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概念,1组数字,1个观点,1个公式,1个问题。
enjoy~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组数字
「42年,第二位,37.91%的市场份额」
刚刚过去的4月4日是微软公司的42岁生日,我在那天发了条朋友圈:
微软42岁了,股价也到了历史新高,但是它已经不再是一家能够影响全局的重要公司。

微软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恰好在同一天,网站流量分析公司StatCounter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Android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到37.93%,而Windows为37.91%,首次降至第二位。

StatCounter发布的2012年3月-2017年3月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这不是一份操作系统保有量的市场份额数据,这只是基于对全球250万个网站所记录的上网设备的统计而得出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换句话说,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在全球活跃的上网设备中,Android已超过Windows成为第一大操作系统。它不是各操作系统真实装机量的统计,但它证明了一个明确无误的趋势。“仅仅5年前,Android设备的网络使用份额还只有2.4%,”StatCounter的分析师说,“微软的统治结束了。”
来自keso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
文章《微软尚能饭,但已老去》


1个概念
「低价的飞轮效应」
简单解释一下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在其零售业务上的表现是:价格优势能带来更多用户,进而带来更多销售量;这使得亚马逊能对供货商有更多议价权,也能说服让更多第三方供货商在其平台上销售;货物的丰富性又带来更多的用户,循环往复;另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和供货商以及因此带来的交易量,使得亚马逊的固定成本例如仓储和网站平台都能达到最大效用。
但 Uber 的低价能带来飞轮效应吗?
做个比较好了。亚马逊海量的用户赢得了挤破头想要进来的供货商,但Uber的用户却无法为Uber带来更多的司机,Uber常年需要用现金奖励这种方式来赢得新司机;亚马逊的海量用户也能让供货商心甘情愿地在亚马逊的平台上投入精力优化自己的商品展示,但 Uber 让司机自发工作更长时间的能力却有限,现在甚至到了需要用心理学行为学的方式来诱导操控司机行为的程度;亚马逊在扩张时除了语言的障碍之外,基本没有地域的限制,在旧金山的人也经常会买到发货自中国深圳的商品,但Uber每进入一个城市都需要配置一套人马,一个个去攻城拔寨。
而且,亚马逊规模的扩大看起来让这个游戏中的每个人受益,用户自然很开心,例如我就很高兴能在亚马逊上从办公用品到生鲜都一站够齐;供货商虽然开始不高兴,但他们现在觉得虽然利薄,但可以多销呀。现在,这种规模效应惊人,在美国,除了化妆品零售和生鲜,其它品类几乎都已被亚马逊拿下了。
但Uber现任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效应。大多数司机,以及在本地打Uber通勤的人,都并不会直接受益于Uber在另外一个城市的扩张;Uber用户的增加,似乎也没为Uber带来剧烈的成本节约。
来自徐涛专栏《硅谷早知道》
文章《Uber在做的是个好生意吗?》


1个观点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情感消费」
事实上,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带有极强的地域色彩,由于网络是我们唯一可以比较容易取得信息的渠道,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习惯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和付费的习惯。同时,当下的消费者对于信息品质优劣的宽容度也比较大。
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收费,我们会发现往往是满足精神需求(无论是成长的需求还是安慰的需求)的知识才能最终被消费者接纳。
罗振宇虽然是音频节目,但也以“卖书”作为主要的方案,除了“书本”确实是知识的最佳代名词外,我觉得还有一层原因是:实体的物品可以更好地作为情感消费的例证。
即便对方帮你读完,以某种讲故事的形式说给你听了,你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所以你会想要拥有一个具体物品来证明这件事(情感),所以你买了这本书。这些书的意义不在读,而是一种情感消费和知识经济结合的必然性。
那么纯粹虚拟形式的内容呢?比如网上的付费文章、音频、视频?其实这正是网络文化日益接近现实的表征。如果回到十年前,无论哪种媒体形式的内容,一定会有专门的盗版传播渠道,类似音乐、电影。但十年以后,大家通过种种付费的娱乐产品已经接纳了消费欲和拥有欲的对接。很多人在购买付费的知识产品时,已不再是像核心用户一般,利用互联网收集免费的内容,而是仅仅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朴实的需求。
来自专栏《投资人的秘密》
文章《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情感消费》


一个公式
个人品牌质量=流量×稀缺性×品质
倘若个人品牌的核心关键是质量,那什么是质量?质量由什么决定?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该怎么注意质量?我发明了一个公式跟各位分享:
个人品牌质量=流量×稀缺性×品质
在这个相乘的公式里,每个变量都会直接影响个人品牌的质量。其中:
流量代表了一个人的品牌影响力;
稀缺性需适度,也就是一个人的能力稀缺、品牌稀缺、曝光度都要适中;
品质可以理解为口碑、调性,或观感。
这三个变量相乘所得就是品牌质量,个人品牌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这三点。个人品牌有好有坏,很多人认为,好的个人品牌就是名气大,可是大家回顾一下,很多所谓网络红人、名人的个人品牌真的做得好吗?如果说个人品牌只是在短期内快速变现的话,已经不能被称作品牌了,我宁愿把它叫做个体营销、个体炒作。
来自李倩专栏《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文章《个人品牌的核心关键是什么?》


1个问题
寻找合伙人有哪些坑?
创业者可能没法在第一次就遇到合适的人。有的时候,一些人才因为更早地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所以加入了进来,但可能发生的一件事就是,他缺乏领导能力。这样一来你就能明白,他们更适合成为你公司的核心员工,而不是你的合伙人。这个时候,你要和他们明确说明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创始伙伴。
联合创始人可能会不够稳定。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就是,你不一定有识人之明。也就是说,你可能不小心把一个第一印象很好的人拉入团队,但接触几个月之后开始对他不满。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建议大家,选择合伙人要接触至少三个月。
分权管理问题。作为创始人,你必须保证自己的股权足够控制公司,并且需要和合伙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如果是各自管理小团队、各自下命令,显然对公司是极其有害的。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较好的情况是,创始人没法控制公司的前进方向,会直接影响公司战略;更糟的时候,创始人可能会遭到董事会的排挤,比如我们可能都知道的,乔布斯就曾经被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踢出公司。
分工不明。
股权制度不完善。
......
来自曲凯《5分钟创业课》专栏
文章《寻找合伙人有哪些坑?》
————————
转自:36氪
欢迎关注“元浦说文”订阅号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