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
沈向洋(Harry Shum),微软目前唯一的华人EVP(Executive Vice President,执行副总裁),负责微软中长期战略制定,亲自带领5000人以上的人工智能团队,他也是目前微软领导结构中位置最高的华人。
在学术上,沈向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曾任国际计算视觉期刊编委会成员。2017年2月,沈向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如此功成名就,他却说,自己的人生是被一张报纸改变的,这是怎么回事?一起往下看!
沈向洋在中国
沈向洋习惯于,将自己的人生分成,在中国、在美国、在科技行业三部分。
1966年10月,沈向洋出生在南京溧水区,儿时梦想着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的他,在13岁就考入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而在报专业的时候,他的父亲拿了一份《参考消息》走进家门,兴冲冲地对对他说,“你应该报计算机专业,报纸上说计算机这个东西不得了!”
于是,他在别人还上初中的年纪,就触了机。
百度总裁张亚勤,和他同年出生,两人中,一个13岁进大学,一个12岁上中科大。人们称他为“神童”,但他始终不这么认为,他将这些都归咎于自己的兴趣。
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沈向洋又获得了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他认为,人到了一定阶段,就能知道自己的数学潜能究竟如何。
于是,决定“转行”——他选择了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之关系的计算机领域。
沈向洋在美国
1991年,沈向洋进入全美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成为图灵奖获得者、著名计算机专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学生(拉吉·瑞迪与爱德华·费根鲍姆,因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贡献,而分享了1994年的图灵奖)。
同门师兄,还有李开复和洪小文,后者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现任院长。

人工智能先驱、图灵奖得主Raj Reddy
沈向洋那一代的学生,对人工智能非常着迷,他那时就开始研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人科学等领域了。
但在90年代,沈向洋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好工作。因为,那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愿景。
不过他的导师,非常支持他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后来的沈向洋研究方向,就成了机器人视觉。

年轻时的沈向洋
除了世界顶尖的导师,卡内基梅隆大学注重团队协作的科研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沈向洋的leader气质。
而同样优秀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最大区别就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每个人,都是一头虎,而卡内基梅隆大学出来的,都是一群狼。
所以,他和小伙伴们,很少单打独斗,都是一个团队一起,做一个大项目。也正因此,很多世界IT公司CTO级别的人物,都是该校出来的。
沈向洋在科技行业

1994和1995年暑期,沈向洋曾在美国DEC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实习,并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加盟位于硅谷的“真实空间”(Real Space)创业公司。
加入微软,与世界顶尖天才为伍
1995年,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创立了微软研究院,当时他的愿望,是让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
因此,微软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其中三个研究组,是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
1996年,沈向洋作为研究员,加入微软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对他而言,加入微软研究院,无疑是一种幸运。
从此,沈向洋有机会,与世界顶尖的天才为伍。
直到今天,他仍清楚地记得,刚到微软研究院的那个星期,他发现自己离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传奇人物吉姆·布林(Jim Blinn)、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只隔着4个办公室。
当时他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抓起电话,语无伦次地把这个发现,骄傲地分享给太太。
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加入微软不久后,在盖茨的授意下,微软在北京,成立了亚洲研究院。带着自己的专利与技术,沈向洋旋即飞回国内,开始领导亚洲研究院的相关研究。
1999年1月15日,沈向洋正式转到中国,成为了第一个研究员,到现在差不多快20年了。他依旧记得,当时的第一份工作,是来选地毯的颜色。

在和李开复、张亚勤一同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岁月里,他所领导的图形图像组一战成名。
而在全球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4篇论文,也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
2004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之后的沈向洋,将更多微软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赋能中国、促进中国IT生态圈发展。
他在微软的成绩,也一直都有口皆碑。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创始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Rick Rashid)博士表示,沈向洋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不仅为微软产品和未来战略提供了可信赖的研究保障,还在亚太地区学术界和教育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这样评价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难以支持微软,那是你还未曾遇见沈向洋。”新华社曾报道:“在微软19年,沈向洋是如今微软领导结构中,位置最高的华人,也被外界誉为‘微软在中国的形象大使’。”还曾有媒体形容,沈向洋在微软技术研发上,所做的努力,说明了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最先进的技术一定来自中国”。而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成为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聚合了一大批国内的高端人才。
后来,李开复、张亚勤等人在离开微软之后,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袖。作为留守者,沈向洋于2007年重回美国,并在2014年升任执行副总裁至今。
为Bing付出7年,为此长满白发
十年前,沈向洋开始负责Bing搜索,这一干就是近7年的时间。作为Bing的奠基人,沈向洋说,自己的满头白发,就是那个时候起来的。
关于Bing,沈向洋曾说,“这么多年下来以后,我很感激这个团队......现在Bing整个产品线在公司已经是一个盈利非常显著的部门了。”
沈向洋给微软的人工智能带来诸多突破

沈向洋曾毫不避讳地指出微软的问题,“从PC时代,微软用Windows横扫世界;但是到互联网时代,微软不再是领头羊;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掉队了。”
但他同时表示,“在AI时代,微软要定义在这个时代自己的份量,微软完全有能力和决心,在AI时代引领潮流。”
于是,在沈向洋的领导下,近几年,微软在人工智能、以及相关领域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取得了诸多突破。
并且衍生出了一系列如小娜、小冰、Skype Translator(Skype实时翻译),以及去年4月公布的Project Oxford等项目。
后记
可以说,在中国成长、加入微软、又回国助力微软亚洲研究院、到现在领导微软技术与研发部门的沈向洋,正在成为沟通微软与中国创新的桥梁。
而对于广大互联网从业者而言,或许他的成绩,让人望不可即。然而,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在你感兴趣的地方,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沈向洋,无疑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并让个人兴趣,结出了硕果。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佬,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忠于自己的兴趣和内心的呼唤。
以上。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