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Vista/Win7的令人惊艳的Aero动效是微软拟物化的巅峰,那么微软紧接着推出的Win8/WP带来的现代设计无疑是180度转向的另一个巅峰。丰富的色彩搭配,灵动的动画特效,前所未有的大胆革新,清新简约的扁平化,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古老”的科技公司——前两年刚推出高度拟物化的Win7系统的微软设计的。
作为Win8/WP的核心元素,动态磁贴的设计无疑是最亮眼的功能。笔者认为,磁贴设计是微软将图标与通知内容相结合的大胆而酷炫的尝试,但逐渐暴露出信息承载量小的局限性。

一、动态磁贴的诞生与创新
微软设计磁贴的初衷是突破传统图标仅仅作为快捷方式的低效性,如果我们回到Win7,获取程序信息必须点开图标进入程序内部,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是想查阅软件里的所有内容,而只关心更新了哪些消息,动态磁贴就是将应用通知最新信息与图标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信息查阅方式,人们无需打开应用就能看到自己关注的最新信息,之后根据自身需要,再点进应用了解更详细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动态磁贴还融入角标、信息来源(联系人及头像)、信息文字与图片附件等非常详尽的内容,而这些Android与iOS系统的通知中心直到近几年才依次跟进。
磁贴设计还是微软迎合移动与触摸潮流的结果,触摸屏的手机与平板的快速普及坚定了微软变革的决心。大方块相比传统不规则小图标更易选择与触摸,矩形的设计也易于磁贴的大小缩放、移动摆放与任意组合。而在手机这样的小屏幕中,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相比其他系统满屏的小图标,磁贴同时显示图片与文字通知,无疑高效而炫酷。

动态磁贴的设计思路是与扁平化设计一脉相承的,Win8以来微软转向了Metro设计风格(后改为Modern现代设计风格),整体风格都是纯色直角矩形的组合,正如Metro的字面意思“地铁”,设计灵感就源自于地铁站内各种白色简约的引导标志符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量极大增加,写实繁杂的高光、阴影、渐变、纹理开始成为视觉累赘,同时用户对数码功能已经驾轻就熟,扁平化设计便成为大势所趋,删减一切不必要的装饰性视觉元素,而将信息本身变成完全的视觉主体,将用户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信息本身。因此,原本复杂纹理的彩色图标变为纯色色块+白色抽象图标。随着微软率先转向扁平化,谷歌与苹果也对所有系统设计风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理想的磁贴设计是不同磁贴参差切换显示通知图片与文字信息,矩形磁贴组合就会变成类似瀑布流的无缝图片组合,视觉冲击力非常强,而且Win8系统还大量使用惊艳的色彩搭配与灵动流畅的动画特效,呈现出非常炫酷的视觉效果。
二、动态磁贴的局限性
然而,磁贴虽然炫酷,却承载不了过多的信息量,这也是其目前最大的局限性。
由于种种原因,Win8应用以及Win10 UWP计划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完美支持动态磁贴的应用很少,导致了磁贴设计的噩梦——满屏幕的静止图标,这比Android和iOS的满屏幕多彩图标更为可怕,不仅低效,还遮挡壁纸。而且Win8中磁贴还有特定的颜色来区分不同应用,Win10改为透明的主题色图标后,满屏的白色图标自然难以辨识不同的应用,开始菜单的使用效率更低了。

不过,即使Win10开发者踊跃开发,每个应用都有了动态磁贴,磁贴设计就完美了吗?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个人信息量与日俱增,而Win8推出的动态磁贴已经难以全面、有效、有序呈现所有信息。磁贴适合信息量增长初期通知量小而丰富的情景,而如今像社交应用如果一次收到十几、几十条信息,动态磁贴如何全部呈现?一些新闻应用人们又怎么可能盯着磁贴、慢慢等磁贴刷新下一条新闻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讯?琳琅满目不断切换的动态磁贴是否会让人遗漏重要通知?如何知晓同一应用的不同通知、不同应用通知的时间先后?错过的通知又该如何查看?这些问题随着未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只会越来越凸显。
微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效率的角度看,动态磁贴已经难以胜任当下的信息通知需求,带有时间轴的集中所有通知的通知中心便成为必需。借助通知中心,所有通知一览无余,不像动态磁贴不断切换容易遗漏。所有通知按时间纵向排列,像社交软件的聊天信息即使很多也可以有序地直接读取。微软在WP以及PC端都加入了通知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PC端的通知中心还整合PC端原有系统与应用的通知,来解决长久以来不同系统通知、不同应用通知形态不一的混乱局面,可以说通知中心是对磁贴的必要补充与Windows系统的重大改进。

