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重生
界面新闻 李潮文

大公司的生与死往往缓慢难以察觉。在过去三年里,微软重新走向了上坡路,从一次大滑坡或者说死亡边缘逃离开来。
三年时间里,微软成为了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砍断在个人消费者业务上的巨额投入,发展壮大了仅次于亚马逊的云业务和企业服务。
如果说微软在建立之初是颠覆者,打破了IBM时代的计算集中化;那么如今的微软则是作为旧技术实力的代表,在“云计算”这股代表计算能力重新集中化的技术浪潮来临时,花三年时间迅速转身,再一次追随了技术浪潮,避开被颠覆的命运。
1,
微软在最新的财报中表示,他们今年云业务的收入达到189亿美元,十分接近前一年所定下的200亿美元的收入,已经转型为“一家云服务公司”。
目前市场上对微软的定位是——“仅次于亚马逊的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商”,这是从数据存储,即微软的Azure和亚马逊的AWS这个维度来看。在这个季度,Azure营收同比跳涨97%;也就是说,市场对Azure的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但根据第三方数据,AWS以其34%市场份额,仍然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
如果把微软Office 365也看作一种云端的软件服务,即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微软取得了“Office 365的收入也增长了43%”这样的好成绩。虽然微软没有披露Azure和Office 365的具体收入数字,但如果加上Office 365这一部分,其与AWS收入的差距肯定有所缩短。对微软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华尔街是认同的。截至美国时间8月1日收盘后,微软市值已经达到5594.5亿,如果以微软换帅萨提亚为节点,当时的市值还不到3000亿美元。
很多人难以察觉一家巨型公司的“生死劫”,因为相比小公司,他们往往更缓慢。
时钟拨回到3年前,普通用户大概能感觉到微软Lumia手机并不行销,而业内的人则知道,微软当时是在一个通向死亡下行通道上。
当时,新上任的萨提亚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战略,相比他的前任CEO鲍尔默提出的战略“设备与服务”,“云”业务被重点强调,对“设备”则不再提。
外界不过把它当作一家失去活力的大公司的挣扎而已——那些正在死去的公司往往频繁更换战略,但都难以奏效;就在萨提亚提出这个口号不到半年前,微软正面临着因为收购诺基亚不得不花掉72亿美元的尴尬财报。
不仅仅如此,那些微软的主营业务——Windows、Office等由于苹果Mac的崛起,利润和营收都在大幅度下降。
此外,Bing搜索、Xbox游戏主机以及Surface平板电脑都处于亏损中。
从数据上看,萨提亚的阶段性成果是他上任一年半以后——2015年9月,微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文件,报告了新的财报统计方式,将原本的五个业务部门调整为三个:“生产力与业务流程”、“智能云”以及“更多个人计算”。
这个调整现在看来意义非凡:
首先,微软决定不做那些他并不擅长的,或者说不应该持续投入的业务。那些亏损的项目比如Xbox等业务,以往在财报上单独列在一个“公司和其他”业务门类下,这次被打散,和Windows业务并在一起。这一系列变动的背后,是萨提亚砍掉了在手机设备项目上的投入,同时把Bing的广告业务外包给美国在线公司,并且裁员、退出了地图数据搜集业务。

其次是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这个以往给微软带来近半营收的业务部门,和以往那些亏损的项目,一起列在了“更多个人计算”等业务中,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其重要性的降低。后来看来也的确如此,到了最新的windows10发布时,被授权给PC生产商免费安装在电脑上。
一切的确指向了“移动为先,云为先”,从今天的财报来看,这位CEO很好地执行了他的战略。
就在7月初,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2017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萨提亚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规模有4.5万亿美元,微软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抓住这个转型的市场。
简单说,萨提亚在会上说的“数字化转型”这种并不具体的概念,就是微软有云,云上还有各类软件服务,如果各类企业使用了他们的云和服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自己买服务器建数据中心甚至IT部门,能够有更好的效率。
相比他的前任CEO鲍尔默,萨提亚的演讲并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大张大合的手势。鲍尔默早年为微软PC做夸张的电视广告的视频曾被人拿出来友善地调侃,相比之下,外界很难看到萨提亚鲜明的性格特征。他更像他所擅长的云业务一样,不具体、不鲜明。
一些具体的印象甚至来自于侧面的猜测,包括陆奇等华人高管离职时,外界套用印度裔在职场好斗的常见路数,去理解他和陆奇之间的关系。
如果理解了这名CEO对微软业务整体所做的调整,你就能理解主管Bing业务的陆奇离开是必然。
