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办公室里为数不多使用 Win 本的人,用 Surface 就更罕见了。

最初堕入 Surface 坑,可以说是个蓄谋已久的意外。
当年被忽悠去打 LOL,扔了长得好看的戴尔 Inspiron 入了联想 Y400,后来一个不小心吧 Y400 摔坏了,恰逢微软发布 Surface Pro 4,当时的换机需求第一个就是机身要轻,要纤薄,总之就是要便携,其实就是在给换机找理由。
之前体验过 Surface Pro 3,微软的工业设计这棵草早已在我心中种下,可就是被一直吐槽的发热和品控问题让我一直保持冷静,再有是一打字就下陷的键盘让我难以忍受,不过最终问题是我没钱。
但是面对已经死透了的 Y400 和急需换机的需求,终于还是在骗自己说「我要买一台能用 5 年以上的电脑」的心理暗示下,入了一台次顶配的 Surface Pro 4,从此就成为了咖啡馆里一群 MacBook 中不一样的烟火。
而在去年微软发布 Surface Studio 时,又一棵草被成功种下。但当我拿到这台机器后发现,我可能并不能驾驭得了它,对于 Surface Studio 的评测,更像是一种体验,或者说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
一眼望去全是「脸」爱范儿(微信号:ifanr)这次拿到的是一台顶配的 Surface Studio,i7-6820HQ CPU,Nvidia GTX 980M 显卡(4GB 显存),32GB 的 DDR4 内存,2TB 和 128GB SSD 混合硬盘。

配置就列到这,我已经完全被它的「脸」吸引。
哇~啊~这是办公室里几乎所有人在看到还躺在箱子里的 Surface Studio 时发出的声音。
两位壮硕的男编辑将 Surface Studio 抱上桌后,脸最大的的常老师退后了两米才驻足欣赏,显然是被脸更大的 Surface Studio 吓到了。所有第一眼看到 Surface Studio 的人,只要眼睛还好使,都会马上被这张 28 英寸的「脸」所吸引。

这是一张分辨率为 4500 x 3000 有 PixelSense 加持的「脸」。微软官方称比 4K 级别还要高一些,不过并没有达到苹果新 iMac 的 5K 级别,ppi 则达到了 192,屏幕比例则为微软 Surface 系列中一贯的 3:2。对于台式机来说,3:2 的屏幕比例多少有些奇怪,一般台式机的屏幕比例多为 16:10 或 16:9。
究其原因,3:2 的比例是由于微软赋予这块屏幕的用意而决定的,微软想用 Surface Studio 占领创作者和艺术家的桌面,而不是普通的办公室白领,也不是公司前台。3:2 的比例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
嗯,以上都是我脑补的,爱范儿主编何老师一声「快插上电开机啊」,我才从这块宛如黑洞般的「脸」中抽出身来。

插上电点亮屏幕后,这里打断一下,为了保证一整块屏幕的完整感,处于屏幕右侧边框的电源键和音量键被处理的几乎嵌在了边框内,比 Surface Pro 4 上面的还要低矮,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Surface Studio,可能要摸索一会儿才能找到。
Surface Pro 3 上,音量键被设计在了机身边框的左侧,这个看似合理的位置其实在实际体验中令人非常不爽。因为当我试图单手调节音量的时候,如果不用手指捏住机身,机身很容易就会被手指推着走,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的音量键都去到了机身顶部边框上。

而 Surface Studio 上的电源键和音量键之所以回到了侧面,是因为整块屏幕是上下调节的,如果依然放置在上面或者下面,虽然有较强的阻尼,但还是会使屏幕的角度发生改变。此外,设计在右侧边框靠下的位置,那里就是个触手可及的地方。
说多了,这可能不是大伙儿想知道的,但这却是在日常使用中让人感到方便和舒服的细节。不过,如果耳机插孔也设计在这里就更好了。

