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发自 微软亚洲研究院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AI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
微软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发布会,正式推出第五代小冰,8位嘉宾轮流上台,进展一个接一个。
这可能要让不少人开心,比如之前在乌镇与围棋AI AlphaGo相杀的围棋国手柯洁九段,这个20岁少年最近在央视节目《机智过人》上,甚至还自曝是微软小冰的粉丝。
所以随着这一代小冰的发布,柯洁可能要接到来自“偶像”的电话了。
在2017年8月22日正式推出的第五代微软小冰中,将上线高级感官功能、新增使用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进军IoT展开合作、创作诗歌后试水有声读物,并且大Bing小冰进一步整合,推动智能媒体领域的变革。
主动打电话只是其中值得一提的一项。那第五代小冰具体都包含哪些呢?量子位为你一一分解。

微软小冰迭代情况
第五代小冰首先,第五代微软小冰与前几代有何不同?最核心的能力是高级感官功能的赋予,将在人机交互中占据主动地位。
“微软小冰之父”李笛说,第一代、第二代要做到有趣,能够让人有的聊;第三代小冰要有情趣,可以让人聊下去;第四代小冰则能探测,知道用户的偏好和兴趣;到了第五代,小冰甚至可以主动发起聊天。
这种主动如何实现?更高级的感官。
其实在第三代小冰中,就已经不断有了感官的引用。只是第三代小冰,引入的是初级感官,通过核心对话引擎的使用,可以混用不同的感官,比如自如切换图像、语音和文本等。第四代小冰则迭代至“全时感官”,与人类的无缝流畅对话,甚至根据聊天内容与走向相互打断与追问,甚至能够让AI与人类打电话。
到了当前第五代微软小冰,更高级的感官则让“全时感官”里的“打电话”变得“对讲”而已。第五代小冰能够主动发起通话,能够感知人类情绪和周边环境,做出相应交流的话题和语气。
更形象的比喻如李笛玩笑所言,第五代小冰开始,假如再有人在微博、微信上骂小冰,小冰完全可以半夜12点电话“报复”了。

微软小冰将自创回应内容
新增使用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当然,第五代小冰在技术上更一颗赛艇的突破来自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的运用。这是全球当前开放领域人工智能对话中,首个完全使用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的落地产品。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第五代小冰开始,将有全新的“对话语言”被创造,而且还是人工智能的原创。
在之前未使用生成模型的小冰版本中,回复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互联网上的数据,都依托于微软的大数据语料库。小冰的方法是理解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话来回答,但从今使用生成模型后,“鹦鹉学舌”的情况将被终结,小冰未来与人类交流的每一句话,可能之前并未在这个星球上出现过。

小冰将进军“有声读物”领域
AI原创内容再进阶实际上,生产模型在之前已经有所运用。更早之前,小冰已经出版了自己的原创诗集,这是人工智能在原创内容方面的重要一步。
但随着高级感官、生成模型等技术的使用,第五代小冰还被“获准”进入更多的领域,其中发布会上大书特书的就是“有声读物”领域。
这也将造成一部分以此为职业的人类的“转型”。
以《格林童话》为例,如果人类选手生成一版50小时长的《格林童话》有声读物,需要耗时至少200小时,金钱成本62100元,但如果让小冰来做,可能只需要24分钟,花费7毛钱。
这将是一个行业地震式的变革。但微软小冰团队也强调,小冰更多是“协作者”的姿态出现,而不是“替代者”,不会完全替代人类在这方面的职业机会,但能够协助生产更多优质的有声读物内容,为人类服务。
在发布会现场,小冰能够为每一段将要朗读的文字配备她认为合适的背景音乐,而且(SR和TTS)等表现上,已经不太听得出来自一位机器人选手。
这也让小冰进一步发布歌曲成为可能。虽然之前已经有过歌曲发布,但第五代小冰展现出的“歌喉”,已经没有“机械感”了,不信可以通过QQ小冰“索要”一首《我是小冰》听一听。
除了写文作曲,目前小冰还有“作画”能力,她可以结合不同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学习,创造该城市相关的视觉作品。
这也未微软小冰变现增加了新的可能。微软与SELECTED合作,推出了一款“天际线”服装,并且定价299,不仅让人类穿上AI设计的衣服,还要以此赚人类的钱了。

