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友 今天诺基亚倒闭了吗 的线索投递
本文经知乎网友 聿纾 同意转载,原文请点此阅读
前言
对于一个全面将业务转向云和AI的微软来说,放弃Windows Phone这项业务,以及Windows Phone系统的迟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过一周,即8月11日的时候,微软将正式放弃针对Windows Phone 8.1系统的支持,包括发放功能增强性和系统安全更新补丁。

在7年前的那场移动互联网变革到来之际,和微软同为「欢喜冤家」的苹果,凭借iOS 5+iPhone 4握紧了船票,谷歌的Android,也在磕磕绊绊地进步着。但回首往日,作为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微软却渐渐掉了队,没有再跟上来了。
本文会就微软在移动领域的布局和行动展开,其间会从产品、技术的角度,穿插介绍Windows Phone系列和Windows 10 Mobile系统的介绍,为大家展现微软在移动之路上的前行和困惑。
Windows Phone前传
按系统内核版本划分,Windows Phone 7应该和Windows Mobile系列是一脉相承的,共同延承了Windows CE内核。从技术上来说,我是本想把Windows Phone 7和Windows Mobile一块儿拿来说的。
但是,我首先是作为一名用户、一名科技爱好者,其次才是作为一名作者、一名编辑的角度,去观察我所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所以,我想做出一些调整,按照界面和操作逻辑,把Windows Phone 7归为Windows Phone这个大类,然后再展开叙述。
这一节剩余的内容,我来和大家稍稍讲一些Windows Mobile 6(以下简称「WM 6」)时代的一些事儿:
WM 6最初发布于2007年,UI采用了和Windows Vista相似的设计,但采用的是Windows CE 5.0的内核,与传统的Windows NT内核完全不相兼容,前者专为低功耗的移动硬件平台设计,毕竟系出同门。
微软在开发文档里,提供了高度兼容Win32 API软件的开发接口,包括内存管理、文件操作、多线程、网络功能等。
因此,拥有桌面Windows软件开发基础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编写新软件,或是直接将已有的软件,移植到Windows CE上。
当时,WM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诺基亚和它的塞班平台,期间,有不少公司,为WM平台开发了对应的软件。
WM 6平台的巅峰,当属HTC于2008年发布的HTC Touch Diamond,机身非常漂亮,最早搭载了WM 6.1操作系统(可手动升级到WM 6.5),并配备528Mhz的CPU,运行十分流畅~~

很快,微软在和塞班阵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从2008年开始,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互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生、免费、开放的Android,获得了一众厂商的青睐,愈来愈完善,引入App Store的iOS,呈现咄咄逼人之势。
此时的微软,也在酝酿着一个大计划。
Windows Phone 7
遵循Metro设计语言的第一套操作系统,并不是Windows 8,而是Windows Phone 7(以下简称WP 7),前者于2012年才发布,而后者于MWC 2010就已面世。
从UI界面来看,WP 7完全颠覆了前辈WM 6的设计,采用了一种名叫「Metro」的风格,接触过Windows 8和Window 10的小伙伴们,应该非常熟悉Metro设计风格的样式:

WP 7的Metro设计首屏,采用的是一种名叫「开始屏幕」的主屏幕,「开始屏幕」上,附带了形形色色的「活动瓷砖」,「瓷砖」既可以作为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也可以支持将应用里的某一项功能(比如「设置」里的「WiFi」开关)、项目(比如「Internet Explorer」收藏夹里的某个网页),固定在「开始屏幕」上。
如果把2010年以后,当成新智能手机纪元,那么WP 7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专为「现代」手机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它拥有支持电容屏、支持多点触控技术、「应用商店」等一系列新特性。
WP 7发布之际,时任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称,有来自HTC、戴尔、三星和LG制造的,共10款WP 7手机计划上市。
可惜的是,韬略有余但规划失误,仿佛是笼罩在微软移动之路上的,永远无法散落的阴霾。当不少WM 6的用户,喜气洋洋地准备升级WP 7的时候,微软却很遗憾地对用户说:
不能升级,滚,再买一台吧
微软的苦衷或许可以理解,WM 6阵营的高配,当如528Mhz CPU的HTC Touch Diamond,面对WP 7「至少1Ghz CPU运算速度」的要求,只能望洋兴叹,但就这么义无反顾地抛弃所有的旧设备,实在是有些无情啊,最大的关键是,WP 7沿袭了WM 6的内核诶,为什么升级就不能平滑过渡一些呢?