屏幕点亮后,有一种坐在电影院里等待一部大片开场的感觉,虽然 192 的 ppi 没有何老师那台 2017 款 iMac 218 的 ppi 高,但也不至于为了比一比去趴在屏幕上数像素点,坐在距离这块「巨幕」将近 40 公分开外的地方,去哪找像素点?
在 Surface Studio 上,微软还为其加入了 DSI-P3 的颜色配置选项,此外还有 sRGB 和鲜艳两个选项,这个选项在 Surface Pro 上是没有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Surface Studio 的屏幕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面镜子,而镜子所呈现出的内容,是不能用像素来计算的。想看看这块屏幕的显示效果有多精细,直接去看自带的猫头鹰壁纸就好了。

不过,在一边欣赏一边办公时我发现,面对着这样一张大「脸」,实际工作时并不是特别的方便,甚至感到有些累。由于很多工作多是在浏览器中完成,当习惯性的把浏览器开到最大化后,我得坐姿较为低矮,需要抬头才能看到我要切换的标签页,除非我挺直腰杆办公,但坚持不了太久就会觉得累。
此外,鼠标在如此大的屏幕上,很容易「丢失」,晃动许久才能找到,不像 Mac OS 上快速晃动鼠标时会有短暂的放大效果,便于找到鼠标。

当然,我也尝试将 Surface Studio 上的鼠标设置成大一号的,但是由于绑定了我的微软账号,Surface Studio 上的系统设置会被同步到我得 Surface Pro 4 上,12.3 英寸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硕大的鼠标,这种系统偏好设置上的同步让我感到颇为疑惑。
不过后来才发觉,在这么大的「脸」上办公,正确的姿势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面对着这样一张「脸」两个星期,当我用回到我的苏菲时,感觉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不过也稍显勉强的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张「脸」,并不是给坐办公室码字的人看地。
但这就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虽然 Surface Studio 的「脸」不是给一般人看的,但它的颜值之高,毋庸置疑。

我不是一个重度的台式机用户,甚至有些反感台式机,因为坐在台式机前,大概永远只有一种姿势。而且,记得当笔记本这种东西出现时,面对又笨又重长相还不讨好的台式机,实在没有在家里摆一台的欲望,曾经家里第二台也是最后一台戴尔台式机早已吃灰十多年。
于我而言,需求是一方面,但对台式机无感的首要原因是他们大多数都长的不好看。
不过,台式机的长相也有例外,一体机阵营里,iMac 三年如一的设计语言拿到现在也还是很耐看,放在整洁的办公桌上算的上是一件艺术品了。

Surface Studio 可以说是除 iMac 外最具设计感和美感的一体机了,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加的充满新鲜感。
虽然磨砂和金属质感的处理方式以及镁铝合金已经在其他 Surface 产品中存在很久,但当看到一块更大更完整的金属面板在自然光下散发出的淡淡光泽,能想到的只有优雅二字,它并没有因为大,而变得粗犷。

Surface Studio 可以被看作由 3 个部分组成,显示器,铰链和底座。由于绝大部分元器件都被放置在了底座中,Surface Studio 的屏幕可以被做的更薄,整体厚度为 12.5 毫米,但视觉上与机身厚度仅为 8.5mm 的 Surface Pro 4 非常接近。
底座的设计也是标准的 Surface 风格,但看起来更像是一台小机箱,也难怪有人会认为 Surface Studio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机。但这也正是我提到的「新鲜感」,微软的这个设计,让分体和一体的概念变得很模糊,也让 Surface Studio 变得与众不同。

「多」出来的底座,让整个设备看起来更加的稳重,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整个底座只有后面有开孔,分别是 4 个标准 USB 3.0 接口、标准以太网口、Mini DisplayPort 视频端口、SD 卡插口以及 3.5mm 耳机插孔,电源插孔则设计在中间位置的位置。

底座下方为一周散热孔,被隐藏在了金属机身下面,整体看来非常的简洁,坐在它面前,根本不用担心被任何线缆搞得心烦意乱。
由于最底部接触桌面的部分尺寸要比机箱略小,在阴影的衬托下,有时会给人一种浮在桌面上的错觉。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分神忍不住多看两眼这些奇妙的设计。

只要房间还算整洁,摆在那里,也绝对能算作一件设计颇佳的艺术品。Surface Studio 的颜是那种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还忍不住再抚弄两下的颜。
玩不够的零重力铰链Surface Studio 本体中最值得玩味的,或许就是那个能支撑起这张 28 英寸大,5.89 公斤重大脸的零重力铰链了。

