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软的Surface系列比起普通笔记本,更像是实验型产品,而本文中评测的Surface Book 2 于去年年底上市,在微软官网上,对它的描述是“性能巨匠”。出身名门,又是业内少有的二合一笔记本,是否真的能配得上业界“标杆”的称号?本文作者对其设计、做工、性能更是赞不绝口。本文编译自medium的原题为“The Surface Book 2 is everything the MacBook Pro shouldbe”的文章。

自从2017年起,我就一直在找Macbook Pro的替代品,在家里用台式电脑,也还算满意,不过我一直没有放弃找笔记本电脑,企图找到硬件软件方面都跟台式机相当的笔记本。
去年我试过Razor Blade,戴尔XPS 15和Eve V,使用体验都不错。但是我还是不够满足,这些笔记本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但都还有进步空间,我觉得或许他们已经不错了,应该学会知足。
但是,经过一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心水笔记本!它不仅达到了苹果硬件的水平,也超乎我的想象,极具未来感。
它就是微软的Surface Book 2,15英寸的屏幕,平板笔记本二合一,这是苹果早就该做出来的电脑,这样的质量,除了微软,也没谁能做到了。
我用Surface Book 2 已经有三个月了,整体的功能和设计都让我赞叹不已,软件使用体验非常好,我也终于对触屏笔记本路转粉。
我不是专业写电子产品评论的,但是我对设备的要求很多。
我做的是软件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平时工作要么是泡在text editor里,要么就在IDE里给别人(和自己)的PHP应用“除虫”。所以我的计算机必须电力够强,但是量级要轻,能提供娱乐,看看电影,打打游戏。
我需要的不是专门拿来打游戏的游戏本,我只是想要打起游戏来还不错,质量好,同时可以运行Unix为基础的工具的程序,每天电池够用。虽说要求有点多,但我觉得还是可以满足的。
虽说没有可以在找触屏笔记本,但是几年前我也注意到了Surface系列,当时很惊奇,觉得它的适应性很强。但是那时候只有13英寸的。
2017年末,微软出了15英寸、配6GB GTX 1060 显卡的版本。我的兴趣来了,这会不会是我一直心心念念寻找的、质量和Mac相当的笔记本呢?不过当时还没登陆欧洲市场,所以我买了戴尔XPS15。
不久前来到美国,我决定买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很快,Book 2 就成了我每天生产力的大靠山。
高质量的硬件
Surface Book 2的硬件设计是我见过的最简洁、最美观的设计之一。现在的硬件设计又开始花样百出,非常合我心意。但是微软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是值得赞誉的。Surface Book 2 的外观让人一见倾心,在做到美观的同时,功能上也无可挑剔。
动态铰链设计可能各花入各眼,但是我觉得很漂亮,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一般笔记本方方正正的设计,谁说笔记本就不可以有弧度?
机身采用的是一体式镁合金,摸起来手感很好,跟之前的笔记本相比相当出众:摸起来不算冷,手感很柔和,也不会像XPS 15一样,一碰就到处都留下指纹。
光是拿在手上就感觉很高级,但是也足够硬朗,不会有廉价感。整个机身都是镁合金包裹的,没有哪个地方让人觉得有弱点,没有logo或者贴标签,整体感很强。
显示屏
总的来说,屏幕是业内最好的之一,Retina 做到这样已经不错,能够达到期望值,而且质量仍在不断提升。
屏幕显示的颜色丰度、亮度和显示效果都很好。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在外工作,分辨率越高越好的话,那它就十分适合你。
我之所以对这款电脑感兴趣,就是因为它3240x2160的分辨率,3:2的屏幕比例,在满街16:9比例的笔记本世界里,几乎格格不入。这样的分辩率其实比一般的笔记本好,因为屏幕上可利用的垂直空间更多了。这很符合我的需要,毕竟我是拿它来工作的,不是为了整天看宽屏电影。
之前我用Macbook和XPS的时候,总觉得垂直空间不足,还把工具栏移到左边。现在用Surface Book 垂直空间多了很多,就觉得自己走进了一间天花板很高的房间似的,整个人都解放了。