随后,WP 7迎来了第一个更新版本:WP 7.1,新增了复制粘贴功能,增加对CDMA网络的支持等。
WP 7.5是WP 7平台的一次大更新,发布于2011年,微软修复了WP 7的各种问题,并大幅优化了WP 7的性能。
这一时期,诺基亚的颓势已越来越明显,诺基亚和微软走到了一起,并推出了Lumia 900、Lumia 800、Lumia 710这三款十分经典的机型。
按理来说,更加流畅的WP 7.5,足以适配大部分WM 6老机型,但微软似乎光顾着高歌猛进,持续地与合作伙伴,推出更多的WP 7.5新机型,早就不管WM 6平台的死活了,微软的「背信弃义」招致一大堆老用户的愤慨,不少人直接放弃了WP平台,转投Android和iOS,WM 6时代积累的一大堆优质资源,微软却没有得以好好利用。
微软的创新能力,还是值得我们首肯的,WP 7让人眼前一亮的界面变化,体现了微软的移动产品思考哲学——
正确地预测了大屏将成为今后手机发展的趋势,「磁贴」是最好的设计,这种集成了应用快捷方式、运行状态、第二层级应用的设计,相当于把整块手机大屏,分割成一块块显示不同功能区的模块,充分利用了大屏的所有空间
「磁贴」的优势,可谓是榨干了2D触控显示屏所能展现信息的极限,「磁贴」以时间的变化作为Z轴,可以赋予某个应用,在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显示它的所有必要状态,比如健身类App的状态,就可以依次显示体脂、心率等信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一个由「异曲同工之妙」的iOS 3D Touch,3D Touch将手指的重压,作为Z轴触控的拓展,目前重按支持的应用,会弹出该应用的拓展功能,如微信的「扫一扫」等,未来新的3D Touch功能,可能会增加「应用概览」的功能。
要知道,「磁贴」设计的出现时间,比3D Touch足足早了5年的时间,期间微软完全可以联合App开发者,为「磁贴」赋予更多的「类Z轴操作」拓展功能,可惜微软建立、把控应用生态体系的能力太差,这也是我在后文需要细讲的地方。
Windows Phone的设计风范,也有非常浓重的个性风味,应用内的功能列表区,用大大的文字显示,可以左右滑动切换,同样也是为大屏准备好的设计。
Windows Phone 8
遭遇了用户沸沸扬扬的口水声之后,微软按照自己的节奏,于2012年,发布了Windows Phone 8(以下简称WP 8)。
微软「锐意变革」成瘾,WP 8,终于扔掉了沿用多年的Windows CE内核,采用了和桌面版Windows完全一致的Windows NT核心,移动端和桌面端共享同一操作系统内核,这在业界尚属首次。
相同的内核,使跨设备应用开发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从WP 7里,微软认准了Metro设计的希望,以致于Windows 8的界面改版,显得十分激进武断,遵照Windows 7使用习惯过来的用户,看到不见踪影的「开始」按钮,内心的想法只有一个:
What the fuck!
相反,有WP 7使用经验的用户,上手WP 8就简单轻松得多,可惜,如果想一分钱不花,就用上全新的WP 8系统,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
对WP历史不是特别熟知的同学,看完了之前的内容,想必已经能猜到了,与此同时,微软又做了一个大死:
所有搭载任何版本WP 7的手机,都无法升级到WP 8系统,且专为WP 8开发的应用,也不支持WP 7手机
相差一年的两款产品,竟这样「天人两隔」,这一下子又让不少开发者和用户炸毛,期间最伤心的,就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上代Lumia旗舰的用户,不能升级最新的系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享受全新的功能和服务,这让不少人苦不堪言!