铰链的部分并没有采用和机身相同的配色,而是采用了抛光铬的工艺。虽然从正面很难看到它,但是微软的这种高光的处理方式相当于告诉人们「快来看这里,这里很特别」。
零重力铰链的设计确实很特别,因为我用一根手指就能优雅的将这个又重又大的脸推倒,就像各种神剧中男女主互相将对方推倒那样简单。

零重力带来的微妙感在于,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将屏幕角度的调节掌控于指尖,而其满足感在于,只要松开手,屏幕就会稳稳地定格在当前的角度,不会再有任何上下的晃动。这都得益于由 80 个精密部件组成的零重力铰链,而其出色的手感来源主要的功臣则是下图中的几条金属弹簧。

(图自:The Verge)
办公室里几乎所有人都抱着 Surface Studio 的屏幕上上下下好几次,每个人对铰链的体验,也快成为一种玄学了,因为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如果真的要用语言来形容,爱范儿运营主编学问叔叔在抱着屏幕爽了 10 分钟后的一席话,让我明白,最懂 Surface Studio 的,可能是这个男人:
这种阻尼感就值一万块了,有了这种深入灵魂,形神合一的阻尼感,什么都不想做不想要,只想每天升降几次 Studio 的屏幕。那种由轻到重,随后和手掌力道完美融合的行云流水之感,让你觉得,这世上最忠诚的是右手,而最懂右手的,是 Surface Studio。

好好说话呢,就是 Surface Studio 屏幕和铰链的每一个走位和角度都被设计和调教的刚刚好,屏幕的任何一种姿态都能满足你和你的手。Surface Studio 屏幕最小的角度能达到 20°,从正面看过去几乎处于一个平放的状态。

微软称,之所以不设计 0° 角,是怕用户将水杯等物品直接放在这块价值 2000 美元的屏幕上。当角度来到 20° 时,屏幕下边框已和桌面接触,而微软也为此专门在下边框设计了一条防刮条,防止金属后壳与桌面直接接触。
零重力铰链之所以这么好用,还有一个隐藏的部件再帮忙。微软的在屏幕内部设计了一个蝶形组件阵列,这个设计可以将推动屏幕的力量转移到铰链上。

此外,虽然零重力铰链的设计足以支撑这块屏幕,但当屏幕处于躺倒状态时,使用者,尤其是创作者会习惯性的趴在屏幕上进行创作,这时如果单靠铰链的力量,虽然依然能够承托起屏幕,但由上到下的压力很容易给如此大的屏幕造成损坏。
蝶形组件还可以增强屏幕后方的刚性,当用户趴在屏幕上时能够提供额外的可靠支撑,这也让我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它。

是不是觉的少了点什么,CPU、GPU、显卡性能怎么样,单核双核跑分成绩在那个档,硬盘读写速的如何?
象征性的说两句吧,第六代 i7 6820HQ 处理器和第七代 i7 7700HQ 的整体性能其实相差不大,GTX 980M 独立显卡虽然不是最新的 GTX 10 系列,但已足够使用,这颗独显主要的意义在于做设计渲染时的图形性能的支持,而并非为游戏而生的,当然,玩吸屁股(守望先锋)还是很爽嘚儿。

虽然不是时下最顶尖的配置,但相对于出众的颜值,也已经足够有内涵。其实,还有一个没有罗列那些人人都会测的数据的原因是,当我面对一个 35888 元人民币的艺术品时,只顾得欣赏,直到写到这里才想起来,那些正经的数据都忘记测了,讲真。

至于那个神奇的 Surface Dial,爱范儿(微信号:ifanr)会通过另一篇文章对其进行详细的体验。
相关资讯
最新热门应用
非小号交易平台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币交易所地址
其它软件274.98M
下载
iotx交易所app
其它软件14.54 MB
下载
zt交易所安卓最新版
其它软件273.2 MB
下载
币拓交易所bittok
其它软件288.1 MB
下载
u币交易所平台app
其它软件292.97MB
下载
热币全球交易所app官网版
其它软件287.27 MB
下载
多比交易平台app
其它软件28.28MB
下载
币赢交易所app官网安卓版
其它软件14.78MB
下载
toncoin币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软件48MB
下载