15英寸的屏幕实际用起来很顺心,特别让我意外的是,在平板模式中也很顺手 ,就像略大一点的A4纸一样。不过,如果你觉得IPad Pro很大,看起来很笨拙的话,那Book2 的大小就像A4纸下的夹纸板,还要更大。不过,这些多余的空间也能用来做更详细的笔记、在头脑风暴时涂鸦,画图表等。
一开始,当众拿出这么大的平板,总会因为引人注目而觉得不自在,但是习惯了之后,却感到非常自由。有那么多空间,笔才更有用处。而且,如果你需要向他人做电脑展示,Surface Book 2的使用体验也比Wacom要好。
键盘和触控盘
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和触控盘一般都是用户的大槽点。有时候,使用体验太差,让人失望,甚至让考虑从苹果转其他笔记本的用户打起退堂鼓。
苹果确实把键盘和触控盘的标准提的很高,让习惯后的用户很难再习惯使用其他键盘。很多笔记本电脑的触控盘会触发屏幕下拉,空格,或者根本就不灵敏。
我在使用Surface Book 2之前,对一切PC都已经心生怀疑。但是,它的触控盘实际用起来非常棒,确实会按照我的操作来执行,这一点我没什么可抱怨的。这是我第一次找到使用效果和苹果相当的触控盘,我已经心满意足。如果你也曾经饱受Macbook的蝶式键盘所苦,我保证,Surface Book 2的键盘能疗愈你的心伤:键盘使用起来手感很好,敲起字来很舒服,不会像在空心木块上打字一样。
微软确实同时解决了硬件和软件对接时出现的问题:笔记本要用得顺手,输入问题和使用体验是必须要解决的,一直以来很多设备都没能提供好的使用体验。
Surface Book 2在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上确实做得很大胆,但是它的实用性上没有打折扣,就算每天都用,还是顺手又顺心。
充电
就连接性而言,Surface Book 2完胜MacBook Pro:两个3.0接口,一个Magsafe充电器,一个USB-C接口(也可以用来充电),还有一个SD读卡器插槽。
太完美了。有了它,你终于可以躲开软件保护器。这些接口都让人耳目一新。
充电方面,Surface Book 2可以用Surface Connect进行磁吸式充电,这个接口也可做连接用,接上Surface Dock拓展坞,可以插入Surface Connect连接线充电,接入外部显示屏、键盘、鼠标以及更多设备,在单根连接线上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
机身上有SD卡插口,实用,让人怀念。
充电口都集中在右侧,有点不方便,还是线排列得不太规整,用鼠标的时候很容易碰到。大多数笔记本的充电口都在左手边。
分体!
Surface Book 2的最大卖点就是,不仅是功能完善的笔记本电脑,也是好用的平板。只需要按下键盘右上方的按钮,就能弹出屏幕,开始使用平板了。
微软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Surface Book 2的计算能力主要位于显示屏部分,音响和耳机插头也是。在键盘部分有一系列接口,大电池和高端的nVidia GTX 1060。把屏幕拆下来当平板,功能也很全,如果接上键盘,眼前就有了一台有高端显卡的笔记本。
平板和笔记本都是业内质量过硬的,平板部分可以和iPad Pro媲美,加上键盘就和MacBook相差无几。听起来像是小把戏,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以让部分用户的体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我,每天我都要用笔记本和平板,有了Surface Book 2,我的工作节奏有了很大变化。
我本人是自由职业者,做的是市场推广和UX,所以我常常要跟客户面谈或者视频会谈。在我们“面对面”讨论,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会把屏幕拆下来,某页面截图,直接在平板上做笔记,轻触笔尖就能把信息传给在远方的客户,非常方便。
我现在经常截图,直接在图上做笔记,然后用邮件发给对方求反馈;或者画个三维线框,提出布局改善的意见,这样直观的表达,每天都让我省了不少笔墨,因为我无需再写几百字,用文字解释我的

想法了。
我之前担心笔记本无法代替台式机,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但是这样的忧虑已经是Windows 8时代的事了,那时候平板的界面怪怪的,很难接受。微软现在做的就很不错,触控(手指或者笔)和鼠标模式用起来都很顺手,你还可以设置在开始之前,询问你倾向使用哪种模式,然后做出相应调整。