“在我看来微软当时是快不行了,盖茨不得不找萨提亚来做CEO,他没有找‘老臣’,也没有自己亲自来,因为他们这一代是做消费者业务出生的,来做云业务会有局限性”,Howie Xu曾长时间为微软在云业务的竞争对手VMWare、Cisco等公司服务过,是VMWare最核心产品vSphere的创始人和管理者,站在竞争对手的位置,他对微软有过长期的观察,“萨提亚懂云业务,而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微软的管理层几乎都是‘Cloud Generation’(云一代)”。
2,
美国科技行业流传着一种说法,五年前一个聪明人如果要加入微软,大家都认为他在偷懒。
“现在,微软重新成为了一家让人尊敬的公司”,Howie说,在面临新技术浪潮来临时,很多公司都试图转型,但几乎没有几家公司成功。
2000年前后,Howie就开始进入了企业级服务领域,“那个时候创业,如果别人告诉我,微软也在做这件事,我会很开心——证明我们这个创业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微软速度又很慢,所以不用太担心微软的威胁”,Howie说,现在企业级服务的创业环境完全不一样,如果亚马逊做了和创业公司同样的事情,创业公司基本前路渺茫了,“亚马逊拥有的数据、所能触及的用户规模,由此带来的增长速度是创业公司无法比拟的”。
VMWare在1990年代是最具有颠覆性的公司之一,简单来说,它正是依靠优化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微软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新的操作系统。在它成立之初,微软有许多契机把VMWare的生意扼杀在摇篮中,然而因为大企业的傲慢和不灵敏,VMWare硬是成长为华尔街眼里的印钞机。
“理论上讲,在一个Windows系统上可以运行不同的应用,但是因为Windows系统写得不够好,加上安全等原因,一个Windows上只能运行一个应用”,Howie Xu向界面新闻解释VMWare的生意,“那我们VMware就写一个虚拟系统,在这个虚拟系统上运行几个甚至几百个Windows,从而可以运行几百个应用”。简单来说,VMWare的生意就是帮助用户把硬件运行效率最大化。
Howie从2002年加入VMWare,帮助这家公司建立服务器的虚拟化生意。Howie解释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时CPU等硬件条件不允许去运行这样的虚拟系统,但是VMWare从技术上做到了。
“VMWare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优化Windows的代码,而他们的系统对我们来说是个黑盒子,如果他们想做我们的事情,他们拥有源代码,比我们来做这件事情容易多了”,Howie记得,在他加入VMWare三四年的时间里,微软还一直把他们视为合作伙伴,并没有意识到这家公司其实是在边缘化Windows系统。
一直到2005年,当时Howie团队里的两名员工去参加了微软的大会,回来告诉他,微软盯上了他们的生意。
经过打听后得知,微软也开发好了他们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一旦发布,对我们来说就是‘DOA’(死神来了,Death Of Arrvial)。”
让他们松口气的是,到2006年的时候微软对系统做了一次更新,却并没有加入那个最重要的功能,“听说因为测试的原因最终没有发布,大公司总是决策慢的,那我知道我们又多了两年的时间”。众所周知的是,微软当时出了名的慢,更新都是以两年为周期。
微软的觉醒大约在2008年。Paul Maritz,这名把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发展成大生意的重要功臣,加入了VMWare担任CEO,Howie回忆说,微软到那个时候才意识到VMWare做的事情对他们威胁很大,一直到那一年,微软才发布了和VMWare性能相当的产品,而当时VMWare也不再像几年前那么脆弱,在企业服务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微软当然是不缺聪明人,但是他们的‘DNA’不是做企业服务的,但是萨提亚把公司的DNA都改变了”,Howie说,微软能做到这样的转型,实属不易。
3,
基因的改变从萨提亚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开始,这意味着开放。
你应该理解的一件事情是,曾经微软的一切业务,从服务器到生产力应用,都是基于“所有的计算设备是运行在Windows之上”这个假设上的。
当iPhone和Android包揽全部移动市场时,微软花了72亿美元去购买诺基亚,目的是想在诺基亚手机里装上Windows手机系统——而这只是为了维持上诉假设,遗憾的是假设的前提没有了,消费者不再购买诺基亚的手机。
萨提亚一直致力于推翻这种假设,2015年9月17日,在他出任CEO后的首次微软大会上讲话时,他举着一台iPhone,展示里面安装的Outlook邮件应用。
开放至此开始。微软的任何产品都可以与安卓、IOS合作,这成为标配,微软员工和高管都可以公开使用iPhone。
这是普通用户能够看到的,这种开放的确帮助微软各类软件进入了移动领域,更重要的是开放云和企业服务上,萨提亚在上任之前就致力于推动这种开放。
一条不太会被一般用户注意到的消息是,2016年11月,微软宣布加入Linux的基金,这意味着微软从此像思科、惠普等公司一样,每年至少向这个基金支付500万美元,这也是微软CEO萨提亚用更坚定的声音告诉外界,微软和Linux达成了和解。他在多个场合用一张幻灯片,“微软爱Linux”,这多少会让人发笑,毕竟他们斗了许多年。

微软和Linux的和解
从比尔盖茨起,他就是反对开源系统的,鲍尔默喜欢说的,“开源系统就是毒瘤”。美国一名追踪报道Linux长达25年的记者Roy Schestowitz指出,在SCO和Linux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微软暗中给了不少支持。
当Windows在绝大多数市场都占据统治地位时,其对开源系统的敌对态度还管用,但当Linux在移动端甚至企业市场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时,这种路径就不太行得通了。
