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8-10-21    浏览数:
多年后,想必沈向洋的父亲,也没有想到,当年自己从报纸上看到的关于计算机前景的文字,竟可以影响沈向洋的一生,甚至让华人世界多了一位科技领军人物!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1)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

沈向洋(Harry Shum),微软目前唯一的华人EVP(Executive Vice President,执行副总裁),负责微软中长期战略制定,亲自带领5000人以上的人工智能团队,他也是目前微软领导结构中位置最高的华人。

在学术上,沈向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曾任国际计算视觉期刊编委会成员。2017年2月,沈向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如此功成名就,他却说,自己的人生是被一张报纸改变的,这是怎么回事?一起往下看!



沈向洋在中国


沈向洋习惯于,将自己的人生分成,在中国、在美国、在科技行业三部分。

1966年10月,沈向洋出生在南京溧水区,儿时梦想着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的他,在13岁就考入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而在报专业的时候,他的父亲拿了一份《参考消息》走进家门,兴冲冲地对对他说,“你应该报计算机专业,报纸上说计算机这个东西不得了!”

于是,他在别人还上初中的年纪,就触了机。

百度总裁张亚勤,和他同年出生,两人中,一个13岁进大学,一个12岁上中科大。人们称他为“神童”,但他始终不这么认为,他将这些都归咎于自己的兴趣。

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沈向洋又获得了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他认为,人到了一定阶段,就能知道自己的数学潜能究竟如何。

于是,决定“转行”——他选择了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之关系的计算机领域。



沈向洋在美国


1991年,沈向洋进入全美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成为图灵奖获得者、著名计算机专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学生(拉吉·瑞迪与爱德华·费根鲍姆,因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贡献,而分享了1994年的图灵奖)。

同门师兄,还有李开复和洪小文,后者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现任院长。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2)


人工智能先驱、图灵奖得主Raj Reddy

沈向洋那一代的学生,对人工智能非常着迷,他那时就开始研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人科学等领域了。

但在90年代,沈向洋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好工作。因为,那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愿景。

不过他的导师,非常支持他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后来的沈向洋研究方向,就成了机器人视觉。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3)


年轻时的沈向洋

除了世界顶尖的导师,卡内基梅隆大学注重团队协作的科研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沈向洋的leader气质。

而同样优秀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最大区别就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每个人,都是一头虎,而卡内基梅隆大学出来的,都是一群狼。

所以,他和小伙伴们,很少单打独斗,都是一个团队一起,做一个大项目。也正因此,很多世界IT公司CTO级别的人物,都是该校出来的。



沈向洋在科技行业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4)


1994和1995年暑期,沈向洋曾在美国DEC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实习,并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加盟位于硅谷的“真实空间”(Real Space)创业公司。

加入微软,与世界顶尖天才为伍

1995年,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创立了微软研究院,当时他的愿望,是让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

因此,微软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其中三个研究组,是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

1996年,沈向洋作为研究员,加入微软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对他而言,加入微软研究院,无疑是一种幸运。

从此,沈向洋有机会,与世界顶尖的天才为伍。

直到今天,他仍清楚地记得,刚到微软研究院的那个星期,他发现自己离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传奇人物吉姆·布林(Jim Blinn)、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只隔着4个办公室。

当时他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抓起电话,语无伦次地把这个发现,骄傲地分享给太太。

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加入微软不久后,在盖茨的授意下,微软在北京,成立了亚洲研究院。带着自己的专利与技术,沈向洋旋即飞回国内,开始领导亚洲研究院的相关研究。

1999年1月15日,沈向洋正式转到中国,成为了第一个研究员,到现在差不多快20年了。他依旧记得,当时的第一份工作,是来选地毯的颜色。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5)


在和李开复、张亚勤一同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岁月里,他所领导的图形图像组一战成名。

而在全球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4篇论文,也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

2004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之后的沈向洋,将更多微软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赋能中国、促进中国IT生态圈发展。

他在微软的成绩,也一直都有口皆碑。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创始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Rick Rashid)博士表示,沈向洋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不仅为微软产品和未来战略提供了可信赖的研究保障,还在亚太地区学术界和教育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这样评价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难以支持微软,那是你还未曾遇见沈向洋。”新华社曾报道:“在微软19年,沈向洋是如今微软领导结构中,位置最高的华人,也被外界誉为‘微软在中国的形象大使’。”还曾有媒体形容,沈向洋在微软技术研发上,所做的努力,说明了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最先进的技术一定来自中国”。

而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成为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聚合了一大批国内的高端人才。

后来,李开复、张亚勤等人在离开微软之后,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袖。作为留守者,沈向洋于2007年重回美国,并在2014年升任执行副总裁至今。

为Bing付出7年,为此长满白发

十年前,沈向洋开始负责Bing搜索,这一干就是近7年的时间。作为Bing的奠基人,沈向洋说,自己的满头白发,就是那个时候起来的。

关于Bing,沈向洋曾说,“这么多年下来以后,我很感激这个团队......现在Bing整个产品线在公司已经是一个盈利非常显著的部门了。”

沈向洋给微软的人工智能带来诸多突破


微软沈向洋:被一张报纸改变的人生(6)


沈向洋曾毫不避讳地指出微软的问题,“从PC时代,微软用Windows横扫世界;但是到互联网时代,微软不再是领头羊;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掉队了。”

但他同时表示,“在AI时代,微软要定义在这个时代自己的份量,微软完全有能力和决心,在AI时代引领潮流。”

于是,在沈向洋的领导下,近几年,微软在人工智能、以及相关领域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取得了诸多突破。

并且衍生出了一系列如小娜、小冰、Skype Translator(Skype实时翻译),以及去年4月公布的Project Oxford等项目。

后记

可以说,在中国成长、加入微软、又回国助力微软亚洲研究院、到现在领导微软技术与研发部门的沈向洋,正在成为沟通微软与中国创新的桥梁。

而对于广大互联网从业者而言,或许他的成绩,让人望不可即。然而,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在你感兴趣的地方,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沈向洋,无疑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并让个人兴趣,结出了硕果。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佬,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忠于自己的兴趣和内心的呼唤。

以上。

上一篇:四个替代微软Access的开源产品 下一篇:欧盟委员会批准微软收购GitHub:不会伤害开源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电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