我用iPad Pro和Apple Pencil用了很久,确实是很不错的设备,但是使用起来总觉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Surface Book功能更完善,能更好地满足工作需求。
你不需要苦苦寻觅其他配件,想尽办法把iPad Pro变成正经的笔记本。Surface已经能满足工作所需,如果需要平板,把屏幕拆下来就完了。
微软为了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在光笔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我一开始持怀疑态度,因为从Windows XP时代开始,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很少,让人觉得很没劲,现在我算是看到了大的进步。

笔的反应时间和使用体验跟Apple Pencil类似,书写起来确实很顺畅,跟真实的书写体验很相近,不像塑料在玻璃上划似的。
笔头有一个按钮,可以用来打开app,截图或者写笔记,根据按的次数不同,执行不同命令。平板模式下非常实用,点一下,截图做笔记,很方便。
笔可以通过磁力吸附在屏幕边缘,左边右边都可以,这样也减小了丢失的可能。
结合微软的OneNote,做笔记、涂鸦都很快捷,就算一开始写得很乱,你也可以稍后选出某些片段,通过识别,转换成文本。
微软把这些和光笔相关的功能成为“Window Ink”
在 Windows Ink 工作区中使用手写笔在屏幕截图上写下便笺、画草图和绘图。
关于触屏这么些年来,苹果一直告诉大家,MacBook没法做触屏,这样的设计造型,容不得手指或笔来控制。如果想要触屏产品,就买iPad吧。
但是微软做到了。不仅是办公能满足需要,它也能满足娱乐需求。你可以在飞机上、床上看视频,把屏幕拆下来,调转过来安上,平板就自带支架了。比起iPad自以为聪明,键盘折来折去的,这么直截了当,真是让人神清气爽。
在烹饪的时候,我会把屏幕拆下来,用画架模式,以免弄脏。

在公开场合这么做,虽然有点炫耀的意味,但是大家都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你时,感觉还是买的很值的。这也是很好的话头,引起周围人的兴趣,他们就会来搭讪。
Surface Book 2能实现iPad Pro的所有功能,无需在置办配件,可以写代码、画图、看电视。能实现工作娱乐二合一,让它充满未来感。只要按下按钮,拆下屏幕,调转方向,就能从工作模式转到娱乐模式。屏幕拆下来之后,不只是看电影,也可以查代码。继续工作。
在笔记本模式很少用到触屏,但是有时候还是会不自觉用手指去点。如果习惯了,用其他笔记本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点屏幕,可以说是拥有时觉得没什么,但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功能。
苹果在WWDC上说,笔记本不应该配备触屏功能,不然使用体验不好。完全就是瞎说。我觉得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卖iPad。Mac的用户一直以来都错过了这种计算机功能的转换,人机交互的模式很单一,没法像Surface Book这样,灵活切换键盘/鼠标键入和触屏两种交互模式。
用鼠标关闭窗口,调低音量,如果手指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点,就会懒得用鼠标。如果用惯手指,重新用MacBook的时候,就会不习惯。短短几个月,就会不适应原来用了这么久的笔记本。

在拆下屏幕之前,先按下键盘上的弹出键,然后等一两秒,绿灯亮起。
你可能会担心,如果没拿好,键盘会不会掉下来,不会的。活动铰链连接得很牢固,键盘不会无端端往下掉。
如果某些应用对GTX 1060的使用率很高,在关闭这些应用之前,可能无法弹出屏幕。
弹出屏幕时,会发出一个“咔哒”声,一开始用有点疑虑,但是用惯了,就觉得铰链的设计很好。
能把键盘拆下来一直让我觉得酷毙了,改变了我的工作模式。
我算是被平板笔记本折服了,完全路转粉。我有时也写作,但是比起打字,我更喜欢用手写。但有了这台电脑以后,我也没那么讨厌打字了。
苹果每次更新换代,改变都很小,但是微软一上来就做出了二合一笔记本,Surface Book 2用起来,就像能够随时变身飞机的法拉利。
每日使用体验过去几年来,我们对设备及其形态因素的想法出现了很大的转变。我最近意识到,对于终极实用型笔记本的追求,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我们对于其计算能力的要求太高,但笔记本受到大小的限制,无法实现用户需求。
