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微软在这场号称“百箱大战”热潮里,姗姗来迟。一般来说,迟到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动作太慢没赶上,另一个是在伺机而动等待后发。如果说此前还无从判断微软的“迟”是哪种情况,那么现在则比较清晰了。
两周前,微软联合音箱制造商哈曼卡顿推出智能音箱 Invoke,Cortana 作为语音智能助手内置其中,可供唤醒,执行操作。更早前,微软与亚马逊同时宣布,打通 Cortana 与 Alexa,在 Windows 10 设备上对 Cortana 说“call Alexa”,就能够唤醒后者。
在AI竞争加剧,智能语音助手混战的背景下,在萨提亚·纳德拉“云+端”的战略下,从这两件事其实可以看出微软对 Cortana 的定位,越来越明晰了:一方面为硬件合作伙伴提供 AI 技术,另一方面和同行业伙伴结盟。
这个判断编辑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Cortana 负责人幺宝刚处也得到了确证:
Cortana 的定位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目前专注效率,既要作为一个应用,也要成为一个平台。
从应用角度来看,Cortana 进入了 Windows、iOS、Android 等不同的系统,连通微软生态中的 Office、Skype 等一同成为效率工具。从平台角度而言,PC、手机之后,Cortana 相继也将其 AI 能力应用在了家居、音箱、电视、车载、lOT 等场景中,未来将会随着微软的业务继续进行扩张。
整体来说,智能语音助手这条赛道似乎出现了“奇怪”的盘面,一方面是竞争的加剧,无论是巨头之间还是创业公司的涌进都能说明;另一方面则是“结盟开放”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以下为专访幺宝刚的Q&A;部分,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做了增删:
关于产品
:微软和哈曼卡顿合作的音箱 Invoke 有什么亮点?
幺宝刚:产品的亮点包括几个。
第一个是优秀的产品自然会吸引最优秀的合作者,哈曼卡顿这样的高端音箱品牌与我们合作,我们也一直希望 Cortana 对外传达一种高端调性,因此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声音,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音质非常好,另一部分是 Cortana 的声音——计算机自动生成声音的自然度也是最好的,这个是第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是,用户可以通过音箱,直接跟 Skype 连通接打电话,也有一些智能音响可以打电话,但 Skype 除了能够打电话之外,还跟你的 Skype 联系人直接做对话。
第三是跨平台。用户不光可以在音箱上呼唤小娜,也可以跨平台通过 PC,手机等任何操作平台上联动使用Cortana。
作为人工智能助理, Cortana 对用户提出的知识性问题给予准确的回答,这主要依托了 Bing 的后台,除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知识图谱的建立,都是智能音箱的亮点。其实我们非常高兴,虽然我们正式进入这个市场,来的慢一点,但是我们有明晰的定位,并且获得非常正面的用户反馈。
Cortana现在定位变的更清晰,现在更多专注在效率方面,高效生活高效工作。
在音箱设置的时候,如果用户拥有 Office365 的帐号,就可以直接连接Cortana,并且使用 Cortana 进行管理会议、日程和提醒,因为小娜的跨平台属性,用户可以轻松同步手机和 电脑 ,这样专注于高效的例子,未来将会在我们产品的特性、功能上不断加强、优化和展现。
小娜的技术正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同行也都了解到,这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基础力量,微软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其技术投入和研发力量不言而喻,例如就在今年8月,我们的对话语音识别技术达到了人类专业水平,错误率由5.9%进一步降低到5.1%。虽然数字感觉很小,但到后面的提高也会越来越困难,这个就是技术的进步。
:除了赋能硬件厂商外,内容上也很重要,微软在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幺宝刚:想要成为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助理,小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所专注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打铁自身要硬,我个人对于微软自身的技术非常自信,特别在基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例如语音识别,语意理解,微软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带来相当大的优势。
第二点,除了技术之外,还要带给用户足够好的体验。我认为,用户体验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加入微软生态,与微软的生产力工具 Office、Skype 等结合;另外一个,是小娜的IQ方面的发力,她需要非常聪明,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从 Cortana 上可以看到,当时微软在 Bing 上面做投入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不做搜索引擎,那么现在搭建一个完备的知识图谱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幸运的是,微软目前既有高效的生产力工具,又有搜索引擎,搭建知识图谱,让人工智能拥有足够的知识。。
第三点,就是技能的开发平台。我们希望开发者、第三方用户、厂商,都可以利用这个技能平台进行开发,提供内容,加到 Cortana 里,网易云音乐就是个例子。这个平台已经在美国推出了,晚一点时间,会在中国继续大力推广,这也是我们希望与合作方构建科技生态的一部分。
:让用户觉得体验好的标准是什么?