还记得「哭晕在厕所」的WP 7用户们吗?微软于心不忍,给他们推送了一个WP 7.8的更新,从版本号来看,7.8离8确实不远了,但底子实际上还是WP 7的那一套,只不过WP 7.8的「皮相」,更接近WP 8一些,除此之外,微软就再也不管老用户们了。
技术方面,有了Windows NT内核的加持,WP 8支持的功能就丰富的多,包括多核心处理器支持、NTFS文件系统支持、BitLocker驱动器加密、MicroSD拓展卡支持等,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
就在2013年,微软与诺基亚正式联姻,前者获得后者10年的品牌使用权,同时,诺基亚的「木马」埃洛普也加入了微软,但最终,「强强联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4年,微软发布了WP 8.1,WP 8.1包含的更新和改进有:
加入了Cortana智能语音助手
增加了对4G网络的支持
内置Internet Explorer 11
添加「省电模式」,可允许用户自行决定某项应用是否在后台活动
替代xap格式的APPX应用框架,简单来说,APPX就像一个容器,可以允许用多种语言来进行开发,这个「通用应用程序」,除了特定于平台的用户界面和手机API之外,几乎可以共享所有代码。
幸运的是,微软没有再耍什么「小生意气」,所有WP 8的手机,均可以无缝升级成WP 8.1,那些吐槽微软「喜新厌旧」的人,终于可以消停一会儿了。
2012至今,正是移动操作系统瓜分天下,决定最终格局的几年,纵观WP平台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前几代WP系统和前辈WM,WP自身的进步已经很大了,无论是UI方面还是系统内核方面。
但相比对手Android和iOS而言,WP的进步简直就是「原地踏步」,许多用户们盼星星、盼月亮才等来的功能,人家早就有了,而相同功能迎来WP更新的时候,早就过去数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微软的傲气和反应迟缓,让机友们大失所望,甚至被冠以「龟软」的绰号。
Windows的生态和「大一统」
微软似乎对「大一统」有着「蜜汁热恋」,Windows 10发布后,微软开始意识到设备之间共享相同内核,对开发者有利,可以丰富Windows 10平台应用的重要性。
微软想让所有的、不同形态的硬件平台,都运行统一版本的Windows 10,只不过受制于各个硬件的性能不一,还需要对Windows 10进行相应的定制。
WP 8 / WP 8.1,最终进化成了Windows 10 Mobile(以下简称Win 10 M)。
微软作了太多的死,厂商和用户早就习以为常了,散的散,走的走,「洗粉」洗了这么多年,剩下的,除了「真爱」,还有谁?
「人之将死,其行也善」,微软没有全废了手脚,机能稍强一些的设备(比如Lumia 1520、Lumia 930等),可以直接升级成Win 10 M,总算给用户留下了一些不完美的交代。
Win 10 M的UI和操作体验,大幅贴近(反过来说也通)Windows 10,之前呼声很高的下拉快捷开关也加进去了,系统整体显得比WP 8.1要更精致一些。
「应用生态匮乏」是Windows移动平台永远的痛,除了作出了一些有限的奖励开发者、市场推广等活动,微软曾做出过以下努力,丰富Win 10 M的应用生态:
宣布建立Universal Windows App(UWP),替代APPX,无论在何种设备上,UWP应用底层都共享同一套源代码,开发者可根据对应设备的形态,在GUI上做相应的调整;
Project Islandwood:允许开发者小幅修改,将已经开发好的iOS应用运行于Windows 10上;
Project Astoria:Windows 10 Mobile中将内置一个Android虚拟机,完全兼容现有的apk应用
Project Centennial: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工具,把传统的Win32应用(exe)转制成UWP。
Project Westminster:将网站打包成一个UWP应用。
这一套组合拳,差不多算是「求着」各路开发者,为UWP平台添砖加瓦了,但相应的人还是不多。
Android / iOS的应用,要多少有多少;UWP应用,要多少,就有多少
UWP平台的苦涩与无奈,尽付调侃中~~
夹带一段私货:
我是相当看好UWP计划的,作为微软平台核心的Windows 10,PC、Surface、Xbox One、Phone、Embebbed Device,覆盖了我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一切设备,UWP是连接这些设备的桥梁,届时,跨设备之间的体验,将完全无缝、统一。
微软意图构建一个,适应广泛且趋于闭合的生态圈。
步步惊心,微软移动是怎样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据IDC最新公布的全球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 Q1,WP + Win 10 M的总份额,已占了不足0.1%,相比去年同期(2016 Q1),跌幅惊人(- 700%):