微软小冰电台推出小程序版
全面进军IoT领域 小冰电台上线目前智能音箱的“百箱大战”已然打响,但微软小冰在这方面始终按兵不动。这看起来似乎有什么隐而不宣的原因。
此次发布会上,微软小冰团队道破答案。之所以不推出小冰智能音箱,是因为对IoT的态度上,微软有自己的逻辑和看法。
微软认为,IoT应该只是AI的载体之一,而不应该让AI成为IoT的功能。所以微软认可的AI赋能IoT的方案是,要么把IQ做到极致,可以让物联网设备更加便捷高效,要么把EQ打造完备,人们可以把这个装在硬件设备里的AI当做情感纽带、家庭成员。当然,按照小冰一开始的定位,微软的目标是后者。
于是现在,小冰借助小米IoT平台米家,开始“入驻”家庭,除了通过小冰操控家中的智能设备,还能有一种“打电话”的感觉,而且小冰还会兼具身份识别,家庭成员中的“爸爸”、“儿女”、“父母”等都会有不同话语的交流。
此外,除了小米IoT平台米家,微软小冰还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Yeelight推出智能灯产品,与互娱领域的东方明珠推出一款暂未透露的“神秘”产品——更早之前,微软小冰还出席了广州东方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这是一家与东方明珠达成“IP+AI”战略合作的新公司。
另一个落地的说新不新的产品是“小冰电台”,小程序版本。
小冰电台可以基于多重来源,面向各种主题,自主创造节目:讲段子、播放歌曲、互动交流,都可以是这个电台的主题,其实与人类电台已经没有实质区别,只是小冰不用休息也不用发薪水而已。
量子位抢先试听了“小冰电台”,当我告诉小冰“我要当爸爸了,来电音乐吧”的时候,她给我来了一首“千千阙歌”,并深情款款地说“这是我妈妈最爱听的歌曲。”
整体来讲,小冰电台的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有缺点,可能是“歌曲版权”方面,她现在的曲库资源完全来自“咪咕”。

微软小冰也能“赚钱”了
媒体变革 搜索进化 反击Google最后,作为EQ方面最具代表性的AI产品,小冰在升级至第五代之际,实际也已经在前几代“领养”过程中获得了更多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经验,而且原创能力的实现,也为小冰在新闻媒体领域大展身手提供了前提。
更早之前,小冰已经为《钱江晚报》撰写了不少新闻,而且源于机器在“知识图谱”方面的能力,可以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左右关联更为熟稔,于是可以预测重要事件的结果。
可能同样处于“尊重人类”的考虑,小冰团队在这方面还是用了“协作”,而不是“替代”记者。

现场一位记者正在记录小冰“写稿”的特征
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跑得快”的快讯、消息类记者,将实实在在被机器替代。而更多深度内容、非虚构创创作等方面的记者,则确实可以让小冰帮助完成“功课”环节,她能够从海量网络世界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帮助人类记者更快完成对某个事件的认知。
小冰在媒体领域的“大展身手”还包括在交互上,一个更加精准的“搜索机器人”将进入媒体App、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中。
当然,类似的方式也将被微软复制到搜索领域。小冰(小Bing)将和大Bing加快融合,为每一个新闻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帮助用户更快速全面搜索想要找到的内容。“推送”为王的AI新媒体变革也可能就此被打破,主动交互式的信息交换可能又要回潮——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主动阅读体验了。

大BING和小冰的融合
现在,Bing在美国拥有3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英文搜索流量占比22%,微软希望借助大Bing小冰融合,以搜索体验提升为吸引力,向老对手Google发起新一轮挑战。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AI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说:依靠AI,构建知识图谱,未来在很多市场,可以跟Google一争高下!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