此时磁贴设计无疑陷入了一种尴尬局面:通知中心越来越重要、强大,现在还支持显示头像与图片,甚至可交互,而传统的动态磁贴的通知功能因为低效而逐渐边缘化,那磁贴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只剩下独特而炫酷的视觉冲击了?
三、可交互式动态磁贴
不少网友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爆裂式磁贴”吧?其实大家口口相传的爆裂磁贴可不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早在Win8时代,微软研究院的人机交互团队已经做出了可交互式动态磁贴(Interactive live tiles),大家可搜索Interactive live tiles on Windows Next by Microsoft Research查阅相关视频。



微软对动态磁贴的期望可不只是快捷方式与通知显示,磁贴还应当是可交互的。从视频截图中可以看出,可交互的动态磁贴右下角有个下拉按钮,点击即为磁贴拓展形态。“桌面”磁贴能显示时间、日期与最近打开程序,“邮件”磁贴能显示邮件内容列表,“天气”磁贴能显示未来多日的详细天气情况,“人脉”磁贴能显示按字母排列的联系人列表并选择,“音乐”磁贴能显示播放、暂停、进度条等控件以及曲目列表,“计算器”磁贴则直接可以计算了。是不是感觉与苹果如今的3D Touch如出一辙?事实上,微软当年的研究成果比苹果的3D Touch更为丰富和成熟。


微软研究院另一个相关视频揭露了可交互动态磁贴的更多功能,“OneDrive”的磁贴不仅能显示文件列表,还能以多任务窗口的模式将文件直接拖拽到其他应用中。而“人脉”的磁贴不仅能快速回复、发布动态,还能作为跨设备工作的媒介。
然而,可交互动态磁贴并没有出现在人们期待的Win8.2中,后来的Win10将改进的侧重点放在Win8全屏界面的窗口化,来方便大多数的传统键鼠用户,为触控而生的交互式磁贴至今也未出现在Win10后续版本中。最近外媒甚至传言微软将直接“砍掉”动态磁贴,作为一名Windows的用户真的感到万分遗憾。
四、动态磁贴的未来展望
放眼未来,磁贴设计单纯作为应用通知的载体肯定是无力了,笔者认为如果动态磁贴继续存在,可能会以三种形式存在。
第一种就是可交互式动态磁贴,使磁贴与应用功能进一步融合,将快捷组件、快捷指令、快捷入口集成到图标的扩展状态。这一点,苹果的3D Touch与快捷指令(捷径)目前走在了更前面,苹果系统的小插件主流还是作为快捷入口,随着接口的增加,我们看到了很多应用开发出可直接交互的日历、计算器、翻译、搜索等功能,捷径更是将大量复杂的操作整合为自动化流程,提高了操作效率,进一步拓展了移动端工作的可能性。
第二种则是文件或项目组的快捷入口。这一点可参考Win10的任务视图与时间轴,这样磁贴便有了最近打开文件以及(未来可期的)Sets项目组的全新形式。


该设计在侧边栏保留动态磁贴选项的同时,尝试设计开始菜单新形态。基于开始菜单是系统快捷入口的初心,该设计侧重于工作流程,将最近打开的程序、文件、Sets直接置于开始菜单,不失为一种实用而美观的探索。该设计的最大启示是强调Recent,最近,如果将最近程序与其相应文件相互融合,作为便捷入口置于开始菜单,也可以作为磁贴的新形态。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能。

上图为微软推出的Power BI,数据可视化的商务智能应用。当然,并不是说它和动态磁贴是替代关系,而是说它展现了磁贴相比图标的一项绝对优势:动态呈现更多的有效信息。随着通知信息的极速膨胀,人们对信息展示的偏好是否也会从海量的充实感回归简约高效呢?或许,浩如烟海、狂轰滥炸的通知条们将先一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未来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将帮助用户筛选、整理、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实质、有效的信息。
磁贴的第三种可能,就是显示即时状态的职能。类似现在的天气磁贴,人们不用进入应用即可知晓实时的天气状态,像今日日程及完成情况也可以动态更新,还有股票指数、运动量与能量消耗指标、血压心跳等健康指标等等,都可以通过图表或数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在磁贴上,而如果这些信息的更新一条一条地通知推送,那就令人不胜其烦了。所以说,磁贴依旧有着推送通知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这一点在大数据与量化普及的大背景下,在个人生活、企业管理、学术研究等各领域都有着广阔前景。

当然,作为状态的磁贴,不只有专业的图表数据,例如音乐、视频磁贴可以直接显示上次播放的进度,游戏也可以展示关卡进度与道具数量等等。总之,磁贴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不再是简单的图标,而是应用内容的一部分了。仅仅充当通知功能的传统磁贴会被淘汰,磁贴可能将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重生。
未来,拭目以待。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