WP的地位岌岌可危,事实上已经失败
大部分OEM商,正在加速逃离WP(包含Win 10 M,后文不再做特别说明)平台,微软已很难拿出办法,让OEM商重振信心,一直处于「神隐」状态的Surface Phone,恐怕早已胎死腹中,信心的崩坏,比市场的萎缩更可怕。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WP的失败,没有「天灾」,只有「人祸」,一切全是微软自己「作」的。
WM6→WP7→WP8→Win 10 M,三次更迭,微软竟犯了2.5次(一部分低配WP 8机型无法更新至Win 10 M)严重的断档错误。
相比之下,2011年发布的,最初搭载iOS 5系统的iPhone 4s,苹果共为其提供了4年的系统更新,直至iOS 9。虽然运行iOS 9的iPhone 4s,已卡顿到不行,但至少苹果的诚意是在的,没有给用户一个「后会无期」。
收购诺基亚,并没有给微软移动,带来实质上的好处,鲍尔默留给纳德拉的,是一个精力有余,重整待发的微软移动。
微软的手里,本来是有一副好牌的,但纳德拉似乎并不对「诺基亚」这块金字招牌感冒,在2014年2月开始接手微软后,纳德拉就开始了「去诺基亚」品牌化进程:
同年7月,微软宣布裁员1.8万人,其中70%都是前诺基亚员工。
10月,微软废黜了WP系列手机中的诺基亚品牌,并更名为「Microsoft Lumia」。
2015年6月,「木马」史蒂芬埃洛普离开了微软的Lumia手机部门,同年7月,微软再次裁员约7800人,并将诺基亚设备和服务相关的业务资产,减记约76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当初微软收购诺基亚的全部价值。
我们不能用「倒因为果」,来试图证明「收购诺基亚是导致微软移动失败的必因」,而是微软根本就没有平衡好,自己「亲儿子」诺基亚(Lumia)品牌,和第三方OEM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导致自身向诺基亚(Lumia)系列倾斜了太多,最终让「Win 10 M运行在多平台」成为空话。
1.失败的市场推广策略
WP的市场推广策略,简直就像是「要求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接受性开放」,WP本身也是一个闭源的系统,和iOS不同的是,WP的授权是开放的,即允许第三方厂商设计、生产属于自己品牌的WP手机。
但问题是,微软没有给予合作伙伴们,更大的定制权限,即每一部WP手机,除了手机外壳的logo不同,它们都必须遵循及其相似的界面,拥有相似的硬件配置,差异化做不起来,千机一面,微软推自己的Lumia又如此用心卖力,时间长了,OEM伙伴的内心,肯定有许多不满,缺少伙伴合作,WP的跨平台战略自然就很难做下去了。
系统推广的成功案例,微软应该好好借鉴一下谷歌,其亲儿子Nexus(现Pixel)系列,相比其他争奇斗艳的安卓手机,销量和存在感实在是太普通了。
既想把自己的系统推广出去,又不肯「轻易放手」,让OEM伙伴大胆地去干,结果诺基亚(Lumia)活得一点儿也不滋润,还造成了「众亲叛离」的局面。
纵观WP机型,除了微软带着亲儿子诺基亚,以及其他小弟,推出的机型,要么是骁龙8系列的旗舰机(款式不多),要么就是一堆骁龙2系列(我从来没看见过Android手机有用过,据说是高通亲自装到卡车皮里,专供微软的)和少量4系列,从未见过非常折中的6系列,不知道微软咋想的。
低端机型的机能很不咋地,WP优化的再好,也是要吃配置的,同样的价格,CPU性能,内存容量,普遍比Android阵营要低1/2的水平,应用少得很,性价比也拼不过,谁还会青睐你?
有不少软粉形容「微软中国」是「猪队友」,这个比喻毫不为过,他们不但在营销、宣传WP系统、WP手机方面不力,有一次「微软中国」官微搞抽奖的时候,奖品竟是「iPhone」一部!「敌在苹果」这句话果然不假~~
2.奇怪的系统推送逻辑
更要命的是,系统权限把握死死的WP手机,其系统更新竟然需要看运营商的脸色,除此之外,销往不同地区的同一WP机型,接收系统更新的时间跨带,有长达一年之久的,甚至部分运营商,不允许让一些本来芯片就支持4G模块的机型,更新到支持4G的连接速度:
我使用的国行Lumia 1520,就是通过特殊的办法,先刷上港版的WP 8固件,再一次又一次地检查更新,最终更新到最新的Win 10.0.14393版本,且手机支持4G的。
这样的「封闭」,相当于对运营商妥协,光拿OEM开刀,也不能给用户带来任何实际上的好处,最关键的系统统一推送环节没谈拢,微软,你在弄啥呢?
3.长期的系统层级易用性的缺失
微软努力完善了那么多年,Win 10 M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系统,功能丝毫不就Android和iOS差,但在WP系统的历史中,有许多本该和对手看齐的(直接抄也行啊)特性,WP就是不上,刚才讲的下滑快捷开关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你能想象,这是2015年,才加入进去的「新」功能吗?12年发布的iOS 7,都沿用类似的功能3年了!
还有,最新版的Win 10 M,仍然不支持第三方输入法,估计微软就是开放了API,搜狗之类的,也不愿为其开发了吧。
4.蛮荒的应用生态
缺应用!缺应用!缺应用!