无论是安卓还是IOS系统的研发都是基于Linux,在移动市场,对开源的敌对态度已经证明了微软路径的不可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企业服务市场。
2006年,亚马逊开始研发产品EC2,它是今天AWS的基本功能之一。就如今天所见,企业可以直接在云端搭服务器,按照使用量和时间付费,按照当时的设计,第一年这个产品免费。理论上无论是Linux还是Windows系统都可以与这个产品适配,但Linux不仅版本众多,而且免费,受到了众多创业公司的欢迎。而亚马逊更是基于Linux系统,推出了相关的企业配套服务。
微软并没有坐以待毙,微软在AWS上线两年后开始测试自己的反击方案Windows Azure。和早年对抗Linux时一样,面对开放的、可以任意挑选任何技术的亚马逊AWS,微软仍然坚持封闭,限定使用Windows Azure的第三方开发者需要用成套的微软工具和标准。

一副流传颇广的代表不同科技企业企业文化的漫画
这种对待客户霸道的态度只适用于昨日世界。郭士纳,IBM的“救火队员”,当年在指出IBM因为垄断而造成笨拙时说,“公司和它的人都跟外部现实失去了接触,因为市场上发生的事情基本上跟公司的成功已经不相关了……”,这种情况用来描述微软也是恰当的。
萨提亚2011年接管云计算时,做的一个调整就是让Azure支持开发者使用Linux操作系统,此举是为了吸引不愿意用Windows的用户使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同年,Windows Azure改名为Microsoft Azure,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开放标准和服务的支持,当然也包括Linux——此举降低了Windows重要性,打破了封闭,这也是萨提亚蓄谋已久的事情。
到最新的这一次财报能够看到,在Azure上运行的10个服务器实例中有4个是Linux。
4,
相比以往对竞争对手和用户的傲慢,如今的微软在云业务上连中国的一个初创公司都能给出“定制化”的价格。
微软的销售人员找到位于深圳的一家初创公司“法大大”销售他们的Azure云,这家公司指出,Azure的价格没有阿里云便宜,微软则表示,能够做到给他们与阿里云一样的价格。而在以前,当微软Azure价格高于AWS时,微软喜欢强调,他们在安全等性能上要高于AWS。现在,即便是面对阿里云,微软也有了足够的重视程度。
为了刺激云业务的销售,微软建立起合作伙伴联盟的销售网络。就在7月份微软于华盛顿举办的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微软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尝试建立这种联合销售模式,为了减少与合作伙伴销售和微软直销之间的摩擦,微软确定了今后以合作伙伴为主的联合销售模式。
萨提亚表示,现在有64000家合作伙伴正在销售微软云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比AWS、谷歌、Salesforce的总和还要多。
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全球商用业务部门负责人Judson Althoff强调,有30%的合作伙伴在过去一年中加入到微软合作伙伴阵营中,而且每个月还新增6000个合作伙伴。在企业级服务中,公司的命脉往往掌握在前端销售手中,Judson Althoff在那次大会上表示,即便是联合销售,微软销售代表帮助合作伙伴售出符合要求的Azure云解决方案,就能获得最多相当于合作伙伴年合同金额10%的销售收入。
微软需要改革自己的销售体系,他们需要把过去License简单销售模式的销售组织,转变成具有行业知识的顾问型销售模式转型,“专业技术只能帮这么多。现在,更重要的课题是要全面地理解客户背景和需求”,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全球合作伙伴事业部负责人Gavriella Schuster在合作大会上指出,新的商业模式对微软的销售组织提出的挑战。
这也是微软最近爆出的还在裁员的原因,就在7月1日,微软确认还将裁掉10%左右的销售人员——他们需要更适合云业务的销售人员。
一家公司要推行新业务时,很多时候都需要断腕的决心。甲骨文数十年来一直向企业级用户销售的是安装版的软件,面对云技术的颠覆时,这家公司给销售人员制定的规则是销售Saas,即云端的软件服务,而不是以往的安装版,当然销售人员获得的佣金要比以往高七倍多。他们更是在北美地区停止销售一款主流产品的安装版,而只销售Saas版本。
很多时候是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微软也在做这样的事情。Azure的管理者Scott Guthrie早前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云服务可能是要比传统的软件销售利润更低,但他指出,云是技术趋势,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软的云服务时,这就能够帮助微软在未来市场上“分到更大的饼”。
如果放到技术发展这个维度来看,微软是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的,它颠覆了IBM所代表的计算能力的集中化,它和英特尔一起组成了Wintel联盟,把电脑带给了个人带给了中小企业,这也是它生意的立足之本。
然而技术和商业趋势不断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花钱建立数据中心打造IT基础设施,这个市场可以由一家公司集中建立这种数据中心,剩下的公司可以向这一家公司“租赁”数据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就是云计算,它代表计算能力重新集中化。
而代表计算能力分散的微软原本是要被这股趋势颠覆的,是萨提亚及时调转了船头,顺应了这股潮流,避免了被颠覆。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