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率、刷新率、图像分辨率等,与高质量的VR体验息息相关。而要在这些方面有所提升,又实属不易。不过,最近行业内的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似乎已有所“突破”。即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方法,得到相应的“替代方案”。
微软:实现MR头显60Hz到120Hz的跳跃对于AR/VR/MR头显来说,刷新率过低,将会使用户容易产生晕动症。而MR显示器理应达到每秒90Hz或以上的刷新率,体验感才比较有保障。但这又比较困难且成本高昂。
于是,聪明的微软研究人员,想到了一种替代方案。
微软研究院发现,在图片渲染过程中,影像并非同时在整个显示器上进行绘制,而是从上至下进行渲染。而大多数MR头显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即对于刷新率为60Hz的显示器来说,即便当一块显示屏用于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的影像实际上比另一只快或慢大约8.3毫秒。

因此,微软研究院发明了一项名为“提高AR头显显示组件的有效更新率”的专利。该研究团队提出:渲染时,为一只眼睛生成影像8.3毫秒后,再为另一只眼睛生成图像。这意味着实际为该眼睛渲染的不是旧影像,而是尽可能最新的影像,并且能有效地加倍显示器的刷新率。
机智的是,这一方法无需实施任何新技术。即几乎无成本增加,但刷新率大幅提高,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Vive Tracker替代方案Hive Tracker,实现在3D空间追踪对象Vive Tracker是一款可与任何真实物体结合的追踪模块。用户使用该追踪器,可在VR世界内实现对各种物品的运动追踪与定位。日前,有开发者构建出了一款开源的Vive追踪器,名为Hive Tracker。
Hive Tracker背后的团队研发了一个包含蓝牙,以及名为“PPI”功能的微控制器。借助合适的软件,该控制器可检测到SteamVR Lighthouse基站的激光扫描,并将位置和方向数据发送回计算机,实现在3D空间中追踪对象。

可以这样理解,Hive Tracker是简易版的Vive Tracker,可用于跟踪小而精确的人体运动。其允许亚毫米级的3D定位,并嵌入带有传感器融合的9DoF IMU,可较轻松地将自定义对象嵌入VR系统内。
另外,小巧、无线的特点,使得该设备还比较适合跟踪自由移动的对象,以用于研究或临床使用。

当前,整个项目(HiveTracker)已开源,可大大降低全身定位的成本。
可变速率着色技术,节省性能及提高图形渲染质量随着VR头显分辨率和视场的提高,渲染复杂场景所需的计算能力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所需成本也大幅提高。不过,通过注视点渲染技术,可降低渲染VR场景所需的计算性能。而节省处理能力对于维持VR中的高帧率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VR一体机等移动VR而言。
考虑到这一问题,眼球追踪领域的领先者Tobii认为,GPU显卡可变速率着色技术,是VR实现腾飞的重要机遇。
以英伟达GeForce RTX显卡为例,基于最新的图灵架构,GeForce RTX 2070、2080和2080 Ti都支持可变速率着色。而这也是影响注视点渲染技术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GeForce RTX显卡支持动态注视点渲染,该功能可令图形程序即时切换3D场景中,某些区域的渲染质量。这种快速的质量转换应该能够令注视点区域的渲染,与眼睛的运动保持同步。

动态注视点渲染,是一个只渲染用户注视屏幕区域的过程。位于焦点圈之外的一切,只需达到大脑相信是真实,即可。这能够为计算机节省大量的图形性能,而且注视点渲染所节省的性能,均可用于提高焦点区域的图形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GeForce RTX显卡对可变速率着色功能的纳入,令渲染管道的其他部分变得更加简单。但若想完全发挥其全部潜能,需要堆栈的每个部分都为支持注视点渲染,进行专门的设计与优化,例如CPU、GPU、游戏引擎和眼动追踪硬件等。而这,显然还需要时间。
为解决图像质量问题,Synaptics宣布推出2K VR显示技术
保持高分辨率图形,并避免晕动症和纱窗效应,这些显示和连接问题一直影响着VR用户的体验。近期,为提升旗舰VR头显的标准,解决图像质量问题,Synaptics Incorporated宣布推出2K VR显示技术。
新技术分为两部分:VR显示驱动程序(ClearView R63455显示驱动器IC),以及VR桥(VXR7200 VRBridge)。
ClearView R63455显示器驱动IC,是专门用于以90fps的速率,为2160×2400的VR显示器供电。在该分辨率下,VR头显厂商将能够实现每英寸1000像素的显示密度,单眼2K分辨率。

此外,ClearView R63455还包含旨在“将影像维持在眼睛直接视线范围内的”Foveal Transport的支持。即利用注视点渲染来节省计算性能,亦即降低外围视场的渲染质量,从而注重用户注视点区域的渲染质量。
在移动芯片成熟之前,系统需要通过数据线,来推动超高分辨率显示器内的所有像素。而VXR7200 VR Bridge,正是这样一种使用USBType-C电缆的连接解决方案。其支持带有AMD或NVIDIA显卡的DisplayPort 1.4标准,能保证超过2K的显示器和更快的刷新率,不会因布线而损失图像质量。

综上,这些“取巧”的方案,确实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解决VR体验现存的帧率不足、刷新率与图像分辨率不够高、成本昂贵、设备不够便捷等问题。不过,也是以牺牲一定的性能为主的。
例如,Hive Tracker在跟踪小范围的运动时更为精确;微软的“提高AR头显显示组件的有效更新率”的专利,主要面向低端MR设备;而上文提到的可变速率着色技术和2K VR显示技术,都是通过节省性能,即牺牲局部、顾全整体体验质量。
也因此,这些解决方案或许可以定义为一种“ 过渡性”解决方案,是VR阶段性发展的体现。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