每个WPer都有这样的无奈吧,一部机能足够,各类传感器都不差的手机,竟然因为没有数量足够的,功能和同期iOS / Android平台应用相一致的App可用,而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种麻烦:
Google系应用,集体缺席;
知乎官方,从未开发过知乎的UWP应用,应用商店里的各种版本,全是第三方开发者做的;
微信版本,停留在6.0.8,公众号打赏、扫码支付、微信小程序等新特性,全都无法体验,只能当个「第二短信」用了~~
支付宝钱包,功能惨不忍睹,只能转账、充话费,至于扫码支付、花呗、还有那一众首屏的小功能,全都没有;
美团、大众点评、大姨妈、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豆瓣等等很多常用应用都缺,哎,别提了~~
微软和阿里合作开发的淘宝,使用体验还不错,但微软要是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亲自督工,那微软就莫干别的了,「丢帅保车」这事儿可划不来。
后记
UWP概念刚发布的那一段时间,不少国内外的应用商,都纷纷表示支持微软的计划,时隔一年,又沦为「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Win 10 M功能完备了,UWP听起来诱惑力又是如此之大,微软提供的好几套官方转制、模拟运行工具,已经为开发者转向自己的平台,铺平了最后一波道路,为什么又弄得个「众亲叛离」的下场?
应用开发的平台,已经渐渐按头部操作系统占有的市场格局,形成典型的「马太效应」,即:
iOS / Android移动端平台,是绝对要优先考虑到更新、维护的对象,桌面exe(Windows)/ dmg(Mac)项目次之(如果有的话),至于UWP?看心情修bug或是新增功能吧~~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要盈利的,能雇单位一的员工,服务99.9%的用户,哪怕再多雇佣一人,去满足那0.1%用户的需求,对企业而言,都是相当「肉疼」的事情。不管这个企业资金有多雄厚,费力不讨好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做的。
这就导致UWP开发者适应的工作范围,越来越窄,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发现自己在公司里,处于弱势地位,上升通道狭隘,甚至在奉行「以编程语言为划分」的圈子文化的公司里(我指的就是想阿里这样的企业,据说「支付宝钱包App」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就是内斗造成的恶果),UWP程序员普遍遭排挤,最后他们只能选择逃离,转行做Java或Swift开发。
这种糟糕的气息,会逐渐蔓延到用户体验圈,还记得在Apple Watch发布的第一时间,支付宝就立马为其适配应用,遭到WPer的谩骂事件吗?
这件事儿,支付宝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要么不开发,要么开发过,就要负责到底。WPer除了上微博泄愤,毫无办法,受到嘲讽和伤害的用户,只能加速逃离WP平台,WP平台的用户减少,市场份额继续走低,然后重复以上的悲剧。
这真像一个无法逃脱的宿命呵,没有把握好先机,从泥潭中走出来,这种轮回就不可避免了。
事到如今,继续声讨任何一方(微软、开发者、OEM)的不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历史的进程就是如此,谁的挡不住WP平台的衰落,谁都可以在它临死存亡之际,踩上一脚,落井下石。推动「WP平台萎缩」这个既定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有多么准确。
显然,微软并不想让WP项目,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掉」,要知道,微软只是宣布放弃对旧项目WP 8的支持,并不代表微软完全放弃了UWP、放弃了物联网、放弃了Win 10 M,放弃了Windows 10大一统平台等伟大的计划。
好死不如赖活,折腾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什么成效,不如先把重心转移,转移到云、转移到AI上去,近几年来,微软如此操心费力地,为iOS / Android平台,开发Office系列、Cortana、OneDrive应用,包括最新版的桌面端Windows 10,内置了可以直接管理Android手机的接口,目的都是为的让用户,继续使用自己的「服务」。
只要「服务」尚在,微软所赖以营生的根基就在,我们就不会因为整天抱着手机和平板,就忘却了这个巨人的存在。目前,移动互联网仍是当今主流,WP项目暂时搁浅了,微软不得不忍痛割爱,以一个「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的姿态,以iOS / Android为渠道,继续发挥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这样的存活方式,颇有些「胯下之辱」罢了。
要知道,桌面端、生产力、轻薄化PC等使用场景之下,微软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可以保持足够可观的营收(来自Windows 10+Office+Azure)。
再加上提早布局AR(HoloLens)、由AI驱动的Cortana智能语音助手&平台,也是这个巨人,在它所认为的,理应取代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第二代互联网(我指的是移动互联网,第一代应该是PC互联网)之后,有可能存在的第三代互联网(智能互联的物联网)变革,悄悄积蓄着足够的力量。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