大家都抱怨笔记本不够用,但是事实却是,台式机已经开始没落,我们幻想只用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就能实现台式机的计算能力和工作量,却罔顾笔记本收到发热和CPU方面的限制。
我们理想中的笔记本,既能完成台式机级别的工作任务,电池得够用,还要轻薄。大家都希望能随时随地办公,脱离办公室台式机的限制。但是这样的期待往往只是让用户倍感失落。我们努力突破电池电量的限制,同时又要顾及对笔记本形态的要求。强扭的瓜不甜,很多笔记本都没法同时达到这些要求。
也正是因此,看到微软Surface Book 2上市后,我很怀疑平板笔记本二合一的设计。我的疑虑正是出于形态因素及其限制。
现在我用的是英特尔i7-8650U四核处理器,4.2GHz,16G RAM,GTX 1060,6GB存储和512GB硬盘的Surface Book 2.但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这些全装在一台机子上的。
我用过后,就知道自己错了。无论我丢给它什么任务,它都能执行。我用它在高显卡配置60FPS下玩过Fortinite还有别的游戏,玩完就能立刻回到PHP-Storm,继续工作。它不需要外显卡,本身就能完成使命。在争奇斗艳的游戏本市场上,Surface Book 2的出众不仅在于平板笔记本二合一,而在于它确实既能打游戏,又能拿来工作。

但是,有些点值得单独列出:
16GB的限制还是很吃紧的,就算你个性化配置也如此,对于这样高端的机器,确实有点捉襟见肘。如果你是拿它来做正经工作,运行Vagrant虚拟机器,同时在开几个设计文件,16GB很快就不够用了。
可以快速关闭软件,节省电量,降低风扇噪音,提高生产力。
Surface运行起来还是很OK的,在玩Fortinite的时候,用高显卡配置,接近4k的分辨率,FPS达到60,还是能带得动。
如果拆下键盘,平板就没有GTX 1060显卡了。一般使用不会受影响,但是如果你想用平板连拓展坞,然后玩Fortinite,行不通的。
RAM的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微软的二合一笔记本已经能实现工作娱乐模式自由切换了。要是用其他设备,不同模式还需要不同设备呢。
电池电量电池问题就见仁见智了。我在买之前注意到,这款计算机的电池容量算大的。而且,随机有两块大电池,一块用于基座,一块用于显示屏。如果你的工作负担没有那么重,电量持续上12小时应该没有问题的。
我之前从旧金山飞到阿姆斯特丹,路上一直在看视频,看了有10小时。最后着陆的时候还有39%的电量。我已经很吃惊很满意了。
我的新工作节奏微软还有一款单独的产品,Surface Dock拓展坞,能实现我对MacBook USB-C的期待,一个接口,同时搞定充电、展示和其他连接问题。
用USB-C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还要额外买一个带USB-PD和USB-C接口的展示器。Surface Dock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只要用简单的、有磁力的Magsafe就行了。

图片来自作者推特
我在办公室时,会把Magsafe和Dock相接,然后我就能实现4K 60Hz的显示、还能连一系列带USB的设备。如果你追求的也是工作-私人生活模式的转换,那Surface Book 2会是绝佳选择,这是我寻找Mac替代品的漫长旅程中,用过的最满意的替代品。
Surface Book 2的转换性很强,你也可以把显示屏调转过来,跟台式机相连,当第二显示屏用。
而显示屏之所以功能强大,就是因为微软反其道而行之:所有笔记本把计算力放在基座里,微软却把重头戏都放在屏幕上。除了GTX 60不在屏幕里,其他的重要组件都在。也正因为如此,铰链的设计才鹤立鸡群:需要告诉的数据传输界面,才能让用户在一两秒内弹出屏幕。按下弹出键,等铰链松开,平板进入触屏模式。这样的转换很神奇,你可以前一秒在写代码,后一秒就拆下屏幕,开会做笔记去了。而我最欣赏的一点是,我可以从写代码到向他人寻求意见的过程中,轻松地向他人展示,只用一台机器就能完成所有动作。
Windows Hello算是锦上添花,可以让用户通过面部识别解锁。这些小的功能,实则简化了每天的工作。
风扇装在显示屏里,噪音不大。这也就意味着,键盘一直都是凉的。打起游戏来很不错。
平板部分的插口很少:一个3.5mm的耳机插口,一个Magsafe接口,位于显示屏和键盘连接处。
虽说接口不多,你可以通过外接拓展坞来连接其他设备。
把平板反转过来,眼前就多了块屏幕,也没有键盘阻挡,还是很实用的。
