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苹果、谷歌、微软是硅谷最性感的公司,想必没人会反对。这三家公司几乎主导了PC端、移动端软硬件的发展潮流。
正因为如此,三家公司每次发布会都会成为全球科技圈的一场饕餮盛宴。即使库克在北京的官方店和开发者聊聊天,都会有谍照流出。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三只以及后面的群狼。所以,三家公司也在暗地里较劲。
财报情况
从本季度最新的财报来看,微软截止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微软第三财季营收为22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5亿美元;微软第三财季净利润为48.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56亿美元增长27.8%。
谷歌经历拆分、重组后,已不单独公布财报,其母公司Alphabet 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营收247.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 。净利润54.3亿美元,涨幅29%。
三家公司中,苹果的财报最为亮眼。该公司2017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营收为528.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5.57亿美元增长5%;净利润为110.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16亿美元增长5%。
不过,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仍然延续了之前下降的趋势,达到10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亿美元下滑14%。
手机业务
三家公司都包含手机业务,苹果更是依靠iOS 11系统建立的完整的生态圈。谷歌以起开放的心态,将安卓开源。干掉了塞班等一众手机系统,也带动了国内智能机产业的发展。目前,谷歌已经推送了最新版的Android 8.0系统,不过,国内手机厂商使用的安卓系统版本大部分还停留在4、5、6这几个。
不要以为谷歌只有手机系统,去年10月份,谷歌在美国推出了新款Pixel系列手机。人工智能、云端存储、拍照,iPhone有的,它都有。

而微软在手机上就显得有些后劲不足,虽然微软在2014年斥资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试图和苹果一样建立软硬件的手机生态,但时隔两年,微软已经对手机业务的员工一减再减。最后一次宣布裁员涉及员工1850名,微软为此支付了2亿美元的员工遣散费。
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微软手机业务的收入,只有500万美元,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作为科技领域的老牌企业,对于新兴技术和潮流仍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可以这么说,业绩上的得失是他们眼下的苟且,新兴技术才是他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每一年,三家公司的发布会就是引领科技潮流的时刻,而今年,就是AI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不是几年才有的技术,它经历了漫长的沉淀,只不过由于任天堂的《口袋妖怪GO》和谷歌的AlphaGo而被世人所熟知。
今年算得上AI技术的爆发年,大多数新产品都在标榜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终于,我们熬过了“大数据年”,迎来了“AI年”。
与国内部分企业依靠AI这一概念吹牛B不一样,苹果、谷歌、微软等企业是真的将它们产品化了。
既然是AI爆发的年份,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这些公司应用AI技术的产品,一次窥探他们在AI领域的布局以及对AI的认知。
AI产品及布局
2017年6月5日,苹果举行了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这场本应以软件技术为主导的发布会,硬件却结结实实的抢了风头。
不过,硬件也确实性感的很。而且,处处都在体现AI技术的存在。
比如,令人惊艳的苹果音响Apple HomePod,该设备装有7个高频扬声器,通过苹果A8芯片运行。苹果音箱使你可以直接连线苹果语音助理(Siri),要求它播放之声节目(Beats 1 Radio)、播送天气预报、设定计时器或控制你的智能家居平台设备(HomeKit)。
此外,这款音箱还会测算房间空间,智能调节播放。
Siri算是苹果对AI技术最早的探索,当然,是苹果收购的,同时也引发了国内手机的跟风。不过,去年5月份,外媒报道苹果当年收购的Siri团队已基本走光了。大家还在担心Siri会不会成为如同国内手机助手那样的痴线。
现在看来,苹果已经准备把Siri发扬光大了。
不过,苹果的这款智能音箱推出的稍晚一些,谷歌和亚马逊都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蓝牙音箱,而且都配置了语音助手。
亚马逊Echo在智能音箱领域属于开创者,最新推出的Amazon Tap是一款内置有Echo功能的便携式蓝牙音箱,联网、音乐服务、语音助手应有尽有。
比Echo稍晚的Google Home,也是一款出色的智能音箱产品。虽然只支持英文,但却可以正确定位国内的位置,提供天气预报、附近的餐馆等本地信息。
除了热词唤醒,同样支持语音识别。通过语音识别,用户可以通过音箱使用谷歌搜索服务,并通过音箱播放搜索结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声音、文字等)识别是比较基础的门槛,因为,只有用户像生活中一样和机器交流,机器才更像人。
不过,说到自然语言的识别,笔者更倾向于微软研发多年的“微软小冰”。她并没有被微软捆绑到某些硬件产品上,而是成为了跨平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微软小冰集合了文献、自然语言分析、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构建了自己的语料库。
但是,和上述几家公司一样,微软也有自己的语音助手“小娜”(Cortana)。这也是微软的第一款语音助手,被微软内置到了最新的win 10系统中。Cortana 可以说是微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尝试。
手机用户与小娜的智能交互,不是简单地基于存储式的问答,而是对话。它会记录用户的行为和使用习惯,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读取和“学习”包括手机中的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图片、视频等数据,来理解用户的语义和语境,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说句题外话,Cortana来源于微软热门游戏《光环》中那个有点暗黑的人工智能。
由于其“助手”的定位,微软小冰刚推出的时候是以平台的连接者和助手出现,不幸的是,一代小冰刚刚接入微信公众号平台就遭到了腾讯的封杀,时隔一年才得以常见天日。
相比Siri,小冰更倾向于交流。不过,2017年3月,微软小冰与必应搜索(大冰)合并,成为微软大小冰。这意味着,以往关键词搜索的模式将被自然语言所代替,对于搜索引擎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变革。
当然,这几家企业在AI领域的布局肯定不会仅仅局限在如此的“小打小闹”。很多关乎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的领域也成为了他们的试验田,比如汽车、物流。
最新消息显示,一直处在传闻中的苹果智能驾驶项目将要进行路测,而且已经获得了许可。据说,苹果在瑞士的一个与智能驾驶有关的实验室也被曝光了。
同时,智能驾驶也是国内布局人工智能的企业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
而谷歌似乎对于机器人情有独钟,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之前那几个有点呆萌却无比灵敏的智能机器人着实震惊到了观众。
不过,6月9日,Alphabet把Boston Dynamics和Schaft都卖给了软银。或许,谷歌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亚马逊,这家本该是电商的企业,搞了一个智能物流,配送中心的机器人名叫Kiva。整个智能物流系统应用了物联网、机器视觉、仓储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 Kiva机器人的正确率达99.99%。
甚至,该系统还能做到“预判发货”:根据大数据预判用户消费行为,在用户下单之前就将商品发货出库,这样大大提升了配送的速度,非常适合畅销商品。
这种恐怖的存在,即使阿里、顺丰、京东都不见得能做到。
人工智能是个好东西,但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靠炒概念是做不成功的。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敢于尝试,其勇气也来源于他们的实力。
科技改变世界,而不是“风口”。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