幺宝刚:最基本的层面,是语音的识别率,我刚才也提到,目前我们的我们的对话语音识别技术达到了人类专业水平;再往上升一层,是我们希望用户的问题能获得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很多智能助理,哪个回答的最接近于用户希望得到的,我们是请了专业的人来评测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更多用户使用所产生的大数据有足够多的用户,使用黏性、使用频度实际上证明了这个事情对他有多重要。如果他每天都会来用几次,说明这个有用,不然的话自然而然就不用了,就会选择别的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应用层面的,还有用户层面的一些度量。
:未来微软有没有可能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
幺宝刚:小娜未来的发展自然会跟随公司战略,作为微软生态的一部分,像微软内部已有硬件,例如Xbox,小娜已经在进行整合,所以我们也将会配合公司的战略发展。
:目前对 Cortana 在营收上有什么期待吗?或者KPI。
幺宝刚:像刚才我也提到,在商业模式方面,我们第一年的专著点会是先专著于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上,所以至少在我们这个财年这不是一个目标。
关于竞争
:你觉得智能语音助手,在未来竞争中可能会胜出的因素有什么?
幺宝刚:我们也在思考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一定要有自己专业核心的投入,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已经不陌生了,历史上也经历过遇冷,因为本身就很难,核心的东西,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有突破。我认为关键点在于公司是否愿意在基础研究方面做持续不断的投入。不然,你的核心技术将来会依赖于别人。而微软在这方面,拥有多年积累的技术、同样在人才方面,我们也投入很多。
第二,要有基础应用。人工智能助理必须有自己的内容,需要足够聪明,并且拥有足够的知识,那这个从哪里来?微软之所以有知识图谱,是因为我们投资了多年的 Bing 。同样,我们之所以能够专注在效率方面,也是因为有 Office 多年的积累,以及对用户需求的了解。
第三,足够多的数据。目前有两种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一种是比较通用的,还有一种是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我认为,要获得足够的数据首先要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其次要对行业非常了解,微软认知服务集合多种智能API以及知识API,目前我们已发布包括视觉,语音,还有翻译语言,语义理解等29款工具,我们也希望能和更多合作伙伴一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应用和可能。
:微软整体的战略,是云为先移动为先,Cortana 在这个战略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幺宝刚:微软 CEO 萨提亚提出智能云+智能边缘计算的概念,也就是Cloud+AI的模式,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由智能云和智能端,用人工智能将所有东西连接在一起。我觉得的 Cortana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体现,原因在于,首先我们对 Cortana 的定位,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助理,所谓无处不在是指, Cortana 既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应用存在,也可以存在在微软的应用或者合作伙伴的应用、甚至存在于定制的设备里,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小娜必须生活在云端,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同时为这么多的终端服务。
另外,Cortana 后台的很多技术,其实应用的都是云服务,Cortana 可以通过智能助理的使用,把语音做的更好,做更好的语音,我们还通过微软的认知服务提供给那些暂时不需要 Cortana,但是需要微软语音服务的开发者使用。
:小冰那边会讲一些数据,比如说对话轮次达到多少轮,小娜好像不太强调这些数据。
幺宝刚:对,因为小冰是一个情感机器人,那她陪伴用户的时间长,对她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先不说小娜先说搜索引擎,那搜索引擎最理想的对话次数是多少?
:一轮。
幺宝刚:就是我马上就告诉你答案。但是对于智能助理,理想状态到底应该是多少?这个其实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把这个问题规定下来,是一轮或者多轮。我觉得可能最后还是要看客户的问题是什么?比如用户提出一个问题,是对智能助理说,帮我定一班去上海的火车,我下午有个会,那这个智能助理就应该很聪明的知道,用户下午几点开会,用户的火车应该在下午两点就要出发,那他就给你定好了两点的火车。但如果你的问题是你给我讲一个笑话吧,或者给我唱首歌。那你是只唱一首歌就完了吗?所以这个其实还是要看场景来定的。所以我觉得根据场景会有不同测量的指标,可以分享的是,从小娜推出之后到现在,用户问过的问题已经超过了一百亿。
:在和其他硬件系统整合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权限上的差异?比如说 iOS 给 Siri 的权限大一点?
幺宝刚:每个平台其实都有限制,即使像 Siri 在 iOS 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因为有时候用户或者APP本身会有授权,关键是说你了解这个限制,然后看怎么样让用户获得最好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来说 Cortana 也算一个 OS,只是没有提这样的概念,微软如何来面对类似百度这样的厂商的竞争?
幺宝刚:一方面是微软对技术的多年投入;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可能全面出击,而要找到专注点。我们的专注点在于生产效率;第三是微软还是作为一个平台的公司,我们希望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更多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此外,因为很多人都想做开放平台,但不是所有的开放平台大家都去用的,所以我觉得微软作为一家国际性、拥有全球领先科技和具备信赖感的科技企业我为此充满信心。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