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开始的“互联网创业潮”,你会做个app,会做个公众号,甚至你就有个idea,有个微博,你振臂一呼,就会有许多天使和风投涌来,给你砸六位数到七位数的天使轮,当然后来都被证明,能活过B轮融资的公司,不到2%。那时候就有一个互联网泡沫论甚嚣尘上,基本都喜欢拿二十年前的美国纳斯达克大泡沫做对比。很多人说起当年的泡沫,还胆战心惊,毕竟2000年达到的最高点,超过了5000点,直到2015年才终于涨了回来。

纳斯达克指数
后面开始还原当时的情况,希望大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是参与者,还是看客?或者你更有可能,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当时的背景很简单:互联网让所有人看到了未来。当然后来证明这的确是未来,没有问题。
经济层面:并且当时冷战结束,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元是全世界都必须接受的法币,所以美国的经济在那个时刻就代表着全世界的经济。美国经济从1991年开始复苏,实现了连续增长108个月,并且恰逢其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资金避险回流美国,在此期间,美元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美联储也在1998年9月-11月期间连续三次降息,实在是觉得国内钱太多了。
行业层面:美国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注重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随着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的超常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信息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在短短的几年内从5.2%提升到8.2%。
舆论层面:美国国内舆论开始吹捧“新经济”,认为这次“不一样”。还有一个更简单的传遍全球的说法:地球村。在互联网新经济的热潮面前,很多传统的投资理念被颠覆和嘲笑,许多投资者都认为“这次不一样”,更关心上市公司被勾画的“美好前景的故事”,对于所投资的公司是否能实现盈利并不关心。
后面单单说一个大家并不熟悉的公司,普利斯林(preciline.com),当年的IPO情况。大家可以对号入座自己喜欢的币,看看是不是20年过后,其实还是一样的玩法,只不过换了观众和名称。
1999年3月,一家在万维网上运作的普利斯林公司(Priceline.com)——该公司经营的网站允许人们在线选择最适合自己价位的航班机票——做好了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准备。普利斯林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S.布拉德克告诉他们,他的公司不仅具有革新旅游行业的潜力,还能革新汽车销售与理财服务行业。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一年,员工不到200人的公司来说,这种说法无疑于夸下海口。但是房间里并没有人质疑布拉德克的展示。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普利斯林牛逼一定要买呢?因为团队厉害大V站台。公司的创始人杰.S.沃克是一位来自康涅狄格的青年企业家,此前他已经通过在信用卡账单上推销杂志订阅赚了一笔钱。(像谁?)。董事会(站台不做事的)有:花旗集团的前任董事长布拉德克,施乐公司前任董事长保罗.阿莱尔,时代公司前任董事长小NJ.尼古拉斯,以及《财富》杂志管理总编马歇尔.罗布。
是不是全是大V站台?
那时候华尔街上的说法。普利斯林将会遵循着美国在线、雅虎与ebay(类似现在的BAT三巨头)的足迹,成为最新的“互联网蓝筹股”。投资圈子的人们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能够认购多少股票。(开盘前买,私募)3月30日早上,1000万股普利斯林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号PCLN,每股定价16美元。开盘之后股票价格立即飙升至85美元,五倍。怎么描述膨胀到什么地步呢?普利斯林公司的市值估价大约是100亿美元,一个卖机票的网站,比联合航空、大陆航空与西北航空捆在一起还要值钱。你可以想象比如携程的卖机票子公司比国航 海航 南航等加起来还值钱吗?不可想象的。1998年普利斯林也给了投资者们一份“答卷”:这家公司在1998年一共亏损了1亿1400万美元。
这只是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从中体会到有多疯狂,这可是公司股票,开盘涨五倍,太可怕了。而且这还不是微软 英特尔这些巨无霸,只是一个两百个员工,没多少用户量的互联网公司。
这样的公司,在那几年里,有接近2000家。特别是在1999年和2000年,超过880家公司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进行了首次公开招股,数量远远超过过去两年的315家。这个膨胀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接下来贴几张大家熟悉的公司(微软,亚马逊,思科,雅虎),在那段时间的疯狂:

微软

亚马逊

思科

雅虎
如果大家对这几家没什么概念的话,可以换算成今天的苹果 亚马逊 谷歌 Facebook。这可是世界级的垄断公司,崩溃了之后都是十几年才缓过来,这结果很多投资人都不可想象。当时的投资人的心理活动你可以想象的到,就类似于你今天买了苹果公司的股票,但是在两年的时间暴跌了几十倍。但是苹果还是世界第一最赚钱的公司,你不可理解,你也不可接受。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了。
为什么这样火热的市场说崩就崩,难道毫无征兆?这儿就引申到另外一点我想说的,大家不要觉得都是中国监管搞事,天天管着管那,人美帝多好,市场自由,想干啥干啥。其实不是的,美国政府要是管起来,那可是毁灭性的打击。
拐点发生在2000年,政府发起了对微软的反垄断指控。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这个网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微软反垄断案/6673876?fr=aladdin
简单的说,就是加州政府觉得微软垄断(当然这是个人都知道的事实),加州政府希望达到什么结果呢?微软公司拆分。
这事儿造成什么结果呢?微软传奇人物比尔盖茨辞职。然后大笔罚款,躲过了拆分的命运。
这事儿对当时的美国人造成的震惊程度大概是这种感觉:广东省政府认为腾讯垄断,命令必须把qq和微信和王者荣耀都拆开成小公司,并且纳大笔的垄断税。
不可理解,但是他就是发生了。而且微软可是世界级的垄断公司,赚外国人的钱的公司,可以说是民族企业的骄傲。
随着微软这个纳斯达克的老大股价下跌(只是下跌,不是崩盘),其他小公司股价直接开始血崩。截止2002年底,1995~2000 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中的72%,股价已低于发行价,50%的公司或破产或被收购,继续独立存在的上市公司只剩一半。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撑过来的公司,现在都是行业大佬,微软思科英特尔苹果,等等很多。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美国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和现在的区块链泡沫太像了。很多人说为什么未来是区块链,不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是人工智能,不是机器人,不是物联网?我的观点可能太刺激,就似乎区块链可以容下更大更大的泡沫,能圈进来更多的人。
1995年的时候做一个网页能挣1-3万,你相信吗?1995年的时候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五年能翻一百倍,你相信吗?1995年的时候,告诉你世界首富是个卖软件的,你相信吗?
所以1995年到2002年大量涌入的投资者和大量开始学习编程的程序员,没有助推后来美国的互联网大发展,你相信吗?
这么说吧,很多人是投机进来的,后来套住了没办法,成了投资。然后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本来是想挣笔快钱的,却开始疯狂支持区块链发展。
接触到区块链的人远远多于其他所谓”未来科技“,那么市场是可以倒逼改革的。世界的发展方向是偶然的,如果那个时候是道琼斯工业指数爆炸而不是纳斯达克爆炸,或许咱们现在人类工业水平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有钱人的目光在那,市场的热情在那,聪明的大脑在那,那就是未来。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