还债务。
这本来是无奈之举,没想到股票上市当天,发行价12.5美元,收盘时就攀升到40美元!
王安后来回忆说:
“1967年8月22日,我们的资本净值大约是100万美元。而到了8月23日,资本总额已经大约有7000万美元。而这仅仅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
有了钱,王安并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他继续努力推出新的产品。
他深入研究市场,得出结论,美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办公室白领的效率却没有显著提高。
白领们用的,还是几十年前就在用的打字机,这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于是,他集中所有资金和科研力量,研发办公系统。
1971年11月,王安电脑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1976年,在1200型计算机的基础上,推出了变革性产品WPS。
后来有人评价,这款产品的出现,就像人们用惯了诺基亚后,第一次看到苹果手机。
通过这款产品,人们可以看着屏幕,在上面编辑文本,还有检索功能,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时任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因心肌梗塞住院,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后大发雷霆,斥责助手没有提前通报消息。
一通大骂后,他就晕倒在地。
小托马斯·沃森的愤怒背后,其实是恐惧,他知道办公系统的前景有多广阔,却因为《反垄断法》无法收复失地,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安越发壮大。
从1976年开始,WPS在美国办公室全面推广,上至白宫办公室下至各种中小企业,大家都用上了WPS。
当年,王安电脑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
被邓小平接见
一年收入30亿美元
就这样,王安电脑公司在70、80年代一路扩张,成为美国电脑界的霸主,连IBM也觉得恐慌。
王安也非常自信地在报纸上打出广告:
“试试我们的产品,忘了IBM。”
1986年,美国政府就世界范围内美军空军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公开招标。
王安击败了包括IBM在内的一众大型科技企业,签下了4.8亿美元的合同。
1986年,那是王安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7月份,纽约“自由女神落成100周年”纪念仪式,他被选为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位列榜首,从里根总统手上接过了“总统自由奖章”。
这个奖章,自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颁发以来,迄今只有3位华人获得过,除了王安之外,还有贝聿铭(1993年)和马友友(2011年)。

10月份,他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总设计师拉着他的手夸赞说:“你在美国很出名,现在是家大业大。这可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啊!”

随后,王安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成为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
这一年,他的公司营收30亿美元,个人身家20亿美元,美国富豪榜第5位,是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
他的梦想仿佛已经实现,他让全世界人看到了华人的智慧和能力,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为华人狠狠争了一口气。
可任谁都没想到,辉煌如流星般短暂。
毁掉王安大半辈子的心血的,就是乔布斯。

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个人电脑的研发,有下属提议王安研发个人电脑,但王安不为所动:
“搞个人电脑,闻所未闻的荒唐事!”
王安判断出错,个人电脑在后面几年飞速发展,王安的小型处理机已经不再有优势。
王安并不气馁,再次投入精力研发个人电脑,很快研制出比IBM速度更快的个人电脑。

大家本以为王安这次能再领风骚,但王安再次走了一步错棋:产品与IBM不兼容。
或许是因为之前对IBM恨之入骨,再加上发誓要打倒IBM,所以王安不能接受自家的产品与IBM兼容。
但当时的IBM,凭借着自己的先发优势,在个人电脑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兼容自己设备的厂商。
一句话,对抗IBM,就是对抗整个潮流。
其实,以王安电脑公司当时的实力、资金和科研水平,即便这么做,依然有很大机会翻身。
但王安再次犯下一个错误,他选择把企业交给儿子。
错将企业托付给儿子
2年后亏损4.24亿美元
王安虽然在美国打拼多年,他骨子里还是个中国人,他坚持自己的产业就要留给儿子,多次表示:
“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在美国,子承父业并不少见,但通常集中在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这种行业变化较小,继承者只要不犯错误就好。
但IT行业完全不同,这个行业变化快、竞争激烈,需要领导者有非常强的能力。
王安在这个领域打拼多年,自己又是科研天才,自然是非常出色的领导者,他的儿子王烈就和他差得远了。
1986年,由于身体问题,王安决定退休,把企业交给36岁的儿子王烈。

王安和儿子王烈
王烈年纪小,没做出啥成绩,自然没办法服众,压不住公司的一群大佬。
当时的王安电脑公司,人才储备连IBM都很艳羡。
后来把思科从6亿市值做到4440亿的钱伯斯,当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区负责人。
这群天才很服王安,但怎么会把36岁的王烈放在眼里?
随着公司营收下滑,这群天才纷纷离开公司,王烈更是手足无措,开始“杀鸡取卵”:
大幅度提高软件费用。购买其大型计算机的同时,消费者还需支付5000美元的软件费,而此前,这项费用仅1000美元。
从王安电脑公司订制了专属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这些公司如果有技术问题要咨询,每次要收费175美元!
一系列举措,让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们的信任,一步步滑向深渊。
1988年,王烈上任一年半后,公司亏损高达4.24亿美元。
迫于无奈,王安只能另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却回天乏术,他的商业帝国急速崩塌,王安的身体也急剧恶化。
1990年,带着强烈的不甘和悲凉,王安因食道癌在马萨诸塞州立总医院去世,享年70岁。
2年后,他的企业正式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中国人,也能做出高科技!
比尔·盖茨曾说:
“如果王安的商业帝国实现第二次转折,世界上就不会有微软了,我可能如今只是在某个地方做教师或者律师了。”
可惜一切没有如果,曾经辉煌的王安电脑公司,如流星般璀璨,也如流星般急速陨落。
纵观王安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无奈和唏嘘。
不过,他的存在,也为所有中国人出了一口气,让所有人知道:
中国人不是只会开餐馆,中国人做科技,一样能做出成绩。
哪怕最后功败垂成,他也在电脑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现在风光无限的微软、苹果,曾经也要喊他一声大哥!
面对IBM等豪强的挑衅,他从来没有屈服过,用自己的努力狠狠还击,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也赢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王安的事迹,也鼓舞了不少后来者,现在的华为,就是印证了当年王安的足迹,一步步走向顶峰。
中国人,并不比世界任何人差,只要努力、踏实去干,也能成为科技第一,王安就是最好的例子!
来源:创业智库 唐一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