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 |创新| 创业

到底能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造一个新微软?

钛媒体记者 ︳吴宁川
2017年5月2日,“微软科技”在B站上传了“纪念永恒的经典——Lumia系列产品广告集”,一共30支视频把Lumia系列手机回顾了一遍。同时,微软中国官方商城宣布,Lumia 系列产品已下架。至此,可能除了部分国家市场还在清库存,Lumia手机已经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微软官方商城下架。
在B站的视频说明中,“微软科技”写道:“从2011年初诺基亚Lumia品牌的诞生,到2012年Lumia系列正式登陆中国,再到2014年末Lumia正式归入微软旗下,最后到2016年初Lumia 650的问世,至今6年多来,Lumia系列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精湛工艺、优良设计的原则,制造出多款精彩设备。现在,谨以该视频集,纪念这个永恒的经典。”
与Lumia手机下架相呼应的是微软Surface产品线在最新一期微软财报中营收大跌26%。
加上手机营收下降的影响,在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的微软第三财季“更多个人计算业务”部门营收为88亿美元,同比下降7%。
5月2日,微在纽约举办的一场“Learn What’s Next”发布会上,发布了针对教育市场的低价版Surface笔记本,但价格其实也要从999美元起步即相当于7000人民币。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微软就一再错失时代机遇之门。
MSN Messenger曾经是当年几乎所有职场人士必用的即时沟通工具,MSN网站也试图竞争互联网时代的门户网站地位;微软Zune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在市场中生存了5年后被关闭;必应搜索又试图与谷歌竞争,但结果是市场份额始终无法提升,主要负责人陆奇最终加入了百度;微软还不断试图在手机上模仿Windows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的外观和感觉,微软Pocket PC演化为Windows Mobile,进而又诞生了Windows Phone,Lumia产品最终难逃下架的命运。
可以看出,在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中,微软始终难以放下PC时代的软件霸主身份和思维,从Windows 8到Windows 10就是这一传统PC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微软今天在手机市场的全面失利与Windows 8到Windows 10的软件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微软推广Windows 10的时候,一个宣传点就是“一处开发、处处运行”,也就是说试图通过一个可以适用于从PC到平板电脑再到手机的“通用”操作系统来解决软件开发需要适应多平台的多版本问题。微软期望通过Windows 10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把PC、平板、手机、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统一起来。
“一处开发、处处运行”的理念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与接受,一个操作系统能适配PC、平板、手机甚至物联网设备也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这其实恰恰是PC时代典型“大而全”思维的延续,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成为了似是而非的事实。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indows 10里并存了Internet Explorer和Microsoft Edge两个浏览器,这个看起来很矛盾也很分裂的现象,体现了微软在PC与移动互联网两种思维方式中的挣扎。
PC与移动互联网是两种技术体系,无法通过一个产品去适配这两个平台及其生态,这就是微软一再错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机遇的主要原因。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PC的尺寸与空间要远远大于平板和智能手机,因此PC里的电子元器件形态与平板和智能手机里的电子元器形态就有很大差别,更不用说物联网设备。那么针对PC的操作系统必然十分庞大和复杂,而针对平板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必须要量体裁衣、精简再精简,反应到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上就必然是不同的软件逻辑。如果试图在PC与智能手机的硬件形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再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去适配的话,结果就是“四不象”。
反观苹果的操作系统策略,针对PC、平板、手机都是不同的操作系统,再围绕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别打造各自的应用软件生态,不同硬件平台的操作系统则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统一起来。
Microsoft Edge的出现,就是微软的工程师们针对平板和智能手机等轻量级硬件产品而推出的解决方案,也是试图解决Internet Explorer这个PC时代的“庞然大物”无法塞进小小平板和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的问题,而Windows 10中Edge与Internet Explorer并存的现象就是这种斗争的产物。
在微软于2017年4月推出了Windows 10创意者更新版本并对Edge进行了大量功能强化后,根据NetNetMarketShare发布了最新的浏览器份额排名报告,微软Edge浏览器仅占5.62%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谷歌的Chrome浏览器稳居榜首占59%市场份额,其后是Internet Explorer占18.4%、Firefox排名第三占11.8%。
为什么微软Edge死活无法打入前三强呢?一个原因是Edge与Windows 10的强制捆绑,”强制捆绑”也是微软一直以来的产品策略,也是PC时代思维的典型产物。
在微软过去四十年的历史上,一直在执行“强制捆绑”的策略,这一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微软产品上。在PC时代,微软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强制捆绑Internet Explore而打败了Netscape浏览器,就此走进了“舒适区”,似乎“强制捆绑”是一劳永逸的制胜之道。
后来Chrome与Firefox的成功,在于这两个都遵从了开源标准,而且是独立下载、独立发展的产品,围绕Chrome与Firefox的开源社区则开发了大量的插件,繁荣的生态甚至推动Chrome浏览器反向发展出了轻量级的Chrome操作系统,这又导致了后来的ChromeBook笔记本。
作为一款开源Linux操作系统,Chrome OS里的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基于浏览器操作的,Google Doc更被视为微软Office的直接竞争对手。尽管Chrome OS目前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并不高,但Chrome浏览器超过50%的市场份额足以在长期动摇Windows的地位。
总结下来,微软为什么一再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件形态迥异,无法通过一个操作系统和软件标准去适配所有的硬件平台,而必须针对每一种硬件形态重新开发操作系统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再通过一致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统一起来;
二是“强制捆绑”不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则,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都要剥离开来独自发展,同一公司下的软件产品也要独自发展而不再强调彼此的强关联性,每一个软件产品一旦取得各自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后即通过自身的小生态反过来拉动其它软件产品的大生态,这就是遵循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无形之手”;
三是开源、开源再开源,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云计算时代的商业模式,就是完全开源、开放技术体系下的商业竞争,所有技术厂商之间都是互补、依存与共存的关系,没有一个厂商可以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而整个技术生态厂商形成一个共同体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所以与其说是商业竞争不如说是商业共存。
那么,再下一问题是,能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造一个新微软?
答案是肯定的,即完全忘掉PC上的操作系统形态,直接针对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及其上的用户行为,来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与周边硬件生态,再反过来顺着这个思路重新开发PC操作系统及相关生态,这才能够实现传统P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生。(本文首发钛媒体)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