不过,这款计算机上的USB-C不是完全的USB-C,让人摸不着头脑,看上去像是USB-C,但实则是USB 3.1,用起来有有一些恼人的限制,比如,虽然能连接USB-C显示设备,却不能仅用一个接口实现60HZ下双4K显示。
这似乎是因为USB-C接口和Magsafe接口之间的4条电路导致的,让拓展坞连接机制的一部分。那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设计成USB-C拓展坞呢?好好的机器,却因为这种接口设计上的决定,让用户觉得不实用。
不过,这个看似USB-C接口的添加还是好的,除了电池充电之外,周围其他接口也可充电,没必要一直带着Magsafe充电器。我一直用15英寸MacBook的充电线,因为它还能充手机和任天堂Switch。
分水岭级别的产品
大多数人在我展示Surface功能的时候,都赞叹不已,但是他们都提到一点,Surface不能运行macOS。
我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挫败。Windows10已经大有进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能满足工作需求。我觉得这些没用Windows系统很多年的人,应该重新审视一下Windows。
我之前写过Windows是网络开发,一年来Windows 10又有了很多进步。Windows环境下的Bash功能强劲,支持良好,从MacBook到Surface,实际用起来没什么差别,而且微软还在不停地加快进步的步伐。
除非你用的是Xcode,不然你的工作节奏不会受到macOS像Windows转换的影响。没错,我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Bash,没有什么问题,就连在Bash环境下用Symlinks也能实现完全功能。
然后就不免要提到应用的问题。macOS经过多年的积累的优势,可以吸引到高质量的开发商。但是近几年来,随着Electron的崛起,macOS的热度下降。而微软在此期间一直蓄势待发,静静地建立起有竞争力的应用商店。
Windows Store现在有很多大型应用加入,自带有离线支持的Netflix,Facebook Messenger和Spotify等。自带的邮件和日历也很不错,每天都会用上。
总的来说,让设计师犹豫的就是Sketch。但是Sketch至今拒绝Windows用户。这样反用户的做法略显荒唐,或许用户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非用Sketch 不可。
Figma,Framer和Atomic这样的工具,最近也越来越流行。我常常向别人推荐Figma,这是个跨平台应用,能让企业上下都接触到设计的过程无论是Mac, Windows还是Chromebook都能用。
微软现在把宝都压在网页应用上,Windows Store里有Progressive Web Apps,能离线使用,跟自带的应用使用起来体验相差无几。长期看来,有利于培育更多功能齐全的工具,我觉得这样的发展路径跟苹果所追求的大有不同。
微软现在正鼓励Windows团队在看似没有发展余地的“过气空间”里,不断开拓创新。而他们确实也做到了。像是Tab Sets功能,能把浏览器和日历还有Sonos放在一个分页窗口里,整个窗口看起来更有序。
微软下在开发Windows Store上的功夫越多,就越能让人看到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桌面办公环境的新可能。比起去年,使用体验已经有了大改进,拒绝尝试的人,就错过提升办公体验的好机会了。
总结
如果你追求完美,那你不免会感到失望。完美的笔记本电脑是不存在的,不论什么产品都能找到缺点。Surface Book 2当然也有缺点,但是整体而言,还是很特别的一款产品。
要是在4年前有人跟我说,微软能做出这样的产品,打死我也不信。这款产品真的超乎想象,质量感觉像是苹果制造的,但是苹果却始终没能做出平板笔记本二合一电脑。
集正经工作模式和休闲娱乐模式于一身,可打游戏、可看视频、可做笔记,模式转换自然快捷。微软确实做到了超乎业界水平,树立了二合一电脑的标杆。
我的赞歌怎么唱也唱不够,不管什么方面看,Surface Book 2都是出色的笔记本,已经超乎我对笔记本的想象,可谓是每个开发者理想的笔记本。曾经沧海难为水,现在有了这样的灵活的模式转换体验,我不会再回到MacBook的怀抱了。
不管你是职业是什么,哪怕是死守MacBook的设计师,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工作节奏和体验,我都建议你尝试一下Surface Book 2。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